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介质模型常规测井变尺度极差分析裂缝预测技术 被引量:8
1
作者 陈义国 张丽霞 +2 位作者 赵谦平 史鹏 杨超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1期84-87,共4页
油气储层裂缝分布预测对工区储层开发、注水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未进行大量取心、成像测井的工区,常规测井资料是进行井中裂缝识别及预测的重要手段。裂缝性地层测井响应受基质岩性、基质孔隙所含流体、裂缝孔隙所... 油气储层裂缝分布预测对工区储层开发、注水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未进行大量取心、成像测井的工区,常规测井资料是进行井中裂缝识别及预测的重要手段。裂缝性地层测井响应受基质岩性、基质孔隙所含流体、裂缝孔隙所含流体3种介质的共同影响。现有变尺度极差分析主要是对声波时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进行处理,难以区分基质孔隙变化及裂缝对测井响应的影响,对高角度裂缝识别也存在一定困难。文中基于三介质模型,对自然伽马、声波时差及浅侧向电阻率进行变尺度极差分析,反演出地层垂向岩性、基质孔隙、电性变化特征,提取裂缝分布指示信息,并与工区成像资料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识别及预测效果,能很好地应用到工区裂缝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介质模型 常规测井 变尺度极差分析 裂缝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两介质-三界面”模型的散煤注浆固结宏细观规律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桂臣 孙长伦 +2 位作者 孙元田 崔光俊 钱德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27-434,共8页
为了预判水泥浆注浆加固淮北矿区松散煤层效果,提供合理注浆参数,确保松散破碎围岩体注浆加固后稳定,文章基于离散元思想,将散煤和水泥视为颗粒,结合散煤-水泥浆胶结体单轴压缩试验和颗粒流模拟软件,研究散煤注浆加固效果,从宏-细观角... 为了预判水泥浆注浆加固淮北矿区松散煤层效果,提供合理注浆参数,确保松散破碎围岩体注浆加固后稳定,文章基于离散元思想,将散煤和水泥视为颗粒,结合散煤-水泥浆胶结体单轴压缩试验和颗粒流模拟软件,研究散煤注浆加固效果,从宏-细观角度揭示散煤水泥浆注浆加固规律。文章构建了散煤-水泥"两介质-三界面"模型;校核了散煤-水泥浆胶结体三界面细观力学参数,分析了颗粒配比和胶结体孔隙率对散煤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两介质-三界面"模型包括散煤颗粒、水泥颗粒,散煤颗粒之间胶结界面、水泥颗粒之间的胶结界面和散煤与水泥颗粒之间的胶结界面,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常规岩体力学实验,还能够进行胶结参数影响特性研究,适用于散体介质注浆加固效果预判;散煤-水泥浆胶结体单轴压缩强度σc和弹性模量E随着散煤与水泥颗粒配比γ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配比,散煤含量增加的过程分为初期骨料强化和后期胶结弱化两个阶段;胶结体单轴压缩强度σc和弹性模量E随着孔隙率n增加而加速减小,粒径越小、充填程度越高的注浆材料,加固效果越好。在现场注浆设计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围岩破碎程度,优选粒径小、可注性好的浆液,能够获得较好的注浆加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煤 水泥浆 孔隙率 宏细观 “两介质-界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三重介质模型压力动态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封钦亚 许艺博 +3 位作者 张欣 刘静华 杜春雨 田玉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0-605,共6页
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气藏储层及页岩气的储存、运移都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其气体渗流过程描述也相当困难。为了解页岩气储层气体的流动规律、井底压力动态及影响因素,进而有效地开发页岩气,文中对页岩气藏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双... 不同于常规气藏,页岩气藏储层及页岩气的储存、运移都具有十分复杂的特性,其气体渗流过程描述也相当困难。为了解页岩气储层气体的流动规律、井底压力动态及影响因素,进而有效地开发页岩气,文中对页岩气藏渗流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基于双重介质模型,建立了新的三重介质模型。新模型考虑了页岩气吸附机理,假设基质为双重孔隙介质,且带有微裂缝,微基质和裂缝之间有气体流动;对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差分,通过Matlab编程进行求解,讨论了3个系统的窜流系数、弹性储容比,以及裂缝与基质渗透率比对井底压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比现场实际数据,使建立的模型得到有效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渗流规律 介质模型 窜流 储容比 压力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选地震参数的缝洞型油藏单井产能预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解慧 赵进 +1 位作者 郭臣 陈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0-158,共9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产能预测相关参数往往难以获取,为单井产能准确预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常见的地震参数进行优选,提出了一种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基于建立基质-裂缝-溶洞三重介质模型,利用Spearman...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产能预测相关参数往往难以获取,为单井产能准确预测带来较大困难。通过对常见的地震参数进行优选,提出了一种单井产能预测新方法。基于建立基质-裂缝-溶洞三重介质模型,利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系数法优选出影响单井产能的地震参数,进而建立优选地震参数与窜流系数和弹性储容比的关系式,将其引入三重介质产能方程中,从而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井产能进行预测。以新疆某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实际生产数据及前期测试资料为基础,利用新方法对断裂区、暗河区、明河区及复合岩溶区4个区域134口油井进行产能预测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暗河区油井产能预测精度最高,可达87%;对明河区和复合岩溶区预测精度较低,为80%;同时,该方法的平均预测精度为83%,高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等方法的预测结果。新方法充分利用已有地震资料,进一步提高了产能预测精度,为复杂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产能预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单井产能预测 介质模型 维地震参数 岩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内潮特征及对声传播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圣明 胡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7-974,共8页
针对夏季黄海内潮活动对水声信道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将表面潮流研究的最小二乘调和分析方法应用于黄海潮周期内波(内潮)的建模研究,并结合"三层介质的海洋结构模型"建立了黄海内潮满足的频散方程、群速度以及相速度表示.在此... 针对夏季黄海内潮活动对水声信道的影响问题,提出了将表面潮流研究的最小二乘调和分析方法应用于黄海潮周期内波(内潮)的建模研究,并结合"三层介质的海洋结构模型"建立了黄海内潮满足的频散方程、群速度以及相速度表示.在此基础上数值分析了试验海区内潮对声传播影响的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中给出的内潮模型与观测数据相当吻合,并由此获得了黄海内潮的主要特征:海区潮周期内波占统治地位,M2内潮是造成等温线波动的主要因素;实测内潮位移在深度上的分布与其一阶简正模式相吻合;测量时间内,内潮的时间相关系数大于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内潮 层海洋介质模型 声传播 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段压裂页岩气水平井不稳定线性流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志文 赵超 +3 位作者 雷刚 丁道权 封钦亚 姚健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8-43,48,共7页
基于三重介质模型的解析解,分析多孔介质参数,如水力裂缝储容比、天然裂缝储容比、天然裂缝窜流系数和基质窜流系数,对无因次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提出中晚期不稳定线性流控制判断标准;基于三重介质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外某多段压裂页... 基于三重介质模型的解析解,分析多孔介质参数,如水力裂缝储容比、天然裂缝储容比、天然裂缝窜流系数和基质窜流系数,对无因次产量递减曲线的影响,提出中晚期不稳定线性流控制判断标准;基于三重介质模型的分析方法分析国外某多段压裂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数据,并对水力裂缝半长进行评价,通过油藏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最终得出该井水力裂缝半长为42.2 m。研究表明:基于三重介质模型计算的水力裂缝半长更为准确,结合不稳定线性流分析方法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能有效提高计算结果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模型 页岩气 不稳定线性流 油藏数值模型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的传质问题(Ⅱ)——药物传输部分 被引量:4
7
作者 雷晓晓 吴望一 +1 位作者 温功碧 陈建国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1063-1070,共8页
本文提出肿瘤中药物传输的三重介质模型·基于第(Ⅰ)部分流体动力学的计算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在不同初始和边界条件下求解了对流—扩散方程组·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药物注射方式、分子量、淋巴、药物结合和坏死区等... 本文提出肿瘤中药物传输的三重介质模型·基于第(Ⅰ)部分流体动力学的计算结果,采用有限元方法,在不同初始和边界条件下求解了对流—扩散方程组·根据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药物注射方式、分子量、淋巴、药物结合和坏死区等对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及其片断Fab在肿瘤中浓度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传输 介质模型 恶性肿瘤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