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及对蛋白性质的影响
1
作者 张会敏 刘国宸 +3 位作者 任李宁 宁宁 琚萌萌 孙爱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9-207,共9页
蛋白质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方式与多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质地和营养特性。为探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entaurin-3-O-glucoside,C3G)为代表的花色苷类多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非共价作用方式及其... 蛋白质以可逆或不可逆的方式与多酚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食品的感官、质地和营养特性。为探究以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entaurin-3-O-glucoside,C3G)为代表的花色苷类多酚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非共价作用方式及其对蛋白特性的影响,该研究采用多光谱技术和分子对接手段探究二者的相互作用,并探讨了C3G对BSA蛋白质特性的影响。傅里叶红外光谱显示,C3G与BSA结合后,酰胺I带和A带发生红移且峰强度减弱。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C3G使BSA蛋白结构变得松散,BSA二级结构发生改变,α-螺旋含量由31.8%下降到31.1%,β-折叠含量由18.1%增加到18.5%。荧光光谱证实了C3G对BSA的猝灭是形成基态络合物引起的静态猝灭。热力学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SA和C3G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和氢键作用为主,C3G可进入BSA内腔结构。对BSA物理特性研究发现,C3G的加入可使BSA结构域扩展,粒径从244.75 nm增加至644.70 nm。同时C3G显著增强了BSA的溶解性、持水性和持油性,并改善了其泡沫性能和乳化性能。该研究为了解C3G对BSA构象和蛋白特性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和理论基础,为蛋白花色苷复合物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清白蛋白 非共价键 持水性 持油性 乳化性 起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闫恳 张燕燕 +4 位作者 卞在东 张辉兰 黄鹏 倪佳 黄和平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3,共7页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 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子对接技术,对1,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DB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DBR和BSA间存在强相互作用,在温度290、300、310 K时,两者间的结合常数Ka的数量级达10^(5),结合位点数为1.1,表明两者之间有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并形成1∶1复合物;Kq两者的猝灭常数值分别为5.5924×10^(12)、4.9853×10^(12)、4.1665×10^(12)L·mol^(-1)·s^(-1),推测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9rster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求算出给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8 nm、能量转移效率E=0.5793,推测两者之间存在非辐射能量转移;通过计算该体系的热力学参数得到ΔH<0,ΔS<0,ΔG<0,表明二者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另外,随着DBR的加入B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BSA的α-螺旋结构从60.55%减少到58.5%;电化学分析法表明两者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分子对接模拟结果推测出DBR分子进入了BSA分子的疏水腔内,其结合位置位于domainⅠA亚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二川芎嗪基大黄酸 清白蛋白 光谱法 电化学法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精油抗LDL糖基化活性及其主要成分—丁香酚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金芝 刘常金 +4 位作者 佘智煜 周飚 谢志勇 张军兵 江慎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332,共9页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 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物品名单中,丁香抗氧化活性最强。前人发现天然产物的抗氧化功能与抗糖基化活性息息相关。因此,目的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丁香精油(clove essential oil,CEO)的抗糖基化活性及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丁香酚(Eugenol)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在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的非酶糖基化孵育体系中,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EO对LDL糖基化早期、中期和末期产物的生成均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且对末期产物的抑制作用最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对CEO分析发现,CEO中含量最多的组分是丁香酚。通过多光谱和分子对接对丁香酚与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紫外-可见(ultraviolet-visible,UV-Vis)光谱表明丁香酚与BSA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荧光发射光谱中,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BSA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且发生蓝移,进一步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计算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发现,丁香酚与BSA产生相互作用过程中有热力学过程参与,热力学参数和位点标记竞争试验表明丁香酚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BSA在位点Ⅰ结合。随着丁香酚浓度增加,丁香酚与BSA混合体系的同步荧光(synchronous fluorescence,SF)、三维荧光(three-dimensional,3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的信号强度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发生了位移,表明丁香酚的添加使BSA构象发生了改变。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丁香酚与BSA间相互作用的试验结果。该研究为丁香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精油 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 丁香酚-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与计算机辅助研究α-西柏三烯二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4
作者 苏贤坤 孙振春 +4 位作者 杨慧 赵常友 赵天明 马超 朱国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0,共10页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 α-西柏三烯二醇具有抗菌、抗肿瘤和神经保护等广泛生物活性,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有助于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内的转运、分布以及消除等信息。本研究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谱、分子对接模拟、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在体外生理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发生了明显相互作用,且在293、303和310 K三个温度条件下,荧光淬灭常数KSV值和结合常数Kb值随着温度升高逐渐降低,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相互作用,三个不同温度下两者结合位点数n≈1,在BSA上只存在一个α-西柏三烯二醇的特异性结合位点;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的结合是自发进行的(ΔG<0),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要驱动力(ΔH<0和ΔS<0);在Sudlow位点I处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发生结合;BSA与α-西柏三烯二醇结合导致其构象也会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提供了α-西柏三烯二醇与BSA相互作用的基本信息,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α-西柏三烯二醇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西柏三烯二醇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柠檬苦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梁鑫富 董庆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37-44,共8页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 为研究柠檬苦素(Limonin,LM)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相互作用,本文采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LM与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LM能有效淬灭BSA的内源荧光,其淬灭类型为静态淬灭;两者发生相互作用可形成1个结合位点,分子间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该相互作用过程为自发反应;紫外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表明,LM与BSA发生相互作用后,可以增加BSA上酪氨酸(Tyr)、色氨酸(Trp)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通过竞争位点实验及分子对接,发现LM与BSA的结合位点在siteⅠ附近,LM可以与BSA上的Trp-213形成氢键,与Tyr-340/451等残基之间存在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和分子模拟技术研究考马斯亮蓝G-250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永刚 杨光瑞 +3 位作者 马雪青 冷非凡 马建忠 王晓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474-2479,共6页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CBBG-250)相互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与CBBG-250结合形式是静态猝灭,随CBBG-250浓度增加,其形成常数随温度逐渐减小,结合比为... 采用多种光谱技术结合圆二色谱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CBBG-250)相互作用于牛血清白蛋白(BSA),探究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理。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与CBBG-250结合形式是静态猝灭,随CBBG-250浓度增加,其形成常数随温度逐渐减小,结合比为1∶1,根据Stern-Volmer曲线计算焓变值(ΔH)和熵变值(ΔS)分别为-4.38kJ·mol^(-1)和-6.16J·mol^(-1)·K^(-1),均小于零,证明该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CBBG-250的加入引起BSA结构的变化,随着CBBG-250溶液浓度的增加,BSA中色氨酸微环境极性被改变,在1 600~1 700cm^(-1)(酰胺带Ⅰ)和1 600~1 500cm^(-1)(酰胺带Ⅱ)处的特征吸收带蓝移。其中1 650cm^(-1)移动至1 710cm^(-1),1 544cm^(-1)移动到1 573cm^(-1),显示BSAα-螺旋(1 650~1 658cm^(-1))和β-折叠(1 620~1 640cm^(-1),1 675cm^(-1))结构发生变化,且α-螺旋含量比结合前有所降低。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两者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作用力使得BSA二级结构发生变化,α-螺旋含量由42.15%下降至1.27%,该结果进一步被分子建模对接技术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法 分子模拟 考马斯亮蓝G-250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白蛋白与Indo-1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 被引量:34
7
作者 白海鑫 杨成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 以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 in,BSA)与荧光探针Indo-1为蛋白质和配体模型,基于Indo-1的荧光强度与BSA的分析浓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计算二者相互作用位点数的方法,并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及各种荧光技术对Indo-1和BS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ndo-1在BSA中有3个作用位点,这3个作用位点与BSA中的212位色氨酸(Trp 212)间的距离分别为2.93,2.57和2.40 nm;Indo-1通过疏水性作用进入到BSA的3个疏水性空腔.在荧光猝灭实验中,通过M icrolab 500系列进样器和PTI荧光仪的联用实现了荧光强度的自动和实时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荧光探针Indo-1 结合位点数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20(S)-原人参三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钊华 迟绍明 +5 位作者 盘振杰 李志文 李亚娟 胡天凤 陈艳梅 赵焱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991-3995,共5页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20(S)-原人参三醇(P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PT对BSA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在温度为298,308,318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是0.926 3×10~3,0.618 2×10~3,0.414 4×1...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20(S)-原人参三醇(PP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PPT对BSA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在温度为298,308,318K时的结合常数分别是0.926 3×10~3,0.618 2×10~3,0.414 4×10~3 L·mol^(-1),结合位点均接近于1。PPT与BSA结合过程中主要的驱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与PPT结合后,BSA分子中色氨酸残基部位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依据Fster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理论得出PPT与BSA的结合距离r为2.62nm,能量转移效率E为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原人参三醇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二茂铁的合成及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王芳斌 彭勇 +2 位作者 范美意 刘又年 黄可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25-1130,共6页
采用液相合成法,以O-苯并三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BTU)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将二茂铁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合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谷胱甘肽-二茂铁(GSH-Fc),其收率为23.2%,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 采用液相合成法,以O-苯并三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BTU)和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为缩合剂,将二茂铁胺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反应,合成了具有电化学活性的谷胱甘肽-二茂铁(GSH-Fc),其收率为23.2%,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红外、核磁、质谱表征.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GSH-F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电化学实验结果表明,BSA和GSH-Fc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域IIA,结合常数为1.71×106L·mol-1,结合位点数为1.30.同时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了GSH-Fc与BSA相互作用是一种静态猝灭的过程,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74×106L·mol-1和1.57,与电化学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二茂铁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电化学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冬冬 孙德志 +2 位作者 李林尉 魏新庭 张爱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27-1630,共4页
根据合理的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在298.15K下,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确定了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BSA)... 根据合理的假设和Langmuir结合理论,在298.15K下,以等温滴定微量热(ITC)实验数据为依据,应用非线性最小方差拟合方法确定了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性质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BSA)与5-氟尿嘧啶相互作用存在两类结合位点.第一类结合,N=(54.0±0.3),ΔH0=(30.0±0.4)kJ·mol-1(吸热),ΔS0=(196.0±2.6)J·mol-1·K-1(熵增),ΔG0=(-28.4±0.3)kJ·mol-1;第二类结合,N=(77.0±0.4),ΔH0=(-20.0±0.4)kJ·mol-1(放热),ΔS0=(28.6±0.3)J·mol-1·K-1(熵增),ΔG0=(-28.5±0.2)kJ·mol-1.结合体系的圆二色谱(CD)分析结果说明,抗肿瘤药物5-氟尿嘧啶与BSA的相互作用诱导蛋白质(BSA)二级结构单元的相对含量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清白蛋白 等温滴定微量热法 圆二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胆碱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FT-IR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凡 杨展澜 +2 位作者 张莉 翁诗甫 吴瑾光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86-1190,共5页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FT-Raman)光谱研究了高浓度磷脂酰胆碱(P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Eu3+对该作用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PC/BSA混合体系中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PC头部极性基团,且这一作用随BSA含量的增加...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和拉曼(FT-Raman)光谱研究了高浓度磷脂酰胆碱(PC)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Eu3+对该作用的影响.FT-IR结果显示,PC/BSA混合体系中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发生在PC头部极性基团,且这一作用随BSA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作用后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比例有所增加.FT-Raman光谱说明PC与BSA的相互作用影响磷脂CH链的排列有序程度.PC/BSA/Eu3+体系的红外光谱显示,Eu3+与PC的磷氧键发生了强相互作用,并使蛋白α螺旋的比例进一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胆碱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铕离子 磷氧键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4-肟的合成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海连 王应红 +2 位作者 刘志昌 曾红耀 胡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21-1024,共4页
本文通过先导物姜黄素合成了4-肟基-(E,E)-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姜黄素-4-肟)。通过IR、1H NMR、13C NMR及ESI-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姜黄素-4-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通过先导物姜黄素合成了4-肟基-(E,E)-1,7-双(4-羟基-3-甲氧基苯基)-1,6-庚二烯-3,5-二酮(姜黄素-4-肟)。通过IR、1H NMR、13C NMR及ESI-MS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姜黄素-4-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4-肟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实验分别获得了姜黄素-4-肟在不同温度与BSA作用的猝灭常数Ksv、猝灭速率常数kq及热力学参数。姜黄素-4-肟和BSA之间是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4- 合成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猝灭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或6-(3-氯苯甲酰)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表征、生物活性及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树平 韩立军 +3 位作者 潘燕 王大奇 王南南 王婷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合成了2个新化合物7-羟基-8-(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1)和7-羟基-6-(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的晶体同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a=1.21527(14)nm,b=1.01550(12)nm,c=1.5045(2)nm,... 合成了2个新化合物7-羟基-8-(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1)和7-羟基-6-(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2个化合物的晶体同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合物1:a=1.21527(14)nm,b=1.01550(12)nm,c=1.5045(2)nm,β=112.377(2)°,V=1.7169(4)nm3,Dc=1.396 g/cm3,Z=4,F(000)=752,R1=0.0415,wR2=0.0981[I>2σ(I)],S=1.063;化合物2:a=2.0168(2)nm,b=0.76229(12)nm,c=2.25497(17)nm,β=123.987(6)°,V=0.8745(6)nm3,Dc=1.454 g/cm3,Z=8,F(000)=1296,R1=0.0604,wR2=0.1384[I>2σ(I)],S=0.948.抗菌实验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对大肠杆菌(E.coli)、枯草杆菌(B.subtilis)和金色葡萄球菌(S.aureus)均有中等程度的抑制作用;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和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均有良好的清除能力.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2个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个化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均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数据表明,化合物1(ΔH>0,ΔS>0,ΔG<0)与BSA主要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化合物2(ΔH<0,ΔS<0,ΔG<0)与BSA主要以氢键或范德华力相结合;BSA与化合物1和化合物2间的距离分别为2.59和2.38 nm,说明2个化合物与BSA之间可能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8--6-(3-氯苯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 晶体结构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糠氨基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景顺杰 李建晴 +1 位作者 王淑芬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1-184,共4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6℃、28℃和39℃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43×104、1.33×104、1.22×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8、1.02、1.02。研究...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6-糠氨基嘌呤(K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测定了16℃、28℃和39℃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分别为:2.43×104、1.33×104、1.22×104L/mol,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08、1.02、1.02。研究结果表明:KT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探讨了相互作用机理,KT主要以静电作用与BSA相互作用;研究了KT对BSA构象的影响,表明BSA的荧光主要源于色氨酸残基,KT对BSA的构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糠氨基嘌呤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冯玉萍 曹胜利 +2 位作者 谢文俊 李艳梅 赵玉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6,共4页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抑制人肿瘤细胞活性的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位点数...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具有抑制人肿瘤细胞活性的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生理条件下,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根据猝灭结果,求得了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合位点数、结合常数及反应热力学参数,并据此确定了它们相互作用的主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白蛋白 含喹唑啉酮的4-(4-氟苯基)哌嗪二硫代甲酸酯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根兰 倪永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339-1343,共5页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滴加模式对伞形花内酯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经典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pH=7.4),用荧光光谱法结合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研究伞形花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采用两种不同的试剂滴加模式对伞形花内酯与BS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对经典的荧光光谱数据矩阵加以扩展,增加了实验数据的信息量;进而应用MCR-ALS对该扩展的荧光光谱矩阵进行迭代计算,较好地分辨出作用过程中浓度变化趋势图,并计算出伞形花内酯与BSA的表观结合常数和结合比.通过同步荧光光谱法发现伞形花内酯对BSA的构象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形花内酯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及分子模拟研究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艳菊 李晓飞 +1 位作者 凡杭 鲁利娜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1-55,共5页
在模拟生理p H条件(p H=7.40)下,用荧光光谱和分子模拟法研究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在308 K和318 K温度下,激发波长(λex)为280 nm,测定BSA在340 nm的内源性荧光强度随着β-榄香烯浓度增加的变化,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 在模拟生理p H条件(p H=7.40)下,用荧光光谱和分子模拟法研究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在308 K和318 K温度下,激发波长(λex)为280 nm,测定BSA在340 nm的内源性荧光强度随着β-榄香烯浓度增加的变化,用分子对接方法研究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反应机制为静态猝灭,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分子模拟结果表明:β-榄香烯与牛血清白蛋白亚结构域A结合,二者之间有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且以疏水作用为主,这与荧光光谱结果一致。β-榄香烯与BSA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以血清白蛋白为载体,β-榄香烯作为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病变部位,发挥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24(R)-拟人参皂苷元DQ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洁 范晓丽 +2 位作者 林佳丽 曹旭蓉 赵二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3-787,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24(R)-拟人参皂苷元DQ[24(R)-PDQ]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取代试验确定了24(R)-PDQ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24(R)-PDQ与BSA在298,303,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076×103,1.587&#... 采用荧光光谱法对24(R)-拟人参皂苷元DQ[24(R)-PDQ]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利用取代试验确定了24(R)-PDQ在BSA上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24(R)-PDQ与BSA在298,303,310 K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076×103,1.587×103,1.303×103L·mol-1;24(R)-PDQ对BSA的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位点数近似为1,24(R)-PDQ与BSA的结合位点在BSA的Site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清白蛋白 24(R)-拟人参皂苷元DQ 取代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欣 贾丽华 +1 位作者 郭祥峰 卢小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61-764,共4页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 利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在缓冲溶液中不同温度下α-硫辛酸(AL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ALA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猝灭常数KSV分别为4.65×103L/mol(26℃)和4.46×103L/mol(37℃)。依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得到给体(BSA)-受体(ALA)间的结合距离r=2.90 nm,能量转移效率E=5%。测定了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4.31×103L/mol(26℃),4.27×103L/mol(37℃),以摩尔比1∶1结合。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确定了相互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ALA与BSA之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硫辛酸 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欧阳运富 王永生 李贵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53-256,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羟基芘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1-羟基芘反应而导致牛血清白蛋白...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羟基芘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由Stern-Volmer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可判断由于与1-羟基芘反应而导致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采用位点结合模型公式和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结合距离。从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焓变△H和熵变△S,推断了1-羟基芘与牛血清白蛋白反应的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芘 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