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李玉论
被引量:2
- 1
-
-
作者
顾聆森
-
机构
江苏省昆剧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9-125,227,共8页
-
基金
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2005年度文化部重点课题"昆曲学"(项目编号:98BGA06)阶段性成果之一
-
文摘
李玉父子二代均是明内阁首辅申时行的家人。李玉的青少年时代在申相国家成长,自幼受到申家所崇尚的儒家文化和礼教道德的浸润,以及申时行、申用懋父子生平行藏、道德准则和申家"甲于吴中"的家班演唱的深刻影响。李玉成名后,作为一个社会底层的市民剧作家,却与士大夫阶层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他把笔锋深入于市民社会。他生平创作传奇42种。形成了众多同时代剧作家竞相效仿的风格,作品内容着重于市民道德和贵族精神的张扬,或从儒家的道德层面对明亡教训作深刻反思,对于社会因忠、孝、节、义的缺失而酿就的见利忘义、腐化堕落进行了无情鞭挞。他的作品面对着已然改变了的新的观众层面,在承接前朝"汤沈之争"的学术成果的同时,完成了传奇形式结构的改革,导致了昆曲艺术真正的雅俗共赏,开创了昆剧一代风格流派——"苏州派",从而迎来了昆曲的新纪元。
-
关键词
中国戏曲
昆曲艺术
一笠庵
苏州派
雅俗共赏
两擅其极
艺术史
-
Keywords
Chinese Drama
Kunqu Art
"Yili Hut"
Suzhou School
Suit both Refined and Popular Tastes
Attain Excellence
Art History
-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