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TLAB的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集热管一维稳态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润 李斌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4期6-9,共4页
抛物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具有商业化发展潜力的热发电技术之一。抛物槽式聚光集热装置包括抛物槽反射镜面和集热管2个重要部分。应用传热学模型模拟集热管的运行状况,用于槽式聚光器集热管设计的改进。为了提高模型的通用性,文章利用了MA... 抛物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是具有商业化发展潜力的热发电技术之一。抛物槽式聚光集热装置包括抛物槽反射镜面和集热管2个重要部分。应用传热学模型模拟集热管的运行状况,用于槽式聚光器集热管设计的改进。为了提高模型的通用性,文章利用了MATLAB软件对槽式聚光器集热管的一维稳态模型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美国Sandia实验室的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槽式聚光 一维稳态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多槽道平板热管传热特性分析及最大传热量预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晓为 辛欣 +1 位作者 霍明学 徐磊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03-2107,共5页
对三角形槽道的微型平板热管,进行流动、传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和模拟.建立了微型平板热管的一维稳态模型,以分析工质在热管内的轴向分布,液体和蒸汽压力、流速的轴向变化,并计算其最大传热量.该模型更精确地考虑了具有互相连通蒸汽空间的... 对三角形槽道的微型平板热管,进行流动、传热性能的理论分析和模拟.建立了微型平板热管的一维稳态模型,以分析工质在热管内的轴向分布,液体和蒸汽压力、流速的轴向变化,并计算其最大传热量.该模型更精确地考虑了具有互相连通蒸汽空间的平板热管,汽液界面剪切摩擦力对其传热性能影响,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取得较好的符合,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微热管的最大传热量.该模型可用来帮助微型多槽道平板热管的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形槽道 平板热管 一维稳态模型 最大传热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洋 周孝德 冯民权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运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采用段首控制高功能区和段末控制低功能区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计算了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各频率年COD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计... 运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采用段首控制高功能区和段末控制低功能区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计算了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各频率年COD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渭河现状排污量进行对比,得出渭河陕西段中下游现状排污量已远超出功能区段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资料对污染严重功能区COD进行削减以及对削减量进行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陕西段 水环境容量 一维水质模型 COD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艳霞 高建勇 +1 位作者 刘俊民 钱波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46-47,49,共3页
根据渭河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作为衡量渭河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方程和段首控制法计算分析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根据最不利原则,选用最枯月水文条件进行计算,分功能区段计算,最后求和得到渭河关中段总... 根据渭河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作为衡量渭河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方程和段首控制法计算分析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根据最不利原则,选用最枯月水文条件进行计算,分功能区段计算,最后求和得到渭河关中段总的水环境容量(即年允许排放量)为165192 t/a。其中有一半的功能区段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水环境容量,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现状污染源排放量进行削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水质模型 水功能区段 段首控制法 水环境容量 渭河关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汾河中下游复流前后水环境容量及排污控制量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邢肖鹏 王少璇 冯民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7-223,共7页
【目的】明确汾河中下游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方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排污口进行概化,推导出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 【目的】明确汾河中下游水环境容量,改善水质不断恶化的状况,促进地区经济与水环境容量的协调发展。【方法】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础上对排污口进行概化,推导出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公式。根据已有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选取污染物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作为河段的主要污染控制因子,计算出复流前枯、平、丰各频率年和复流后COD、氨氮的水环境容量。【结果】汾河中下游复流前枯、平、丰各频率年COD、氨氮的全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7 454.63 t,1 107.40 t;40 910.53 t,1 621.34 t;55 832.85 t,2 202.48 t。复流后COD和氨氮的全年水环境容量分别为26 512.22 t,1 031.60 t。【结论】汾河中下游污染严重,结合现状排污量计算得COD和氨氮在各设计条件下全年削减量分别为0~20 949.08 t和6 443.72~7 614.61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汾河中下游 水环境容量 一维水质模型 污染物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