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国初期的旗地丈放与民地化
1
作者
刘小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8,共13页
旗地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立国并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于畿辅、奉天与八旗各驻防地。民国肇建,开始对旗地实行清丈,划定等级,收取地价,颁给执照,改旗地为民地,此谓之“旗地变民”。以畿辅、奉天、南京三地为研究...
旗地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立国并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于畿辅、奉天与八旗各驻防地。民国肇建,开始对旗地实行清丈,划定等级,收取地价,颁给执照,改旗地为民地,此谓之“旗地变民”。以畿辅、奉天、南京三地为研究对象,考察民国初期旗地丈放的缘起、过程、影响可知:通过丈放,民国政府收取价款,贪官污吏借机自肥,逊清皇室、王公、旗人上层在收取地价的同时售出土地,地主和租户(佃户)则通过价买旗地经济上得以壮大。旗地丈放延续三十年之久,导致八旗土地制度彻底瓦解。随着旗地转为民地,寄生性旗人地主不复存在,围绕地权形成的讼案大为减少,全国田赋税制为之统一,新生地主和自耕农对生产倾注更大热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旗地民地化亦促使满人摆脱旗制束缚,走上自谋生计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土地制度
旗地
民地
丈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初年奉天八旗随缺伍田丈放始末
2
作者
高强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68-171,共4页
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出于开发土地资源以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考虑,将前清时期所遗留的大量官有地予以丈放,招民开垦,奉天八旗随缺伍田是其中之一种。随缺伍田在丈放的过程中尽管曾遭遇阻力,但在当时丈放官地、招垦实边的大环境中,最...
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出于开发土地资源以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考虑,将前清时期所遗留的大量官有地予以丈放,招民开垦,奉天八旗随缺伍田是其中之一种。随缺伍田在丈放的过程中尽管曾遭遇阻力,但在当时丈放官地、招垦实边的大环境中,最终得以被丈放和开发。包括随缺伍田在内的前清官有地的丈放与开发,对促进东北地区之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巩固边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八旗随缺伍田
丈放
移民实边
土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圈地”到“丈放”:民生视角下清朝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3
作者
郑雄飞
高依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8,177,共9页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佃制”让农民获得了部分耕种权,通过推动租佃制发展、废除主佃主雇之间的封建名分少量松动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摊丁入亩”等田赋制度改革助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清朝中后期,由于地权高度集中和多重剥削压迫,农户纷纷破产,民生日益凋敝。内外交困之下,清政府“丈放”旗地以转嫁危机。从“夺民田为官田”到“价卖官田为民田”的双重掠夺,承载了庄田旗地制的兴衰,也折射了清朝土地制度与民生状况的互动过程。以史为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警惕资本侵蚀和权力掠夺是乡村治理中民生工作的基本准则;农地制度的工具性应当首先尊重农民的创造性,注重农民的生计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土地制度
圈地
丈放
清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初期的旗地丈放与民地化
1
作者
刘小萌
机构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出处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8,共13页
文摘
旗地是清朝八旗制度的经济基础,也是其立国并实行民族压迫的重要支柱,主要分布于畿辅、奉天与八旗各驻防地。民国肇建,开始对旗地实行清丈,划定等级,收取地价,颁给执照,改旗地为民地,此谓之“旗地变民”。以畿辅、奉天、南京三地为研究对象,考察民国初期旗地丈放的缘起、过程、影响可知:通过丈放,民国政府收取价款,贪官污吏借机自肥,逊清皇室、王公、旗人上层在收取地价的同时售出土地,地主和租户(佃户)则通过价买旗地经济上得以壮大。旗地丈放延续三十年之久,导致八旗土地制度彻底瓦解。随着旗地转为民地,寄生性旗人地主不复存在,围绕地权形成的讼案大为减少,全国田赋税制为之统一,新生地主和自耕农对生产倾注更大热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旗地民地化亦促使满人摆脱旗制束缚,走上自谋生计的道路。
关键词
民国
土地制度
旗地
民地
丈放
Keywords
the Republic of China
land system
Qidi
Mindi
measurement and distribution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6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初年奉天八旗随缺伍田丈放始末
2
作者
高强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系
出处
《农业考古》
2015年第6期168-171,共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东北移民与边疆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XZS033)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清代与民国时期东北移民方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JK1024)
文摘
民国初年,奉天省地方政府出于开发土地资源以推行移民实边政策之考虑,将前清时期所遗留的大量官有地予以丈放,招民开垦,奉天八旗随缺伍田是其中之一种。随缺伍田在丈放的过程中尽管曾遭遇阻力,但在当时丈放官地、招垦实边的大环境中,最终得以被丈放和开发。包括随缺伍田在内的前清官有地的丈放与开发,对促进东北地区之农业生产和社会进步、巩固边疆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八旗随缺伍田
丈放
移民实边
土地开发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圈地”到“丈放”:民生视角下清朝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3
作者
郑雄飞
高依萌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8,177,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生保障视角下农村地权结构调整的社会学研究”(18ZDA168)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土地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制度安排和工具性制度设计。清朝的地权形态主要有庄田旗地制、地主所有制和自耕农所有制。明末清初,满清贵族通过“圈地”“拨补”“兑换”建立庄田旗地制且实行奴仆式生产。而后,通过“计丁授田”“更名田”“租佃制”让农民获得了部分耕种权,通过推动租佃制发展、废除主佃主雇之间的封建名分少量松动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通过“摊丁入亩”等田赋制度改革助力了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清朝中后期,由于地权高度集中和多重剥削压迫,农户纷纷破产,民生日益凋敝。内外交困之下,清政府“丈放”旗地以转嫁危机。从“夺民田为官田”到“价卖官田为民田”的双重掠夺,承载了庄田旗地制的兴衰,也折射了清朝土地制度与民生状况的互动过程。以史为鉴,保护农民土地权益,警惕资本侵蚀和权力掠夺是乡村治理中民生工作的基本准则;农地制度的工具性应当首先尊重农民的创造性,注重农民的生计改善。
关键词
民生
土地制度
圈地
丈放
清朝
分类号
C911 [经济管理]
D6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国初期的旗地丈放与民地化
刘小萌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民国初年奉天八旗随缺伍田丈放始末
高强
《农业考古》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圈地”到“丈放”:民生视角下清朝土地制度变迁研究
郑雄飞
高依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