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樵《通志·七音略》中的“胡僧”及其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邦维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26,共7页
南宋郑樵的《通志·七音略》是研究中国古代音韵学史的重要资料。郑樵讲,他撰写《七音略》,"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后来的研究者因此认为,《七音韵鉴》的作者是"胡僧"。笔者... 南宋郑樵的《通志·七音略》是研究中国古代音韵学史的重要资料。郑樵讲,他撰写《七音略》,"得《七音韵鉴》,一唱而三叹,胡僧有此妙义,而儒者未之闻"。后来的研究者因此认为,《七音韵鉴》的作者是"胡僧"。笔者不同意这一说法,《七音韵鉴》的作者不大可能是"胡僧",但郑樵所说的"妙义",即唐末宋初出现的等韵学理论,却的确与印度的梵语语言学知识有关,后者正是通过"胡僧"传到中国来的。郑樵其他的一些说法是否正确也值得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樵 《通志·七音略 胡僧 七音 音韵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韵会与七音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硕荃 《河北学刊》 CSSCI 1997年第6期78-82,共5页
韵会与七音王硕荃一、“七音”和大约与之有关的韵书、韵图《古今韵会举要》(以下简称《韵会》)以及其后的《洪武正韵》都曾提到“七音韵”或“七音”。《七音韵》是韵书名称,“七音”多数情况指声类的七组声母宫商角徵羽、半商徵、... 韵会与七音王硕荃一、“七音”和大约与之有关的韵书、韵图《古今韵会举要》(以下简称《韵会》)以及其后的《洪武正韵》都曾提到“七音韵”或“七音”。《七音韵》是韵书名称,“七音”多数情况指声类的七组声母宫商角徵羽、半商徵、半徵商,有时是《七音韵》的简称。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七音 韵会 韵书 韵图 七音韵鉴》 音韵学 郑樵 体制 音系《七音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语音韵学辞典》编撰中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3
3
作者 冯蒸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37-43,共7页
笔者近年受命主持两部篇幅不等的《汉语音韵学辞典》的编撰工作。工作中深深感到,要想编出一部适合当前时代要求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汉语音韵学辞典》,必须首先对它的千余个术语的性质与分类有一个大致清楚的认识,还要设计出一个较... 笔者近年受命主持两部篇幅不等的《汉语音韵学辞典》的编撰工作。工作中深深感到,要想编出一部适合当前时代要求并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汉语音韵学辞典》,必须首先对它的千余个术语的性质与分类有一个大致清楚的认识,还要设计出一个较为圆满、科学的框架体系来容纳这些术语,并对一些特殊性问题有较为稳妥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但对编撰科学的《汉语音韵学辞典》有助益,对于编写其他专科辞典或许亦有意义。为此,笔者不揣固陋,根据自己的一点实践体会分成下列三个专题写出来请同行和读者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音韵 重唇音 框架体系 三十六字母 汉语历史 同名异实 七音略 高本汉 韵镜 切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转及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幸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2期59-67,18,共10页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 《韵镜》、《七音略》是唐宋时人以《切韵》音系为根据,加上他们对时音的考订而制成的声韵调拼合表,这是语音史上两种辨类审音的最早韵图。对这二书产生的确切年代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迄今学者尚无定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这两本书,它们各具四十三转图,并俱以内转外转区而别之,除前后次序稍不相同外,何韵属内转,何韵属外转,两书基本一致。象第十三图“哈皆齐祭央”韵(举平咳上去入。下同),《韵镜》作外转,《七音略》属内转;第二十九图“麻”韵,《韵镜》作内转,《七音略》属外转;《韵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转 七音略 韵镜 《切韵》 韵图 四声等子 声韵调 切韵指掌图 二等韵 反切下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韵图内外转补说
5
作者 曹正义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9,共9页
我国早期的等韵图表《七音略》《韵镜》等,立有'内转''外转'之标目;关于'内''外'之判别,几百年来,学者论断为难。三十年代,罗常培发表《释内外转》。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发'内外转当以主... 我国早期的等韵图表《七音略》《韵镜》等,立有'内转''外转'之标目;关于'内''外'之判别,几百年来,学者论断为难。三十年代,罗常培发表《释内外转》。①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发'内外转当以主要元音之弇侈而分'②评及'二等具足与否,实非内外转惟一之特征',③理赅义约,多有创见。惟于韵摄归属上依从的'内七外九'说,还可商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转 罗常培 等韵图 七音略 四等字 外转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等”
6
作者 高福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78-82,77,共6页
历史音韵学上“等”这个概念,有些叫人不好明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它的使用范围无定——有时代表韵的某种性质,有时提示声的某种区别,似无专司,也就难得其真意;二是因为历代说家不得要领——或者迷于韵图格局,不辨真假,或者定名互有牵... 历史音韵学上“等”这个概念,有些叫人不好明白。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它的使用范围无定——有时代表韵的某种性质,有时提示声的某种区别,似无专司,也就难得其真意;二是因为历代说家不得要领——或者迷于韵图格局,不辨真假,或者定名互有牵连,难分彼此。这样,就免不了叫人扑朔迷离,不知所云。甚至,以“等”为研究对象的等韵学,成为玄学,成为绝学,也就可想而知了。本文企图对于等和与等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一番披云拨雾、斩绝纠纷的工作。力或有不逮,则望读者有以教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图 等韵学 七音略 四等韵 《广韵》 韵镜 二等韵 四声等子 四等字 反切上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