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鲷鱼鱼糜粉干燥动力学模型的构建及货架期预测
1
作者 范茂梅 赵悦 +3 位作者 步营 朱文慧 李学鹏 励建荣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35,共7页
为了探究鱼糜粉的干燥特性,以鲷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波联合烘箱干燥(microwave combined oven drying,MCOD)、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冷风干燥(cold-air drying,CAD)和红外干燥(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IRD)4种干燥方... 为了探究鱼糜粉的干燥特性,以鲷鱼鱼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波联合烘箱干燥(microwave combined oven drying,MCOD)、热风干燥(hot-air drying,HAD)、冷风干燥(cold-air drying,CAD)和红外干燥(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IRD)4种干燥方式对干燥鱼糜粉的水分比、干燥速率的影响,构建了干燥动力学模型并对干燥鱼糜粉的货架期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IRD的干燥速率最快、干燥时间最短,MCOD次之,CAD的干燥速率最慢、干燥时间最长;IRD、MCOD、HAD、CAD干燥鱼糜粉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分别为1.23×10-9,9.14×10^(-10),8.49×10^(-10),5.52×10^(-10)m^(2)/s,与干燥速率一致。Page模型中HAD、CAD和IRD的干燥过程拟合效果较好,CAD的拟合度最高,具有较高的R 2值0.9989及较低的χ2值1.03×10-4和RMSE值0.0069。测定在3种不同温度(37,45,55℃)下贮藏的干燥鱼糜粉TVB-N值的变化,结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得到3种温度下干燥鱼糜粉的货架期分别为105,20,4 d。通过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和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预测鲷鱼鱼糜粉在25℃下的货架期为10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粉 干燥方法 干燥特性 Page模型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动力学分馏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静 薛冬梅 +1 位作者 王义东 王中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模型计算,是同位素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的计算公式,即稳态假设下的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Michaelis-Menten(MM)动力学方程和Michaelis-Menten-Monod(MMM)动力学方程... 稳定同位素分馏的模型计算,是同位素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同位素动力学分馏的计算公式,即稳态假设下的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Michaelis-Menten(MM)动力学方程和Michaelis-Menten-Monod(MMM)动力学方程。过渡态假设下的Michaelis-Menten-Monod(TR-MMM)动力学方程放松了稳态假设,得到了一个较为准确的数值。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显著,进而影响与之相关的同位素分馏系数。通过反应速率与热力学的关系式,建立同位素分馏系数与热力学的间接联系,从而得到同位素分馏系数对温度变化的响应方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动力学分馏 一级动力学方程 稳态 过渡态 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振 刘新民 郭庆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29-32,56,共5页
研究了在30℃左右条件下,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FBMFC)处理有机废水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在空气阴极、单室、无膜液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以污水和椰壳活性炭为液相和固相,通过实验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污水COD变化。选取Monod模型... 研究了在30℃左右条件下,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FBMFC)处理有机废水的基质降解动力学。在空气阴极、单室、无膜液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以污水和椰壳活性炭为液相和固相,通过实验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时间的污水COD变化。选取Monod模型和简单动力学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推导出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有机废水时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将实验数据代入到理论推导得到的动力学模型中,进行线性拟合和对比分析,得到Monod模型和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达式。结果表明流化床微生物燃料电池基质降解为一级反应;Monod模型表达式为:t/s0-st=4.769 7/st+15.885,一级动力学模型为:lnCA=-0.025 32t+8.109 15,理论推导模型与实验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 微生物燃料电池 有机废水 MONOD方程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反应动力学方程——对数回归方程
4
作者 阮贤 孙福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z1期54-55,58,共3页
环境科学研究的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相对误差较大,改用对数回归方程则相对误差较小,方法又简易.围绕对数回归方程的特点,对比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展开了深入的讨论,有理论探讨和数据对比,对数回归方程可作为反应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反应动力学方程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对数回归方程 相对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虫脒水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谢国红 刘国光 +1 位作者 孙德智 郑立庆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629-9630,共2页
为全面评价啶虫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啶虫脒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水体中的水解情况,研究其水解动力学。啶虫脒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中性条件下几乎不水解,当pH值≥8时,其水解加速,且随着pH值的升高,水解速度显著增加。啶... 为全面评价啶虫脒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啶虫脒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水体中的水解情况,研究其水解动力学。啶虫脒在酸性条件下非常稳定,中性条件下几乎不水解,当pH值≥8时,其水解加速,且随着pH值的升高,水解速度显著增加。啶虫脒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30℃条件下,pH值为8、91、0时,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11、03和11.7 d。pH值为89、和10时,温度每提高10℃,水解速率分别增加3.8、3.1和2.9倍,水解温度效应系数分别为4.8、4.1和3.9,活化能分别为120.1、107.2和103.6kJ/mol。啶虫脒的水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属于碱催化水解。pH值和温度的升高显著加速啶虫脒的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虫脒 水解 动力学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红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变化及与有机碳组分的关系 被引量:33
6
作者 徐江兵 何园球 +2 位作者 李成亮 刘晓利 姜灿烂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27-632,共6页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进行了区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通过拟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轻组有机碳(LF-C... 采用物理分组方法对长期不同施肥处理的旱地红壤有机碳组分进行了区分,布置室内培育试验观测了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动态,通过拟合一级动力学方程计算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中,轻组有机碳(LF-C)、团聚体包裹的粗颗粒有机碳(iPOMc-C)及细颗粒有机碳(iPOMf-C)、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SOC)分别占总有机碳的7%~10%、0.5%~1.5%、4%~7%、76%~85%,并与总有机碳(TOC)含量显著相关;厩肥处理显著增加了各组分含量,其作用优于绿肥处理和单施无机肥处理(CK);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的土壤生物活性有机碳库(C0)显著提高;和绿肥相比,厩肥处理中生物活性有效碳库(C0)增加幅度更大,但其周转速率常数k更小;各组分有机碳含量与C0含量均达到极显著(p<0.01)相关,但除LF-C外其余有机碳组分占TOC的百分率均与C0达到极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红壤 生物活性有机碳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分子筛载CuO对甲基橙的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剑 王彩瑜 +1 位作者 彭钢 易正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18-222,共5页
以三水硝酸铜和5A分子筛为原料,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了CuO-5A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将其用于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材料种类(5A+H2O_2,20%CuO-5A+H2O_2,H2O_2)、铜负载量、pH值、催化剂投... 以三水硝酸铜和5A分子筛为原料,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了CuO-5A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其进行分析表征,并将其用于处理甲基橙模拟废水。考察材料种类(5A+H2O_2,20%CuO-5A+H2O_2,H2O_2)、铜负载量、pH值、催化剂投加量、温度等因素对催化效果的影响,并测定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CuO已成功负载在5A分子筛表面,采用20%的CuO-5A对甲基橙的催化湿式氧化效果最好。在甲基橙初始浓度为50mg/L、材料投加量为0.6g、pH值为2、温度为70℃条件下,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使用的CuO-5A在60min时对甲基橙的转化率分别为97.9%、92.3%和90.5%。不同温度下CuO-5A对甲基橙的催化湿式氧化行为可用准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拟合曲线展示了两个线性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活化能为50.35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5A 催化湿式氧化 甲基橙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材料氮化磷酸铝的制备研究
8
作者 詹予忠 陈宜俍 +2 位作者 徐军 郭士岭 刘大壮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4-7,共4页
通过无定型磷酸铝在大约800℃的高温下同氨反应,制备了新型催化材料氮化磷酸铝.考察了磷酸铝粒度、氨流量和氮化温度对制备的影响.实验发现材料粒径对氮化有一定的影响,粒径小于0.25 mm时此影响消失.氮化过程需要很大的氨流量,才能保证... 通过无定型磷酸铝在大约800℃的高温下同氨反应,制备了新型催化材料氮化磷酸铝.考察了磷酸铝粒度、氨流量和氮化温度对制备的影响.实验发现材料粒径对氮化有一定的影响,粒径小于0.25 mm时此影响消失.氮化过程需要很大的氨流量,才能保证较快的氮化速度.氨流量低时,反应速度太慢,氮化时间很长.氮化速度随着氮化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实验还发现800℃下氮化已有明显的磷损失,氮化开始5 h P/Al(原子数比)由1降至0.75左右,然后保持恒定.建立了描述氮化过程中样品的氮含量随氮化时间变化的一级表观动力学方程,该方程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磷酸铝 氮化 氮化磷酸铝 制备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多植物覆盖种植对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汪洋 杨殿林 +5 位作者 王丽丽 沈晓琳 赵建宁 王慧 黄进 张小福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1-380,共10页
为量化不同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茶园为研究对象开展覆盖作物多样性试验,设置四种覆盖作物种植模式:无覆盖作物(A0)、2种覆盖作物(A1)、4种覆盖作物(A2)、8种覆盖作物(A... 为量化不同覆盖作物种植模式对茶园土壤酶活性及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谭家湾茶园为研究对象开展覆盖作物多样性试验,设置四种覆盖作物种植模式:无覆盖作物(A0)、2种覆盖作物(A1)、4种覆盖作物(A2)、8种覆盖作物(A3),测定茶园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有机碳矿化速率以及累积矿化量,并对其进行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得出有机碳潜在矿化势(C_p)和矿化常数(k)。结果发现,覆盖作物种植小区的土壤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小区,0~20 cm土层的酶活性均高于20~40 cm,不同覆盖作物类型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对土壤磷酸酶没有显著影响。与过氧化氢酶相比,土壤脲酶、磷酸酶是更重要的土壤碳循环参与者,其活性与有机碳矿化作用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土壤有机碳分解转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处理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最后趋于平稳的趋势,0~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0~20 cm土层C_p/k表现为A1>A2>A3>A0,20~40 cm土层C_p/k表现为A1>A2>A0>A3,两土层均以A1的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A1的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均高于其他处理,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pH值也最高,有利于阻抗土壤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酶活性 有机碳矿化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海湿地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碳矿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孔同伟 马维伟 +3 位作者 宋元君 朱正青 梁鹏飞 李燕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3期18-25,共8页
以甘肃省甘南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内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室内矿化培养实验,分析了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在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中的有机碳矿... 以甘肃省甘南尕海则岔自然保护区内的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及重度退化的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室内矿化培养实验,分析了植被退化过程中土壤在不同土层(0~10、10~20、20~40 cm)中的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植被退化程度、培养时长、温度高低和土层深度均对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有显著影响。不同退化程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未退化[475.74 CO2/(mgC/g)]>重度退化[329.302 CO2/mgC/g)]>轻度退化[291.50 CO2/(mgC/g)]>中度退化[253.11 CO2/mgC/g)]。不同退化程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变长而降低,且平均在2~6 d下降速度较快,平均在13 d左右后下降速度平缓,基本保持不变。按照CO2-C释放速率变化程度,将矿化曲线划分为快速矿化(平均约12 d)、缓慢矿化(平均约26 d)和平衡矿化三个阶段,其中快速矿化阶段主要为活性碳矿化。双库一级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的拟合植被退化中土壤有机碳矿化过程,不同退化程度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浅层和未退化土壤矿化能力较强,对难分解有机碳库的利用程度较高,可以有效促进碳循环,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在研究全球碳循环时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矿化 植被退化 双库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覆盖作物模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龚玲玄 王丽丽 +3 位作者 赵建宁 刘红梅 杨殿林 张贵龙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41-1150,共10页
覆盖作物作为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之一,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过程。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该研究自2019年选取茶园中清耕(C0)、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 覆盖作物作为重要的农业管理措施之一,可影响土壤有机碳的周转过程。茶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为探究不同覆盖作物模式下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有机碳矿化动态,该研究自2019年选取茶园中清耕(C0)、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C1)、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Poa annua L.)+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 L.)(C2)、黑麦草+白三叶+早熟禾+红三叶+紫羊茅(Festuca rubra L.)+毛苕子(Vicia villosa Roth.)+波斯菊(Cosmos bipinnata Cav.)+百日草(Zinnia elegans Jacq.)(C3)作为4种覆盖作物模式,测定其表层(0—30 cm)土壤理化性质并进行了为期471 d的矿化培养,使用一级动力学方程及指数加线性常数模型来探究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结果表明,覆盖作物能显著增加表层0—30 cm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P<0.05)。4种覆盖作物模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均随培养时间增加呈“先增后降”的变化模式,平均矿化速率为C1>C0>C2>C3。该研究发现覆盖作物种类越多,矿化速率变化越小,反应越“温和”。此外,随覆盖作物种类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周转周期减小,但土壤惰性碳库含量随之增加,表明随覆盖作物多样性增加,土壤矿化作用增强,同时土壤碳的固存能力也在提高。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南方广泛种植的茶园中推广覆盖作物种植可增加表层土壤碳固持能力,对促进中国茶园土壤固碳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多样性 土壤有机碳矿化 茶园 一级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唑草腈在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月 李卫 +4 位作者 周雯雯 贾浩然 李保同 石绪根 汤丽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7-902,共6页
为明确双唑草腈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积水厌气、好氧和灭菌条件下,双唑草腈在紫色土、水稻土及红壤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 为明确双唑草腈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积水厌气、好氧和灭菌条件下,双唑草腈在紫色土、水稻土及红壤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其在紫色土、水稻土及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4、10.1和31.1 d,且降解速率与土壤中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依次为积水厌气>好氧>灭菌,说明双唑草腈在土壤中的降解一定程度上受水解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双唑草腈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加快。研究表明,双唑草腈在稻田淹水条件下施用降解较快,残留期较短。所得结果可为双唑草腈的合理使用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唑草腈 土壤 降解 半衰期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环境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钙包埋恶臭假单胞菌吸附Cd2+的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银 熊哲 倪红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71-74,81,共5页
通过多孔滤料、海藻酸钙小球和海藻酸钠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包埋菌滤料小球除去Cd2+的最佳条件,同时研究了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最佳条件为pH值为6、35℃、转数1... 通过多孔滤料、海藻酸钙小球和海藻酸钠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条件的优化,确定了包埋菌滤料小球除去Cd2+的最佳条件,同时研究了包埋菌滤料小球吸附Cd2+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最佳条件为pH值为6、35℃、转数180r/min、吸附平衡时间3h,Cd2+的初始浓度为100mg/L,最大吸附量为20.937(mg/g),包埋菌滤料小球对Cd2+的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两种吸附等温线方程。包埋菌滤料小球有稳定的结构和生物耐受性,能很好地除去Cd2+,因此,有望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反复吸附和解吸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恶臭假单胞菌 镉离子 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 吸附等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的效果研究
14
作者 占霞飞 唐建设 吴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1,共4页
采用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考察四溴荧光素初始浓度,O_3相对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对四溴荧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O_3降解四溴荧光素时,设置O_3流量为3... 采用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考察四溴荧光素初始浓度,O_3相对投加量以及H_2O_2投加量对四溴荧光素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O_3及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O_3降解四溴荧光素时,设置O_3流量为3.18g/h,四溴荧光素初始质量浓度为10、50、100mg/L,降解10min后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均达到93%以上;O_3相对投加量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升高,但O_3利用率降低;O_3/H_2O_2降解四溴荧光素能增大四溴荧光素降解率,却降低了四溴荧光素降解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H2O2 降解 四溴荧光素 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