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4
1
作者 建方方 孙萍萍 肖海连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57-760,共4页
The structure of [Cu2(Hdmg)4] (Hdmg=dimethylglyoxime an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Z=2.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0.71601(14)nm; b=1.7044(3)nm; c=1.0126... The structure of [Cu2(Hdmg)4] (Hdmg=dimethylglyoxime anion) has been determined by X ray crystallography. It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n, with Z=2.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0.71601(14)nm; b=1.7044(3)nm; c=1.0126(4)nm; β =113.89(2)° ; Mr=587.52 (C16H28Cu2N8O8); V=1.1299(5)nm3. The copper atom lies in a distorted square pyramidal environment. The four equatorial donors are four nitrogen atoms from bidentate chelate dimethylglyoxime anion ligands. The oxygen atom from the dimethylglyoxime ligand acts as a bridging atom occupying the apical position of the symmetry related copper atom in the dimer structure. The two dimethylglyoximes bridge two copper atoms to form a six member Cu2O2N2 ring, respectively. The thermal gravity (TG) data indicate that the compound [Cu2(Hdmg)4] undergoes two exothermic reactions with loss of the organic ligand to give residue CuO. CCDC: 208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二酮肟双核铜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性能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杂大环双核铜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溶液中配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实 鲁统部 +3 位作者 冯小龙 李炎武 毛宗万 计亮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04-1006,共3页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The macrocyclic ligand(L) and its dinuclear copper(Ⅱ) and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Cu 2L(Him) 2](ClO 4) 4·2H 2O has been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It crystallizes in a monoclinic system, the space group P2 1/c , a =0.951 2(2) nm, b =2.010 4(4) nm, c =1.202 5(2) nm, β =98.89(3)°, V =2.271 9(8) nm 3, Z=2, D c=1.599 Mg/m 3 , F (000) = 876 , R =0.059 1, wR =0.173 3, GOF(F)=1.009. The copper(Ⅱ) atom is five coordinated with four nitrogen atoms of the macrocyclic ligand and one nitrogen atom of imidazole. The stepwise stability constants of the 1∶1 and 2∶1 molar ratios of Cu to L and Zn to L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by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 in KCl supporting electrolyte(0.100 mol/L) at 25 ℃.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zinc(Ⅱ) ion can form hydroxide bridged dinuclear complex [Zn 2(OH)L] 3+ , while the copper(Ⅱ) ion can only form dinuclear complex 3+ with macrocyclic lig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杂大环锌金属配合 合成 结构 溶液 配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 双(3-羧基水杨醛叉缩胺乙基)草酰胺均双核铜(II),镍(II)配合物合成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陶偌偈 娄本勇 +2 位作者 李谦 于丽 周绪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29-133,共5页
: The hom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II) and Ni(II) with N,N′-bis(3-Carboxyl salicyl aminal ethylene) oxalamid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Uv-visible spectra, conductometry... : The homobinuclear complexes of Cu(II) and Ni(II) with N,N′-bis(3-Carboxyl salicyl aminal ethylene) oxalamide 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spectra, Uv-visible spectra, conductometry, thermogravimetry,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asurement, which indicated the complexes own an oxalic amide bridge-linking structure. Room temperature magnetic moment data show that there are antiferromagnetic spin coupling through oxalic amide conjugated double bond, In DMF, the redox half wave potential of Cu(II) binuclear complexes have been measur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which proves that the Cu(II) complex has two redox wa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循环伏安 电化学性能 N-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双肟四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董文魁 冯建华 +2 位作者 张玉洁 孙银霞 张守婷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65-1870,共6页
由螯合双肟配体3,3′-二甲氧基-2,2′-[(1,3-亚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与四水合苦味酸铜作用,合成了一种新的四核铜(Ⅱ)配合物[Cu4L2(pic)4(H2O)2].2CH3COCH3.2H2O(pic-=苦味酸根)。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 由螯合双肟配体3,3′-二甲氧基-2,2′-[(1,3-亚丙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与四水合苦味酸铜作用,合成了一种新的四核铜(Ⅱ)配合物[Cu4L2(pic)4(H2O)2].2CH3COCH3.2H2O(pic-=苦味酸根)。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由4个CuⅡ离子,2个四齿的L2-单元,4个配位的苦味酸根(pic-),2个配位的水分子,2个结晶的丙酮分子和2个结晶的水分子组成。CuⅡ离子的配位数为6,都具有稍微扭曲的八面体结构。且配合物分子通过分子间O-H…O氢键作用形成了1个二维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肟配体 配合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铜(Ⅱ)-钴(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4
5
作者 陶偌偈 臧双全 +3 位作者 赵阁 娄本勇 牛景扬 周绪亚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9-463,共5页
合成了一种具有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结构的 Cu( ) -Co( )异双核配合物 ,用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室温磁矩、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初步推定 Cu( ) -Co( )异双核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结构 .室温... 合成了一种具有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结构的 Cu( ) -Co( )异双核配合物 ,用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室温磁矩、循环伏安等对其进行了表征 .初步推定 Cu( ) -Co( )异双核配合物具有草酰胺桥联大环二羰四胺结构 .室温磁矩测定表明 ,通过草酰胺桥联配体金属离子间有一定的反铁磁性自旋偶合作用 .循环伏安法测定了配合物的半波电位 ,实验表明 ,此类配合物能够稳定高价态 Cu( ) ,外延桥基配位对大环内腔 Cu( )离子的氧化还原过程无影响 .单核配合物 X射线晶体衍射研究表明 ,其为单斜晶系 ,空间群 P2 1 /c,a=0 .73 861 (1 5 ) nm,b=2 .1 2 1 1 (4 ) nm,c=0 .95 2 5 0 (1 9) nm,β=94.70 (3 )°,R1 =0 .0 5 1 3 ,w R2 =0 .1 1 77,Z=4.Cu( )处于大环四胺平面正方中心上方 0 .0 3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配合 循环伏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甲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三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崔建中 程鹏 +3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8-242,共5页
0前言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桥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5]。为了研究硫原子... 0前言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桥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1-5]。为了研究硫原子取代氧原子后,桥基对传递磁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 桥联 配体 配合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捷 周惠 +2 位作者 许软成 屈良鹄 计亮年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122,共2页
合成一个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 LCl4 ·3H2 O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化合物 ,利用紫外_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合成一个二十六元大环双核铜配合物Cu2 LCl4 ·3H2 O ,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表征了该化合物 ,利用紫外_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该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 ,光谱结果表明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显示此配合物在H2 O2 的存在下 ,对pUC18DNA具有较高的断裂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六元大环配合 DNA 紫外光谱 荧光淬灭 化学酸酶 相互作用 断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碱土金属铜镁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陶偌偈 臧双全 于兆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907-910,共4页
The transition metal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heterobinuclear complex[CuMg(TS)(H2O)·H2O],where TS is the schiff base N,N′ bis(3 carboxylsa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was synthesis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The transition metal and alkaline earth metal heterobinuclear complex[CuMg(TS)(H2O)·H2O],where TS is the schiff base N,N′ bis(3 carboxylsalidene)trimethylenediamine, was synthesis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the single crystal X ray diffraction method at room temperature. It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n. The lattice parameters are a=12.041(2)?, b=14.736(3)?, c=12.062(2)?, β=118.00(3)°, Z=4 with R1=0.0364. The thermal property and EPR studies of the complex according to crystal structure are also investigated. CCDC: 182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配合 热性质 E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氧桥联铜钴异双核配合物的密度泛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敬来 苗体方 +2 位作者 陶偌偈 臧双全 田安民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用密度泛函方法,在ROB3LYP/SDD//ROB3LYP/LanL2MB水平上,对酚氧桥联CuⅡ-CoⅡ异双核配合物CuCo(TS)(H2O),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 用密度泛函方法,在ROB3LYP/SDD//ROB3LYP/LanL2MB水平上,对酚氧桥联CuⅡ-CoⅡ异双核配合物CuCo(TS)(H2O),进行了理论计算.优化得到了它的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计算了它们的谐振动频率.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分子的三重态比单重态稳定;电子自旋布居高度集中在Co(6)及其周围的配体原子上,而Cu(1)则没有发现电子自旋布居;体系中存在较强的自旋离域效应.体系的前线分子轨道主要由Co(6)的d轨道和配体原子的p轨道组成,这有利于配体原子与Co(6)之间的电子转移.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得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密度泛函 自旋布居 分子磁性 酚氧桥联 CuCo(TS)(H2O) 电子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异三核锰(Ⅱ)铜(Ⅱ)锰(Ⅱ)、镍(Ⅱ)铜(Ⅱ)镍(Ⅱ)和三核镍(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建中 潘硕文 +4 位作者 程鹏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27-1631,共5页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 以取代的二硫代草酰胺根作为桥联配体,合成了3种新的三核镍配合物[Ni3(Ped)2](ClO4)2(H2O)(1)、[Ni3(Ped)2](NO3)2(H2O)(2)和[Ni3(Ped)2](Ac)2(H2O)2(3),及2种新的异三核铜镍和铜锰配合物[CuNi2(Ped)2](NO3)2(H2O)2(4)和[CuMn2(Ped)2](NO3)2(H2O)2(5)(H2Ped=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电导、电子顺磁共振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对配合物进行了热分析。测定了配合物(5)的变温磁化率,研究了配合物(5)中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Cu(Ⅱ)-Mn(Ⅱ)离子间的磁相互作用具有高自旋基态的非正规自旋态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 镍(Ⅱ)配合 异三锰(Ⅱ)(Ⅱ)锰(Ⅱ)配合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酸席夫碱双核铜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对抗坏血酸的电催化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永燎 刘峥 +1 位作者 王松梅 高均勇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3-676,共4页
采用电沉积方法将丝氨酸席夫碱双核铜配合物修饰于玻碳(GC)电极表面制得了修饰电极。研究了ECu2L2(4,4’-Bipy)-]/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发现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AA传感器的操作... 采用电沉积方法将丝氨酸席夫碱双核铜配合物修饰于玻碳(GC)电极表面制得了修饰电极。研究了ECu2L2(4,4’-Bipy)-]/GC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发现该电极对抗坏血酸(AA)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氧化作用。考察了该电极作为AA传感器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修饰电极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于-0.70~0.10V的范围内,以50mV·s^-1的扫描速率进行循环伏安扫描,催化电流峰与AA浓度在0.2×10^-4~1.0×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这表明可利用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作定量分析。对2种水果汁饮料中AA进行测定,其果汁含量分别为0.0647g·L^-1和0.125g·L^-1,相对标准偏差在2.4%~3.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氨酸席夫碱配合 修饰玻碳电极 电催化氧化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双(2-吡啶乙基)二硫代草酰胺根桥联的三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建中 程鹏 +3 位作者 廖代正 姜宗慧 阎世平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3-747,共5页
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硫原子取代两个氧原子后,形成二硫... 多原子桥联配体的多核配合物中,顺磁离子间磁偶合作用的研究对阐明磁性和结构的关系以及设计新型分子基磁性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草酸根及草酰胺根桥联的多核配合物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硫原子取代两个氧原子后,形成二硫代草酸根及二硫代草酰胺根,由于硫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其半径较大,电负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草酰胺桥联配体 (Ⅱ)配合 磁性 反铁磁交换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金属胶束催化BNPP水解的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勇 李延团 +2 位作者 张斌 姚金华 谢家庆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4-347,共4页
合成了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RCu2(H2O)2(ClO4)2)(A)和(R′Cu2(H2O)2(ClO4)2)(B)。研究了A、B与表面活性剂LSS和CTAB形成的金属胶束催化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BNPP)水解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25℃、pH=7的条件下,该类... 合成了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RCu2(H2O)2(ClO4)2)(A)和(R′Cu2(H2O)2(ClO4)2)(B)。研究了A、B与表面活性剂LSS和CTAB形成的金属胶束催化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BNPP)水解机理,建立了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25℃、pH=7的条件下,该类金属胶束对BNPP水解有催化作用,BNPP催化水解速率比其自水解速率提高1×106倍,这是由于双核铜配合物中两个铜离子的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胶束的浓聚效应和pH效应所致。因此含双水的草酰胺桥联双核铜配合物金属胶束是一较好的磷酸二酯水解酶的模拟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酰胺桥联配合 金属胶束 催化反应 BNPP 动力学 反应机理 二(对硝基苯酚)磷酸二酯 磷酸二酯酶 模型化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6—二甲酰基吡啶的廿员大环双核铜(Ⅱ)配合物的SOD活性和其羟合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孟长 彭庆芸 罗勤慧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1990年第1期37-43,共7页
本文合成了桥基分别为OH^-,Cl^-,Br^-,I^-,SCN^-和N_3^-的2,6一二甲酰基吡啶缩丙二胺的大环双锕(Ⅱ)配合物,通过pH滴定法对其在水溶液中的羟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Pq分析、紫外光谱和离子选择性电报的测定,可知在pH=6.5~10.5范围内配... 本文合成了桥基分别为OH^-,Cl^-,Br^-,I^-,SCN^-和N_3^-的2,6一二甲酰基吡啶缩丙二胺的大环双锕(Ⅱ)配合物,通过pH滴定法对其在水溶液中的羟合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Pq分析、紫外光谱和离子选择性电报的测定,可知在pH=6.5~10.5范围内配合物的基本结构保持不变,并在其轴向键合羟基、在pH=8.0~10.1体系中主要以—羟合物为主,其羟合常数的大小随桥基而异,可分为三组。以I^-,SCN^-为桥基的配合物羟合常数最大,Cl^-,OH^-,Br^-则次之,而N_3^-最小,通过光照法对配合物与O_2^-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与O_2^-反应的活性随桥基而异,且与一级羟合常数的顺序有一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配合 羟合作用 PH滴定 pq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双核铜配合物Cu_2(dmaf)_2(CH_3COO)_4(Ⅰ)和Cu_2(dmaf)_2(C_6H_5COO)_4(Ⅱ)的光谱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尊行 王秀丽 +1 位作者 张汉辉 郭鸿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47-650,共4页
室温下合成了含有二茂铁基的双核铜配合物Cu2 (dmaf) 2 (CH3 COO) 4 (Ⅰ )和Cu2 (dmaf) 2 (C6H5COO) 4(Ⅱ ) [dmaf=(dimethylaminomethyl)ferrocene]。采用扫描电镜半定量测定标题化合物成分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 ,并确定两者的晶胞参数 ... 室温下合成了含有二茂铁基的双核铜配合物Cu2 (dmaf) 2 (CH3 COO) 4 (Ⅰ )和Cu2 (dmaf) 2 (C6H5COO) 4(Ⅱ ) [dmaf=(dimethylaminomethyl)ferrocene]。采用扫描电镜半定量测定标题化合物成分 ,用X射线衍射法测试 ,并确定两者的晶胞参数 ,发现两者有相似的晶体结构。最后对标题物的红外、远红外、固体漫反射电子光谱、循环伏安法 (CV)等谱学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配合物紫外吸收波段分别为 2 34~2 6 9nm和 2 4 5~ 2 80nm ,在可见光区出现了一个d d跃迁宽域带 ,其循环伏安曲线表明 ,两个化合物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 0 5 3,0 37和 0 6 2 ,0 36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配合 Cu2(dmaf)2(CH3COO)4 Cu2(dmaf)2(C6H5COO)4 光谱研究 电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双双核铜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表征
16
作者 孙艳华 伊玉娟 +1 位作者 高洪苓 崔建中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1-164,共4页
甲酸是为数不多的三原子配体之一,其配位能力较强,能与绝大多数过渡及镧系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配位方式灵活多变,易与其他配体共同参与配位,可形成簇状化合物,它的配合物因为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吸附等性质和广泛的... 甲酸是为数不多的三原子配体之一,其配位能力较强,能与绝大多数过渡及镧系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配合物,而且配位方式灵活多变,易与其他配体共同参与配位,可形成簇状化合物,它的配合物因为具有特殊的光、电、磁、催化、吸附等性质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配合 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二酮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
17
作者 杨瑞娜 王冬梅 +2 位作者 李彩云 刘应凡 金斗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室温下,通过双二苯基膦甲烷还原[Cu(tfac)2 ]直接合成了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tfac)]。(1),dppm= 双二苯基膦甲烷,tfac=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和光谱性质,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 室温下,通过双二苯基膦甲烷还原[Cu(tfac)2 ]直接合成了双核铜(I)配合物[Cu(dppm)(tfac)]。(1),dppm= 双二苯基膦甲烷,tfac=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研究了配合物的物理化学和光谱性质,并经X- 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的分子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 1 /n,a= 1.3028(5),b=1 .3744(4),2.0278 (5)nm,β=94.48(2),Dc=1.35g·cm-3’,Z=2,V=3.6199nm3’,R=0.04978,中心铜离子分别由来自两个不同dppm的P原子和tfac的两个氧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Β-二酮 还原结构 合成 二苯基膦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双二苯基膦甲烷双核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7
18
作者 金斗满 杨瑞娜 +1 位作者 王冬梅 胡晓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5-340,共6页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的双铜 配合物 [Cu2 (dppm) 2 L2 ](NO3) 2 (配体L分别是 2 ,2’ 联吡啶 (1)、邻菲咯啉 (2 )、2 ,9 二甲基 邻菲咯啉 (3)、吡啶 (4 ) ],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 利用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含双二苯基膦甲烷 (dppm)的双铜 配合物 [Cu2 (dppm) 2 L2 ](NO3) 2 (配体L分别是 2 ,2’ 联吡啶 (1)、邻菲咯啉 (2 )、2 ,9 二甲基 邻菲咯啉 (3)、吡啶 (4 ) ],并经核磁、热分析、光电子能谱等方法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配合物 (1)的晶体结构显示 ,dppm作为桥式双齿配体、联吡啶作为双齿配体分别与铜原子形成四面体配位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 晶体结构 二苯基膦甲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铜(Ⅰ)铁(Ⅱ)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雪花 罗燕生 +3 位作者 狄宝生 夏勇 邱露 陈景林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和[Cu(CH3CN)4](Cl O4)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个铜(I)铁(II)杂金属双核配合物[Cu(Hbmp)(dppf)](Cl O4)(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铜(I)铁(II)异... 以1,1′-双(二苯基膦)二茂铁(dppf)、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和[Cu(CH3CN)4](Cl O4)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个铜(I)铁(II)杂金属双核配合物[Cu(Hbmp)(dppf)](Cl O4)(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铜(I)铁(II)异双核配合物,其中铜(I)离子以四配位方式,分别与2个氮原子和2个磷原子相连接形成一个变形的四面体构型,而铁(II)离子镶嵌在2个环戊二烯基之间构成一个交错式夹心饼干构型.配合物1在355~460 nm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峰,来源于铜(I)离子到Hbmp配体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MLCT),含有一些dppf到Hbmp的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LL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 苯并咪唑配体 膦配体 配合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混配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0
作者 武可书 张雪 +4 位作者 李广利 王琳 张金相 刘鲲 王斌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2,共5页
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 以炔双膦配体和二亚胺类配体为共配体,与四乙腈一价铜盐反应,最终合成了4种新颖的一价铜双核配合物,产率为35%~50%.进一步对其中2种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和固体发光性能.这4种铜配合物均具有固体发光现象,其中配合物4c的发光性能最好,是一种潜在的固体发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价配合 二亚胺类配体 膦配体 有机合成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