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丙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的加工应用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谈敦礼 张庆国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647-649,共3页
基于传统塑料改性方法,采用ABS接枝粉直接或间接地改性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氯乙烯(PVC)合金及ABS/聚碳酸酯(PC)合金的性能,突出了ABS接枝粉作为一种有效的改性剂,其使用上的方便灵活性.
关键词 丁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接枝粉 聚氯乙烯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共混合金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郭正虹 申瑜 方征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聚苯醚(PPO)/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合金,并以苯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作为增容剂,采用哈克转矩流变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冲击和拉伸试验、热重分析等研究了PPO/ABS共混合金的加工流动性、相形态、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结果发现,PPO和ABS属于热力学不相容聚合物,SMA可以在PPO/ABS合金中起到较好的增容作用; PPO/ABS合金中ABS的含量越高,合金加工流动性越好,SMA可以使PPO/ABS合金的转矩明显降低,但其含量对转矩的影响较小; PPO/ABS合金的力学性能较差,加入适量SMA后合金的冲击性能和拉伸性能都有较大改善; PPO/ABS共混合金中PPO的含量越高,合金的热稳定性越好,SMA对合金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胶乳增韧ABS树脂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国强 李杨 +4 位作者 申凯华 张峰 张东梅 史晶虹 王玉荣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31,共5页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 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方法,通过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合技术,设计合成了新型三元集成胶乳(SIBL)替代传统成本较高的聚丁二烯胶乳(PBL),制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将高温乳液法制备的SIBL进行附聚,再经过乳液接枝法制备高胶含量的ABS粉料,最后将ABS粉料与本体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掺混、熔融挤出、造粒,制备了低成本新型ABS树脂。考察3种单体配比对SIBL聚合动力学和粒径大小、分布、凝胶含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制备三元集成胶乳的方法可行,得到的增韧ABS树脂综合性能优异,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由139J/m提高到233J/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胶乳 乳液共聚合 附聚 共聚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增韧SAN树脂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哲 王硕 +2 位作者 陈明 宋振彪 胡慧林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g-SAN),将PB-g-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丁二烯接枝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PB-g-SAN),将PB-g-SAN共聚物与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研究了PB-g-SAN共聚物的接枝层厚度对AB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层厚度超过临界值117nm,接枝层过厚会导致核壳改性剂粒子变硬,模量过高,从而失去了作为增韧改性剂的作用。接枝层厚度低于临界值32nm,橡胶粒子不能被SAN接枝链完全覆盖,在SAN基体中发生聚集,导致其增韧效果降低。因此,只有改性剂的接枝层厚度介于32nm和117nm这两个临界值之间,才能对基体树脂起到有效的增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丁二烯 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层厚度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甲基丙烯酸接枝ABS的性能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郑宝明 杨荣杰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0-72,共3页
通过热失重分析、氧指数等方法对甲基丙烯酸 ABS接枝共聚物(ABS g PMMA)的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甲基丙烯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BS的阻燃性能。而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的结果也证明ABS g PMMA接枝物的适量添加对ABS与溴 锑... 通过热失重分析、氧指数等方法对甲基丙烯酸 ABS接枝共聚物(ABS g PMMA)的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甲基丙烯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ABS的阻燃性能。而力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的结果也证明ABS g PMMA接枝物的适量添加对ABS与溴 锑协同阻燃剂组成的阻燃体系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甲基丙烯 共聚 ABS树脂 性能表征 应用 增容 阻燃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接枝物的制备及其对r-PET/ABS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智军 王益龙 郑辰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0-33,共4页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ABS-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ABS(ABS-g-GMA),将其用于增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r-PET)/ABS共混物,发现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 通过反应挤出法制备马来酸酐(MAH)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ABS-g-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ABS(ABS-g-GMA),将其用于增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瓶片(r-PET)/ABS共混物,发现能显著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ABS-g-MAH的增容效果优于ABS-g-GMA;ABS-g-MAH的接枝率为1.35%,w(ABS-g-MAH)为5%时对r-PET/ABS的增容作用最佳,此时r-PET/ABS/ABS-g-MAH的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比r-PET/ABS分别提高了42%和23%。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加入ABS接枝物能使ABS在r-PET连续相中的分散更均匀,粒径尺寸更均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废饮料瓶片 反应挤出机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容剂对废旧PS/PE-HD/废旧ABS/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柳 夏英 +2 位作者 唐乃岭 张桂霞 姜鹏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7-81,共5页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分别制备了丙烯酸(AA)接枝聚苯乙烯(PS-g-AA),马来酸酐(MAH)、AA 接枝 PS[PS-g-(MAH-co-AA)]和 MAH、醋酸乙烯酯(VAc)接枝 PS[PS-g-(MAH-co-VAc)]三种增容剂。经红外光谱分析,所得产物均...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转矩流变仪中分别制备了丙烯酸(AA)接枝聚苯乙烯(PS-g-AA),马来酸酐(MAH)、AA 接枝 PS[PS-g-(MAH-co-AA)]和 MAH、醋酸乙烯酯(VAc)接枝 PS[PS-g-(MAH-co-VAc)]三种增容剂。经红外光谱分析,所得产物均为目标产物。接枝率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增容剂中 PS-g-(MAH-co-VAc)的接枝率最高,达到2.43%。研究了三种增容剂对木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增容剂均可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扫描电镜测试结果同时表明,增容剂能更好地提高木塑复合材料中基体与木粉的界面黏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高密度聚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木塑复合材料 增容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g-SAN弹性体的合成及其对SAN树脂的增韧
8
作者 张明耀 左良 +1 位作者 徐新锋 张会轩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18-918,共1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合成了一系列PB质量分数为40%的PB-g-SAN弹性体.研究了共聚单体中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质量分数对SAN共聚物接枝行为、弹性体粒子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在聚丁二烯(PB)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St)和丙烯腈(AN)合成了一系列PB质量分数为40%的PB-g-SAN弹性体.研究了共聚单体中叔-十二烷基硫醇(TDDM)质量分数对SAN共聚物接枝行为、弹性体粒子结构及其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单体中TDDM质量分数的增加,SAN在PB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降低,弹性体粒子中SAN包容结构的尺寸增大,在低温区的动态剪切模量下降.将其与SAN树脂共混后发现在共聚单体中引入TDDM后提高了弹性体粒子的增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乳液聚合 丁二烯 共聚苯乙烯 丙烯腈 弹性体 树脂 -十二烷基硫醇 增韧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 被引量:10
9
作者 闰明涛 李鑫 +1 位作者 王增坤 崔福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2-94,98,共4页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 利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和毛细管流变仪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马来酸酐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PTT/ABS-g-MAH)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流变行为。结果表明:ABS含量在3%~5%(质量分数,下同)时,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和弯曲强度达到极值,表明ABS的加入对PTT起到了一定的增强和明显的增韧作用。共混合金熔体为假塑性流体,但ABS含量的变化对共混物的表观黏度、非牛顿指数n、粘流活化能的影响较小,即对PTT的流变性能影响不大。采用ABS-g-MAH与PTT进行反应性共混,可以提高PTT的力学性能,而对加工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 马来酸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物 拉伸强度 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无磷、无糖接枝聚合反应过程优化研究
10
作者 姜山 刘姜 +3 位作者 李国锋 陆书来 张辉 张馨元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2,139,共8页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接枝聚合使用由甲醛次硫酸钠(SFS)、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和硫酸亚铁(FES)组成的还原剂时,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接枝单体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反应速率和接枝过程都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补/全程连...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接枝聚合使用由甲醛次硫酸钠(SFS)、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和硫酸亚铁(FES)组成的还原剂时,氧化剂、还原剂以及接枝单体的不同加入方式对反应速率和接枝过程都有较大影响。采用“预补/全程连续”方式加入还原剂,连续滴加方式加入氧化剂和接枝单体,能够实现对整个反应阶段引发剂分解产生自由基的速率的精准调控,改善接枝效果,提升粉料的增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 聚合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无磷 无糖 反应过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N-g-GMA的制备及其在PA6/ABS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军 黄仁军 +2 位作者 吴意 陶国良 刘春林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59,共4页
采用固相接枝制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N-g-GMA),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BPO)和GMA用量对接枝吸光比的影响,以自制的SAN-g-GMA增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A6/ABS)共混物,探讨了SAN-g-GMA对共混物结构与性... 采用固相接枝制备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SAN-g-GMA),研究了过氧化苯甲酰(BPO)和GMA用量对接枝吸光比的影响,以自制的SAN-g-GMA增容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A6/ABS)共混物,探讨了SAN-g-GMA对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g-GMA能够增容PA6/ABS共混物,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Molau实验发现,SAN-g-GMA能够促进PA6/ABS两相界面结合,起到相容作用;共混物的SEM照片表明,SAN-g-GMA使ABS在PA6中分散均匀,粒子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尼龙6/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混物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凝聚剂对G-ABS凝聚效果和产品质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姜 李睿 +1 位作者 宋振彪 陆书来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9-32,共4页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过程中进行聚丁二烯(PB)、聚丁二烯和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ABS)的聚合时,往往使用了复合乳化剂以提高聚合效果。单一凝聚剂无法使G-ABS胶乳中的复合乳化剂完全失去乳化能力,凝聚效果较差。... 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生产过程中进行聚丁二烯(PB)、聚丁二烯和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G-ABS)的聚合时,往往使用了复合乳化剂以提高聚合效果。单一凝聚剂无法使G-ABS胶乳中的复合乳化剂完全失去乳化能力,凝聚效果较差。在凝聚过程中使用辅助凝聚剂,能够明显改善凝聚效果,增加凝聚颗粒的粒径和致密度。使用辅助凝聚剂A时,使用量为干基1.5%时效果最好;使用辅助凝聚剂B时,其用量为0.3%时效果最佳。两种辅助凝聚剂对ABS产品的力学性能没有影响;但辅助凝聚剂A会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粉料的氧化诱导期,而辅助凝聚剂B使ABS产品白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 凝聚 辅助凝聚剂 熟化致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A-g-MAH共聚物增容PA6/ABS共混体系的聚集态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丹 黄伯芬 李志刚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EBA-g-MAH增容PA6/ABS共混物,采用FTIR、SEM、DSC等测试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增容作用;并讨论了EBA-g-MAH对PA6/ABS共混物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及吸水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EBA-g-MAH与PA6发生化学反应所生成的接枝物对PA6/ABS共混物有较好的增容作用,使分散相尺寸明显减小;PA6/ABS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得到很大的提高,比纯PA6提高430%,吸水性也得到改善,但是拉伸强度有所降低。DSC研究表明:EBA-g-MAH的加入抑制了PA6/ABS共混物中PA6的结晶,使PA6结晶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共混物 马来酸酐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 增容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PB-g-(SAN-co-Si)抗冲改性剂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德忠 张秋禹 +1 位作者 张和鹏 尹常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7-29,33,共4页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乳液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的同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制备了带有缩合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PB-g-(SAN-co-Si)大分子改性剂。采...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在聚丁二烯(PB)乳液接枝苯乙烯-丙烯腈(SAN)的同时,加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制备了带有缩合反应活性基团的聚丁二烯接枝(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PB-g-(SAN-co-Si)大分子改性剂。采用透射电镜(T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SAN接枝率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TEM显示乳胶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粒径为300nm,乳胶粒外分布有KH-570水解缩合形成的纳米硅粒子。FT-IR分析证实KH-570通过化学键接枝到PB链上。除通过自由基聚合外,SAN的接枝还可通过KH-570之间的水解缩合方式进行,KH-570的引入大幅度提高了接枝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烯(苯乙烯-丙烯腈-有机硅)共聚物 抗冲改性剂 核壳乳液 种子乳液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g-MAH增韧聚酰胺6的研究
15
作者 陈志成 孙树林 +2 位作者 徐新宇 杨海东 张会轩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25,共6页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马来酸酐(MAn)接枝的ABS接枝共聚物(ABS-g-MAH)作为聚酰胺6(PA6)的增韧剂。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MAH在接枝共聚物中以接枝共聚和游离共聚两种方式存在;流变性能... 采用乳液聚合技术合成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和马来酸酐(MAn)接枝的ABS接枝共聚物(ABS-g-MAH)作为聚酰胺6(PA6)的增韧剂。红外光谱(FTIR)研究表明MAH在接枝共聚物中以接枝共聚和游离共聚两种方式存在;流变性能结果显示,随着MAH用量的增加,PA6/ABS-g-MAH共混体系扭矩逐渐上升;透射电镜(TEM)观察发现,ABS在PA6中发生明显的聚集,相区尺寸很大,随着MAH的引入,ABS相形态得到改善,当MAH含量高于1%时,ABS在PA6中均匀分散,表明基体与分散相的相容性得以提高;与PA6/ABS相比,PA6/ARS-MAH的脆一韧转变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冲击韧性提高;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PA6/ABS-g-MAH共混体系的形变机理是PA6基体的剪切屈服和ABS-g-MAH橡胶粒子的空洞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6 马来酸酐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乳液聚合 增韧 形变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物和环氧树脂联合增容对PP/ABS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禄秋艺 马凤贺 +2 位作者 杨青海 罗筑 娄金分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1,102,共5页
在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中添加复配的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H和ABS-g-MAH)和复配固体环氧树脂(E-06/E-20/2E4MZ),研究了两种相容剂联合增容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物添加量为5 phr时,对拉伸... 在聚丙烯(PP)/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共混物中添加复配的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H和ABS-g-MAH)和复配固体环氧树脂(E-06/E-20/2E4MZ),研究了两种相容剂联合增容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物添加量为5 phr时,对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而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得到明显改善。在加入5phr马来酸酐接枝物的基础上,添加复配的固体环氧树脂,拉伸强度大幅提高,弯曲模量也进一步得到改善,冲击强度有所下降。马来酸酐接枝物和环氧树脂添加量均为5 phr时,增容效果最佳。DSC数据表明,复配马来酸酐接枝物和环氧树脂的联合增容提高了共混物的结晶度。SEM的分析结果表明,PP/ABS的质量比为70/30时,ABS相在共混物中的分布呈海-岛结构,加入5 phr固体环氧树脂后,分散相颗粒尺寸得到明显细化,分布均匀,界面脱黏现象得到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 环氧树脂 相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S接枝共聚物对PVC树脂的增韧改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莹麟 张明耀 任亮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42,共4页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 对聚氯乙烯(PVC)/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接枝共聚物(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相形态以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将不同摩尔质量的PVC与ABS熔融共混制备测试样品。结果表明:低摩尔质量PVC共混物比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的脆韧转变出现时所需的橡胶含量低。在体系中加入增塑剂DOP后,测试结果得到明显改善。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高摩尔质量PVC共混物中存在未完全塑化的PVC,其相区尺寸大于PVC初级粒子的尺寸。并得出PVC与SAN部分相容,不影响橡胶粒子在基体中的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 摩尔质量 相容性 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的可控合成及作为相容剂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新 谢国舒 +5 位作者 徐慧 陆安红 姚小桐 李坚 任强 汪称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24,共7页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 结合电子转移再生催化剂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RGET ATRP)和普通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一系列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详细研究了其作为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树脂/丙烯酸酯橡胶(SAN/ACM)共混体系的相容剂,在制备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ASA树脂)时,不同主链结构、侧链相对分子质量、接枝密度及用量对增容效果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对聚合物结构进行测试和表征;采用动态力学分析仪(DMA)和冲击试验机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不同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以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作为主链比聚丙烯酸丁酯(PBA)作为主链的接枝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增容效果。此外,侧链PBA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时,侧链与主链摩尔比为3∶1及相容剂用量为3%(质量分数)时,接枝共聚物的增容效果最佳。DMA分析表明添加接枝共聚物后SAN和ACM两组分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近,聚丙烯酸丁酯接枝共聚物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丁酯 共聚物 相容剂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钠熔融法接枝ABS的研究
19
作者 郑宝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2,共5页
采用熔融法将甲基丙烯酸钠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氧指数、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接枝 ABS 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熔融法接枝 ABS 的引... 采用熔融法将甲基丙烯酸钠接枝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热重分析、氧指数、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接枝 ABS 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熔融法接枝 ABS 的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最佳用量为0.4 mol/L,反应时间为2 h,反应温度不高于120℃。接枝后 ABS 的力学性能降幅不大,阻燃性能有一定提高,且对 ABS 与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的共混体系具有一定的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融法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 甲基丙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SBS热处理前后表面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雪娟 李超 张爱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6,160,共5页
采用动态接触角 ( DC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 SBS及其热处理前后接触角的变化。研究表明 ,随着接枝率的升高 ,膜的后退角减少。当接枝率达 4 .783%时 ,后退角为零。AIBN引发接枝马来酸酐的 SBS极性成分比 BPO引发的多。热... 采用动态接触角 ( DCA)研究了不同引发剂引发马来酸酐接枝 SBS及其热处理前后接触角的变化。研究表明 ,随着接枝率的升高 ,膜的后退角减少。当接枝率达 4 .783%时 ,后退角为零。AIBN引发接枝马来酸酐的 SBS极性成分比 BPO引发的多。热处理后 ,不同引发剂引发接枝膜的后退角均增加 ,AIBN引发的接枝样品比 BPO引发接枝样品受热处理影响更大。本文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 ( FT- IR-ATR)分析了膜的表面结构。研究表明 ,AIBN引发的 SBS- g- MAH表面部分羰基含量更多 ;接枝率达一定时 ,表面富集的羰基含量有一激增点 ;热处理后 SBS- g- MAH表面羰基含量降低。这说明接枝的 MAH能否向表面迁移是膜的接触角发生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发剂 引发 马来酸酐 SBS 热处理 表面结构 研究 苯乙烯-丁二烯乙烯 丁苯橡胶 热塑性弹性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