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国初期的旗地丈放与民地化
1
作者 刘小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8,共13页
旗地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立国并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于畿辅、奉天与八旗各驻防地。民国肇建,开始对旗地实行清丈,划定等级,收取地价,颁给执照,改旗地为民地,此谓之“旗地变民”。以畿辅、奉天、南京三地为研究... 旗地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立国并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于畿辅、奉天与八旗各驻防地。民国肇建,开始对旗地实行清丈,划定等级,收取地价,颁给执照,改旗地为民地,此谓之“旗地变民”。以畿辅、奉天、南京三地为研究对象,考察民国初期旗地丈放的缘起、过程、影响可知:通过丈放,民国政府收取价款,贪官污吏借机自肥,逊清皇室、王公、旗人上层在收取地价的同时售出土地,地主和租户(佃户)则通过价买旗地经济上得以壮大。旗地丈放延续三十年之久,导致八旗土地制度彻底瓦解。随着旗地转为民地,寄生性旗人地主不复存在,围绕地权形成的讼案大为减少,全国田赋税制为之统一,新生地主和自耕农对生产倾注更大热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旗地民地化亦促使满人摆脱旗制束缚,走上自谋生计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土地制度 旗地 民地 丈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初年奉天八旗随缺伍田丈放始末
2
作者 高强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68-171,共4页
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出于开发土地资源以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考虑,将前清时期所遗留的大量官有地予以丈放,招民开垦,奉天八旗随缺伍田是其中之一种。随缺伍田在丈放的过程中尽管曾遭遇阻力,但在当时丈放官地、招垦实边的大环境中,最... 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出于开发土地资源以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考虑,将前清时期所遗留的大量官有地予以丈放,招民开垦,奉天八旗随缺伍田是其中之一种。随缺伍田在丈放的过程中尽管曾遭遇阻力,但在当时丈放官地、招垦实边的大环境中,最终得以被丈放和开发。包括随缺伍田在内的前清官有地的丈放与开发,对促进东北地区之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巩固边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八旗随缺伍田 丈放 移民实边 土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圈地”到“丈放”:民生视角下清朝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3
作者 郑雄飞 高依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8,177,共9页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佃制”让农民获得了部分耕种权,通过推动租佃制发展、废除主佃主雇之间的封建名分少量松动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摊丁入亩”等田赋制度改革助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清朝中后期,由于地权高度集中和多重剥削压迫,农户纷纷破产,民生日益凋敝。内外交困之下,清政府“丈放”旗地以转嫁危机。从“夺民田为官田”到“价卖官田为民田”的双重掠夺,承载了庄田旗地制的兴衰,也折射了清朝土地制度与民生状况的互动过程。以史为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警惕资本侵蚀和权力掠夺是乡村治理中民生工作的基本准则;农地制度的工具性应当首先尊重农民的创造性,注重农民的生计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土地制度 圈地 丈放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