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5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OBLPSO-LSSVM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愉
童敏明
戴桂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4期249-252,261,共5页
为了提高CO浓度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反向学习机制粒子群算法(OBL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CO浓度检测模型(OBLPSO-LSSVM)。构建CO浓度检测的学习样本,输入到LSSVM中训练,通过引入反向学习机制的粒子群算法找到LSSVM的最优参数...
为了提高CO浓度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反向学习机制粒子群算法(OBL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CO浓度检测模型(OBLPSO-LSSVM)。构建CO浓度检测的学习样本,输入到LSSVM中训练,通过引入反向学习机制的粒子群算法找到LSSVM的最优参数建立CO浓度检测模型,在Matlab 2012平台对模型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OBLPSO-LSSVM可以精确描述CO检测系统的输入与输出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提高了CO浓度检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学习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气体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隧道中一氧化碳浓度控制限值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高建平
谢攀
唐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0-194,共5页
隧道内CO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CO浓度控制是隧道污染物控制的关键参数。我国现行的CO浓度控制标准主要针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制定,目前尚无城市道路隧道的CO浓度控制标准。通过分析血液血红蛋白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比例对人体健康的...
隧道内CO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CO浓度控制是隧道污染物控制的关键参数。我国现行的CO浓度控制标准主要针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制定,目前尚无城市道路隧道的CO浓度控制标准。通过分析血液血红蛋白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比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将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2.0%设定为隧道内CO浓度控制限值的制定依据。根据人体在一定环境和CO浓度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与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人车混行和汽车专用隧道CO浓度限值模型,提出了城市人车混行隧道最大长度限制值和适用于城市隧道的CO体积比精细化控制推荐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隧道
城市
一氧化碳浓度
控制限值
暴露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温度和氧气分压对FCC再生器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治国
张久顺
汪燮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2,共5页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烧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CO累积速率模型,探讨了影响烟气中CO含量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常压、650℃的条件下,氧气分压对碳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91,对CO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56,再生器中氧气分压对烟气中CO含量的影...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烧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CO累积速率模型,探讨了影响烟气中CO含量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常压、650℃的条件下,氧气分压对碳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91,对CO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56,再生器中氧气分压对烟气中CO含量的影响比对烧焦速率的影响更敏感。在530℃烧焦时,烟气中CO含量出现极值;温度高于5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烟气中CO含量减少。当待生剂上碳转化率达到50%时,烟气中CO含量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再生器
烟道气
一氧化碳
温度
氧含量
一氧化碳浓度
氧气分压
FCC
CO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腔衰荡技术的光纤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志全
朱国芳
+4 位作者
陈曦
杨秋霞
刘世元
闫聚兵
李文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1-484,共4页
对光纤环形腔技术的传感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设计了一种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增益波动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进行反馈控制,进一步了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对光纤环形腔技术的传感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设计了一种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增益波动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进行反馈控制,进一步了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所对应的衰荡曲线.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气体对光的吸收特性及衰荡时间与浓度的关系,为实现气体浓度的高准确度在线测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环形腔
衰荡时间
掺铒光纤放大器
增益控制
一氧化碳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煤炉使用知识与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马英楠
王茜
张秋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9,共6页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显著,居民在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知识水平对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定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提高北京市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炉使用
一氧化碳
中毒
安全知识水平
一氧化碳浓度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姜磊
何再明
+3 位作者
李栋梁
王骏超
李宇杰
刘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5,共6页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使用氧烛作为应急情况下的供氧手段,期间3名乘员在载人舱内生存。氧烛是一种化学产氧手段,受工作原理所限,其产氧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微量CO,人体自身新陈代谢时亦会有CO排出。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使用氧烛作为应急情况下的供氧手段,期间3名乘员在载人舱内生存。氧烛是一种化学产氧手段,受工作原理所限,其产氧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微量CO,人体自身新陈代谢时亦会有CO排出。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害气体,出于安全性考虑,有必要对氧烛供氧条件下载人密闭空间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评估,确认其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为此,“奋斗者”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对氧烛供氧条件下载人密闭空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测量。本文对这些试验进行介绍,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奋斗者”号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氧烛
一氧化碳浓度
试验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12
7
作者
吴艳玲
徐宏辉
于大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7-848,共2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大气本底
特征
山区
区域分布
氧化
过程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室外汽油发电机对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毛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0,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计算机模拟
汽油发电机
室内
室外
NIST
内部扩散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
9
作者
李凯丽
樊建强
+1 位作者
刘攀
成慧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章设计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使用MQ-2型烟雾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如果检测到的数值大于传感器设定上限,就会触发警报系统报警,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MQ-2烟雾传感器
报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核电站大修机组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浓度异常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
2
10
作者
赵朝阳
赵从华
陈伦道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6,共5页
针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某台机组大修期间,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CO)浓度异常超标并导致氧气含量下限报警的情况,根据CO气体的理化性质及物质受热分解试验,分析了反应堆厂房产出CO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CO产生的...
针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某台机组大修期间,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CO)浓度异常超标并导致氧气含量下限报警的情况,根据CO气体的理化性质及物质受热分解试验,分析了反应堆厂房产出CO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CO产生的原因为反应堆厂房内冷却剂泵的电机正常运行时挥发的微量油气及部分设备的润滑油、脂在高温环境下的受热分解;在核电站机组大修前可通过投运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来降低核电反应堆厂房内CO气体的浓度。通过建立反应堆厂房CO气体初始浓度与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投用时间的关系式,可用于计算反应堆厂房CO气体不同浓度下使用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吹扫CO气体所需的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核电站机组大修期间安全监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反应堆厂房
一氧化碳
(CO)
浓度
异常
机组大修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雏鸡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
11
作者
赵森
孙敏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6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雏鸡
急救方法
呼吸道疾病
一氧化碳浓度
冬季天气
通风不良
鸡中毒
鸡舍
保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研究发现从工业废气提纯一氧化碳新方法
12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18,共1页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能从钢铁厂的废气等混合气体中提纯一氧化碳,从而变废为宝。京都大学北川进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将铜离子与间苯二甲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纳米多孔结晶体。这种晶体上有大量超微细的孔穴,能选...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能从钢铁厂的废气等混合气体中提纯一氧化碳,从而变废为宝。京都大学北川进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将铜离子与间苯二甲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纳米多孔结晶体。这种晶体上有大量超微细的孔穴,能选择性地吸附和捕捉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分子。研究小组利用这种新材料,成功从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了一氧化碳。而对于一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混合气体,如重复数次分离作业,分离出的一氧化碳浓度最终也能达到90%以上。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成果。他们认为,这种新材料可有效分离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还能用于提取页岩气和可燃冰所释放出的一氧化碳。虽然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人体组织缺氧。但一氧化碳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除依靠煤、石油和天然气制成,也存在于炼钢高炉煤气等工业废气中。有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的回收、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将在化工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来源:新华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分子
工业废气
提纯
一氧化碳浓度
混合气体
高炉煤气
间苯二甲酸
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雏鹅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防制
13
作者
李为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5,共1页
一氧化碳主要是煤炭(或木炭)在缺氧条件下燃烧产生。在秋冬寒冷季节,养鹅户在育雏时,使用煤炉或木炭炉加温保暖,由于通风不良,造成了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便会引起雏鹅发生中毒。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雏鹅
防制
诊断
一氧化碳浓度
缺氧条件
寒冷季节
通风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焦炉控制参数与一氧化碳排放关系建模与分析
14
作者
周梦影
李晓斌
+1 位作者
张福行
贺国昂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74,共5页
目前降低焦炉烟囱CO排放的方法多注重于改进加热炉结构、管理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焦炉燃烧是具有强耦合、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等特点的复杂工业过程,因此研究主要在煤气组成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SO(粒子群优化算...
目前降低焦炉烟囱CO排放的方法多注重于改进加热炉结构、管理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焦炉燃烧是具有强耦合、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等特点的复杂工业过程,因此研究主要在煤气组成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烟道压力、烟道温度、氧气烟囱排放浓度等焦炉燃烧控制参数与CO烟囱排放浓度的关系进行建模与分析,找出影响CO排放最大的控制参数,进而通过控制该参数达到降低CO排放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氧气烟囱排放浓度对CO排放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炉参数
一氧化碳
排放
浓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建模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能气体压裂中CO气生成及井口聚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
5
15
作者
秦文龙
蒲春生
+1 位作者
肖曾利
宋向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0,142,共5页
模拟高能气体压裂(HEGF)条件。在容积100mL的密闭爆发器中使5种工业品弹装火药爆燃,控制最大压力约为65MPa,然后在20℃测定生成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单位为g/ms),结果如下:002,50.3-168;09,670-800;CH4,1.21-5.88;HCN...
模拟高能气体压裂(HEGF)条件。在容积100mL的密闭爆发器中使5种工业品弹装火药爆燃,控制最大压力约为65MPa,然后在20℃测定生成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单位为g/ms),结果如下:002,50.3-168;09,670-800;CH4,1.21-5.88;HCN(仅在使用3号火药时生成),55.41×10^-3;使3号火药分别与石油伴生气、石油醚、原油混合爆燃,则生成气中CO浓度约增加一倍,HCN浓度约增加4~10倍。讨论了各种气体的生成化学反应,认为CO的二次生成反应包括热解反应和催化反应;HCN是由含硝基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实测了频繁发生CO中毒事故的陕北某低渗油田4口HEGF施工井井口空气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CO高峰浓度在3个井口为2000g/ms,1个井口为5000g/ms,维持时间为2-4小时,6小时后完全消散。在产生高CO浓度的施工井。除使用大功率排风机外,建议使用CO吸收装置。图5表4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气体压裂(HEGF)
弹装火药
爆燃气
组成分析
生成反应
一氧化碳浓度
井口
一氧化碳
中毒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神经网络在矿井胶带机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6
作者
郭键
王汝琳
+1 位作者
李宁
李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综合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率为胶带机火灾探测系统的参数 ,采用三层前馈 BP神经网络对胶带输送机火灾探测进行研究 ,经过 81组数据样本训练得到合适的网络结构及网络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 :当隐层节点数...
综合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率为胶带机火灾探测系统的参数 ,采用三层前馈 BP神经网络对胶带输送机火灾探测进行研究 ,经过 81组数据样本训练得到合适的网络结构及网络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 :当隐层节点数为 1 0 ,动量因子为 0 .95时 ,训练时间最短 ,误差下降最快 ;对 PVC胶带机的火灾燃烧试验探测结果表明 ,当输出报警限取 0 .5时 ,经一定的时间延时后 ,运用该网络可在燃烧发生 35 0 s时进行报警 ,从而有效实现了矿井胶带输送机火灾的早期报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矿井
火灾预警
胶带输送机
温度变化率
一氧化碳浓度
模拟量火灾探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模型控制系统在丁辛醇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志刚
李秀英
廖维国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537,542,共4页
介绍了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羰基合成反应器丙烯流量系统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工艺流程分析可知,该系统是一个大时滞、强干扰的复杂系统,在Honeywell公司的DCS控制下,许多环节不能实现自动控制。采用无模型控制方法对原DCS进行...
介绍了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羰基合成反应器丙烯流量系统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工艺流程分析可知,该系统是一个大时滞、强干扰的复杂系统,在Honeywell公司的DCS控制下,许多环节不能实现自动控制。采用无模型控制方法对原DCS进行了改造,用无模型控制算法代替了DCS中的PID算法,制定了无模型控制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闭环稳定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模型控制系统
丙烯流量
一氧化碳浓度
功能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考虑风筒破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CO排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7
18
作者
王林峰
冉楗
+2 位作者
钟宜宏
李玲玉
李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718-10725,共8页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3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筒破损面...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3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筒破损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漏风率随送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开挖工作面处的CO浓度在通风1 min后达到峰值,约为3.5%;风筒破损会对隧道内的CO稀释产生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1~3 min并且送风量越小滞后效应越明显,最终导致达到预计通风时间后距洞口约15 m范围内的CO浓度仍高于规范要求;通风长度区域内,3个因素中对CO排出的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整体隧道内,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并提出了通风设计和孔洞修补两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一氧化碳浓度
风筒破损
送风量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采空区煤自燃的时滞性分析
被引量:
6
19
作者
黎锦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6-48,共3页
为了掌握煤矿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发生变化时,采空区火区发生变化的滞后时间的规律,以在煤矿井下收集的有关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煤炭自燃方面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其他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原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只考虑工作面推进速度变...
为了掌握煤矿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发生变化时,采空区火区发生变化的滞后时间的规律,以在煤矿井下收集的有关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煤炭自燃方面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其他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原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只考虑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对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影响,建立以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为自变量,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滞后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的时间为因变量的时滞回归分析模型。根据此模型,可计算得到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上发生变化时,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发生变化的滞后时间。时滞回归分析模型表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变化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的时间就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自燃
时滞
一氧化碳浓度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CO的第二泛频(3←0)跃迁谱线线形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
6
20
作者
潘金明
林鸿
+2 位作者
冯晓娟
宦克为
张金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5-1569,共5页
CO分子是监测大气污染气体的优异示踪气体,要实现对CO分子实时监控就需要做到对气体浓度的精确快速测量。气体分子浓度测量可以利用测量吸收光谱和谱线线形强度得到,CO的(3←0)泛频谱带是吸收较弱的跃迁波段,利用以干空气为缓冲气体的20...
CO分子是监测大气污染气体的优异示踪气体,要实现对CO分子实时监控就需要做到对气体浓度的精确快速测量。气体分子浓度测量可以利用测量吸收光谱和谱线线形强度得到,CO的(3←0)泛频谱带是吸收较弱的跃迁波段,利用以干空气为缓冲气体的200μmol/mol的CO混合物,基于稳频的光腔衰荡装置测量了在温度293 K、压力13~93 kPa下的CO分子R支3条跃迁谱线的吸收光谱。HTP(Hartmann-Tran profile)线形被用来获得这些谱线的线形强度,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优于1%,与国际HITRAN、HITEMP和GEISA光谱数据库比较,相对偏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一氧化碳浓度
光腔衰荡光谱
线形强度
大气污染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OBLPSO-LSSVM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被引量:
7
1
作者
张愉
童敏明
戴桂平
机构
苏州市职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信电学院
出处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年第24期249-252,26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No.60910005)
苏州市2013年度工业科技指导性计划项目(No.SGZ2013136)
苏州市职业大学成果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o.2012SZDCC05)
文摘
为了提高CO浓度检测精度,提出一种反向学习机制粒子群算法(OBLPSO)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CO浓度检测模型(OBLPSO-LSSVM)。构建CO浓度检测的学习样本,输入到LSSVM中训练,通过引入反向学习机制的粒子群算法找到LSSVM的最优参数建立CO浓度检测模型,在Matlab 2012平台对模型性能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OBLPSO-LSSVM可以精确描述CO检测系统的输入与输出间的非线性变化关系,提高了CO浓度检测精度,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反向学习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气体检测
Keywords
CO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lgorithm
opposition-based learning
Least Squares SupportVector Machine(LSSVM)
gas detection
分类号
TP183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隧道中一氧化碳浓度控制限值的研究
被引量:
7
2
作者
高建平
谢攀
唐敏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山地城市交通畅通与安全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90-194,共5页
基金
重庆市建设科技计划项目(城科字2009第51号)
文摘
隧道内CO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CO浓度控制是隧道污染物控制的关键参数。我国现行的CO浓度控制标准主要针对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制定,目前尚无城市道路隧道的CO浓度控制标准。通过分析血液血红蛋白中碳氧血红蛋白(COHb)比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规律,将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占血红蛋白的2.0%设定为隧道内CO浓度控制限值的制定依据。根据人体在一定环境和CO浓度下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与暴露时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人车混行和汽车专用隧道CO浓度限值模型,提出了城市人车混行隧道最大长度限制值和适用于城市隧道的CO体积比精细化控制推荐标准。
关键词
交通运输安全工程
隧道
城市
一氧化碳浓度
控制限值
暴露时间
Keywords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safety engineering
tunnel
ur- ban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control limits
exposure time
分类号
U453.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温度和氧气分压对FCC再生器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吴治国
张久顺
汪燮卿
机构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出处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8-22,共5页
文摘
在小型固定流化床烧焦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CO累积速率模型,探讨了影响烟气中CO含量的内在因素。结果表明,在常压、650℃的条件下,氧气分压对碳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91,对CO燃烧速率的级数为0.56,再生器中氧气分压对烟气中CO含量的影响比对烧焦速率的影响更敏感。在530℃烧焦时,烟气中CO含量出现极值;温度高于530℃时,随着温度的增加,烟气中CO含量减少。当待生剂上碳转化率达到50%时,烟气中CO含量最大。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再生器
烟道气
一氧化碳
温度
氧含量
一氧化碳浓度
氧气分压
FCC
CO含量
Keywords
catalytic cracking
regenerator
flue gas
carbon monoxidel temperature
oxygen content
分类号
TE624.4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加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腔衰荡技术的光纤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李志全
朱国芳
陈曦
杨秋霞
刘世元
闫聚兵
李文超
机构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出处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1-48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877047)
河北自然基金(F2008000873)资助
文摘
对光纤环形腔技术的传感原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并设计了一种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系统.分析了掺铒光纤放大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增益波动对系统的影响,通过对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增益进行反馈控制,进一步了提高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所对应的衰荡曲线.分析了不同浓度的气体对光的吸收特性及衰荡时间与浓度的关系,为实现气体浓度的高准确度在线测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光纤环形腔
衰荡时间
掺铒光纤放大器
增益控制
一氧化碳浓度
Keywords
Fiber loop cavity
Ring-down time
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
Gain control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分类号
O433.4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煤炉使用知识与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马英楠
王茜
张秋洁
机构
北京城市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社区研究室
北京市西城区社会建设办公室
出处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4-119,共6页
文摘
为了解居民煤炉使用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居民煤炉使用安全水平,预防及减少居民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北京市平房区100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比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的居民煤炉使用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安全知识水平与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显著,居民在降低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方面的知识水平对居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必须进一步加强煤炉安全知识的宣传,确定重点对象及重点内容,提高北京市居民的煤炉使用知识水平。
关键词
煤炉使用
一氧化碳
中毒
安全知识水平
一氧化碳浓度
线性回归
Keywords
gas stove use
gas poisoning
safety knowledge level
CO concentration
linear regression
分类号
X933.7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被引量:
2
6
作者
姜磊
何再明
李栋梁
王骏超
李宇杰
刘彤
机构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
深海载人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
出处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5,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300600)。
文摘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使用氧烛作为应急情况下的供氧手段,期间3名乘员在载人舱内生存。氧烛是一种化学产氧手段,受工作原理所限,其产氧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微量CO,人体自身新陈代谢时亦会有CO排出。一氧化碳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害气体,出于安全性考虑,有必要对氧烛供氧条件下载人密闭空间内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评估,确认其是否处于安全范围。为此,“奋斗者”号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对氧烛供氧条件下载人密闭空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测量。本文对这些试验进行介绍,对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给出结论。
关键词
“奋斗者”号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
氧烛
一氧化碳浓度
试验
分析
Keywords
Fendouzhe
full ocean deep manned submersible
chemical oxygen generator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test
analysis
分类号
P754.3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
12
7
作者
吴艳玲
徐宏辉
于大江
机构
黑龙江省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
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出处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7-848,共2页
基金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项目(2005DKA10602)
浙江省气象科技开放研究专项(KF2007002)资助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大气本底
特征
山区
区域分布
氧化
过程
监测
分类号
X83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U453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外汽油发电机对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影响的模拟
8
作者
毛星
出处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810,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计算机模拟
汽油发电机
室内
室外
NIST
内部扩散
建筑物
分类号
TU238.2 [建筑科学—建筑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
9
作者
李凯丽
樊建强
刘攀
成慧翔
机构
晋中信息学院
出处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4期46-47,共2页
文摘
文章设计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装置,使用MQ-2型烟雾传感器,可以测量密闭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如果检测到的数值大于传感器设定上限,就会触发警报系统报警,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
一氧化碳浓度
MQ-2烟雾传感器
报警系统
Keywords
CO concentration
MQ-2 smoke sensor
alarm system
分类号
TP27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核电站大修机组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浓度异常分析与控制
被引量:
2
10
作者
赵朝阳
赵从华
陈伦道
机构
辽宁红沿河核电有限公司
出处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2-176,共5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2016YFE204300)
文摘
针对辽宁红沿河核电站某台机组大修期间,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CO)浓度异常超标并导致氧气含量下限报警的情况,根据CO气体的理化性质及物质受热分解试验,分析了反应堆厂房产出CO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控制措施。结果表明:CO产生的原因为反应堆厂房内冷却剂泵的电机正常运行时挥发的微量油气及部分设备的润滑油、脂在高温环境下的受热分解;在核电站机组大修前可通过投运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来降低核电反应堆厂房内CO气体的浓度。通过建立反应堆厂房CO气体初始浓度与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投用时间的关系式,可用于计算反应堆厂房CO气体不同浓度下使用安全壳内大气监测系统扫气回路吹扫CO气体所需的时间,该研究结果可为核电站机组大修期间安全监督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电站
反应堆厂房
一氧化碳
(CO)
浓度
异常
机组大修
安全控制
Keywords
nuclear power plant
reactor building
carbon monoxide (CO) abnormal concentration
overhaulof the unit
safety control
分类号
X94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X965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雏鸡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
11
作者
赵森
孙敏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南校区
出处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6年第1期27-27,共1页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雏鸡
急救方法
呼吸道疾病
一氧化碳浓度
冬季天气
通风不良
鸡中毒
鸡舍
保暖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研究发现从工业废气提纯一氧化碳新方法
12
机构
新华社
出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8-118,共1页
文摘
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能从钢铁厂的废气等混合气体中提纯一氧化碳,从而变废为宝。京都大学北川进教授率领的研究小组将铜离子与间苯二甲酸溶液混合在一起,制成了一种纳米多孔结晶体。这种晶体上有大量超微细的孔穴,能选择性地吸附和捕捉气体中的一氧化碳分子。研究小组利用这种新材料,成功从一氧化碳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分离出了一氧化碳。而对于一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混合气体,如重复数次分离作业,分离出的一氧化碳浓度最终也能达到90%以上。研究小组在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了这一成果。他们认为,这种新材料可有效分离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还能用于提取页岩气和可燃冰所释放出的一氧化碳。虽然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人体组织缺氧。但一氧化碳是合成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除依靠煤、石油和天然气制成,也存在于炼钢高炉煤气等工业废气中。有专家认为,一氧化碳的回收、分离、纯化技术的发展将在化工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信息来源:新华社)
关键词
一氧化碳
分子
工业废气
提纯
一氧化碳浓度
混合气体
高炉煤气
间苯二甲酸
新材料
分类号
TQ245.12 [化学工程—有机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雏鹅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防制
13
作者
李为根
机构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畜牧兽医站
出处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5-55,共1页
文摘
一氧化碳主要是煤炭(或木炭)在缺氧条件下燃烧产生。在秋冬寒冷季节,养鹅户在育雏时,使用煤炉或木炭炉加温保暖,由于通风不良,造成了室内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过高,便会引起雏鹅发生中毒。
关键词
一氧化碳
中毒
雏鹅
防制
诊断
一氧化碳浓度
缺氧条件
寒冷季节
通风不良
分类号
S858.31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35 [农业科学—畜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焦炉控制参数与一氧化碳排放关系建模与分析
14
作者
周梦影
李晓斌
张福行
贺国昂
机构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宝钢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
出处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0-574,共5页
基金
上海市科研计划(11510502700)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计划(12ZZ189)
文摘
目前降低焦炉烟囱CO排放的方法多注重于改进加热炉结构、管理维护等方面,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由于焦炉燃烧是具有强耦合、多输入、非线性系统等特点的复杂工业过程,因此研究主要在煤气组成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PSO(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烟道压力、烟道温度、氧气烟囱排放浓度等焦炉燃烧控制参数与CO烟囱排放浓度的关系进行建模与分析,找出影响CO排放最大的控制参数,进而通过控制该参数达到降低CO排放的目的。实验结果证明氧气烟囱排放浓度对CO排放影响最大。
关键词
焦炉参数
一氧化碳
排放
浓度
粒子群优化算法
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
建模与分析
Keywords
Coke oven parameter
carbon monoxid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radic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modeling and analysis
分类号
TP2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能气体压裂中CO气生成及井口聚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
5
15
作者
秦文龙
蒲春生
肖曾利
宋向华
机构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30,142,共5页
基金
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6-37)
国家西部科技行动计划重大攻关项目"陕甘宁盆地低渗油田高效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05BA901A13)
文摘
模拟高能气体压裂(HEGF)条件。在容积100mL的密闭爆发器中使5种工业品弹装火药爆燃,控制最大压力约为65MPa,然后在20℃测定生成气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单位为g/ms),结果如下:002,50.3-168;09,670-800;CH4,1.21-5.88;HCN(仅在使用3号火药时生成),55.41×10^-3;使3号火药分别与石油伴生气、石油醚、原油混合爆燃,则生成气中CO浓度约增加一倍,HCN浓度约增加4~10倍。讨论了各种气体的生成化学反应,认为CO的二次生成反应包括热解反应和催化反应;HCN是由含硝基有机化合物生成的。实测了频繁发生CO中毒事故的陕北某低渗油田4口HEGF施工井井口空气中C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CO高峰浓度在3个井口为2000g/ms,1个井口为5000g/ms,维持时间为2-4小时,6小时后完全消散。在产生高CO浓度的施工井。除使用大功率排风机外,建议使用CO吸收装置。图5表4参5。
关键词
高能气体压裂(HEGF)
弹装火药
爆燃气
组成分析
生成反应
一氧化碳浓度
井口
一氧化碳
中毒
防治措施
Keywords
high energy gas fracturing (HEGF)
explosive powder
explosion/combustion gas
composition determination
formation reactions
carbon monaxide concentration
wellhead
carbon monaxide poisoning
分类号
TE357.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TQ560.72 [化学工程—炸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神经网络在矿井胶带机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16
作者
郭键
王汝琳
李宁
李明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信息与电子工程系
山东莱芜市泰钢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学环境工程系
出处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67-70,共4页
文摘
综合考虑温度、温度变化率、一氧化碳浓度、一氧化碳浓度变化率为胶带机火灾探测系统的参数 ,采用三层前馈 BP神经网络对胶带输送机火灾探测进行研究 ,经过 81组数据样本训练得到合适的网络结构及网络参数 .仿真结果表明 :当隐层节点数为 1 0 ,动量因子为 0 .95时 ,训练时间最短 ,误差下降最快 ;对 PVC胶带机的火灾燃烧试验探测结果表明 ,当输出报警限取 0 .5时 ,经一定的时间延时后 ,运用该网络可在燃烧发生 35 0 s时进行报警 ,从而有效实现了矿井胶带输送机火灾的早期报警 。
关键词
神经网络
矿井
火灾预警
胶带输送机
温度变化率
一氧化碳浓度
模拟量火灾探测系统
Keywords
rubber belt conveyer
fire
neural network
automatic detection
carbon monoxide
分类号
TE28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X924.4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模型控制系统在丁辛醇装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
1
17
作者
韩志刚
李秀英
廖维国
机构
黑龙江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537,542,共4页
基金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项目(03C26212300524)
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QL200510)
文摘
介绍了大庆石化公司化工二厂丁辛醇装置羰基合成反应器丙烯流量系统的无模型控制方案。工艺流程分析可知,该系统是一个大时滞、强干扰的复杂系统,在Honeywell公司的DCS控制下,许多环节不能实现自动控制。采用无模型控制方法对原DCS进行了改造,用无模型控制算法代替了DCS中的PID算法,制定了无模型控制方案。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闭环稳定控制,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创造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无模型控制系统
丙烯流量
一氧化碳浓度
功能组合
Keywords
model free system
propylene flow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monoxide
functional combination
分类号
TP2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考虑风筒破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CO排出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
7
18
作者
王林峰
冉楗
钟宜宏
李玲玉
李鸣
机构
重庆交通大学山区公路水运交通地质减灾重庆市高校市级重点实验室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10718-10725,共8页
基金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20jcyj-msxmX0218)。
文摘
为研究隧道施工通风过程中风筒破损对一氧化碳(CO)排出的影响,依托城开高速鸡鸣隧道,运用孔口流量理论,考虑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和孔口数量3个因素,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风筒破损对CO排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风筒破损面积相同的前提下,漏风率随送风量的增加而增大;开挖工作面处的CO浓度在通风1 min后达到峰值,约为3.5%;风筒破损会对隧道内的CO稀释产生滞后效应,滞后时间为1~3 min并且送风量越小滞后效应越明显,最终导致达到预计通风时间后距洞口约15 m范围内的CO浓度仍高于规范要求;通风长度区域内,3个因素中对CO排出的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整体隧道内,影响依次为:风筒内流速>孔口与开挖工作面距离>孔口数量。并提出了通风设计和孔洞修补两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一氧化碳浓度
风筒破损
送风量
正交试验
极差分析
Keywords
tunnel engineering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damaged ventiduct
air volume
orthogonal test
range analysis
分类号
U453.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采空区煤自燃的时滞性分析
被引量:
6
19
作者
黎锦贤
机构
宜春学院理工学院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6-48,共3页
文摘
为了掌握煤矿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发生变化时,采空区火区发生变化的滞后时间的规律,以在煤矿井下收集的有关回采工作面及采空区煤炭自燃方面的原始数据为基础,在假定其他影响采空区煤炭自燃原因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只考虑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对采空区煤炭自燃的影响,建立以采煤工作面推进速度为自变量,一氧化碳浓度变化滞后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的时间为因变量的时滞回归分析模型。根据此模型,可计算得到工作面在不同推进速度上发生变化时,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发生变化的滞后时间。时滞回归分析模型表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越快,采空区煤炭自燃情况变化滞后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变化的时间就越长。
关键词
煤炭自燃
时滞
一氧化碳浓度
回归分析
Keywords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time lag
CO density
regressive analysis
分类号
TD752.2 [矿业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O的第二泛频(3←0)跃迁谱线线形强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
6
20
作者
潘金明
林鸿
冯晓娟
宦克为
张金涛
机构
长春理工大学理学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热工计量科学研究所
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过程与传感器研究所
出处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65-1569,共5页
基金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2015DFG7188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476153)。
文摘
CO分子是监测大气污染气体的优异示踪气体,要实现对CO分子实时监控就需要做到对气体浓度的精确快速测量。气体分子浓度测量可以利用测量吸收光谱和谱线线形强度得到,CO的(3←0)泛频谱带是吸收较弱的跃迁波段,利用以干空气为缓冲气体的200μmol/mol的CO混合物,基于稳频的光腔衰荡装置测量了在温度293 K、压力13~93 kPa下的CO分子R支3条跃迁谱线的吸收光谱。HTP(Hartmann-Tran profile)线形被用来获得这些谱线的线形强度,测量结果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优于1%,与国际HITRAN、HITEMP和GEISA光谱数据库比较,相对偏差小于4%。
关键词
计量学
一氧化碳浓度
光腔衰荡光谱
线形强度
大气污染监测
Keywords
metrology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cavity ring-down spectroscopy
line intensities
air pollution monitoring
分类号
TB99 [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TB96 [机械工程—光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OBLPSO-LSSVM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
张愉
童敏明
戴桂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市隧道中一氧化碳浓度控制限值的研究
高建平
谢攀
唐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温度和氧气分压对FCC再生器中一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吴治国
张久顺
汪燮卿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腔衰荡技术的光纤双环路一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研究
李志全
朱国芳
陈曦
杨秋霞
刘世元
闫聚兵
李文超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煤炉使用知识与一氧化碳浓度的相关性研究
马英楠
王茜
张秋洁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氧烛供氧的“奋斗者”号载人舱内一氧化碳浓度分析
姜磊
何再明
李栋梁
王骏超
李宇杰
刘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龙凤山区域大气本底站一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吴艳玲
徐宏辉
于大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室外汽油发电机对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影响的模拟
毛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室内一氧化碳浓度检测及报警系统的设计
李凯丽
樊建强
刘攀
成慧翔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核电站大修机组反应堆厂房一氧化碳浓度异常分析与控制
赵朝阳
赵从华
陈伦道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雏鸡一氧化碳中毒急救方法
赵森
孙敏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06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研究发现从工业废气提纯一氧化碳新方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雏鹅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防制
李为根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焦炉控制参数与一氧化碳排放关系建模与分析
周梦影
李晓斌
张福行
贺国昂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高能气体压裂中CO气生成及井口聚散规律研究
秦文龙
蒲春生
肖曾利
宋向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神经网络在矿井胶带机火灾探测中的应用
郭键
王汝琳
李宁
李明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无模型控制系统在丁辛醇装置中的应用
韩志刚
李秀英
廖维国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考虑风筒破损对隧道施工过程中CO排出的影响机制
王林峰
冉楗
钟宜宏
李玲玉
李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工作面推进速度对采空区煤自燃的时滞性分析
黎锦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CO的第二泛频(3←0)跃迁谱线线形强度测量研究
潘金明
林鸿
冯晓娟
宦克为
张金涛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