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周边造林适宜性初步评价
1
作者 李德玲 唐宪 徐金铎 《热带林业》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为合理规划和指导红树林保护区及其周边的生态修复工作,有效管理和保护当地特有乡土植物资源及红树林资源。结合立地类型划分理论、土地适宜性评价原理,对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周边适宜造林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周边区域造... 为合理规划和指导红树林保护区及其周边的生态修复工作,有效管理和保护当地特有乡土植物资源及红树林资源。结合立地类型划分理论、土地适宜性评价原理,对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周边适宜造林地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周边区域造林适宜面积占总面积的59.32%,最适宜面积92.06 hm^(2),适宜面积145.14 hm^(2)。并对地块现状可进行的生态修复技术,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 造林适宜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沉积物和水质监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慨 卢瑜 +1 位作者 洪文君 何书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125-127,131,共4页
以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自然分布点和生态修复造林地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3年,比较其沉积物和海水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原生地和造林地沉积物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原生地溶解氧(DO)和... 以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红树林自然分布点和生态修复造林地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3年,比较其沉积物和海水元素含量的变化及其特性。结果表明:原生地和造林地沉积物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随着年份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原生地溶解氧(DO)和化学需氧量(COD)均随着的年份增加呈下降趋势,DO值在5.90~9.56 mg/L,COD在6.05~10.61 mg/L;2个样地的悬浮物含量在35.2~47.2 mg/L;无机磷含量在0.003~0.044 mg/L,均以NH_(4)^(+)-N为总氮的主要赋存形式,NO_(3)^(-)-N含量次之,NO_(2)^(-)-N含量最低。综合比较,2021—2023年原生地沉积物综合污染FF指数为0.67~1.12,级别为清洁~轻度污染,水质有机污染指数为2.11~2.60,水质为轻度污染;而造林地沉积物综合污染FF指数均小于1.00,级别为清洁;水质有机污染指数为0.57~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沉积物 水质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现状与保护 被引量:23
3
作者 姚轶锋 廖文波 +1 位作者 宋晓彦 李承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0-155,共6页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 海南三亚铁炉港红树林资源相对较典型和丰富,有真红树植物8科9属13种、半红树植物6科6属6种以及红树林伴生植物6科6属6种。白骨壤群落、正红树群落、榄李群落和木果楝群落等为该区4个主要类型。随着铁炉港地区的不断开发,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生境受到极大威胁。目前,该区红树林正处于濒危状态,亟须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铁炉 红树林 现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开朗 刘俊 曾德华 《湖南林业科技》 2018年第5期73-77,81,共6页
对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维管植物220种,隶属71科190属。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67. 39%,以泛热带分... 对三亚市铁炉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植物区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共记录了野生维管植物220种,隶属71科190属。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区系热带性质明显。在科的分布区类型上,热带分布科占全部非世界分布科的67. 39%,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在属的水平上,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占全部非世界分布属的97. 73%。该保护区外来植物共计47种,入侵植物8种;红树植物24种。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该保护区红树林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炉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区系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红树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陈亮 洪文君 +2 位作者 黄永平 麦志通 曾德华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1期83-88,共6页
为探讨红树林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6个树种成活率、... 为探讨红树林树种生长与叶片元素含量特征,比较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角果木(Ceriops tagal)、正红树(Rhizophora apiculata)、红海榄(R. stylosa)、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和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6个树种成活率、生长量、叶片元素含量及化学计量。结果表明,栽植120 d后,6种红树树种的成活率均在85%以上;苗高净生长量在2.60~10.32 cm之间,地径净生长量在8.62~16.92 mm之间,以桐花树和正红树的生长较快。白骨壤的叶片N含量最高,角果木K含量较高,红海榄Ca含量较高;6种红树叶片N/P值均小于14,属于N制约型植物;叶片化学元素K/P、N/K、Ca/K、Ca/Mg和K/Mg的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PCA分析结果表明,6种红树树种均能较好地各聚为一类,每个树种对其生长量因子、叶片元素含量因子和化学计量因子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树种 生长 元素含量 化学计量 铁炉自然保护区 三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