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北山红柳园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和墩墩山群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其意义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向民 余吉远 +2 位作者 王国强 武鹏 周志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01-1507,共7页
对甘肃北山红柳园地区三个井组下部玄武岩和墩墩山群安山质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三个井组火山岩形成于420Ma±15Ma,相当于晚志留世;墩墩山群火山岩形成于367Ma±10Ma,相当于晚泥盆世。测年结果表明,晚志留世... 对甘肃北山红柳园地区三个井组下部玄武岩和墩墩山群安山质火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三个井组火山岩形成于420Ma±15Ma,相当于晚志留世;墩墩山群火山岩形成于367Ma±10Ma,相当于晚泥盆世。测年结果表明,晚志留世北山古生代洋盆已经俯冲消亡,并开始碰撞造山,而晚泥盆世墩墩山群火山岩则是北山早古生代洋盆碰撞造山后裂谷拉伸作用的产物,标志北山及相邻地区晚泥盆世进入到新的构造演化阶段——晚古生代板内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定年 三个井组 墩墩山群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梁积伟 陈玉良 +3 位作者 张文卿 王国强 余吉远 李向民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共9页
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洋一陆转化发生时期,红柳园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其沉积过程反映了造山带的隆升过程。通过对5-个井组3个样品共计162个数据,苣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认为... 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的关键时期是洋一陆转化发生时期,红柳园地区泥盆系三个井组是造山作用形成的前陆盆地磨拉石建造,其沉积过程反映了造山带的隆升过程。通过对5-个井组3个样品共计162个数据,苣LA—ICP—MS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认为,三个井组锆石主要为岩浆锆石,也有少量变质锆石,锆石年龄在157~2610Ma之间,分布范围很宽,但主要集中在350~600Ma这一年龄区间内,共95个数据,占所有统计数据的66%,最小的具有重复性的年龄为(305±7)M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三个井组的主要沉积时间在420~365Ma之间,时代为晚志留世-晚泥盆世,其物源主要为北部的造山带及逆冲推覆体;三个井组反映的古生代造山作用应始于晚志留世,延续到晚泥盆世,但板块俯冲效应可能延续到早石炭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井组 碎屑锆石 LA ICP—MS U—Pb测年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北山泥盆系三个井组的沉积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构造体制转换时期的沉积响应 被引量:5
3
作者 梁积伟 冯振伟 +6 位作者 丁金刚 马晓军 陶文星 刘亚兰 宇振昆 姜柳青 常小斌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12-1024,共13页
北山地区泥盆纪是古亚洲洋由板块体制向板内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晚古生代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两个板块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大陆。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形成古生代蛇绿岩,在蛇绿岩带南部为平头山推覆构造。... 北山地区泥盆纪是古亚洲洋由板块体制向板内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晚古生代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发生碰撞造山作用,两个板块拼接在一起,形成统一大陆。沿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一带形成古生代蛇绿岩,在蛇绿岩带南部为平头山推覆构造。作为这次碰撞的沉积响应,在墩墩山一带形成厚度巨大,横向变化极大的三个井组。通过对三个井组岩性特征和沉积建造的分析研究,认为三个井组整体属于磨拉石建造,其沉积盆地性质为周缘前陆盆地;岩性显示快速堆积的特征,物源区主要为北部逆冲推覆带;垂向层序由下向上表现为粗—细—粗的序列,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前陆盆地沉降—沉积构造旋回。结合前人的锆石U-Pb测年结果,三个井组的沉积时间应始于晚志留世,而早于晚泥盆世,由此表明北山地区晚古生代的造山作用始于晚志留世,至晚泥盆世,已经完成板块拼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井组 磨拉石 碰撞造山 前陆盆地 甘肃北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造山带三个井组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龄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
4
作者 程先钰 滕学建 +1 位作者 田健 段霄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1-1473,共13页
北山造山带中段白云山蛇绿岩带南部出露的三个井组火山-沉积地层,主要由枕状玄武岩与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组成,空间上与凝灰质碎屑岩、薄层粘土质硅质岩及厚层状碳酸盐岩整合接触。获得三个井组玄武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6.6±3.3 Ma,... 北山造山带中段白云山蛇绿岩带南部出露的三个井组火山-沉积地层,主要由枕状玄武岩与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组成,空间上与凝灰质碎屑岩、薄层粘土质硅质岩及厚层状碳酸盐岩整合接触。获得三个井组玄武岩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96.6±3.3 Ma,为早泥盆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岩主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拉斑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主体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型,稀土元素总量为35.88×10-6~129.41×10-6,LREE/HREE值为1.62~3.84,(La/Yb)N值为1.02~3.42。结合区域上大面积发育的S型、A型花岗岩共同构成双峰式岩浆组合特征,推断三个井组处于造山后伸展的构造环境。结合前人资料及区域对比推断,北山地区北山洋闭合于早泥盆世之前。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表明,三个井组玄武岩εHf(t)为(+4.67^+8.02),t DM1=692~826 Ma,结合微量元素Dy/Yb值(1.77~2.13),推断三个井组玄武岩是新元古代地幔源区的亏损尖晶石相地幔橄榄岩向石榴子石相地幔橄榄岩过渡的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造山带 三个井组 双峰式岩浆 地球化学 LU-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野马泉一带泥盆纪双峰式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北山地区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2
5
作者 陶光活 李晓峰 +5 位作者 陈文良 陈薇 卢刚 郝晨 潘硕 武康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83-1797,共15页
北山造山带南缘野马泉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三个井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大量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测得三个井组玄武岩、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8±3.9 Ma、402.3±1.8... 北山造山带南缘野马泉一带的泥盆纪火山岩(三个井组)在时空上构成独特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以大量基性火山岩与酸性火山岩交互出现为主要特征。测得三个井组玄武岩、流纹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04.8±3.9 Ma、402.3±1.8 Ma,为早泥盆世。其中,玄武岩具有富铝、高钠、低钾及钙碱性系列的特征。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母岩浆来自于地幔的部分熔融,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反映其形成于板内伸展环境。流纹岩相对富硅和全碱,贫TiO_(2)和MgO,以及较低的Al_(2)O_(3)值,具有较典型A型花岗岩类的特征,为碰撞后伸展环境下底侵基性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早泥盆世三个井组双峰式火山岩的厘定进一步证实北山造山带形成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碰撞后转换为拉伸构造演化阶段,表明从早泥盆世开始,不断隆升的山系前陆出现局部引张下陷形成山前裂陷带,对研究北山地区早古生代构造格局及板块构造体制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三个井组 双峰式火山岩 北山 地质调查工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