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江春水向东流》与“影戏”观念
1
作者 白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00,共4页
“影戏”是中国人对电影这一舶来品的最初认识。“影”是对电影呈现方式的技术总结,“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影戏”一词体现电影早期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戏剧、街头戏法等技艺的融合,因此20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电影多以... “影戏”是中国人对电影这一舶来品的最初认识。“影”是对电影呈现方式的技术总结,“戏”是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影戏”一词体现电影早期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传统戏剧、街头戏法等技艺的融合,因此20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电影多以滑稽短片的样式呈现,放映场所多是勾栏茶楼、戏院,电影观众以底层百姓为主。30年代后期,“影戏”被“电影”一词取代,电影的艺术特性被重视,但“影戏”的观念也随之保留和发展。本文以影戏观为入口,探讨其主要内容和发展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戏观念 教化 一江春水向东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世界文化”与当代中国新观念 被引量:1
2
作者 曾迪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8期12-13,共2页
毋庸讳言,目前的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摆脱困境和寻求突破的关口。从表面上看,由于娱乐片的大批涌现,电影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究其实,伴随着票房价值的回升,大量粗制滥造,怪诞不经的影片充斥银幕。在此氛围下,前些年曾风靡一时的探... 毋庸讳言,目前的中国电影,正处在一个摆脱困境和寻求突破的关口。从表面上看,由于娱乐片的大批涌现,电影业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究其实,伴随着票房价值的回升,大量粗制滥造,怪诞不经的影片充斥银幕。在此氛围下,前些年曾风靡一时的探索片已跌入低谷,面临绝境。面对这种状况,一批有追求,有才华,有责任感的电影工作者为振奋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创作了一批优秀影片;有的电影工作者则是处于一种茫然若失.不知所措的惶惑状态。此状况一方面正好说明了我们在新形势下作出抉择和应变的艰难,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这也是摆脱困境,以求新生的最好的契机。有见识的理论工作者已经敏锐地指出,一个电影观念变革的时代正在到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作者 中国电影 电影新观念 文化创作 电影语言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事业 电影文化 民族精神 电影艺术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喻修辞教学“三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建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1-34,共4页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现行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什么是比喻?朱熹给比喻下的定义是:以彼物譬喻此物。以古诗词为例,通常的比喻有三种:一是抓住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比喻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在现行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什么是比喻?朱熹给比喻下的定义是:以彼物譬喻此物。以古诗词为例,通常的比喻有三种:一是抓住两个不同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共同点,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修辞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古诗词 文学作品 喻句 教学效果 现行教材 人物性格 最后一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戏”与“影”的叠合:《小城之春》的现代电影美学探骊
4
作者 樊祥鑫 张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电影美学界和史学界对《小城之春》的理解,大多聚焦于它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美学的延续性关系上。的确,这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远离当时主流的电影形态,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比较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小城之春》显然是边缘的。... 电影美学界和史学界对《小城之春》的理解,大多聚焦于它与中国文化,特别是与美学的延续性关系上。的确,这部作品从形式到内容都远离当时主流的电影形态,与《一江春水向东流》等比较主流的现实主义作品相比,《小城之春》显然是边缘的。它的故事情节简单得不像一部电影,而像一篇描述心理波澜的小诗;人物也非常少,只有丈夫、妻子、妹妹、客人和仆人五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电影美学 电影形态 现实主义作品 一江春水向东流 延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漓尽致与过犹不及
5
作者 晓肖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2-2,共1页
创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旨,为了展现自己的风格,往往把作品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达到使观众尽兴而归,永志不忘的效果。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卓别林的喜剧作品,令人捧腹的表情、动作、情节层出不穷。可谓淋漓尽致;《... 创作者为了强调自己的主旨,为了展现自己的风格,往往把作品的特色发挥得淋漓尽致,以达到使观众尽兴而归,永志不忘的效果。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卓别林的喜剧作品,令人捧腹的表情、动作、情节层出不穷。可谓淋漓尽致;《雨中曲》,那活泼,热闹、变化多端的踢踏舞贯串全片,让你欣赏个够,这也是淋漓尽致;《翠堤春晓》。把圆舞曲之王的圆舞曲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双人舞尽情呈现,令观众听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剧作品 雨中曲 科幻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 使人 内容和形式 东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墨香
6
作者 秦龙 《人民论坛》 2008年第10期62-63,共2页
其实,很多人在不知道齐白石之前就见过了秦龙。他是1947年拍摄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影片中唯一在世的演员。秦龙在《一江春水向东流》
关键词 一江春水向东流 影片 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找自己的“单间”
7
作者 何万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4-14,共1页
其实,白杨用不着再以电视连续剧《洒向人间都是爱》的表演来提醒观众回忆,人们不会遗忘她在《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众多影片中的光彩照人的表演。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白杨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就标明:她半个多世纪的... 其实,白杨用不着再以电视连续剧《洒向人间都是爱》的表演来提醒观众回忆,人们不会遗忘她在《十字街头》、《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众多影片中的光彩照人的表演。最近在上海举行的白杨从艺60周年纪念活动就标明:她半个多世纪的艺术生涯,以银幕上、舞台上一个个各具神韵的妇女形象,凿立了她自己在中国艺术长路的里程碑。只要谈起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和《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素芬等一系列人物,我们的思维有意无意地要移向她们共同的饰演者白杨那里去。白杨的成功在于艺术创作中完整而强烈地呈现了自己的个体生命。而银幕形象的多层叠映又立体化了艺术家的生命形象。历史评判艺术家的地位与价值,并不单纯规其作品的风格特征,更侧重艺术人格的兑现。它苛求艺术家不能自满于创造出一两部好作品,而必须不断深掘自身个体生命。执着地以自己认知的方式悉心艺术劳作,由艺术人格的超越而使现实人格在总体上获得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江春水向东流 银幕形象 叠映 纪念活动 艺术生涯 《祝福》 妇女形象 艺术创作 李素芬 内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感受是影视批评的先提
8
作者 王云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0期12-13,共2页
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创作同步,电视艺术评论是近十年才开始兴起,发展的步伐也不算很慢。只是,至今尚缺乏真正能构成影视评论方法论的专著。国外是否有也未听说过,至少尚未见有这类译本。批评自然是离不开方法的。除传统的社会学、... 中国电影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创作同步,电视艺术评论是近十年才开始兴起,发展的步伐也不算很慢。只是,至今尚缺乏真正能构成影视评论方法论的专著。国外是否有也未听说过,至少尚未见有这类译本。批评自然是离不开方法的。除传统的社会学、鉴赏学、观众学等等之外,一些同志颇热衷于文化学、符号学、信息学等等新学科,新方法的引入。这对于活跃、丰富我们的影视评论是不无好处的。只是,稍稍浏览一番,便会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影视评论愈来愈向抽象、概念,新名词堆砌的方向发展,且相互攀比,以此为荣。且不论专业批评这方面的得失,仅就广大的群众性影视评论而言,这将会使它脱离艺术批评的范畴日远,而陷入从概念至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评论 艺术感受 电影批评 艺术批评 电视剧创作 一江春水向东流 影视艺术 电影艺术史 中国电视剧 电视剧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领导者巧亮家事
9
作者 王成富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46-46,共1页
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连。领导者在某些适宜的场合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亮亮家事,能起到寓理于事之效果。1981年,遵照中央指示,王恩茂重返新疆主持工作。那时,新疆的经济比较困难,人们的思想也较混乱,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志愿进疆的汉族干部... 家事国事天下事紧密相连。领导者在某些适宜的场合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亮亮家事,能起到寓理于事之效果。1981年,遵照中央指示,王恩茂重返新疆主持工作。那时,新疆的经济比较困难,人们的思想也较混乱,一大批五六十年代志愿进疆的汉族干部、知识分子和支边青年,纷纷调回内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边青年 王恩茂 中央指示 经济比较 天山南北 政治风波 摄像机镜头 一江春水向东流 榜样作用 电务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娱乐性乱谈
10
作者 张勤耘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9,共2页
似乎时下的观众又和电影艺术家们开了个令人尴尬的玩笑。一方面创作界舞起了娱乐片热的大旗,呼呼生风,铺天盖地,导演们纷纷上马,评论者蜂拥拍马(真遗憾,我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准确的词了);然而另一方面的事实却是电影院冷冷清清,少人问津,... 似乎时下的观众又和电影艺术家们开了个令人尴尬的玩笑。一方面创作界舞起了娱乐片热的大旗,呼呼生风,铺天盖地,导演们纷纷上马,评论者蜂拥拍马(真遗憾,我实在找不出比这更准确的词了);然而另一方面的事实却是电影院冷冷清清,少人问津,娱乐片拷贝卖不出去,票房收入大跌,再也不是以前熙熙攘攘的“乐观”局面。疲惫的影坛在主体意识日渐觉醒的观众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被动。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家 性乱 中国电影 创作界 谢晋 商业片 一江春水向东流 希区柯克 伦理片 大独裁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忘的回信
11
作者 吴爱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6-16,共1页
“爱国同志……感谢你的深情厚意,历数我过去的表演形象,其实是导演和其他同志合作之功。我也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再为亲爱的观众作出微薄的贡献”。这是有“东方第一老太婆”美誉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吴茵老人生前给我的一封来信。今年四月十... “爱国同志……感谢你的深情厚意,历数我过去的表演形象,其实是导演和其他同志合作之功。我也希望自己多活几年,再为亲爱的观众作出微薄的贡献”。这是有“东方第一老太婆”美誉的电影表演艺术家吴茵老人生前给我的一封来信。今年四月十日,是吴茵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日。我重新阅读这封来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由得又想起了去年春初的一段往事。我有收藏中外名人签名的爱好。91年初,我慕名给吴茵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我对她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说明了我的爱好。其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茵 电影表演艺术 一封信 中外名人 一江春水向东流 戏剧电影 乌雅 这一代 电影艺术家 吴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怎么越拍越远了
12
作者 骆晓呜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15,共2页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今天的电影人却似乎是一再向“后”看齐。不知什么时候起,银幕上一下子涌出了一大批头顶红翎的长辫子清人,又一下子冒出了许多身着美式军装的民国军官,这就形成了所谓“清宫片热”和“民国片热”。另外,还有一批...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而今天的电影人却似乎是一再向“后”看齐。不知什么时候起,银幕上一下子涌出了一大批头顶红翎的长辫子清人,又一下子冒出了许多身着美式军装的民国军官,这就形成了所谓“清宫片热”和“民国片热”。另外,还有一批以明末遗事为题材的影片。现在又有人要拍“三国”系列、还有人拍“秦汉”系列。由民国、清末、明末而三国而秦汉,中国的摄影机焦距调得越来越远。难怪有人惊呼:电影怎么越拍越远离现实生活了。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密切关注现实生活是中国电影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电影受到青睬的原因之一。早期的《劳工之爱情》、《风云儿女》、《一江春水向东流》,其题材的现实性就毋庸多言了。新时期以来的许多优秀的影片也依然继承了现实性这一传统:震聋发聩的《黑炮事件》、催人泪下的《老井》,如诗如画的《豆寇年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工之爱情 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云儿女 清宫片 现实生活 诗如画 历史题材 观众心理 直面现实 豆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将“人”的研究置于首位
13
作者 王云缦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4-15,共2页
如若问我在写影视评论上的体会:该将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哪里呢? 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首先,要致力于“人”的研究。人是文艺作品的主体。尤其像影视这样以具象、直观为特征的艺术,几乎无一部作品可以离开人。人的形象。
关键词 影视评论 电影批评 克莱默夫妇 具象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艺术史 阮玲玉 新时期电影 秋白之死 大独裁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片名的推敲
14
作者 封敏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8-28,共1页
为电影取一个好的片名,也是电影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不论从它与影片内容的关系,或从观众的审美心理来说,片名都需要精心考虑,反复推敲。就是说,在力求提高影片本身思想、艺术质量的前提下,片名的选取,也要十分讲究,尽可能做到言... 为电影取一个好的片名,也是电影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不论从它与影片内容的关系,或从观众的审美心理来说,片名都需要精心考虑,反复推敲。就是说,在力求提高影片本身思想、艺术质量的前提下,片名的选取,也要十分讲究,尽可能做到言简意深,文情并茂、新颖有力、响亮上口等,这对于扩大影片影响、吸引观众兴趣,都有重要意义。比如50年代从话剧《瓦斯问题》改编成的电影《换了人间》,从小说《惠嫂》改编成的电影《昆仑山上一棵草》,其片名文彩显然超过了原著,又富于诗意的概括,对观众更具吸引力。精彩的片名,有的是妙语双关,令人思考;有的是高度概括,具有“警策”之意,有的富有悬念,引人欲观。好的片名,不仅与影片内容吻合,对观众有先睹为快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仑山上一棵草 电影创作 影片内容 惠嫂 电影片名 艺术质量 言简意深 审美心理 一江春水向东流 换了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家”风范艺“品”长青——看白杨的《洒向人间都是爱》感言
15
作者 毛学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9-9,共1页
白杨同志从艺六十年,至今还没有息影。她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兢兢业业地奉献。这种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六十年来,白杨在银幕上创造了许多妇女形象,其中有不少精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将永放异彩,熠熠生辉。但,使我最感动、印象最深刻、... 白杨同志从艺六十年,至今还没有息影。她仍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兢兢业业地奉献。这种精神是十分感人的。六十年来,白杨在银幕上创造了许多妇女形象,其中有不少精品,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将永放异彩,熠熠生辉。但,使我最感动、印象最深刻、反应最强烈的,则是她1988年的近作、电视连续剧《洒向人间都是爱》。她在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伟大的中国妇女——宋庆龄。大家都说,要演好宋庆龄难度很高,不但要形似,更要神似。白杨同志以全身心的投入,把宋庆龄的气质、情感、风度演出来了。她的基调是爱,爱祖国、爱人民、爱战友、爱亲人、爱小孩、爱鸽子……却又是爱憎分明。白杨同志在这方面把握得很准确。所以,有同志在看《洒》剧以后说:“唯有白杨,堪当大任”。这并非溢美之词。广播电影电视部因此授予她全国第十届飞天奖的“荣誉演员奖”,她是当之无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电影电视部 中国电影发展史 中国妇女 妇女形象 爱人民 溢美之词 一江春水向东流 联华影业公司 爱祖国 影视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化自我 深化角色——白杨现实主义电影表演艺术的两个特色
16
作者 谭守信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8-8,共1页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 白杨,在我国电影史上,应该说是前无古人的。象白杨这样年已古稀还怀着巨大的创作激情,在出色地创造,而且作为主要角色去创造,创造出一个一个又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而性格、造型、气质上又都绝不相同的人物形象,这样的演员的确少有,真是“艺海长青”。表演艺术是一种实践,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说来说去无非是那些道理,表演要松弛、自然、真实,然而要达到也并非易事。白杨早期成名之作《十字街头》较成功地塑造了知识分子杨芝瑛这一角色,对其性格气质作了恰如其分的体现,但也充分暴露了她的表演带有明显的舞台痕迹,较多地追求角色外部动作美,过多地表现自己,尤其一场“荡秋千”表现更为突出,应该说《十字街头》与她早期所拍的《故宫新怨》《四千金》、《社会之花》、《神秘之花》等一样都带有舞台腔、表现主义的色彩。这与她加入中国舞台协会、中国旅行剧团从事话剧有密切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艺术 中国旅行剧团 社会之花 表现主义 创作激情 艺术感染力 人物形象 艺海 一江春水向东流 电影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沪西职工影协举行白杨电影表演艺术研讨会
17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0年第9期8-8,共1页
今年是我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白杨女士从艺60周年。她自1931年参加联华影业公司无声片《故宫新怨》开始电影生涯,先后在《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24部影片和《日出》、《屈原》、《茶花... 今年是我国著名电影戏剧表演艺术家白杨女士从艺60周年。她自1931年参加联华影业公司无声片《故宫新怨》开始电影生涯,先后在《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祝福》等24部影片和《日出》、《屈原》、《茶花女》等近50部话剧中担任主角,塑造了众多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她的影剧表演,优美自然含蓄鲜明,独具风格,在国内外事有很高声誉。为了表彰白杨同志对我国电影戏剧事业的卓越贡献,总结其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探讨其出色的电影表演技巧,沪西工人文化宫影评协会与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文化基金发展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表演艺术 一江春水向东流 联华影业公司 电影家协会 戏剧表演艺术 上海电影制片厂 电影事业 文化基金 杨女士 《祝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水的字(上)
18
作者 倪海曙 《语文建设》 1964年第4期13-14,共2页
一、水往低流——‘水’‘水’字在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都象水的动态,看了很容易使人想起“水往低流”那句话。在甲骨文中,两旁的水滴或者水波有三个的(1),也有两个的(2)。
关键词 使人 吴大激 后起字 象泉 洗衣服 一江春水向东流 洪水时代 中才 讲卫生 乡关何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