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与齐灵渥斯的人格对比评析 |
胡铁生
王丽莉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2
|
不伦之恋,无间地狱——探析《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救赎之路 |
宫玉波
郝运慧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6
|
|
3
|
丁梅斯代尔的自我分裂与《红字》主题的模糊性 |
王卫东
|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4
|
现实主义与人格二重性 |
苏宁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
|
|
5
|
从小说到电影:《红字》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全新改写 |
张敬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6
|
《红字》的浪漫主义心理表达与象征手法 |
邱新慧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7
|
女性主义视角下《红字》解读 |
张赛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8
|
略论美国小说的象征传统——兼析《红字》和《白鲸》的象征笔法 |
李赋康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1989 |
4
|
|
9
|
论海丝特·白兰的回归 |
王维蓉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10
|
试论霍桑《红字》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
陈冰冰
|
《远程教育杂志》
|
1999 |
0 |
|
11
|
《红楼梦》与《红字》色彩意象美三题 |
何群立
|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0 |
|
12
|
译文语病举例 |
尹世超
|
《汉语学习》
|
1984 |
0 |
|
13
|
析《红字》的心理艺术 |
叶良怀
|
《现代中文学刊》
|
199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