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雨花》全书一韵到底
1
作者 闻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75-75,共1页
晚清通行妇女社会之小说书籍,如《天雨花》、《笔生花》、《再生缘》、《安邦志)、《定国志》等,作者未必无迎合社会风俗之意。以求取悦于人。然人之读之者,目濡耳染,日累月积。
关键词 一韵到底 社会风俗 妇女 小说 再生 安邦 通行 作者 组织 国家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讲唱文学韵例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鸿勋 《敦煌研究》 1982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敦煌讲唱文学是在唐代商业经济发达,都市繁荣的基础上,适应市民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它种类繁多,有变文、词文、讲经文、话本、故事赋等;体制多样,既有说唱兼行的变文、讲经文,又有只唱不说的词文,或只说不唱... 敦煌讲唱文学是在唐代商业经济发达,都市繁荣的基础上,适应市民需要,经过漫长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艺形式。它种类繁多,有变文、词文、讲经文、话本、故事赋等;体制多样,既有说唱兼行的变文、讲经文,又有只唱不说的词文,或只说不唱的话本,还有介于说唱之间韵诵体的故事赋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 敦煌讲唱文学 降魔变文 方式 一韵到底 通押 妙法莲华经 目连变文 故事赋 唱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古经韵考韵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端志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1-16,共16页
本文是从音韵学角度研究《周易》古经的。探讨了古经的协韵情况,分析总结出古经韵部系统为26部,并且与甲骨文、《诗经》、《楚辞》的韵部系统相对比,确定了韵部系统所反映的绝对年代,从而确定了众说纷纭的关于古经的写作时代和作... 本文是从音韵学角度研究《周易》古经的。探讨了古经的协韵情况,分析总结出古经韵部系统为26部,并且与甲骨文、《诗经》、《楚辞》的韵部系统相对比,确定了韵部系统所反映的绝对年代,从而确定了众说纷纭的关于古经的写作时代和作者,发现了古经是比《诗经》还要早的民歌、巫歌的文学性质,驳正了近现代以来在《易经》研究方面如标点等重大失误,努力使古经归还了本来面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系统 《诗经》 《周易》研究 《周易》古经 甲骨文 殷末周初 一韵到底 《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变文》用韵考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大璞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9年第3期56-59,共4页
变文是唐五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当时说唱文学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通都大邑,特别是京城长安的寺院里都设有说唱的场所。说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所谓“讲经”、“论议”、“转变”、“说话”等等。... 变文是唐五代民间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当时说唱文学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通都大邑,特别是京城长安的寺院里都设有说唱的场所。说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所谓“讲经”、“论议”、“转变”、“说话”等等。“转变”即说唱奇异故事的意思,“变文”就是“转变”的底本,也省称为“变”,如《汉将王陵变》、《舜子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变文 讲经文 长安 京城 说唱文学 唐五代 圣人 商业经济 一韵到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声、韵、调(《语文常谈》之二)
5
作者 吕叔湘 《语文建设》 1964年第2期14-17,共4页
有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叫绕口令,又叫急口令,古时候叫急说酒令。例如,(1)“吃葡蔔不吐葡蔔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2)“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3)“提着鳎(?)[tàmǎ]的喇嘛想拿鳎(?)换别着喇... 有一种民间文艺形式叫绕口令,又叫急口令,古时候叫急说酒令。例如,(1)“吃葡蔔不吐葡蔔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2)“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板凳让扁担绑在板凳上”;(3)“提着鳎(?)[tàmǎ]的喇嘛想拿鳎(?)换别着喇叭的哑吧的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吧不愿意拿喇叭换提着鳎(?)的喇嘛的鳎(?)”。这种话说快了准会说错字儿,比如把“葡蔔皮儿”说成“皮条蒲儿”,把“扁担”说成“板担”,把“板凳”说成“扁凳”,把“别着喇叭的哑吧”说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形式 一韵到底 反切法 第一声 夏先生 现代方言 正齿音 齿头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言歌行体制溯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从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20-27,共8页
自齐梁至盛唐。诗坛上逐渐流行一种诗体,后人称为七言歌行,其基本特征是,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等句一转,但仍以四句一转为主体),韵脚平仄互递,篇制较长。四句之中,一、二、四句压韵,往往前二句为散句,后二句为偶句;六句一转则两... 自齐梁至盛唐。诗坛上逐渐流行一种诗体,后人称为七言歌行,其基本特征是,四句一转韵(间或有二、六、八等句一转,但仍以四句一转为主体),韵脚平仄互递,篇制较长。四句之中,一、二、四句压韵,往往前二句为散句,后二句为偶句;六句一转则两散四骈;八句则两散四胼两散。同时出现大量平仄协调的律句。对这种诗体,前人偶有零星的论述,但至今未有人作系统的专题研究。本文努力联系具体作品,结合有关记载,并运用统计手段,试图对其源起,演化等问题作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言歌行 七言诗 燕歌行 歌行体 一韵到底 基本特征 诗体 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曲家王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2期46-46,共1页
散曲又称北曲,宋金时流传在北方的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原来流行在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有一定的腔格。套数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缀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明初,... 散曲又称北曲,宋金时流传在北方的一种诗歌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是独立的只曲,原来流行在民间的词调和小曲,句调长短不齐,而有一定的腔格。套数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相缀而成的组曲,一般都有尾声、并且要一韵到底。明初,新王朝的皇室贵族朱棣(明成祖)朱权(宁献王)、朱有燉(周宪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曲 周宪王 诗歌形式 一韵到底 朱有燉 王磐 腔格 明初 新王朝 皇室贵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岁月铸成闪光的信念——读诗集《乡音》
8
作者 刘国铭 《当代文坛》 1985年第7期8-10,共3页
凌文远同志从三十年代起即从事诗歌创作,《乡音》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何以五十年的诗歌生涯,才有一个集子? 三十年代作者初涉社会,投人革命洪流,秉笔为民族生存呼号。四十年代末,中国革命成功,作者为新生的祖国奔波,战斗在基层领导岗位,... 凌文远同志从三十年代起即从事诗歌创作,《乡音》是他的第一本诗集。何以五十年的诗歌生涯,才有一个集子? 三十年代作者初涉社会,投人革命洪流,秉笔为民族生存呼号。四十年代末,中国革命成功,作者为新生的祖国奔波,战斗在基层领导岗位,感触虽多,提笔无暇。偶有吟哦,也只作心迹的记录,存于箱底。到六十年代,尚未见世面的压箱之物“史无前例”地成为作者的罪状,而毁于愚盲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音 诗集 信念 岁月 吟哦 三十年代 祖国 顿数 一韵到底 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首二十年代的“MTV”——《雨巷》的“音”与“画”
9
作者 吴仁援 《现代中文学刊》 1994年第10期42-43,共2页
提起"音"与"画",现在的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MTV"一可视歌曲。正象所有舶来品在中国都会有所变异一样,"MTV"在中国已不再是以摇滚的强烈节奏为主,而是以轻柔雅致的东方神韵,展示其"音&... 提起"音"与"画",现在的人们便会不由自主地想到"MTV"一可视歌曲。正象所有舶来品在中国都会有所变异一样,"MTV"在中国已不再是以摇滚的强烈节奏为主,而是以轻柔雅致的东方神韵,展示其"音"与"画"融合的特殊魅力。转而一想,戴望舒的《雨巷》不也正是以其凄婉舒缓的节律、空朦幽迷的景象,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脑海中"播映"着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MTV"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巷》 MTV 戴望舒 正象 音组 诗行 令人 一韵到底 毫无察觉 领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罗斯特一首田园诗教学札记
10
作者 孟宪忠 《山东外语教学》 1981年第4期39-40,共2页
佛罗斯特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前驻马》一诗,文字浅易,构思新颖,格律工整,音韵优美,是一首美国妇孺皆知的著名田园诗。北京外同语学院英语系新编英语教材第四册和许国璋教授主编的英语教材第三册(1979年... 佛罗斯特的“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前驻马》一诗,文字浅易,构思新颖,格律工整,音韵优美,是一首美国妇孺皆知的著名田园诗。北京外同语学院英语系新编英语教材第四册和许国璋教授主编的英语教材第三册(1979年重印本)均收有此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 英语系 许国璋 WOODS 一韵到底 诗歌创作 五言绝句 同语 音步 少年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的朗读
11
作者 徐世荣 《语文建设》 1964年第10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音步 一韵到底 五言 七言 Xiong 卜山 shang 末行 里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