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反思及其启示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冠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59-65,共7页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 刑罚目的与量刑基准关系密切,量刑时必须考虑预防犯罪的目的。积极的一般预防论在目的刑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试图从提升公民的法律信仰、发扬公众的守法精神、强化一般人的法律忠诚信念的角度正面论证一般预防的积极效果。但是,它所提倡的量刑基准可能不利于实现预防效果,无助于提供清晰的刑罚限度,导致处罚的扩大化和严厉化。通过反思积极的一般预防论中量刑基准的缺陷,可以给我国刑法理论带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的一般预防 消极的一般预防 特别预防 责任 量刑基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目的应该是“一般预防” 被引量:15
2
作者 肖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刑罚的目的是刑法学界乃至社会学界永恒的话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论、一般预防论和特别预防论,但是,没有哪一个学说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存在究竟意欲何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 刑罚的目的是刑法学界乃至社会学界永恒的话题,在刑法学界,对刑罚目的的认识有三种观点:报应论、一般预防论和特别预防论,但是,没有哪一个学说能够真正告诉我们刑罚的存在究竟意欲何为?刑法的目的等同于刑罚的目的,刑法的目的是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要减少犯罪。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犯罪可能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要实现最大化的减少犯罪,量刑的基准必须是以犯罪的成本大于收益且刚刚大于收益为足矣。因此,“一般预防论”应该是刑罚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的目的 报应论 一般预防论 特殊预防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无价值论与积极一般预防 被引量:49
3
作者 周光权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8,共11页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 犯罪是和刑罚相对应的概念,合理的违法性论必定与能够充分发挥其效果的刑罚论相联系;离开对刑罚相关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清晰地揭示犯罪的本质。特殊预防和由费尔巴哈所首倡的消极一般预防都存在明显缺陷。积极一般预防论的主旨是通过指导公众的行为,确立公众对于规范的认同、尊重进而预防犯罪。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认为犯罪的本质是违反行为规范进而造成法益侵害,刑法的目的就是维护社会基本行为准则的存在并最终保护法益,相应地,对刑罚的目的就不应当定位于通过威慑来阻止现实或者潜在的犯罪人和社会一般人今后不犯罪,而是要凸显规范的意义,引导公众按照行为规范行事,因而主张积极的、规范的一般预防,使犯罪论和刑罚论浑然一体、前后照应。肯定积极的一般预防论有助于准确认定中止犯、过失犯;同时,不会造成重刑化,不会无端限制个人行动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无价值论 结果无价值论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刑原理中的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关系再论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冠煜 顾家龙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7,共9页
在量刑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和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再次探讨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之间的关系。随着"幅的理论"和"点的理论"逐渐趋向融合,我国的量刑原理只需适当借鉴这两种学说的部分内容,以前者为起点,以... 在量刑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和量刑规范化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再次探讨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之间的关系。随着"幅的理论"和"点的理论"逐渐趋向融合,我国的量刑原理只需适当借鉴这两种学说的部分内容,以前者为起点,以后者为终点,来消解罪刑均衡与犯罪预防之间的矛盾。根据并合主义和消极的责任主义,预防犯罪的考虑不能逾越罪刑均衡的限制;除非特别预防的必要性很小,否则不得减轻处罚;当两种预防的需要不一致时,只能结合罪行轻重和具体情节进行慎重判断。以此为契机,为全面实现量刑公正,必须进一步完善《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幅的理论 点的理论 罪刑均衡 一般预防 特别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利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185,共4页
近年来,中国女性犯罪快速增长,其危害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女性犯罪在犯罪动机和犯罪危害方面具有主体上的特殊性。针对女性犯罪的自身特点,只有加强对于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采取人性化的特殊预防处遇措施,才能有效... 近年来,中国女性犯罪快速增长,其危害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相对于男性犯罪而言,女性犯罪在犯罪动机和犯罪危害方面具有主体上的特殊性。针对女性犯罪的自身特点,只有加强对于女性犯罪的一般预防,采取人性化的特殊预防处遇措施,才能有效遏制女性犯罪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犯罪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与预防犯罪关系辩——对刑罚预防观念的反思 被引量:3
6
作者 汪勇 《法治研究》 2009年第6期47-52,共6页
目的刑论和折衷刑论都认为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根据,但刑罚预防犯罪是有限的。刑罚并非为预防犯罪的唯一手段。刑罚的效用在于其必定性、及时性、平等性和合理性。刑罚预防犯罪并非... 目的刑论和折衷刑论都认为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刑罚具有预防犯罪的目的有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根据,但刑罚预防犯罪是有限的。刑罚并非为预防犯罪的唯一手段。刑罚的效用在于其必定性、及时性、平等性和合理性。刑罚预防犯罪并非是要使用重刑、过分依赖监禁刑。刑罚应当和其他手段一起共同承担预防犯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目的 犯罪预防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犯可能性理论的西方之纬——兼论一般预防的历史向度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建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0-77,共8页
初犯可能性是人身危险性的下位概念,指潜在的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它是一般预防的理论根基。我国刑法学界对初犯可能性历来缺乏系统的研究,以至于初犯可能性成为刑法学研究的"盲区"。踏循初犯可能性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轨迹,... 初犯可能性是人身危险性的下位概念,指潜在的犯罪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它是一般预防的理论根基。我国刑法学界对初犯可能性历来缺乏系统的研究,以至于初犯可能性成为刑法学研究的"盲区"。踏循初犯可能性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轨迹,从本体论、价值论及方法论三个层面对之进行系统审视,不仅有助于明确初犯可能性的学科地位,而且对于把握一般预防的历史向度,建构起一体化的犯罪防控体系也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犯可能性 人身危险性 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教改革背景下积极的一般预防之倡导
8
作者 安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2-138,共7页
劳教改革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内对其进行解读。劳教改革使我们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执行时的价值,一种动态的制度生发与终止的轨迹反而能反映出更加宏大、更加深刻和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图景。劳教改... 劳教改革是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我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内对其进行解读。劳教改革使我们意识到:制度的意义不仅在于执行时的价值,一种动态的制度生发与终止的轨迹反而能反映出更加宏大、更加深刻和更加令人惊叹的时代图景。劳教改革的法治化走向无意于震慑潜在的犯罪人,而是意在推出更加理性、精巧的社会控制。劳教改革的酝酿过程和最终停用能使国民加深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解,型塑国民的规范意识、唤醒和强化国民对法治的信赖与忠诚,从而使国家可以更加顺畅地实现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劳教改革 刑罚目的 积极的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诫的力量——谈刑罚之一般预防
9
作者 王宏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一般预防理论之精髓——规诫有其自身的价值;特殊预防论对一般预防论的否定:现 代综合预防论对一般预防规诫力量的否定之否定。旨在重新认识一般预防的规诫力量。
关键词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的否定 否定之否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般预防的合目的性
10
作者 陆诗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5,共4页
新近不少见解认为,一般预防不应作为刑罚目的的内容。但是支持这些见解的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这是因为:"刑罚永远把人类当作一种目的而绝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来对待"这一命题是虚伪的,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不会加重犯罪人的... 新近不少见解认为,一般预防不应作为刑罚目的的内容。但是支持这些见解的理由并不能令人信服。这是因为:"刑罚永远把人类当作一种目的而绝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来对待"这一命题是虚伪的,将一般预防作为刑罚目的不会加重犯罪人的刑罚量,刑罚的一般预防效果是客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预防 罪刑均衡 报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罚适用与“两个预防”的关系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振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47-50,共4页
预防犯罪作为刑罚适用的目的,指导着人民法院适用刑罚活动的进行。人民法院对犯罪人是否处以刑罚、处多重的刑罚,都要从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出发。由于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因而,人民法院在适用刑罚时,也... 预防犯罪作为刑罚适用的目的,指导着人民法院适用刑罚活动的进行。人民法院对犯罪人是否处以刑罚、处多重的刑罚,都要从实现刑罚预防犯罪的目的出发。由于预防犯罪的目的包括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因而,人民法院在适用刑罚时,也就需要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两个方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般预防 特殊预防 刑罚适用 潜在犯罪人 人民法院 预防犯罪 可能性 犯罪事实 我国刑法 再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罚双重预防目的的关系
12
作者 姜伟 邱兴隆 《现代法学》 1986年第2期45-49,共5页
刑罚以预防犯罪为目的,这几成定论;刑罚的目的有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之分,这也差不多成了通说。然而,刑罚目的的内部结构,即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 刑罚以预防犯罪为目的,这几成定论;刑罚的目的有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之分,这也差不多成了通说。然而,刑罚目的的内部结构,即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关系,却是一个有待深入探究的课题。正确认识这一问题,不仅对于加深对我国刑罚目的的科学性的认识具有相当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完善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一个别预防与一般预防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虽然各自具有不同的规定性,但共同表现着刑罚目的的本质。把刑罚目的确立为预防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别预防 一般预防 刑罚 犯罪人 犯罪行为 刑事立法 预防犯罪 不稳定分子 预防作用 主次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罚一般预防功能面面观
13
作者 邱兴隆 《现代法学》 1987年第4期41-45,共5页
一、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刑罚以犯罪人以外的一般人作为一般预防的对象。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体现为刑罚对一般人的影响。一般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刑罚对他们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必须以分析一般预防对象... 一、刑罚的一般预防对象刑罚以犯罪人以外的一般人作为一般预防的对象。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体现为刑罚对一般人的影响。一般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刑罚对他们的影响因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研究刑罚的一般预防功能,必须以分析一般预防对象的特点为起点。作为刑罚一般预防首要的对象是潜在犯罪人,即虽未犯罪但具有犯罪的现实可能性的人。具体包括知法欲犯者与不知法而可能犯者两部分社会成员。知法欲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罚 作为犯罪 一般预防 预防功能 潜在犯罪人 表现形式 受害人 自觉守法 我国刑法 守法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一般预防下内幕交易罪罚金刑的反思与优化
14
作者 方玉 杨隽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1期53-60,共8页
实务中,内幕交易罪罚金刑适用存在因无违法所得而引发争议、行政罚款与刑事罚金出现“倒挂”、罚金刑适用理念滞后等问题。在积极一般预防理论下,罚金刑应发挥以预防为主、报应为辅的功能。对内幕交易罪的刑事立法,应取消以违法所得为... 实务中,内幕交易罪罚金刑适用存在因无违法所得而引发争议、行政罚款与刑事罚金出现“倒挂”、罚金刑适用理念滞后等问题。在积极一般预防理论下,罚金刑应发挥以预防为主、报应为辅的功能。对内幕交易罪的刑事立法,应取消以违法所得为基准的倍比罚金刑,配置无限额罚金刑,并通过司法解释将违法所得、成交额、交易次数等均纳入罚金刑裁量因素的考察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幕交易 罚金刑 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诈骗犯罪刑事责任的评价困境与刑法调适——以100个随机案例为切入 被引量:27
15
作者 陈家林 汪雪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5,共16页
传统诈骗犯罪的刑事责任评价标准为"数额+(升格刑)情节",其中以数额为中心标准,情节依附于数额。对于网络诈骗而言,诈骗次数、被害人人次等等,甚至利用网络发送诈骗信息的手段行为,均属于网络诈骗刑事责任的评价要素。这些变... 传统诈骗犯罪的刑事责任评价标准为"数额+(升格刑)情节",其中以数额为中心标准,情节依附于数额。对于网络诈骗而言,诈骗次数、被害人人次等等,甚至利用网络发送诈骗信息的手段行为,均属于网络诈骗刑事责任的评价要素。这些变化,现行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均未予以重视,使得诈骗犯罪刑事责任评价体系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为改变当前以"数额"为中心的评价体系,须以"人次标准+物次标准"的形式对责任刑要素进行必要的扩容,并将其中部分要素置于和数额同等的评价地位,同时,重视一般预防刑,增加其在立法中的考量比重,以弥补刑事惩罚的不确定性,遏制网络诈骗的犯罪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诈骗 责任刑 一般预防 要素扩容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九)》立法理念探寻与评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铭暄 李彦峰 《法治研究》 2016年第2期34-45,共12页
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 从犯罪圈变化的角度看,以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为主要问题导向、以刑法功能的积极发挥为基本价值指引是《刑法修正案(九)》的基本立法理念。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呈降低趋势、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突出是刑法功能积极发挥的具体体现。公共安全、社会秩序的主要问题导向具有价值合理性与现实合理性。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与我国当前社会状况相适应,但应当尊重我国二元体制存在的现实,保持适度。理念更新与体系性配套是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降低在价值上能否得到认同、效果上可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对刑罚积极一般预防目的的突出应给予肯定评价,但必须使其受到法治原则的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九) 立法理念 犯罪社会危害性标准 刑罚积极一般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理与法理博弈视角下监护人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任娇娇 章成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57-62,共6页
监护人过失致被监护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然而,在情理与法理的博弈下,实践中却出现司法不统一的现象。应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一般预防目的出发,追究监护人的刑事责任。此外,监护人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国家应当建立健全被监护... 监护人过失致被监护人重伤或者死亡的案件时有发生,然而,在情理与法理的博弈下,实践中却出现司法不统一的现象。应从罪刑法定原则和刑法的一般预防目的出发,追究监护人的刑事责任。此外,监护人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国家应当建立健全被监护人社会保障体制,以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失 公平正义 平等 一般预防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暂缓起诉制度探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黄维智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6-119,共4页
暂缓起诉具有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贯彻刑法个别化原则,有利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等作用。但是缺乏救济和制约的暂缓起诉可能导致不起诉权的滥用和司法腐败,因而应控制其适用案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配套的制约救济程序。我国应借... 暂缓起诉具有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贯彻刑法个别化原则,有利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等作用。但是缺乏救济和制约的暂缓起诉可能导致不起诉权的滥用和司法腐败,因而应控制其适用案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配套的制约救济程序。我国应借鉴暂缓起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起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暂缓起诉制度 司法资源 一般预防 救济程序 案件范围 特殊预防 诉权 不起诉 司法腐败 检察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醉驾一律入罪”的四维论证 被引量:7
19
作者 邓红梅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7-163,共7页
"醉驾一律入罪"的观点背后蕴藏诸多理论依据:"醉酒+驾驶+在道路上"的类型化行为是具有一般性危险的抽象危险犯;危险驾驶罪是为了对机动车驾驶员施以一般预防并确保社会大众出行安全之目的;立法已经考虑了醉驾一律... "醉驾一律入罪"的观点背后蕴藏诸多理论依据:"醉酒+驾驶+在道路上"的类型化行为是具有一般性危险的抽象危险犯;危险驾驶罪是为了对机动车驾驶员施以一般预防并确保社会大众出行安全之目的;立法已经考虑了醉驾一律入罪的"但书"问题,只是"但书"的内容表现为"饮酒+驾驶+在道路上";"醉驾一律入罪"不允许行为人提出反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驾 但书 抽象危险犯 一般预防 反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社会视野下中国刑法的现代转型 被引量:7
20
作者 姜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99-108,共10页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 诉讼案件剧增,中国已提前进入诉讼社会。这在刑法领域又集中体现为犯罪率的急剧攀升,监狱人满为患。尽管造成当下犯罪率攀升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犯罪观与刑罚观的错位以及罪刑模式的失当,则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有给予重新定位之必要。其中,重视积极的一般预防、重新定位犯罪本质和强化限制性刑法解释就是诉讼社会下刑法理论的基本样态,这又带来了严格控制犯罪圈大小、强化犯罪级别划分和重视二元化犯罪模式之刑法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讼社会 刑法谦抑 法益侵害说 积极的一般预防 二元化犯罪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