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阻力与土壤容重对一维垂直入渗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32
1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9,共4页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 分析了土壤容重和气阻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并对入渗过程中土壤平均含水率增量进行了研究。容重和气阻均对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有明显的影响:容重增加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为一常数,相对于容重为1.3g/cm3土壤的累积入渗量,容重为1.4g/cm3和1.5g/cm3土壤的减渗率分别为31.79%和52.03%。容重增加导致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并非一常数,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气阻导致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减少的减渗率随基准入渗量的增加而变大,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对应于1.3,1.4,1.5g/cm3等3个容重土壤的积水入渗,入渗过程中土壤剖面平均含水率增量Δθ分别为0.377,0.3411,0.3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阻 土壤容重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累积入渗 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对一维垂直入渗特征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张振华 谢恒星 +1 位作者 刘继龙 蔡焕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5-77,共3页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PAM)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PAM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为对应于同一时刻,PAM浓度越大入渗率越低;PAM导致累积入渗量... 分析了聚丙烯酰胺(PAM)对一维垂直积水入渗的入渗率、累积入渗量以及湿润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PAM对上述指标均有明显的抑制效应:PAM对入渗率的影响具有稳定性和一致性,表现为对应于同一时刻,PAM浓度越大入渗率越低;PAM导致累积入渗量减少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为一常数,相对于对照处理(PAM浓度为0)的累积入渗量,10×10-6、50×10-6、500×10-6的PAM溶液的减渗率分别为98.51%、79.63%和60.48%;PAM导致湿润锋降低的减渗率在入渗过程中并非常数,随对照处理湿润锋的增加而增加,受到了入渗时间的影响,入渗过程中浓度为10×10-6、50×10-6、500×10-6的PAM减渗率极大值分别为67.11%、83.26%和97.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入渗 减渗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和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春强 冯浩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3,135,共6页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和尿素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相对于尿素,PAM对入渗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小,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显著增加;在同一PA...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PAM与尿素混施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M和尿素处理均降低了土壤的入渗能力;相对于尿素,PAM对入渗的抑制作用更强;随着PAM用量的增加,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小,达到稳渗所需时间显著增加;在同一PAM处理水平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总体呈现随尿素用量增加而减小的趋势,达到稳渗所需时间也有所增加,但是当PAM用量超过0.1%时,由尿素产生的这种差异不显著;入渗结束后,测量土柱各土层含水率,显示土壤含水率随PAM用量增大而增加,尿素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M 尿素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土壤入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酸钠对3种土壤质地入渗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董勤各 冯浩 庄文化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0年第1期81-86,共6页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聚丙烯酸钠在4种质量分数(0、0.08%、0.20%与0.50%)处理下对砂土、壤土和黏土水分入渗性能以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与土壤质量比在0.08%-0.50%范围内时,3种土壤质地入渗速... 采用一维垂直积水入渗法,分析聚丙烯酸钠在4种质量分数(0、0.08%、0.20%与0.50%)处理下对砂土、壤土和黏土水分入渗性能以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与土壤质量比在0.08%-0.50%范围内时,3种土壤质地入渗速率都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土壤入渗能力随聚丙烯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大明显降低;聚丙烯酸钠显著抑制土壤入渗能力;入渗系数k随聚丙烯酸钠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入渗指数a值随聚丙烯酸钠用量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k/a值对聚丙烯酸钠的响应随聚丙烯酸钠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 入渗速率 聚丙烯酸钠 累积入渗 入渗模型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对盐碱耕地土壤水盐运移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小媛 高佩玲 +2 位作者 杨大明 张晴雯 张宇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04-1413,共10页
为探明土壤水盐在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以全淡水和微咸水直接灌溉作为对照,设置了四种间歇时间,分别为0、30、60、120 min,三种咸淡水组合比例,分别为2∶1、1∶1、1∶2,进行咸淡水间歇组... 为探明土壤水盐在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条件下的运移情况,采用室内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以全淡水和微咸水直接灌溉作为对照,设置了四种间歇时间,分别为0、30、60、120 min,三种咸淡水组合比例,分别为2∶1、1∶1、1∶2,进行咸淡水间歇组合灌溉。结果表明:在同一入渗时间,间歇组合灌溉的累积入渗量大于淡水灌溉,与微咸水直接灌溉差异较小;累积入渗量(I)与湿润锋运移深度(Zf)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I和Z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间歇组合灌溉的土壤含水率、灌水均匀度均远远大于淡水灌溉,但间歇组合灌溉的灌水均匀度随着淡水所占灌水定额比例的增加而减小;在5~45 cm作物根系密集区,土壤整体脱盐,但间歇组合灌溉土壤脱盐率显著高于微咸水直接灌溉,与淡水灌溉差异较小;不同间歇时间、组合比例对土壤脱盐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组合灌溉 灌水均匀度 一维垂直积水入渗试验 脱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