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在主义与一致主义可否融合——对戴维森有关思想的回应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嘉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49,165,共8页
戴维森一方面主张外在主义,认为直接的事实使得我们的语句为真,另一方面又主张与外在主义相对立的、属于"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将某一信念的真看作在于它与其他信念之间的"一致"关系。这方面的原因在... 戴维森一方面主张外在主义,认为直接的事实使得我们的语句为真,另一方面又主张与外在主义相对立的、属于"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将某一信念的真看作在于它与其他信念之间的"一致"关系。这方面的原因在于虽然戴维森认为感觉与信念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但由于它们之间并不具有逻辑关系,因此前者不能为后者提供确证。由于感觉所与实际上是具有概念内容的,它们在表现形式上与信念一样,都可以表现为某种命题的形式,尤其是在对于事实的感觉上,因此具有命题形式的感觉经验与信念之间是具有逻辑关系的,也就是感觉经验能够为其他信念提供确证。此外,戴维森曾试图将真理的符合论与一致论两者加以融合,这是有可行性的。但与戴维森的解释不同,"符合"可以作为"真"之充分条件,"一致"则是"真"之必要条件。在这个意义上,外在主义与一致主义是可以融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森 外在主义 一致主义 符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邦久的确证的内在主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陈英涛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4,共7页
重建知识论是邦久哲学的终极命意,而如何理解确证的本质是重建知识论的关键所在。邦久的确证理论经历了前期和后期截然不同的重大变化,在批判基础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基础上,前期的邦久形成了有着重大影响的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但由于内在... 重建知识论是邦久哲学的终极命意,而如何理解确证的本质是重建知识论的关键所在。邦久的确证理论经历了前期和后期截然不同的重大变化,在批判基础主义与外在主义的基础上,前期的邦久形成了有着重大影响的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但由于内在主义的一致主义逐渐显露出严重的理论困难,邦久最终放弃了这一理论,重新回到了内在主义的基础主义之路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证 邦久 内在主义 一致主义 基础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概念的分析
3
作者 张立英 吕立才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36,共4页
基础主义在解决知识回溯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重要的替代理论——一致主义的产生。不过,一种完整的一致主义理论需要依靠它所指定的一致概念来界定,这样自然就转向了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致”?一致主义者... 基础主义在解决知识回溯问题上陷入了困境,这直接导致了另一种重要的替代理论——一致主义的产生。不过,一种完整的一致主义理论需要依靠它所指定的一致概念来界定,这样自然就转向了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一致”?一致主义者通常按照两个可供取舍的思想来理解一致:经典的回答把“一致”理解为蕴含的一致,而新近的回答则是把“一致”理解为解释的一致。现在我们讨论的重点是前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致主义 基础主义 作为蕴含的一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关系
4
作者 王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2-35,共4页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 民族伦理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变迁中形成的稳定的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中华伦理文化为根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价值准则和规范体系。在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民族伦理与中华伦理文化的同质性和同一性不断增强,这种同一性构成了民族伦理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而民族伦理的独特性特征,则使它既表现出与社会主义道德的互补性,同时又在两种不同的身份建构中表现出一定的内在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伦理 社会主义道德一致 互补性 内在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识流和自然主义——从叶锋教授的文章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张祥龙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7,共7页
叶锋教授的论文《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的可商榷处在于它的某种自身不一致性。它对自然科学的最合理性的论证有以自身为标准之嫌,既有破绽,且不周延,未看到衡量"最合理"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合理与有效可以在时间视野... 叶锋教授的论文《为什么相信自然主义及物理主义》的可商榷处在于它的某种自身不一致性。它对自然科学的最合理性的论证有以自身为标准之嫌,既有破绽,且不周延,未看到衡量"最合理"的标准不是唯一的,合理与有效可以在时间视野拉长后呈现多元向度。詹姆士阐发的"意识流"和胡塞尔的"内时间意识流",既是反形而上学和实体心灵观的,也是反物理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又具有人类可及的直观证据和知识价值,它属于心与物还没有分裂的原本的身体意识,自然主义的物理化脑图也无法追踪它的认知价值之所在。用"共同的基因和生长环境"来论证人类的非相对主义道德不成功,而主张人的价值和尊严存在于"大脑神经元结构",是一种物质化的"我执",与叶锋教授声称的自然主义与佛教伦理观的相似性不协调。而且,这种存在观不可能导致佛家大乘的慈悲伦理。叶锋教授引用的相关西方文献的作者并不持有自然主义和物理主义的伦理意识观,反倒是认同现象学的基本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主义的不一致 非一元化的合理性 意识流之流意 物质化的我执 慈悲的存在论根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特点
6
作者 李良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15-19,33,共6页
统一战线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同盟军的思想,制定了一整套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调动... 统一战线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同盟军的思想,制定了一整套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其基本思想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量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统一战线 两个联盟 社会主义一致 知识分子 各民主党派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劳动者 民族资产阶级 台湾回归祖国 总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