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有多种阻尼模型的机械系统的物理子空间特征值降维求解方法
1
作者 周泽文 凌玲 李立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7-197,236,共12页
由于机械系统的阻尼矩阵存在频变特性,其特征值求解极具挑战,尤其是面向含有多种阻尼模型的大规模机械系统。以含有多种阻尼模型的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子空间的特征值降维求解方法,实现了模态频率及振型的高精高效的... 由于机械系统的阻尼矩阵存在频变特性,其特征值求解极具挑战,尤其是面向含有多种阻尼模型的大规模机械系统。以含有多种阻尼模型的机械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子空间的特征值降维求解方法,实现了模态频率及振型的高精高效的预测。首先,将多种阻尼模型转换成统一的有理数分数形式,构建了具有简洁统一形式的一般阻尼系统。其次,基于一般阻尼系统的统一形式,构建了维数与系统一致的物理空间,实现了物理子空间的递归生成。将状态空间与Krylov子空间相结合推导出物理子空间,提出了一种基于物理子空间的特征值降维求解方法,破解了含多种阻尼模型的系统在传统状态空间的维数激增的难题。通过理论与数值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于传统基于状态子空间的降维方法,所提的物理子空间的降维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系统 大型特征值问题 模型方法 物理子空间 一般阻尼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任意几何特征线法长射线加速方法性能研究
2
作者 郭建 朱贵凤 +1 位作者 严睿 邹杨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69-2376,共8页
为了消除规则粗网格加速方法对几何描述能力的限制,本文在长射线加速方法中引入任意低阶角度近似和低阶射线近似的基础上,利用熔盐堆、重水堆和压水堆等多个不同类型基准题对加速效果进行测试,验证长射线方法在各种类型问题的加速性能... 为了消除规则粗网格加速方法对几何描述能力的限制,本文在长射线加速方法中引入任意低阶角度近似和低阶射线近似的基础上,利用熔盐堆、重水堆和压水堆等多个不同类型基准题对加速效果进行测试,验证长射线方法在各种类型问题的加速性能。研究表明:长射线加速方法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实现不同燃料形式和慢化剂的基准题加速,达到约20倍的时间加速效果。获得和传统粗网有限差分方法相近的加速效果,解决了时间加速比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子输运数值模拟 长射线加速方法 特征线 任意几何 构造实体几何 低阶角度近似 低阶射线近似 基准题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初始压缩波一维流动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 被引量:8
3
作者 梅元贵 周朝晖 +2 位作者 耿烽 许建林 李刚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8-512,519,共6页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 基于隧道内空气流通截面是时间和距离的二元函数条件与一维流动理论,提出了高速列车驶入设有缓冲结构隧道端口时产生初始压缩波的数值分析方法。一维流动理论采用考虑摩擦、传热以及空气质交换等因素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数值分析方法采用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与国外有关未设缓冲结构、开孔型与未开孔型缓冲结构的隧道端口三种情况的现车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所建方法正确、合理,能够模拟计算多种类型缓冲结构条件下的压缩波波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缓冲结构 初始压缩波 特征线 一维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段拟合映射的女性腰腹臀部三维模型构建
4
作者 林熹妍 姜丽霞 +2 位作者 张倩云 李涛 邹奉元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0,共8页
为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重构腰腹臀三维模型,提出分段拟合的映射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获取三维点云及正侧面照片信息,探究特征截面层数并提取射线距离表征三维截面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正侧面照片腰腹臀的宽度及厚度6个尺寸表征二维照... 为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重构腰腹臀三维模型,提出分段拟合的映射模型构建方法。首先获取三维点云及正侧面照片信息,探究特征截面层数并提取射线距离表征三维截面特征,通过图像处理方法获取正侧面照片腰腹臀的宽度及厚度6个尺寸表征二维照片轮廓特征。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结合分段策略确定宽度、厚度与射线距离的相关性,从而建立二者之间的映射模型。最后通过点坐标求解将射线距离集坐标化,采用点-线-面的建模方法,实现二维照片特征点映射的腰腹臀部三维模型构建。结果表明:15层特征截面能有效表征腰腹臀部形态,重构误差达6.45 mm。相较于整体拟合,分段策略能显著提升相关性,75.9%样本相关性达到0.85以上,映射模型误差在-1.5~2.5 mm之间。通过重构与实际模型的尺寸对比,发现模型重构误差在3%以内,证明该构建方法的可行性,这可为二维照片轮廓重构三维人体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腹臀部 照片轮廓特征 截面特征 映射模型 点-线-面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波动板流动显示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杨义红 尹协振 陆夕云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4-90,114,共8页
介绍了在水洞中进行的二维波动板周围流场的流动显示实验。通过氢气泡、粒子示踪法和粒子成像速度仪三种方法定量和定性地显示了二维波动板周围的流场结构。揭示了特征参数C/U与流场特性的关系,探讨了鱼类波状摆动对流动分离的抑制机理... 介绍了在水洞中进行的二维波动板周围流场的流动显示实验。通过氢气泡、粒子示踪法和粒子成像速度仪三种方法定量和定性地显示了二维波动板周围的流场结构。揭示了特征参数C/U与流场特性的关系,探讨了鱼类波状摆动对流动分离的抑制机理。同时还对三种不同的流动显示技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示方法 波动 流动显示技术 流场结构 粒子成像 流场特性 特征参数 抑制机理 流动分离 氢气泡 速度仪 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维流动模型的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贾永兴 李绵辉 梅元贵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0-78,共9页
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 应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考虑列车交会诱发的空气压力和流速变化,提出高速列车隧道交会空气阻力的计算方法。研究中国标准动车组CR400AF隧道交会列车空气阻力变化规律,分析列车交会位置、隧道长度、阻塞比、列车运行速度和列车长度对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研究隧道内列车空气阻力和列车周围气流流动时必须考虑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传播方向,交会位置对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的影响较小;在隧道中央等速交会时,列车空气阻力随隧道长度、阻塞比和车速增大而增大,且这3者的影响程度依次增大;平均列车空气阻力与车速的2次方近似成正比,与阻塞比的0.67~0.75次方成正比,与隧道长度的0.01次方成正比;时速300~400km等级16辆编组高速列车的平均列车空气阻力约为8辆编组的1.65~1.7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隧道 列车交会 列车空气阻力 一维流动模型 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一维模型数值方法简介 被引量:2
7
作者 梅元贵 《隧道建设》 2007年第S2期36-40,共5页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是高速铁路隧道修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是合理确定隧道断面大小的主要参考依据。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作者等人多年来采用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特征线法,介绍了隧... 高速铁路隧道压力波是高速铁路隧道修建中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是合理确定隧道断面大小的主要参考依据。在简要回顾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作者等人多年来采用的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特征线法,介绍了隧道单车压力波、隧道会车压力波和考虑竖井、隧道内断面突变等情形下的验证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压力波 一维可压缩非定常流动 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细群共振计算方法研究
8
作者 杨伟焱 邵睿智 +3 位作者 施骏 杨波 毕光文 彭良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85-1194,共10页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 共振计算方法是组件计算程序的关键方法模型之一,对组件计算程序计算精度、几何和材料适用性等均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对结合丹可夫因子守恒理论和超细群方法的共振计算方法进行研究,该方法将组件问题分解为多个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再针对一维圆柱单栅元问题进行超细群共振计算,最终得到所有共振区的共振自屏截面,在保留超细群方法计算精度高、几何和材料适用性强等特点的同时,有效克服了计算效率低的问题。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针对不同几何和材料问题均具有很高的计算精度,且在使用OpenMP并行加速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群 共振计算 丹可夫因子 一维单栅元 特征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扩散问题的有限元与特征线耦合数值方法及其误差估计
9
作者 羊丹平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S1期55-56,共2页
§1.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格式 设Ω是R^n中有限区域,具有分段或分片光滑的边界Γ,考虑下述非线性对流扩散问题(P):
关键词 对流扩散问题 误差估计 数值方法 特征线 有限元空间 数学模型 计算格式 时间步长 对称点 边值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一步流动法快速测定土水特征曲线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幻 吴家琦 +1 位作者 侯蕊 黄志全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0-165,共6页
实验室常用压力板仪进行常规试验测定粉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需耗费数月时间,效率不高。对快速测定粉土SWCC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力板仪对粉土试样开展一步流动法试验;同时,用Hydrus-1D建立一维水分运移模型;结合模型对干密度为1.78 g... 实验室常用压力板仪进行常规试验测定粉土土水特征曲线(SWCC),需耗费数月时间,效率不高。对快速测定粉土SWCC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压力板仪对粉土试样开展一步流动法试验;同时,用Hydrus-1D建立一维水分运移模型;结合模型对干密度为1.78 g/cm^3粉土试样中溢出水量随加压时间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并得出VG模型中难以实测的参数α和n;根据参数反算出粉土试样SWCC并和压力板仪常规试验的SWCC进行对比。为了消除试验中加载压力过大可能造成的固结对试验结果的影响,还对干密度为1.65 g/cm^3的粉土试样进行固结试验使其干密度增大为1.78 g/cm^3,再对固结后粉土试样分别进行常规试验和一步流动法试验。对由两种试验得到的固结粉土的SWCC与初始干密度1.78 g/cm^3粉土由两种试验实测的SWC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一步流动法试验拟合的SWCC与常规试验实测的SWCC重合度高;②一步流动法试验具有快速性和有效性;③由Hydrus-1D建立的一维水分运移模型得出的SWCC与常规试验实测的SWCC接近;④一步流动法试验结果不会受到固结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特征线 一步流动试验 HYDRUS-1D 一维水分运移模型 VG模型 固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图像孔隙轮廓线分形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郭飞 徐绍辉 刘建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10,共5页
孔隙轮廓线分形维数是用来描述孔隙本身所具有的分形特征,它反映了土壤孔隙与固体颗粒接触界限的不规则性。该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内3种不同质地土壤样本图像的孔隙轮廓线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 孔隙轮廓线分形维数是用来描述孔隙本身所具有的分形特征,它反映了土壤孔隙与固体颗粒接触界限的不规则性。该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内3种不同质地土壤样本图像的孔隙轮廓线分形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孔隙轮廓线分形特征与土壤质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即土壤质地越细(黏粒含量越高)分形维数取值越大。同时,根据这3种土壤的孔隙轮廓线分形维数,结合不同分形方法分别预测了它们的水分特征曲线,并与实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图像处理 孔隙轮廓线 分形 分形模型 水分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压缩流动问题快速计算的降阶模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吴学红 陶文铨 +1 位作者 吕彦力 龚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69-74,共6页
目前所有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方法、有限容积法或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时均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该文应用最佳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从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流场中抽取特征函数... 目前所有的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方法、有限容积法或无网格方法)在计算时均需要较长的计算时间,很难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该文应用最佳正交分解(proper orthogonal decomposition,POD)方法从不可压缩流动问题的流场中抽取特征函数,并用Galerkin方法将特征函数对N-S方程进行投影,得到N-S方程的降阶模型。通过一个具有分析解的例子验证该方法的精度与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POD方法计算得到的特征值的大小反应了它所能捕捉到流场中的广义"能"大小,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函数能很好地捕捉到流场的特征;降阶模型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容积法的计算结果符合得很好,但能节省更多的计算时间,因此降阶模型能直接应用于工业中的实时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压缩流动 最佳正交分解方法 Galerkin投影 降阶模型 特征函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隧道衬砌表面气动载荷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争龙 杨旸 +2 位作者 魏康 杜云超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5-1476,共12页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 为研究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时隧道内中央处和洞口内压力波动机制和特征,隧道内各测点气动载荷最大正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沿隧道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隧道长度对隧道气动载荷最值的影响,列车速度对气动载荷最值大小、位置和幅值频次的影响,以及基于隧道内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的分布特征,采用一维非定常可压缩不等熵流动模型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数值模拟方法和雨流计数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交会的隧道相同位置测点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同;列车驶出隧道后,压力波形周期重复,与压缩波/膨胀波在隧道内传播的周期相同。2)在3种速度和0.5~10 km隧道长度范围内,单列车通过时,隧道内最大正压值在距离隧道入口200~600 m的位置;速度增加,部分长度隧道的最大负压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位置由隧道中央近进口端内一侧变为隧道中央近出口端内一侧。3)当时速为400 km时,单列车通过基于不同隧道压力最值的最不利长度相同,为1.3 km;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依次是1.4、0.94、1.2 km。4)隧道单列车通过和2列车等速中央交会的最高幅值等级分别可达到4800~5200 Pa和10000~10400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气动载荷 压力衰减 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方法 雨流计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ML的多维概念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陆昌辉 邓苏 张维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58-162,共5页
对于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的研究,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模型的交流与共享。基于XML的多维概念模型利用XML这一标准交换语言,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也为元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打下了基础。针对多维模型的特点,定义了一个特定的DTD... 对于数据仓库概念模型的研究,目前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利于模型的交流与共享。基于XML的多维概念模型利用XML这一标准交换语言,不仅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也为元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打下了基础。针对多维模型的特点,定义了一个特定的DTD,它能够完整地描述多维概念模型的各种语义特征,并针对基于UML的多维概念建模方法,定义了基于XML的多维概念模型与基于UML类图的多维概念模型的映射方法,为其应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模型 XML UML类图 数据仓库 模型 语义特征 建模方法 映射方法 元数据 DTD 标准 共享 基础 定义 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特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进腊 孙卫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82,共6页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 为研究微观水驱油模型流动单元划分及评价的可行性和效果,应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以吴起油田X井区特低渗透长63储层25块样品为例,采用真实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以测得的渗透率、水驱前含油饱和度、启动压力、1 PV驱油效率以及孔隙度5项参数为基础,将样品划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分别与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类型相吻合。结合实验动态观察和数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流动单元有着不同的渗流通道、驱替方式、孔喉特征、驱油效率以及压力增加对驱油效率的敏感程度。灰色定权聚类方法具有较好的综合判别能力,为流动单元的划分及评价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灰色聚类方法 砂岩微观水驱油模型实验 流动单元 驱油效率 孔喉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不变性特征与混合核方法的体育视频动作识别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俊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针对体育视频动作识别方法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融合不变性特征与混合核方法的体育视频动作识别方法.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不变性特征,并对特征进行降维.采用混合核方法分别完成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的分类.标准体育动作数据... 针对体育视频动作识别方法正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融合不变性特征与混合核方法的体育视频动作识别方法.采用高斯混合模型构建不变性特征,并对特征进行降维.采用混合核方法分别完成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的分类.标准体育动作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降维后的融合不变性特征能够保留体育动作关键信息,与混合核方法配合密切,该方法既能够显著提升识别性能,也能够提升识别效率.该方法可以构建实时、在线的体育视频动作识别,且识别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混合模型 投影降 方法 体育视频 动作识别 全局特征 局部特征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的汽车搭铁失效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常红梅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6-292,共7页
现有车辆电路多数为单线制或者负极搭铁回路,为及时有效发现汽车搭铁失效故障,提出基于Bi-LSTM(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的汽车搭铁失效故障诊断方法。采用最优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分形维数,将汽车搭铁故障响应信号映射到分数阶空间中计算... 现有车辆电路多数为单线制或者负极搭铁回路,为及时有效发现汽车搭铁失效故障,提出基于Bi-LSTM(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的汽车搭铁失效故障诊断方法。采用最优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分形维数,将汽车搭铁故障响应信号映射到分数阶空间中计算不同分数阶空间中的故障响应信号分形维数,提取故障特征向量,将其作为Bi-LSTM模型输入,通过Bi-LSTM模型标记特征向量中的异常数据细微差异,经自主学习和训练后,将所有汽车故障信息通过差异性分类,实现搭铁失效故障诊断。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准确得到所有故障数据变化,避免信号时频部分特性被忽略产生无法分辨现象;可以诊断更多真实异常数据,快速准确检测到故障异常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STM模型 失效故障 搭铁失效 诊断方法 分形 特征向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的轮廓线跟踪方法
18
作者 马波 张田文 李培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830-833,882,共5页
为了降低跟踪系统状态维数、提高跟踪精度,从拉格朗日动力学原理出发,利用B样条形状空间理论,定义了新的动能、势能和衰减能量,推导了新的动态轮廓线跟踪动力学方程,并应用运动估计中的块匹配技术来寻找相邻帧中的对应点。结果表明:形... 为了降低跟踪系统状态维数、提高跟踪精度,从拉格朗日动力学原理出发,利用B样条形状空间理论,定义了新的动能、势能和衰减能量,推导了新的动态轮廓线跟踪动力学方程,并应用运动估计中的块匹配技术来寻找相邻帧中的对应点。结果表明:形状空间的维数远小于控制点数,增强了跟踪的稳定性;形状矩阵的正交化处理可以保证得到的动力学方程自然解耦,转化为若干个独立的单变量二阶振动系统;块匹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特征曲线。实验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轮廓线模型 跟踪方法 拉格朗日动力学 B样条 形状空间 块匹配技术 形状矩阵 振动系统 特征线 时空离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磁浮单线隧道车体压力载荷特征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志超 杜健 +1 位作者 赵汗冰 梅元贵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1-30,共10页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将引起剧烈的压力波动,造成司乘人员耳感舒适性、车体及其零部件、隧道衬砌及辅助设施的气动疲劳寿命问题,有必要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压力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 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过程中将引起剧烈的压力波动,造成司乘人员耳感舒适性、车体及其零部件、隧道衬砌及辅助设施的气动疲劳寿命问题,有必要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隧道时压力波效应进行研究。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和广义黎曼变量特征线法对单列车通过隧道时车体压力载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初步揭示隧道长度、列车速度、阻塞比对车外压力波的影响规律;得出时速500~600 km/h速度下基于最大正负值和最大压力峰峰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论证了列车通过隧道产生的压力波幅值与列车速度平方成正比的适用范围,总结了压力最值与速度的拟合关系式。本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车体设计选用气动载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磁浮列车 隧道 压力波 车体气动载荷 一维流动模型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舒适性的高速磁浮铁路单线隧道最不利隧道长度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杜迎春 梅元贵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2,共9页
列车在不同长度隧道中高速行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波动,从而引起乘客不同程度的耳感舒适性问题。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特征线法和时间常数法动态气密指数模型,研究了单列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和两种... 列车在不同长度隧道中高速行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波动,从而引起乘客不同程度的耳感舒适性问题。采用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的特征线法和时间常数法动态气密指数模型,研究了单列高速磁浮列车通过隧道时的车外压力波和两种动态气密指数下的车内压力变化特征,完善了基于压力舒适性标准的高速磁浮铁路单线最不利隧道长度的概念,进行了列车速度和列车动态气密指数对最不利隧道长度影响规律的研究。研究发现:在基于车外压力最大负压值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下,车内压力最大负压值较小。车内每1、3、10和60 s内最大压力变化量最大值随隧道长度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即存在舒适性约束条件下的最不利隧道长度。列车速度不同,该最不利隧道长度不同。除车内每10 s压力限值条件下外,动态气密指数不同,最不利隧道长度近似。动态气密指数83 s、速度600 km/h的单列磁浮列车通过截面积为100 m2的隧道时,满足UIC660舒适性标准的最不利隧道长度为10~12 km。本文成果对研究基于舒适性标准的隧道净空面积和列车气密性,以及进一步完善基于隧道压力波效应的轨道交通最不利隧道长度理论体系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内外压力波动 压力舒适性 最不利隧道长度 一维可压缩流动模型特征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