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山地震带(中国境内)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39
1
作者 李金 周龙泉 +2 位作者 龙海英 聂晓红 郭寅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2-803,共12页
基于天山地震带2003—2014年306个MS3.5以上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将天山地震带划分为一定的网格,利用每个网格节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多个震源机制解进行应力张量反演;计算各节点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山地震... 基于天山地震带2003—2014年306个MS3.5以上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将天山地震带划分为一定的网格,利用每个网格节点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多个震源机制解进行应力张量反演;计算各节点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天山地震带的应力状态,以及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中强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反演获得的天山地震带主应力与早期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整个天山地震带主应力轴以SN向为主,局部区域呈现NNE、NNW向。震源机制一致性时空分布与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天山中东段地区中强地震大多发生在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低值分布区或其边缘附近。2011年下半年以来,天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总体呈现由紊乱到一致的过程,与该时段内新疆地区中强地震的成组活动相互对应;2008年乌恰6.9级强震前,南天山西段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也明显下降;此外,从计算得到的天山地震带b值图像来看,2003年以来5级以上中强地震多分布于b值相对较低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地震带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应力张量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滇次级地块震源机制解类型与一致性参数 被引量:51
2
作者 程万正 阮祥 张永久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1-573,共13页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 根据P波、S波的振幅并结合部分记录清晰的P波初动资料,求得1994—2005年川滇地区4个次级地块,即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川中地块和滇中地块2.5级以上有良好地震波记录的925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合已取得的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研究了上述4个次级地块的应力场特征及震源断层的错动类型.其P轴优势方位分布:川青地块为EW方向,雅江地块、川中地块、滇中地块为ESE或SE方位.根据大量震源机制解资料,编程计算了各地块的平均应力张量,即主应力σ1,σ2,σ3的方向.定义了单个震源机制解的力轴与平均应力张量的差异,或称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了川滇4个次级地块的-θ值和震源断层错动类型的分布及随时间的变化.通过次级地块大量区域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测定,可以给出动态应力场和震源断层错动方式的变化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 动态应力场 震源错动类型 一致性参数 川滇地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地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 被引量:24
3
作者 付虹 王绍晋 +1 位作者 李丽 林佳霓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Pg、Sg振幅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计算理论地震图的Pg、Sg最大振幅比值,将其与观测值拟合,反演得到1999年至2009年11月14日滇中地区20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地震直达波Pg、Sg振幅资料,采用层状介质中点源位错模型的广义透射系数的快速算法,计算理论地震图的Pg、Sg最大振幅比值,将其与观测值拟合,反演得到1999年至2009年11月14日滇中地区206个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计算震源机制解应力主轴与相应的区域构造应力场主轴之间的一致性参数,分析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分布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分析表明,强震发生前3年至数月,强震震源区附近出现多个震源释放应力场与区域应力场一致或接近的中小地震,强震就发生在中小震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低值分布区内或其边缘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区域应力场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乳山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方斌 曲均浩 +2 位作者 李亚军 范晓易 苗庆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86-1099,共14页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乳山台阵记录到的M_L≥1.0的1 418个地震事件(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重新定位,利用P波初动和CAP方法对研究区内M_L≥1.5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应力张量反演,从而分析乳山地区应力...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乳山台阵记录到的M_L≥1.0的1 418个地震事件(2014年5月7日—2016年12月31日)进行重新定位,利用P波初动和CAP方法对研究区内M_L≥1.5地震进行震源机制解反演,根据震源机制解资料进行应力张量反演,从而分析乳山地区应力状态以及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时空特征。结果显示:1)乳山地震序列沿NWW-SEE向展布,形成长约4km、宽约3km的矩形活动带;2)推测乳山地震序列发震断层走向为NWW-SEE、近直立、以走滑运动为主兼具一定逆倾滑分量;3)采用自助线性应力反演(LSIB)方法得到乳山地区主压应力轴方向为25°,倾角10°;中等应力方向为286°,倾角45°;主张应力方向为125°,倾角43°;4)乳山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随时间变化整体呈现平稳状态,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与震源参数一致性空间分布关系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山地震序列 双差定位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长岛震群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时空演化特征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方斌 曲均浩 +1 位作者 李国一 田兆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34-1041,共8页
借助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长岛海域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初动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对研究区内293个ML≥2.0地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并根据震源机制解的资料对长岛地区进行应力张量反演,计算各节点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的时... 借助山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长岛海域的中小地震波形资料,采用P波初动求取小震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对研究区内293个ML≥2.0地震进行震源机制反演,并根据震源机制解的资料对长岛地区进行应力张量反演,计算各节点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的时空演化,进而分析长岛地区的应力状态以及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震震源以走滑型为主,正断型次之,逆断型最少,初步判断发震断层为SE走向的高角度的走滑断层,主要表现为水平运动。(2)通过反演得到研究区区域平均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为101.4°,倾角29.1°;中等应力方向为280.8°,倾角60.8°;主张应力方向为11.3°,倾角0.3°,应力张量方差为0.085。(3)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空分布与中等地震活动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机制和应力场一致,震源区附近的构造应力场的作用增强,此时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处于较低水平。空间上,研究区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整体上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特点,所有ML≥4.0地震都发生在极低值区或者高值区向低值区变化的过渡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震群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时空演化 区域平均应力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漾濞M S6.4地震前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演化特征
6
作者 樊文杰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基于漾濞地震序列及周边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初步分析震源机制类型和应力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与漾濞地震及周边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及震源区域附近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 基于漾濞地震序列及周边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初步分析震源机制类型和应力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与漾濞地震及周边中强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漾濞地震序列及震源区域附近历史地震的震源机制类型主要为走滑型地震,其次为正断型。不同半径范围内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平均Misfit角和漾濞M_(S)6.4地震等中强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漾濞地震及周边中强地震发生前,震源一致性参数均出现下降现象,即震源机制趋于一致;同时,根据计算的b值变化情况来看,研究区中强地震多发生于b值下降时段或低b值期。当研究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Misfit角低于40°且开始下降时,可能表明区域构造应力开始集中增强,发震时间逐渐临近,强震危险性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中强地震 震源机制 一致性参数 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致性参数生成方法的电池组建模研究
7
作者 张彩萍 于慧敏 +1 位作者 乔波 范鑫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9,F0002,共10页
电池系统建模对储能电池配置及能量管理系统策略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在电池组建模研究中应用参数生成方法时未考虑电池规模对模型训练速度及精度的影响,且适用的电池体系及运行工况较为单一。因此针对储能电站中不一致性显著的大... 电池系统建模对储能电池配置及能量管理系统策略等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目前在电池组建模研究中应用参数生成方法时未考虑电池规模对模型训练速度及精度的影响,且适用的电池体系及运行工况较为单一。因此针对储能电站中不一致性显著的大规模电池组,基于少量电池样本参数的电池组建模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变分自编码器的电池组一致性参数生成方法,研究了单体模型精度提升方法,建立了单体级别的电池组仿真建模并验证。通过参数统计特性和参数间相关系数计算及仿真结果,验证生成电池参数与原始参数的一致性高,多角度阐明了变分自编码器在电池参数生成方面应用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建模 一致性参数生成方法 电池组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_S6.6地震前后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高朝军 张志鹏 夏爱国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5,共7页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自2009年1月—2013年5月的波形数据,利用CAP方法和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周围(81°-89°E,42°-45°N)共418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其一致性参数Var的空...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中心自2009年1月—2013年5月的波形数据,利用CAP方法和P波初动方法计算2012年6月30日新疆新源、和静交界MS6.6地震周围(81°-89°E,42°-45°N)共418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反演其一致性参数Var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震中附近一致性参数Var在震前呈低值,震后恢复正常;震前最大主应力P轴方位角与主震基本一致,震后恢复到历史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源、和静交界MS6.6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Var P轴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安徽金寨M_L3.9震群序列震源一致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黄显良 刘泽民 +3 位作者 郁建芳 倪红玉 张炳 王琐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6-924,1,共9页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 首先采用P波、SV波和SH波的极性和振幅比联合求解2014年安徽省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该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和P轴方位角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基于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的地震波形,计算其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同时读取震区附近3个台站记录到的该震群序列中115次ML≥1.5地震的极性.研究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绝大多数为压性走滑型,P轴方位角较为一致;其震源一致性参数处于较低水平,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高;台站所记录到的地震极性也较为一致.该结果表明金寨ML3.9震群序列的震源一致性程度非常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寨ML3.9震群序列 震源机制解 谱振幅相关系数 震源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口—海城地区震群的震源机制一致性特征 被引量:9
10
作者 曹凤娟 张博 +3 位作者 杨牧萍 袁超 邵媛媛 钱蕊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1,共8页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1999年以来营口—海城地区5次震群序列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定义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3个正交的应力主轴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3个应力主轴在三维空间的夹角之和。计算结果显示:营口—海城... 采用P波初动方法计算1999年以来营口—海城地区5次震群序列的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并定义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θ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3个正交的应力主轴与华北地区构造应力场3个应力主轴在三维空间的夹角之和。计算结果显示:营口—海城地区震群中较大地震发生前10天-2个月,θ都有一个持续低值的过程;1999年岫岩前震序列的θ变化幅度在20°-30°之间,且大部分小于65°。相比用震源机制P轴取向趋于一致来判定震源区应力状态,θ更有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口—海城地区 P波 震群 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岛岛弧大震前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CMT)解一致性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43
11
作者 王俊国 刁桂苓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8-183,共6页
千岛岛弧地区属于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测定的千岛岛弧地区地震的矩心矩张量(CMT)解, 分析该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 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MW... 千岛岛弧地区属于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测定的千岛岛弧地区地震的矩心矩张量(CMT)解, 分析该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 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MW≥7.5 地震之前,都有一致性参数a降低的现象, a的低值起始的时间在发生大震之前的10 多天至110 多天,a的低值截止的日期距大震在30多天至2 天. 相互之间虽然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差别不大.这种现象的稳定性, 尚需时间的检验, 但是设想在长达数百公里的地区, 连续发生MW≥5.3的地震的震源机制都与构造应力场一致, 应当不是随机的现象, 而是一种具有预测意义的现象. 当积累的震例足够多时, 则有可能确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和预测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岛岛弧地区 矩心矩张量解 一致性参数 预测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M_W9.0大震前后震源机制一致性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丽娜 李皓 +2 位作者 齐玉妍 温超 刁桂苓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4-431,共8页
本文选取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震中位于巽他海沟的东侧的M_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震源机制,并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了地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M_W≥7.5地震之前... 本文选取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西北近海、震中位于巽他海沟的东侧的M_W9.0地震的余震分布空间范围为研究区域,分析了该区域震源机制,并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了地震检验。研究结果表明,M_W≥7.5地震之前,都有参数a降低的现象,M_W9.0地震前,a值都有动荡起伏的情况。该研究区长达数千千米,而连续发生的M_W≥5.0地震的震源机制与构造应力场一致,应当不是随机现象,似可视为具某种前兆意义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震源机制资料分析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3
作者 韩晓明 刘芳 +2 位作者 张文韬 李娟 侯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30-1042,共13页
从地质构造运动和1970年以来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分析认为,垂直差异性和水平剪切运动共同控制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使其表现出左旋剪切并具有较多的正走滑型断层机制解。根据平均力轴张量计算和自助线性反演结果,河套地震带的... 从地质构造运动和1970年以来Ms≥4.0地震的震源机制资料分析认为,垂直差异性和水平剪切运动共同控制河套地震带的应力场,使其表现出左旋剪切并具有较多的正走滑型断层机制解。根据平均力轴张量计算和自助线性反演结果,河套地震带的最大主压应力方位为47°~52°,作用方向NE-SW;最小主压应力方位313°~322°,作用方向NW-SE。平均力轴张量计算结果显示,所辖次级块体的应力场特征并不完全一致,临河盆地的应力场与河套地震带相协调,呼包盆地的应力场表现出区域性差异,压应力方向在包头地区出现顺时针偏转,作用方向NEE;这种非均匀性的应力场分布特征可通过历史中强地震和近期中小地震的应力轴水平投影分布图像得到证实。2003年以来,河套地震带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参数的时序曲线趋势下降,这种有序变化更多地是由临河至乌海地区的震源机制一致性引起的,表明该构造部位有可能成为未来应力高度积累和加速释放的优先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套地震带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一致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研究2014年霍山M_S4.3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变化过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2 位作者 洪德全 汪小厉 赵朋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4-1019,共16页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 综合利用震源一致性参数、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单台的P波初动和振幅比方法研究2013年10月以来霍山MS4.3地震序列震源机制的变化过程,进而科学判定该序列的类型,探索震后地震趋势的判别方法。结果表明,2014年4月20日霍山MS4.3地震前,霍山地震序列的震源一致性参数低于多年均值,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在0.9附近波动、持续处于高值状态,单台的P波初动总体优势分布明显、振幅比较为一致,均显示霍山MS4.3地震前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一致,为前震序列;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较低,在0.6附近波动,单台的P波初动、振幅比较为紊乱,表明霍山MS4.3地震后序列的震源机制较为紊乱,为余震序列,后续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霍山MS4.3地震前后震源区的震源机制经历了散乱—一致—散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一致性参数 体波谱振幅相关系数 初动 振幅比 霍山M_s4.3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山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倪红玉 刘泽民 +3 位作者 洪德全 李玲利 郑先进 徐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4-303,共10页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 应用Snoke于2009年提出的利用P、SV和SH波的初动和振幅比联合计算震源机制解的方法,得到"霍山窗"地区1980年以来62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基于大量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根据应力张量平均法反演得到"霍山窗"地区的平均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其与震源机制参数统计结果一致,表现为近EW向的水平挤压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计算单个震源机制解力轴与平均应力场主应力轴的差异,即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进而分析θ随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霍山窗"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参数θ对华东地区相应中强震似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构造应力场 “霍山窗” 华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文安地震孕育、发生的应力场动态图像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晓山 刁桂苓 +1 位作者 冯向东 赵英萍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66-270,404,共5页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河北地区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震源机制解各参数的统计分析,发现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反映它们受到大区域动力因素的制约。进行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计算,并对一致性参数进行空... 利用数字地震记录反演了河北地区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对震源机制解各参数的统计分析,发现应力轴的优势取向和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反映它们受到大区域动力因素的制约。进行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计算,并对一致性参数进行空间平面插值,得到了2006年文安地震前震源机制解一致性参数空间动态的变化特征。文安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出现了大范围的一致性参数低值区域,并且低值区域面积随时间增长逐渐扩大,这可能是中强震前的一种具有动力学意义的前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机制解 一致性参数 空间插值 文安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移相角控制下电流源型并联变换器均流分析
17
作者 周灵兵 石健将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267-272,共6页
并联变换器适用于低压、大功率场合,其可靠工作的关键是解决均流问题,因此,通常需要添加均流控制环,控制系统较复杂。该文将共同移相角控制方法应用到电流源型并联变换器中,无需均流控制环而实现各模块均流,简化控制。首先运用静态工作... 并联变换器适用于低压、大功率场合,其可靠工作的关键是解决均流问题,因此,通常需要添加均流控制环,控制系统较复杂。该文将共同移相角控制方法应用到电流源型并联变换器中,无需均流控制环而实现各模块均流,简化控制。首先运用静态工作点方程讨论电路各核心参数对稳态均流的影响;然后运用小信号模型分析电路在各参数不一致时的动态均流特性,得出参数的微小不一致性对模块均流的影响很小;最后搭建一台输出功率为40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流分析 并联 组合直流变换器 共同移相角控制 参数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lications of texture attribute analysis to seismic interpretation 被引量:3
18
作者 啜晓宇 王尚旭 +2 位作者 施佩东 未晛 陈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3617-3626,共10页
The first generation coherence algorithm(namely C1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ross-correlation theory, which calculates the coherency of seismic data along both in-line and cross-line. The work, based on ... The first generation coherence algorithm(namely C1 algorithm) is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cross-correlation theory, which calculates the coherency of seismic data along both in-line and cross-line. The work, based on texture technique, makes full use of seismic informa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the difference of multi-traces, and proposes a novel methodology named the texture coherence algorithm for seismic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for short TEC algorithm. Besides, in-line and cross-line directions, it also calculates seismic coherency in 45° and 135° directions deviating from in-line. First, we clearly propose an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a criterion which structure 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 parameters in TEC algorithm. Furthermore, the matrix to measu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ulti-traces is constructed by texture technique, resulting in horizontal constraints of texture coherence attribute. Compared with the C1 algorithm, the TEC algorithm based on graylevel matrix is of the feature that is multi-direction information fusion and keeps the simplicity and high speed, even it is of multi-trace horizontal constraint, leading to significantly improved resoluti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EC algorithm shows that the TEC attribute is superior to both the C1 attribute and amplitude attribute in identifying faults and channels, and it is as successful as the third generation coh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URE COHERENCE graylevel ATTRIBUTE multi-tra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