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香假单胞菌中六个致病变种的全细胞蛋白质电泳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琼 任欣正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7-202,共6页
利用聚丙稀酰胺电泳技术首次对丁香假单胞菌中6个致病变种全细胞蛋白电泳,发现同一致病变种内菌株蛋白条带一致,不同致病变种之间存在差异。以往对丁香假单胞菌中致病变种的鉴定方法主要是根据致病性的差异,结合营养筛选和血清学方... 利用聚丙稀酰胺电泳技术首次对丁香假单胞菌中6个致病变种全细胞蛋白电泳,发现同一致病变种内菌株蛋白条带一致,不同致病变种之间存在差异。以往对丁香假单胞菌中致病变种的鉴定方法主要是根据致病性的差异,结合营养筛选和血清学方法来进行。对丁香假单胞菌的6个致病变种的全细胞蛋白分析表明:全细胞蛋白质电泳能成功地鉴定到致病变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 致病变种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彬 孔德昭 +2 位作者 唐丽娟 马伟 匡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2-165,共4页
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可以引起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是侵染萝卜、白菜、花椰菜等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以灭活的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NCPPB1820)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选最终获得6株产生特异... 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可以引起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是侵染萝卜、白菜、花椰菜等农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以灭活的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NCPPB1820)为免疫原免疫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筛选最终获得6株产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与抗体偶联,作为检测探针,分别将6种单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进行两两配对筛选。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抗体特异性较好,对水稻细菌性谷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均没有交叉反应。以6号抗体作为检测抗体(6-HRP),以1号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分析法获得了最佳的敏感度。检测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的最低检测限为1.5×105cfu/m L,定量限为4.12×105cfu/m L。基于双抗体夹心的酶免疫方法特异性好,便捷,可以实现对丁香假单胞杆菌斑点致病变种病菌高通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测定 单克隆抗体 丁香假单斑点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仲秋 牛向丽 +3 位作者 汪雯静 李璇 刘骏菲 邬杰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2,共6页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 溃疡病是猕猴桃主要细菌性病害,其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文章利用不同猕猴桃种植园的溃疡病发病植株进行Psa菌株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了6个具有丁香假单胞菌形态特征的菌株,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鉴定与序列同源比对,所分离菌株为Psa,该菌株在‘红阳’猕猴桃的接种检测中显示不同致病性,其中ScYbH2、ScDjyH2、ScYbH1接种植株出现溃疡病症状,而ScMbJ1、ScDjyH3、ScYaH2未表现显著致病性。烟草叶片超敏反应也显示它们具有不同的植物免疫系统激活能力。该研究获得了猕猴桃溃疡病分离菌株,其表型差异为后续的致病基因遗传分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Psa) 病原分离 致病 超敏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病原鉴定及温度对其致病力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白雪 张晓晓 +5 位作者 季苇芹 闫建培 乔培 杨玉文 关巍 赵廷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7,65,共11页
自2003年以来,在我国北京、辽宁和山东等地的黄瓜上发现了一种重要细菌病害—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对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发病的黄瓜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分离的菌株接种到黄瓜后,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和... 自2003年以来,在我国北京、辽宁和山东等地的黄瓜上发现了一种重要细菌病害—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对黄瓜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从发病的黄瓜叶片、茎部和果实上分离的菌株接种到黄瓜后,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和BOX-PCR技术,以及LOPAT、GATTa和Ayers碳源利用试验等,确定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流泪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以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菌A2为供试菌株,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P.syringae pv.lachrymans pslb8为对照菌株,对其进行不同温度下致病力、体内和体外生长能力测定,结果表明:20℃条件下,A2菌株的致病力、体内和体外生长能力均强于pslb8菌株,相对低温的条件更有利于黄瓜细菌性茎枯萎病病原菌的侵染和病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鉴定 致病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诱抗药剂的筛选及抗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胜平 程颖 +3 位作者 石朝阳 贾文章 孟祥龙 曹克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29,156,共8页
为筛选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angular leaf spot,ALS)的最佳诱抗药剂,选取11种商品诱抗剂,研究其室内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1种诱抗剂的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长势,提高黄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表现... 为筛选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angular leaf spot,ALS)的最佳诱抗药剂,选取11种商品诱抗剂,研究其室内诱导黄瓜抗细菌性角斑病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1种诱抗剂的预处理均能有效提高黄瓜植株的长势,提高黄瓜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表现为叶片病斑面积显著下降。其中药剂信号施康乐(SK)能有效减小叶片病斑面积,防效最好,而药剂顶花增瓜嫩直长(DH)处理的植株叶片病斑面积最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诱抗剂的作用机制,对诱抗剂SK和DH处理后的抗性相关基因SOD、SSU以及PR1-1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SK和DH处理后3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SK处理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DH处理。综上所述,合理施用信号施康乐可以诱导黄瓜幼苗提高对细菌性角斑病的抗性,对于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早期预防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角斑病 诱抗剂 诱导抗性 丁香假单胞菌流泪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邵宝林 王成华 +3 位作者 张婧 刘露希 朱天辉 庄启国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6-150,186,共6页
通过分析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范其入侵和扩散,确保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 通过分析猕猴桃溃疡病菌在中国的适生性,为科学制定有效的检疫监管措施,防范其入侵和扩散,确保猕猴桃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根据前人研究结果,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分析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在我国各个地区的适生性。猕猴桃溃疡病菌在我国最适宜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福建、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陕西、浙江、重庆、西藏。鉴于该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危害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应当加强猕猴桃种苗等繁殖材料的检疫,加强对果园的管理和病害监测,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加强抗病育种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适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药剂对猕猴桃花粉溃疡病菌灭菌及果实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曹凡 高贵田 +6 位作者 雷玉山 杜莹琳 朱丹 徐雅芬 张晓萍 李朝政 张鑫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125,共5页
以陕西周至被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污染的猕猴桃花粉为原料,分别用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进行处理,研究3种药剂处理对Psa杀灭率、花粉生活力及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的... 以陕西周至被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污染的猕猴桃花粉为原料,分别用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进行处理,研究3种药剂处理对Psa杀灭率、花粉生活力及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的影响。结果表明,ClO_2溶液、噻霉酮和可杀得三千3种药剂处理对花粉中Psa的杀灭率分别为99.7%,99.6%,99.4%,花粉生活力分别为62.2%,50.1%,51.2%,比对照组分别下降了0.5%,19.1%,24.1%;用处理后的花粉授粉对座果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ClO_2处理组最佳,比对照组仅降低12%;ClO_2处理组对果实的总产量、单果重和种子数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用10mg/L ClO_2溶液处理花粉45min,对防止猕猴桃花粉传播Psa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花粉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雷庆 叶华智 余中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995-5996,共2页
以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为指示菌,从猕猴桃溃疡病病枝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对该噬菌体进行了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5℃下10 mi... 以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为指示菌,从猕猴桃溃疡病病枝中分离到一株噬菌体,对该噬菌体进行了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紫外线稳定性、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等生物学特性的测定。结果表明: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5℃下10 min内即可全部失活;在pH值4-9的范围内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紫外线下照射12 min,噬菌体几乎全部失活;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1;感染指示菌的潜伏期约60 min,爆发期约70 min,烈解量为123。这是首次关于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宝聚博士诊病手记(八十八)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症状多样性与综合防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莹莹 柴阿丽 李宝聚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2-84,共3页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speckoftomato)也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等,是危害全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Yunisetal.,1980)。1933年该病首次在美国报道(Turgut&Basim,2013),之后在南非、印度...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bacterialspeckoftomato)也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等,是危害全世界番茄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可造成5%~75%的产量损失(Yunisetal.,1980)。1933年该病首次在美国报道(Turgut&Basim,2013),之后在南非、印度、澳大利亚、保加利亚、法国、前苏联、巴西、美国、以色列、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发生,并造成严重损失(Basim et al.,20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斑点病 番茄生产 丁香假单 tomato 在美国 秘鲁番茄 多毛番茄 甘肃张掖 牛膝菊 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海云 安超 +1 位作者 李勃 刘晨 《陕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4期141-145,153,共6页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具有潜伏性、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猕...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的发生具有潜伏性、传播速度快、防治困难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危害世界猕猴桃生产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Psa)。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就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特点、防治、传播及检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旨在加深对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的认识,同时为开展该病原菌的早期检测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性溃疡病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防治 传播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微滴数字PCR同时检测瓜类种子携带果斑病菌和角斑病菌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子婧 芦钰 +5 位作者 田文 王玉玺 温常龙 李健强 徐秀兰 罗来鑫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6-163,168,共9页
细菌性果斑病和角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两大重要细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两种菌均可通过种子、种苗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检测是预防和控制... 细菌性果斑病和角斑病是葫芦科作物两大重要细菌病害,病原菌分别为西瓜嗜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和丁香假单胞菌黄瓜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lachrymans。两种菌均可通过种子、种苗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种子检测是预防和控制这两种病害发生的首要环节。本研究应用微滴数字PCR技术(droplet digital PCR,ddPCR)建立了同时检测种子携带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的方法。结果显示:两种细菌菌悬液和DNA样品等浓度混合时,ddPCR能同时检测到两种靶标菌的最低混合菌悬液浓度和最低DNA浓度分别为10^(3) cfu/mL和10^(-3) ng/μL,其检测灵敏度是平行测试的real-time PCR方法的10倍;对于非等浓度混合的菌悬液和DNA样品,两种靶标菌菌悬液按浓度比1∶1000(10^(3)∶10^(6) cfu/mL)混合或其DNA浓度比为1∶10000(2.28×10^(-3) ng/μL∶22.8 ng/μL)条件下,ddPCR可检测到低浓度的靶标菌,检测灵敏度同样是real-time PCR的10倍。此外,在人工接菌种子测试中,西瓜、甜瓜单粒种子平均带菌量10^(5)~10^(6) cfu/粒时,ddPCR方法可检测到带菌率0.2%(n=500)的西瓜、甜瓜种子样品。将分别携带两种菌的种子按比例1∶10混合时ddPCR方法可以准确检出浓度相对低的靶标菌;而使用相同检测引物的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则只能检出西瓜嗜酸菌和丁香假单胞菌带菌率分别为0.2%和2%(n=500)的甜瓜种子混合样品中的西瓜嗜酸菌,未能稳定检出丁香假单胞菌。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ddPCR技术建立了可同时检测两种重要葫芦科种传细菌的方法,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丰富了当前种传病原细菌的检测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滴数字PCR real-time PCR 种子带检测 西瓜嗜酸 丁香假单黄瓜致病变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州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分子鉴定及药剂筛选 被引量:5
12
作者 钟永军 何昕蔚 +2 位作者 余达勇 蒋晶晶 江景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48-1554,共7页
为了针对性地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台州主要猕猴桃种植果园分离到1株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Psa)。用生物型(biovar)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试验分离到的Psa菌株是biovar 3... 为了针对性地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台州主要猕猴桃种植果园分离到1株丁香假单胞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ae,Psa)。用生物型(biovar)特异性引物检测发现,试验分离到的Psa菌株是biovar 3型。通过抑菌圈大小比较,对23种农用杀菌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不同农用杀菌剂对Psa菌株的抑菌效果相差很大,且以四环素、乙蒜素和丁子香酚的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15 mm)。此外,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时间-杀菌试验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Psa菌株的杀菌效果。结果显示,纳米氧化锌的MIC值为50μg·m L-1,且杀菌效果随纳米氧化锌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细性溃疡病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生物型 药敏试验 纳米氧化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高温环境下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抗性变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安然 史军营 +3 位作者 胡璋健 王娇 喻景权 师恺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44,共8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园艺作物在设施及露地生产中病虫害高发频发,严重威胁园艺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安全,而亚高温环境如何影响园艺作物的抗病性尚不清楚。细菌性斑点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园艺作物在设施及露地生产中病虫害高发频发,严重威胁园艺产品的产量、品质和安全,而亚高温环境如何影响园艺作物的抗病性尚不清楚。细菌性斑点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Pst)引起的在我国番茄生产中广泛发生的重要病害。本试验以含抗Pst基因Pto的高抗番茄LA3472及其背景基因型高感番茄Moneymaker为试验材料,探究亚高温环境下番茄的模式触发的免疫(PAMPs-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蛋白触发的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两种不同抗病途径对Pst DC3000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与24 ℃常温相比,30 ℃亚高温对体外培养的Pst DC3000菌株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影响,但Moneymaker和LA3472在接种Pst DC3000后,细菌性斑点病害的发生均显著加重。亚高温下,2份番茄材料的水杨酸(SA)积累量在接种病原菌后均比常温下接种显著减少,受Pst DC3000诱导的水杨酸合成基因PALs和信号转导基因NPR1的转录表达也被显著抑制。由此可见,亚高温对番茄对细菌性斑点病的不同抗性途径PTI和ETI均有抑制作用,推测其和SA抗性路径被抑制有关。本试验对于理解温度升高背景下蔬菜作物病害发生及加强病害防控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亚高温 丁香假单番茄致病变种 水杨酸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堰猕猴桃溃疡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试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高磊 周炀 +4 位作者 张含 常威 任娇 曹立勇 汪华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156,共9页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猕猴桃溃疡病严重影响了各地猕猴桃的生长。为明确鄂西北猕猴桃溃疡病病原形态及生物型,筛选合适的杀菌剂,探索避雨栽培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为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 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侵染引起的猕猴桃溃疡病严重影响了各地猕猴桃的生长。为明确鄂西北猕猴桃溃疡病病原形态及生物型,筛选合适的杀菌剂,探索避雨栽培对病害的控制效果,为防治病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猕猴桃溃疡病病原菌及生物型,使用抑菌圈法筛选15种杀菌剂对其抑制效果,调查避雨栽培和露天不同情况下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16S rDNA及特异性引物鉴定到的菌株K-2为Pseudomonas syringae,生物型为biovar 3。室内毒力测试筛选到7种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菌有抑制效果,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58.06%,通过在避雨栽培下施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防治猕猴桃溃疡病,防治效果高达83.87%,说明避雨栽培对猕猴桃溃疡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溃疡病 丁香假单猕猴桃致病变种 避雨栽培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Pti互作蛋白筛选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洋 王莹莹 +3 位作者 张政 冯国栋 周宇 牛向丽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0-1424,共5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作为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验证与已知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还可从文库中筛选与特定蛋白互作的未知蛋白。文章为研究番茄抗病相关蛋白Pti(Pto interaction protein)的生物学功能,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以未... 酵母双杂交技术作为检测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不仅能验证与已知蛋白质的相互作用,还可从文库中筛选与特定蛋白互作的未知蛋白。文章为研究番茄抗病相关蛋白Pti(Pto interaction protein)的生物学功能,筛选与其互作的蛋白,以未处理野生型番茄叶片、真空渗透法接种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DC 3000(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 DC3000,Pst DC3000)的感病株系prf3、抗性株系PtoR的植株叶片提取RNA,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经检测,文库容量为1.25×107 CFU,阳性率大于95%,插入片段平均长度约1200 bp。通过构建Pti5重组诱饵载体并转化酵母菌,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初步获得的Pti5互作的靶标基因,可用于进一步研究番茄抗病基因Pti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丁香假单番茄致病变种(Pst DC3000) 酵母双杂交 文库筛选 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