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一级动力学模型的水培蔬菜滤床氮磷去除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殷志平 吴义锋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817,共6页
采用水培蔬菜滤床(HVFB)净化及经生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尾水,并选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开展HVFB氮磷去除动力学试验研究.基于Arrhenius公式采用试验数据分析水温与一级反应面积速率常数K间关系,采用乘幂和指数回归方程拟合20℃时面积速率常数... 采用水培蔬菜滤床(HVFB)净化及经生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尾水,并选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开展HVFB氮磷去除动力学试验研究.基于Arrhenius公式采用试验数据分析水温与一级反应面积速率常数K间关系,采用乘幂和指数回归方程拟合20℃时面积速率常数K20与水力负荷间关系,并构建滤床模型拓展式.Arrhenius拟合结果表明,番茄滤床的氨氮、总氮(TN)和总磷(TP)的温度系数θ值分别为1.08,1.06和1.01,空心菜滤床θ值分别为1.07,1.04和1.00,氨氮、TN的K值与水温呈显著正相关,氨氮的K值受水温影响更为敏感,TP的K值与水温无明显关系.在拟合K_(20)与水力负荷关系上,乘幂回归整体上较指数回归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考虑了水温和水力负荷因素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拓展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TN去除效率(水温小于19.5℃)和TP去除效率(水温大于19.5℃),可有效提高HVFB整体进水水力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培蔬菜滤床 一级动力学模型 一级动力学模型拓展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生态浮床净水效果的一级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臧吴琪 刘伟 +5 位作者 周驰誉 周晓林 邵莉 孙炳香 徐瑶 杨林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8-872,共5页
采用组合生态浮床处理富营养化废水,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水温、溶解氧(DO)、pH、氨氮去除率、总磷(TP)去除率、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Arrhenius方程和回归拟合方法修正一级动力学模型,构建组合生态浮床去除氨氮... 采用组合生态浮床处理富营养化废水,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分析水温、溶解氧(DO)、pH、氨氮去除率、总磷(TP)去除率、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Arrhenius方程和回归拟合方法修正一级动力学模型,构建组合生态浮床去除氨氮、TP、高锰酸盐指数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拓展式。结果表明:氨氮去除率、TP去除率、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与水温呈正相关,与DO、pH呈负相关;修正后的一级动力学模型拓展式考虑了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的影响、20℃下一级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与进水污染物浓度的关系,在预测组合生态浮床去除氨氮、TP、高锰酸盐指数时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R^(2)分别达到0.975、0.998、0.935,具有较高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生态浮床 氨氮 总磷 高锰酸盐指数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邓春光 蔡明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83-4584,4613,共3页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讨论了人工湿地3种常用的数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Monod动力学模型和Ergun公式),并对表达式之间的转换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同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作了分析。从...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快速发展。讨论了人工湿地3种常用的数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Monod动力学模型和Ergun公式),并对表达式之间的转换关系作了较为详细的推导;同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作了分析。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内在机制尚缺乏定量化的了解,目前还难以对其设计、运行和预测作出十分准确的评价。最后对数学模型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一级动力学模型 Monod动力学模型 Ergun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农药环境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周艳明 曲甍甍 +1 位作者 姜辉 刘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4,共6页
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基础,农药的降解动力学通常以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学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 农药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是评估农药环境安全性的基础,农药的降解动力学通常以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现有的环境暴露模型也均需要输入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农药在土壤中50%消失时间(DT50)。但有时一级动力学模型不适用于描述农药在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的降解。因此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已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使用非一级动力学模型计算DT50的导则。介绍了欧美降解动力学评估方法,并用多组降解数据比较了2种评估方法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降解动力学 一级动力学模型 评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工艺优化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聂冬 金明姬 +1 位作者 刘永 严昌国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21-1427,共7页
为实现牛粪与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采用批式试验,分别研究了预处理剂种类(H_2O_2、H_2SO_4、NaOH)、预处理剂浓度(2%、4%、6%)及牛粪与水稻秸秆物料比(1∶1、2∶1、4∶1)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H2... 为实现牛粪与水稻秸秆资源化利用,采用批式试验,分别研究了预处理剂种类(H_2O_2、H_2SO_4、NaOH)、预处理剂浓度(2%、4%、6%)及牛粪与水稻秸秆物料比(1∶1、2∶1、4∶1)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H2O_2预处理剂,物料配比控制在1∶1,系统平均原料产气率为398.0 m L·g^(-1),发酵效果最佳。动力学研究发现,一级动力学模型与Modified Gompertz方程均可较为准确地对牛粪与水稻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其中,Modified Gompertz方程的模拟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水稻秸秆 预处理 一级动力学模型 MODIFIED Gompertz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小晓 鲍建国 +2 位作者 龚珞军 韩炜 吴傲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 考察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运行效果,并探寻一级动力学常数的空间变化情况,采用"厌氧调节池+二级串联潜流式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运行后人工湿地对污水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9.13%,71.54%,57.26%和60.01%。通过湿地原位检测显示以上各类污染物在生物床内都有较明显的沿程下降趋势,在床体的前半部分污染物的降解较快,后半部分相对缓慢。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一级生物床中COD、TP、TN和NH3-N的去除,Kv均值分别为3.048、2.469、1.625和1.695;二级生物床中Kv均值分别为2.542、1.946、1.383和1.453。生物床Kv呈现出减小的趋势说明生物床前端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速率比后端快。生物床间的跌水池的复氧,增加了二级生物床前端的Kv,提高了对污染物的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串联潜流人工湿地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效应对卡马西平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建 张凰 +2 位作者 王朋 文方园 张迪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1-167,共7页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 为了解人工合成药物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及其浓度效应的影响,选择卡马西平(CBZ)为目标污染物。探讨不同初始质量浓度(2、4、25、50 mg·L^(-1))在不同裂解温度(200、300、500℃)下制备的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精确地描述CBZ在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CBZ的快室吸附对总体吸附的贡献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而慢室吸附贡献则增大。π-π作用可能对CBZ的吸附贡献较大。孔隙填充可以描述慢室吸附过程,可能是吸附速率的控制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马西平 生物炭 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孔隙填充 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氟沙星在不同性质碳基吸附剂上的吸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清利 王朋 +2 位作者 张凰 张迪 周跃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1-657,共7页
本研究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 本研究探讨用香蕉皮和玉米芯两类生物质制备的生物炭、多壁纳米碳管(CNTs)和活性炭(AC)对氧氟沙星(OFL)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OFL在两类生物炭上的吸附能力随炭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弱,归因于生物质炭化程度的增大,芳香性增加,生物炭有机分配相减少.生物炭的O含量极大地影响了其与水分子之间形成水膜的能力,OFL穿透水膜在生物炭表面上的吸附过程成为控制OFL吸附快慢的关键环节.OFL在CNTs和AC的快室吸附比在生物炭上的先趋于平衡,这可能与CNTs和AC较为单一的表面性质有关.CNTs的慢室吸附比AC的慢室吸附需要更长时间达到平衡,主要原因是随着OFL分子在CNTs表面持续吸附,原先由于疏水性作用聚合在一起的CNTs逐渐分散开,暴露出更多的表面积,导致OFL持续的吸附,在动力学上表现为慢室吸附.此外,单位比表面积上CNTs对OFL的吸附量最高,表明如果能够使CNTs充分分散,大量暴露的表面可能使CNTs成为去除有机污染的高效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吸附剂 氧氟沙星 吸附动力学 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碳输入对苔原土壤有机碳矿化和组分的影响
9
作者 张思琪 王彩玲 +7 位作者 许嘉巍 靳英华 徐晓云 彭博妍 李宇 杨雪婷 雷虹 侯汝栋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22-2140,共19页
苔原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对调节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林下的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导致苔原植被发生显著变化,为揭示不同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组... 苔原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巨大,其微小的变化都可能显著影响大气CO_(2)的浓度,对调节全球碳平衡有着重要的意义。长白山岳桦(Betula ermanii)林下的草本植物入侵苔原,导致苔原植被发生显著变化,为揭示不同外源碳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组分的影响,开展了120 d的室内培养实验。选取苔原带原生灌木优势种牛皮杜鹃(Rhododendron aureum)和入侵草本优势种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的凋落物,采集牛皮杜鹃样方内表层土样(0—15 cm),设置6个凋落物处理模拟不同外源碳输入。研究结果表明:(1)与灌木凋落物输入相比,随着草本外源碳输入比例的提高,增加了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和正激发效应,特别是培养初期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正激发效应增加更为显著;并且较高品质的混合凋落物输入使各项测量指标高于品质更高的单一草本植物凋落物输入。(2)与灌木凋落物输入相比,随着草本外源碳输入的增加,减少了土壤有机碳库中总有机碳的数量和重组有机碳的比例,增加了微生物量碳、可溶性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比例,而且也增加了土壤中速效养分的含量。(3)通过相关分析、一级动力学单指数模型和一级动力学双指数衰减模型拟合表明,高品质的外源碳输入促进土壤有机碳的矿化,而低品质的外源碳输入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稳定。综上,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程度的加重,苔原土壤有机碳库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而当未来草本植物完全代替灌木植物时,苔原土壤有机碳库又会变得相对稳定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苔原带 土壤有机碳矿化 土壤有机碳组分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土壤有机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小城镇混合污水氮素去除效果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尹振娟 杨扬 +2 位作者 卢建 陈纯兴 戴玉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44-1049,共6页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利用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全年运行结果表明,A/BCO-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TN和NH4-N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年均去除率分别为57.57%、87.73%,平均去除负荷量达到3.85和3.26g·m-...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利用生物法-人工湿地组合工艺(A/BCO-CW)处理小城镇片区混合污水。全年运行结果表明,A/BCO-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TN和NH4-N具有好的处理效果,年均去除率分别为57.57%、87.73%,平均去除负荷量达到3.85和3.26g·m-2·d-1。A/BCO预处理系统在停留时间为3~6h条件下,对NH4-N去除效率达57.38%,好氧段充分曝气,有利于硝化过程的进行,有效地解决人工湿地因溶解氧不足造成的硝化过程受限制情况,减少了后续湿地所需面积的25%。在0.30~0.59m·d-1水力负荷率下,垂直流-表面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对TN和NH4-N平均去除负荷达到了2.56、0.90g·m-2·d-1;TN、NH4-N去除速率常数为39.8和41.62m·yr-1,这些数值均处于文献中k值范围的高量程内。在进水NH4-N变动范围为6.27~18.8mg·L-1时,出水水质均能稳定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水1.5mg·L-1的标准。通过探讨A/BCO-CW组合工艺用于混合污水处理效率,实现了A/BCO和CW二者间在处理氮素过程中的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池 人工湿地 混合污水 氮素去除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土壤类型对氮素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39
11
作者 王帘里 孙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3-591,共9页
采用短期(15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三类主要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15~30℃)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净矿化氮量的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其中高有机质土壤大于低有机质土壤。黑... 采用短期(15 d)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我国东部三类主要旱地土壤(黑土、潮土和红壤)有机氮矿化对温度(15~30℃)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累积净矿化氮量的顺序为黑土>潮土>红壤,其中高有机质土壤大于低有机质土壤。黑土累积净矿化氮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潮土和红壤在25℃以上表现出持平和下降趋势。土壤矿质氮含量变化与培养积温(培养温度×培养时间)的平方根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关系,总体上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氮矿化对温度的敏感性强。基于一级动力学方程的模拟,除黑土的土壤潜在矿化氮库(N0)随温度增加而提高外,其余土壤的N0以及所有土壤的氮矿化速率常数(k0)随温度表现出抛物线型的变化;总体上,土壤氮矿化的适宜温度为20~25℃。在15~20℃内,k0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其温度敏感性顺序是红壤>黑土>潮土;在20~30℃内,k0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温度敏感性顺序为黑土>红壤>潮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显著影响累积矿化氮含量,而土壤C/N比显著影响氮矿化速率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矿化 温度 一级动力学模型 黑土 潮土 红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造纸黑液木质素氮素释放规律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兆华 廖宗文 王德汉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利用Stanford的间歇淋洗法研究了AOL作为控释氮肥的氮素矿化释放特性。结果发现,通气状况对AOL的氮素矿化与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时间里加砂处理比未加砂的氮素矿化量大,并且加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施入AOL后的土壤矿化势,表明改善... 利用Stanford的间歇淋洗法研究了AOL作为控释氮肥的氮素矿化释放特性。结果发现,通气状况对AOL的氮素矿化与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在相同的时间里加砂处理比未加砂的氮素矿化量大,并且加砂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施入AOL后的土壤矿化势,表明改善通气状况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矿化强度和供氮潜力。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AOL所含的有机键合态氮在土壤中矿化释放的动力学预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 造纸 黑液 木质素 氮素释放规律 AOL 间歇淋洗法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土壤矿化势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矿化的温度水分效应 被引量:69
13
作者 巨晓棠 李生秀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37-42,共6页
应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水分条件下间歇淋洗和分次提取通气培养法生成的累积净矿化氮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间歇淋洗加砂培养的回归式为:1ogK=6.80-2497/T;不加砂培养为:1ogK... 应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温度、水分条件下间歇淋洗和分次提取通气培养法生成的累积净矿化氮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有明显影响。间歇淋洗加砂培养的回归式为:1ogK=6.80-2497/T;不加砂培养为:1ogK=4.19-1817/T;分次提取培养为:logK=6.47-2937/T。矿化速率常数与水分含量符合直线关系,矿化氮量随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加。温度、水分对矿化速度有明显的正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矿化 温度效应 水分效应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的O_3及O_3/UV降解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小 黄霞 +1 位作者 左晨燕 胡洪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体系的初始pH值都有可能提高喹啉的去除速率.初始pH值较低时,O3单独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明显低于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但在初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UV的介入可能会降低喹啉的降解速率.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O3/UV联合作用,喹啉的降解基本上满足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O3 O3/UV 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降解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过程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吴振 李红 +4 位作者 王勇德 谭红军 杨勇 詹永 王福强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09-215,共7页
为探讨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蓝莓果汁(热杀菌60~90℃,30min)在冷藏(4℃)过程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杀菌的蓝莓果汁冷藏16周后,其总多酚、总黄酮、... 为探讨不同热处理温度对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多酚和黄酮含量的影响,测定了蓝莓果汁(热杀菌60~90℃,30min)在冷藏(4℃)过程中的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和原花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经不同温度杀菌的蓝莓果汁冷藏16周后,其总多酚、总黄酮、花色苷、原花青素保留率分别为68.43%~73.62%、65.78%~69.67%、52.20%~57.43%和62.98%~65.51%,杀菌温度越高,蓝莓果汁活性成分损失越多。“零级和一级”结合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均大于0.97,说明其能较好反映各功效成分在冷藏中的动态变化。“60℃杀菌”有利于蓝莓果汁功效成分的保留,“零级和一级”结合模型可作为热杀菌蓝莓果汁在冷藏中各成分降解的预判方式;“60℃杀菌+4℃冷藏”可作为蓝莓果汁生产的指导方法。该研究为蓝莓果汁的加工、贮藏和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果汁 热处理温度 冷藏 多酚和黄酮 “零级和一级”结合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氧化石墨烯/明胶海绵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谭金龙 潘炳力 谢孟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7-191,共5页
三维石墨烯较之石墨烯拥有更加立体的结构,有效减少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堆叠,易于和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本课题以明胶为交联剂,制备了明胶交联的氧化石墨烯絮状悬浮液,采用冷冻干燥法除去水分后,制得三... 三维石墨烯较之石墨烯拥有更加立体的结构,有效减少了石墨烯片层间的堆叠,易于和其他材料进行复合,可以更大限度地发挥石墨烯的优异性能。本课题以明胶为交联剂,制备了明胶交联的氧化石墨烯絮状悬浮液,采用冷冻干燥法除去水分后,制得三维氧化石墨烯/明胶海绵。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不同氧化石墨烯浓度所制备的海绵的形貌特征,测试了三维氧化石墨烯/明胶海绵对石蜡的吸附性能,并采用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三维氧化石墨烯/明胶海绵对石蜡的渗出过程。结果表明,海绵整体呈现明显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当氧化石墨烯浓度为1.5mg/mL时,所制备的三维石墨烯/明胶海绵综合性能较佳,吸附量达到海绵质量的40倍以上;石蜡在快解吸和慢解吸阶段所需要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3.92kJ和-10.22k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氧化石墨烯 海绵 吸附 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 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闪速热解挥发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志合 易维明 +1 位作者 高巧春 修双宁 《可再生能源》 CAS 2005年第4期26-28,36,共4页
以等离子体为热源,利用层流炉热解试验台对稻壳等生物质进行了闪速热解挥发试验,得到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挥发时间下的热解挥发百分比数据;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了Arrhenius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表观频率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参数的值。研究发现... 以等离子体为热源,利用层流炉热解试验台对稻壳等生物质进行了闪速热解挥发试验,得到了不同加热温度和挥发时间下的热解挥发百分比数据;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了Arrhenius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的表观频率因子和表观活化能参数的值。研究发现,在闪速加热条件下,同一种生物质的热解动力学参数不随工况发生变化;不同生物质的表观频率因子和表观活化能的值不同;试验数据与模型具有很好的吻合性,该模型可以作为生物质闪速热解的计算模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层流炉 热解挥发 Arrhenius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优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宏生 蔡明 向欣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4-56,共3页
从水力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人工湿地的表面积、潜流湿地的横截面面积、长宽比、深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设计参数,从水力学、微生物学和生态学角度推导了人工湿地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水流流动数学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 人工湿地 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水流流动数学模型 生态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固定低温混合菌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邹海燕 徐子衡 +3 位作者 闫淼 宋亚茹 郭志娜 贾传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8-134,共7页
为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以低温混合菌为研究对象、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为包埋载体、700℃条件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为吸附载体,在6~8℃,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探索优化的固定化条件;探索污泥生物炭对... 为有效解决我国北方冬季污水处理效率低的问题,以低温混合菌为研究对象、以聚乙烯醇(PVA)和海藻酸钠(SA)复合材料为包埋载体、700℃条件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为吸附载体,在6~8℃,通过正交实验设计,探索优化的固定化条件;探索污泥生物炭对低温混合菌吸附固定化、人工湿地水体中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VA、SA、污泥生物炭载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1.4%,交联时间4 h时,小球的固定化效果、对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最好。在冬季人工湿地中,固定化小球适宜含菌量为15 m L,此时对污水中COD、TN、NH4+-N和TP有较高的去除率,且去除性能较稳定。生物炭固定化混合菌小球对人工湿地水体中污染物的吸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生物炭 混合菌 固定化 人工湿地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钛基二氧化铅电极催化氧化降解水中四环素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志军 成鹏 +1 位作者 谢智翔 束蒋成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9,共9页
使用NiO做中间层,并掺杂稀土元素(La)对Ti/PbO_(2)电极进行改性,制备了Ti/NiO/PbO_(2)-La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光电子能谱对电极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NiO/PbO_(2)-La电极表层形貌致密、规整,具有较大的活性比... 使用NiO做中间层,并掺杂稀土元素(La)对Ti/PbO_(2)电极进行改性,制备了Ti/NiO/PbO_(2)-La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光电子能谱对电极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i/NiO/PbO_(2)-La电极表层形貌致密、规整,具有较大的活性比表面积,因此具有较Ti/PbO_(2)电极更多的活性位点,且La以La2O3的状态被掺杂在PbO_(2)中。通过循环伏安法(CV)、线性伏安法(LSV)和交流阻抗(EIS)一系列电化学分析,证实以NiO修饰钛基、活性层掺杂La均可以改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将Ti/NiO/PbO_(2)-La电极用于对四环素(TC)的电催化氧化,初步分析了溶液pH、电流密度和TC初始浓度对电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Ti/NiO/PbO_(2)-La电极对TC的电催化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当溶液pH为4.5,电流密度为20 mA/cm^(2),TC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反应90 min后,TC去除率可高达9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沉积 阳极 电催化氧化 一级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