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西部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朱艳丽
-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59,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流域一体化管理法治体系研究"(16BFX151)的成果之一
-
文摘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同区域之间生态差异性较大。近年来随着对西部发展的重视,该地区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仍然表现出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形势,环境治理仍然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症结。政府作为环境治理的主体,在西部环境治理中作用发挥不充分,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导向明显,纵向转移支付突出,以及多元互动较少。解决西部环境治理中政府责任的缺失问题,需要健全地方政府考核制度,用政府责任倒逼机制促使政府的环保责任落实;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加强政府环境责任的经济保障;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实现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治理责任主体多元化。
-
关键词
西部
环境治理
政府责任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万众参与
-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
-
题名论法治中国的社会结构性羁束及出路
- 2
-
-
作者
邱少晖
-
机构
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6-141,共6页
-
文摘
当下我国的法治实践存在立法缺少博弈、法律适用屡被民众规避的现象,原因与传统中国以家庭和伦理为基础的差序结构有关,其一方面导致社会团体缺乏组织力,无法为立法注入多方力量博弈的基础,另一方面致使法律以差异而非平等为其核心精神,同一规则难以被一体遵守。实现法治中国需要破除传统社会结构性的羁束,一是要坚持发展市场经济促进社会结构转型,通过吸纳公民参与立法、吸收情理入法以及认可多元化规则等路径并结合公民训练的方式以养成民众遵守规则的习惯,实现形式法治;二是要通过约束权力行使、提升社会团体的组织力和培育第三方力量等路径形成立法的相互制衡,为良法之治创造根基,达成实质法治。
-
关键词
法治中国
社会结构
差序结构
万众参与
形式法治
实质法治
-
分类号
D920.4
[政治法律—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