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建华 王成龙 余志成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5,81,共6页
针对β-环糊精对棉织物无亲和力、且无反应基团的缺点,为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本文用三聚氯氰、β-环糊精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研究了接枝工艺。结果表明: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合成工艺:三聚氯氰与... 针对β-环糊精对棉织物无亲和力、且无反应基团的缺点,为将β-环糊精接枝到棉织物,本文用三聚氯氰、β-环糊精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在水溶液中合成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研究了接枝工艺。结果表明: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合成工艺:三聚氯氰与β-环糊精物质的量比为3∶1,反应体积为80 mL,反应时间为9 h;接枝工艺: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浓度为120 g/L,碳酸钠浓度为30 g/L,焙烘温度为150℃,时间为5 min。傅里叶红外光谱证明:β-环糊精中成功接枝了一氯均三嗪取代基;碱性酚酞显色实验证明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成功接枝到织物上,且具有很高的水洗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 合成 棉织物 接枝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包合驱蚊剂的制备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树根 徐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0-73,共4页
针对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简称MCT--βCD)带有活性基团同时又具有疏水型空腔的特点,研究缓释驱蚊整理剂的制备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证明形成了MCT--βCD与驱蚊剂DEET包合物。MCT--βCD包合驱蚊剂DEET的制备工艺为:主、客体物质的量... 针对一氯均三嗪-β-环糊精(简称MCT--βCD)带有活性基团同时又具有疏水型空腔的特点,研究缓释驱蚊整理剂的制备方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证明形成了MCT--βCD与驱蚊剂DEET包合物。MCT--βCD包合驱蚊剂DEET的制备工艺为:主、客体物质的量比为2∶1,温度50℃,时间2 h,搅拌速度300 r/min。包合物耐热耐碱稳定性良好,可以满足应用工艺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三嗪β-环糊精 驱蚊剂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修饰哌嗪基聚酰胺制备耐氯复合纳滤膜
3
作者 张明铎 嵇华忠 +4 位作者 郑俊芝 周学良 孙孟超 刘大朋 洪耀良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3,共9页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 为提高聚酰胺纳滤膜的耐氯性能,本研究以哌嗪基聚酰胺分离层作为基础层,利用膜表面残余的酰氯基团,再次进行界面反应,将β-环糊精(β-CD)修饰到膜表面制备改性复合纳滤膜,对改性复合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和特性进行了表征,阐述了复合膜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实验得出β-CD最佳反应质量分数为0.2%,反应时间为2 min,经优化的改性膜纯水通量达到126.40 L/(m^(2)·h·MPa),对硫酸钠(Na2SO_(4))、硫酸镁(MgSO_(4))、无水氯化镁(MgCl_(2))、氯化钠(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5.90%、91.76%、36.43%和31.76%。改性膜在不同pH值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后,表现出稳定的高通量和盐截留性能,具备优异的耐氯特性,在72 h的长期运行实验中,改性膜性能未发生较大变化,具备长期运行的要求。本研究结合了β-环糊精的纳米空腔结构与酯基的耐氯特性,为高渗透选择性耐氯纳滤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滤膜 改性 β-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邓一泉 刘夺奎 +1 位作者 汪季娟 顾振亚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47-50,共4页
采用一氯三嗪-β-环糊精对棉织物进行接枝处理,使得β-环糊精永久地固着在织物上,制备出芳香除臭型织物.文中对影响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接枝后织物的耐洗牢度进行了测... 采用一氯三嗪-β-环糊精对棉织物进行接枝处理,使得β-环糊精永久地固着在织物上,制备出芳香除臭型织物.文中对影响一氯三嗪-β-环糊精接枝棉织物的因素进行了探讨,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接枝后织物的耐洗牢度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后整理方法具有较高的接枝率和较好的耐洗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三嗪-环糊精 棉织物 接枝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三嗪-β-环糊精包合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佳 肖作兵 +2 位作者 胡静 周如隽 李百川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8-312,319,共6页
以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为壁材,晚香玉香精为芯材,通过包合法制备一氯三嗪-β-环糊精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研究了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粒径的影响,并采用动态... 以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为壁材,晚香玉香精为芯材,通过包合法制备一氯三嗪-β-环糊精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研究了壁材与芯材的质量比、乙醇与水的体积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对晚香玉香精纳米粒粒径的影响,并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仪(DLS)、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IR)及热重分析仪(TGA)对其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V(乙醇)∶V(水)=1∶0.67,m(香精)∶m(壁材)=1∶15,反应时间10 h,搅拌速度1 300 r/min,温度为35℃的条件下制备的晚香玉香精一氯三嗪-β-环糊精纳米粒的粒径为216.4 nm,粒径分布系数(PDI)为0.221,香精装载量达17.2%,能减缓高温下香精的释放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香玉香精 包合法 纳米粒 一氯三嗪-环糊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三嗪-β-环糊精与毛/涤混纺织物的接枝工艺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淑华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2-35,共4页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 文章主要研究一种新型纺织助剂——一氯三嗪-β-环糊精(MCT-β-CD)在毛/涤混纺织物上的接枝工艺。该助剂的一氯三嗪部分可与羊毛纤维结合,在混纺织物上的羊毛部分引入β-环糊精。由于β-环糊精对分散染料具有包合作用,使得接枝后的毛/涤混纺织物在分散染料印花加工中的K/S值明显提高。通过实验,确定改性接枝毛/涤混纺织物的最优工艺为一氯三嗪-β-环糊精60 g/L,DMDHEU 20 g/L,柠檬酸5 g/L,聚乙二醇10 g/L,轧余率70%,焙烘温度130℃,焙烘时间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氯三嗪-环糊精 涤混纺织物 K S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两亲聚合物黏度与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静静 刘德新 +4 位作者 SARSENBEKULY Bauyrzhan 徐德荣 刘同敬 杨红斌 康万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 为探究β-环糊精(β-CD)的包合作用对两亲聚合物(丙烯酰胺、丙烯酸、十六烷基烯丙基氯化铵三元共聚物APC_(16))黏度及黏均分子量的影响,通过流变仪研究了β-CD包合APC_(16)溶液的黏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了APC_(16)包合体系的特性黏数,进而准确计算出无分子间相互作用下APC_(16)的黏均分子量。结果表明,在45℃、矿化度为3×10^(4)mg/L的条件下,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2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浓度升至5300 mg/L;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完全包合时,APC_(16)溶液的临界缔合行为消失。在完全包合比下,温度在25~90℃变化时,包合体系的黏流活化能小于APC_(16)溶液的黏流活化能。随NaCl浓度的增加,包合体系的黏度下降更加平缓,包合强度增强。据此,可以应用β-CD包合作用消除疏水缔合来测定两亲聚合物的黏均分子量。单一APC_(16)的黏均分子量为537×10^(4)Da、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均分子量为1292×104Da。当β-CD与APC_(16)物质的量比为1∶1、2∶1时,APC_(16)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341×10^(4)、358×10^(4)Da。当β-CD与HPAM物质的量比为1∶1和2∶1时,HPAM的黏均分子量分别为1223×10^(4)、1272×10^(4)Da。HPAM的黏均分子量在包合前后的测定结果一致,证实β-CD包合法测定两亲聚合物分子量的有效性,为两亲聚合物疏水作用对黏度贡献和分子量测定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聚合物 β-环糊精 主客体包合 黏度 分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氯丙酸乙酯对映体与β-环糊精的主客体相互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施介华 肖科科 吕园园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273-1278,共6页
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与β-环糊(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形成... 运用量子力学PM3方法模拟α-氯丙酸乙酯((R/S)-ECPA)与β-环糊(β-CD)的主客体相互作用,探讨(R/S)-ECPA在β-CD上的手性识别机理.结果表明,(R/S)-ECPA对映体与β-CD形成稳定结合物的结合方式完全不同,(R)-ECPA位于β-CD空腔宽口端,形成缔合物;(S)-ECPA插入β-CD空腔内形成包结物.而且,(S)-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低于(R)-ECPA与β-CD的结合稳定能.在(R/S)-ECPA与β-CD结合物中,(R/S)-ECPA中的手性碳接近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R/S)-ECPA与β-CD之间的手性识别与葡萄糖单元的C2和C3所提供的手性环境和(R/S)-ECPA与β-CD结合的紧密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3 α-丙酸乙酯 β-环糊精 分子模拟 手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菊酯-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9
作者 胡倩 刘维锦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5期666-668,共3页
为了开发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新型防蚊试剂,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氯菊酯与β-环糊精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比为1∶1),并通过物相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合物与反应前物质及物理混合物相... 为了开发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新型防蚊试剂,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了氯菊酯与β-环糊精的超分子包合物(包合比为1∶1),并通过物相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荧光光谱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包合物与反应前物质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呈现出了新的物相性质,均匀的水包油结构及在多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明显降低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氯菊酯-β-环糊精包合物是一种靠疏水作用和分子间力结合的超分子结构,包合过程没有新的化学键产生;包合对氯菊酯的结构没有产生影响,但其紫外吸收与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菊酯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氯诺昔康的包合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茹林 姜鸿彦 +1 位作者 秦姝竹 王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1-425,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差热扫描和核磁共振法研究了不同酸度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对氯诺昔康(LX)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环糊精与氯诺昔康均形成1∶1的包合物。以包合常数作... 采用荧光光谱、差热扫描和核磁共振法研究了不同酸度和温度下β-环糊精(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磺丁醚-β-环糊精(SBE-β-CD)对氯诺昔康(LX)的包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环糊精与氯诺昔康均形成1∶1的包合物。以包合常数作为包合稳定性的量度,包合稳定性为SBE-β-CD>HP-β-CD>β-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昔康 β-环糊精 荧光光谱 差热扫描 1H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包合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桦萍 肖忠峰 李松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9340-9340,9383,共2页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包合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利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液相法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显微镜观察法对该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三氟氯氰菊酯的红...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与三氟氯氰菊酯的包合作用,进而为更好地利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奠定基础。[方法]用液相法制备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用红外光谱法、显微镜观察法对该包合物进行表征。[结果]三氟氯氰菊酯的红外光谱图显示:苯环C-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在3070.08 cm-1处;酯键C=O和苯环C=C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分别在1723.95、1585.80、1585.80、1492.84和1447.38 cm-1处;取代苯的吸收峰在1009.24、960.30、813.56、756.84和697.04 cm-1处。羟丙基-β-环糊精.三氟氯氰菊酯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图显示:CD羟基的吸收峰在3 400.06 cm-1处;三氟氯氰菊酯苯环C-H的吸收峰在2930.33 cm-1处;酯键C=O的吸收峰在1724.18 cm-1处。显微镜观察发现:包合物溶液的亚甲蓝玻片背景为蓝色,中间分散的均匀细微的透明圆点为包合物的聚集体。[结论]三氟氯氰菊酯与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包合物,其包合物可制成以水为基质的农药剂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环糊精 三氟氰菊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氯三嗪-β-环糊精中试生产”项目通过陕西省科技厅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会
12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81-481,共1页
关键词 科技成果鉴定会 项目负责人 β-环糊精 中试生产 一氯三嗪 陕西省 主持 技术成果鉴定 工艺技术 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磺酸阿米三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红外光谱法验证
13
作者 张广明 刘宏民 姬小明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86-88,共3页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β-环糊精包合物 .通过比较包合物和混合物的红外光谱 ,证实了β-环糊精对二甲磺酸阿米三嗪的包合是从烯丙胺基一端进行的 .包合物中 β-环糊精与二甲磺酸阿米三嗪的摩尔比为 2∶
关键词 包合物 β-环糊精 二甲磺酸阿米三嗪 红外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修饰的壳聚糖对氯酚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被引量:8
14
作者 周良春 孟祥光 +3 位作者 李建梅 胡伟 刘波 杜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615-1622,共8页
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修饰的壳聚糖(CS)—β-环糊精-6-壳聚糖(CS-CD),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比表面分析仪(BET)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其对2-氯酚(2-CP)、2,4-二氯酚(DCP)和2,4,6-三氯酚(T... 制备了β-环糊精(β-CD)修饰的壳聚糖(CS)—β-环糊精-6-壳聚糖(CS-CD),并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仪和比表面分析仪(BET)进行了表征.详细研究了其对2-氯酚(2-CP)、2,4-二氯酚(DCP)和2,4,6-三氯酚(TCP)的吸附行为和机理.研究表明其吸附较好地满足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β-环糊精的引入能够较大地提高吸附效率,2-CP、DCP和TCP在CS-CD上吸附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4.51、50.68和74.29mg·g-1.动力学研究表明其吸附速率快,在1h内能达到吸附平衡,并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模型.计算出了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的值,ΔG0为负值表明吸附剂对氯酚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过程.电解质和溶液pH值对吸附的影响说明在吸附过程中主要是氯酚与吸附剂之间形成了氢键,并进一步讨论了可能的吸附机理.改性吸附剂易重复利用,重复使用六次后的质量和吸附效率与初次相比分别保持在90%和82%以上,然而CS的质量有较大的损失,吸附效率也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β-环糊精 吸附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三嗪基修饰的1,3,4-噁二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宇新 李巍 +3 位作者 刘鹤超 张立杰 周雪琴 刘东志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8,共3页
1,3,4-噁二唑类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及很好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传输材料。然而由于小分子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尤其是其热稳定性差以及易重结晶,从而影响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引入均三嗪基团对其... 1,3,4-噁二唑类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子传输性及很好的耐热性和抗氧化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电子传输材料。然而由于小分子化合物性质不稳定,尤其是其热稳定性差以及易重结晶,从而影响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引入均三嗪基团对其进行化学修饰以改善其电子传输性能和稳定性,合成了几种2-苯基-5-(对氨基苯基)-1,3,4-噁二唑取代的二氯均三嗪及其衍生物。合成路线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 1 3 4-噁二唑 三嗪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类化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7
16
作者 余秦伟 杨建明 +1 位作者 赵锋伟 吕剑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50-52,共3页
以乙腈、丙腈、丁腈和苯甲腈与三聚甲醛合成了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有机元素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有机腈与三聚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目标化合... 以乙腈、丙腈、丁腈和苯甲腈与三聚甲醛合成了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类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有机元素分析等手段鉴定了其结构,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有机腈与三聚甲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等因素对目标化合物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条件下,乙腈、丙腈、丁腈和苯甲腈与三聚甲醛反应时,相应的1,3,5-三取代六氢均三嗪类化合物产物收率分别为95.7%、96.1%、84.2%和9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合成 含能材料 1 3 5-三取代六氢三嗪 三聚甲醛 有机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N-烷基)氨基-4,6-二氯-1,3,5-均三嗪的制备及其对茧衣的固胶性能
17
作者 乔志 强西怀 杨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43-450,共8页
以辛胺和十二胺分别与三聚氯氰进行反应,制备2-(N-辛基)氨基-4,6-二氯-1,3,5-均三嗪(简称TOAT)和2-(N-十二烷基)氨基-4,6-二氯-1,3,5-均三嗪(简称TDAT)。将其产物作为交联剂对茧衣进行固胶实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 以辛胺和十二胺分别与三聚氯氰进行反应,制备2-(N-辛基)氨基-4,6-二氯-1,3,5-均三嗪(简称TOAT)和2-(N-十二烷基)氨基-4,6-二氯-1,3,5-均三嗪(简称TDAT)。将其产物作为交联剂对茧衣进行固胶实验。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1)H NMR等化学手段对改性反应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了反应产物与预期目标的一致性。以练减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反应产物最佳的固胶工艺技术条件,并通过热重分析仪、接触角、白度仪、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固胶前后丝纤维物化性能的变化。茧衣固胶实验及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固胶最佳工艺技术条件为:固胶浴液pH 10.0,温度80℃,交联剂质量浓度12.5 g/L,时间4 h;固胶后丝的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均有大幅度提高;TOAT和TDAT固胶后丝的接触角分别为123.5°和132.8°,且固胶后对丝的白度几乎影响不大;固胶丝的表面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固胶丝的结晶区几乎保持不变,说明固胶反应主要发生在丝纤维的非结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聚 2-(N-烷基)氨基-4 6--1 3 5-三嗪 茧衣 固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氯苯甲酸-2,4,6-三吡啶基三嗪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发光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永生 赵永亮 +4 位作者 胥佳颖 杜燕 李欢欢 魏晓燕 马瑞军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1-666,共6页
以对氯苯甲酸为第一配体,2,4,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为第二配体,分别以铕、铽和镝为中心,合成了10种稀土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等离子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发光光谱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ClBA)3(TPTZ).2H2O... 以对氯苯甲酸为第一配体,2,4,6-三吡啶基三嗪(TPTZ)为第二配体,分别以铕、铽和镝为中心,合成了10种稀土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等离子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发光光谱测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p-ClBA)3(TPTZ).2H2O和RE0.5Ln0.5(p-ClBA)3(TPTZ).2H2O(RE=Eu3+,Tb3,+Dy3+;Ln=La3,+Gd3,+Y3;+p-ClBA=对氯苯甲酸根;TPTZ=2,4,6-三吡啶基三嗪),均为非电解质;对氯苯甲酸的羧基氧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2,4,6-三吡啶基三嗪以主配位点上的3个氮原子与稀土离子配位;铕配合物的发光强度大于铽配合物的,镝配合物发光最弱;在上述3种发光稀土配合物中分别掺入发光惰性稀土离子镧、钆及钇后,发光强度有不同改变,掺入镧可明显增强铕、铽的发光强度,钆可敏化铕、铽和镝的发光,而钇的敏化作用较弱。表明:掺杂配合物并不完全是两种简单配合物的机械混合,而是有混配配合物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甲酸 2 4 6-三吡啶基三嗪 稀土配合物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铜髤配合物的结构、抗菌活性及DNA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区志镔 黄山华 +2 位作者 傅夏兵 朱丽 乐学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17-1024,共8页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通过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和高氯酸铜髤反应合成了一个配合物:[Cu(H2O)(PyTA)2](ClO4)2[PyTA=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率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单斜体,P21/c空间群,其晶体学参数:a=0.980 24(6)nm;b=1.248 31(7)nm,c=2.157 27(11)nm;β=108.657(3)°;Z=4,V=2.501 0(2)nm3,R1=0.054 3,wR2=0.1506。另外,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通过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粘度测定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与2,4-二氨基-6-(2′-吡啶基)均三嗪相比较,该配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以插入模式与CT-DNA作用,并且在抗坏血酸存在下通过羟基自由基·OH切割pBR322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Ⅱ)配合物 2 4-二氨基-6-(2-吡啶基)三嗪 晶体结构 抗菌活性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稳定剂中间体2-氯-4,6-二(2,2,6,6-四甲基-4-哌啶氧基)-1,3,5-三嗪的制备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惠萍 蒋登高 +1 位作者 张建华 王雷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20-22,共3页
作为受阻胺光稳定剂 (HALS)的重要中间体 ,2 氯 4 ,6 二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氧基 ) 1,3,5 三嗪 (CDTMTZ)本身也是一种光稳定剂 ,是合成其它高分子量光稳定剂的基础 .通过实验考证了溶剂、物料配比、添加方式及不同反应... 作为受阻胺光稳定剂 (HALS)的重要中间体 ,2 氯 4 ,6 二 (2 ,2 ,6 ,6 四甲基 4 哌啶氧基 ) 1,3,5 三嗪 (CDTMTZ)本身也是一种光稳定剂 ,是合成其它高分子量光稳定剂的基础 .通过实验考证了溶剂、物料配比、添加方式及不同反应阶段的温度、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产物的熔点及元素分析 ,得出了用水作溶剂时 ,理论配比下两次加料 ,反应阶段Ⅰ温度 5~ 8℃、时间 2h ;反应阶段Ⅱ温度 80℃、时间 2 4h ,得到了CDTMTZ一水合物 ,熔点 (2 2 3.8℃~ 2 2 6 .4℃ )及元素分析结果均与相关文献较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体 光稳定剂 2--4 6-二(2 2 6 6-四甲基-4-哌啶氧基)-1 3 5-三嗪 制备 熔点 元素分析 光氧化 高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