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维固结试验的压实黄土蠕变模型 被引量:27
1
作者 葛苗苗 李宁 +2 位作者 郑建国 张继文 朱才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164-3170,3306,共8页
运用高压固结仪对压实黄土进行了长期蠕变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压实黄土有很明显的蠕变变形,蠕变变形占总变形的6%-23%。试样含水率越高,压实度越小,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也越大,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减小。提出了适合描... 运用高压固结仪对压实黄土进行了长期蠕变试验,试验结果发现,压实黄土有很明显的蠕变变形,蠕变变形占总变形的6%-23%。试样含水率越高,压实度越小,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也越大,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蠕变占总变形的比例减小。提出了适合描述压实黄土变形规律的非线性经验蠕变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对此模型进行了验证,并运用此模型,研究了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实度下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的变化规律,发现工后沉降与填料压实度和含水率之间符合对数关系。若以工后沉降速率v〈0.1 mm/d为工后沉降稳定标准,则高填方沉降在工后200-650 d稳定,且压实度越高,含水率越低,沉降稳定需要的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实黄土 一维固结试验 蠕变 经验蠕变模型 工后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载预压施工过程软土固结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贺建清 王湘春 +3 位作者 胡惠华 陈谦 林滢 张鹏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77-2285,共9页
超载预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被广泛应用于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软基处理工程。为研究软土在超载预压、卸荷回弹、再加载(运营)各个阶段的次固结变形特征,尤其是超载卸除后土体的回弹、次固结变形特征,模拟超载预压... 超载预压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常被广泛应用于对工后沉降有严格要求的软基处理工程。为研究软土在超载预压、卸荷回弹、再加载(运营)各个阶段的次固结变形特征,尤其是超载卸除后土体的回弹、次固结变形特征,模拟超载预压处理软土地基施工过程现场土体受压工况,重塑洞庭湖安乡软土进行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超载预压阶段,软土的压缩曲线主、次固结分界明显,次固结阶段的压缩曲线近似直线。随着预压荷载增大,次固结系数呈逐渐减小。卸荷回弹阶段,回弹峰值及达到回弹峰值所需时间与预压卸荷增量比呈线性递增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卸除超载可延缓但不能阻止土体次固结变形,次固结系数受预压荷载影响明显,随着预压荷载增加,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再加载阶段,主、次固结阶段曲线连接线逐渐平缓,次固结系数随着施加荷载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经超载预压处理软土的次固结系数明显降低,超载预压法能有效控制工后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载预压 一维固结蠕变试验 洞庭湖 安乡软土 固结系数 回弹 工后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一维固结蠕变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胡惠华 贺建清 聂士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69-1276,共8页
利用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的蠕变特征,建立了适用于描述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经验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应变ε与时间t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良好的线性递增关系。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加,lnε-lnt... 利用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的蠕变特征,建立了适用于描述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应力-应变-时间关系的经验蠕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轴向应变ε与时间t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呈良好的线性递增关系。随着固结应力的增加,lnε-lnt关系曲线的斜率显著减小,且相邻两级荷载作用下lnε-lnt关系曲线的间距逐渐变短。在高应力水平下,lnε-lnt关系曲线趋于水平,同时曲线斜率减小的速率明显降低。双曲线函数比指数函数更为适合描述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的应变-应力关系,将Singh-Mitchell模型中的应变-应力关系修正为双曲线型比较符合工程实际。发现lnε-lnt关系曲线的斜率与固结应力呈双曲线函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反映应力水平影响、适用于描述洞庭湖砂纹淤泥质土蠕变特性的5参数修正Singh-Mitchell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纹淤泥质土 一维固结蠕变试验 蠕变 经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黏性土试样底部孔压时间滞后机理探讨
4
作者 欧颜雨馨 牟聪 +1 位作者 翁佳兴 洪振舜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4-870,共7页
采用一维固结仪进行饱和黏性土固结试验时,测量的试样底部孔压普遍存在“时间滞后”现象,荷载施加后,孔压随固结时间先增大至最大值,然后开始消散。以往研究发现,测压管式孔压计的刚度不足,导致孔压计腔体体积在施加荷载后发生变化,从... 采用一维固结仪进行饱和黏性土固结试验时,测量的试样底部孔压普遍存在“时间滞后”现象,荷载施加后,孔压随固结时间先增大至最大值,然后开始消散。以往研究发现,测压管式孔压计的刚度不足,导致孔压计腔体体积在施加荷载后发生变化,从而得出孔压滞后可以归结于孔压测量系统刚度的结论。基于已有理论,分析了不同孔压测试系统刚度对孔压滞后性状的影响,发现隔膜式孔压测量系统刚度足够大,固结试验中施加荷载所引起的孔压计腔体体积变形可以忽略不计,测量系统刚度不是隔膜式测量系统孔压滞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三轴固结试验和一维固结试验不同边界排水条件诱发不同的孔压滞后性状,发现一维固结试验中施加荷载时,试样顶部处于自由排水条件,外加荷载引起的水力梯度均匀地分布于试样之前试样顶部便产生排水固结是诱发底部孔压时间滞后的关键因素。基于一维固结试验数据,分析了孔压滞后时间与土体试样固结参数的关系,可以得出:底部孔压峰值滞后时间随着试样渗透系数的减小和压缩指数的增大而增大;渗透系数的影响比压缩指数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黏土 一维固结试验 孔压滞后 渗透系数 压缩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口有机质疏浚土压缩特性及改良利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勇文 胡畔 马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疏浚土是一种性质复杂和分布不均的材料,为研究含有机质疏浚土的压缩特性及相应的改良方案,通过试验确定了0%~11%有机质含量下天然疏浚土的工程指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对疏浚土的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 疏浚土是一种性质复杂和分布不均的材料,为研究含有机质疏浚土的压缩特性及相应的改良方案,通过试验确定了0%~11%有机质含量下天然疏浚土的工程指标,采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对疏浚土的微观结构及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一维固结试验,分析了添加石灰、粉煤灰、火山灰等改良材料的疏浚土的压缩特性,探讨了有机质含量对改良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大,天然疏浚土的界限含水率增大,密度减小,碱性由中碱性变为微碱性,天然疏浚土的压缩指数范围在0.10~0.32之间,压缩性和膨胀性越来越高;添加石灰和粉煤灰都可以有效提高疏浚土的抗压缩性,其中粉煤灰对各有机质含量的疏浚土均有明显改良效果,当其含量在15%以上时,可以大大降低疏浚土压缩性;火山灰添加后体积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反而增大,说明其对抗压缩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水运工程中疏浚土的建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土 有机质 改良 压缩特性 界限含水率 一维固结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