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羊开口化学成分及其抑制一氧化氮生成活性的研究
1
作者 李晶 邹碧群 +9 位作者 曾思文 王亚凤 阳丙媛 李桂勤 刘章彬 黄永林 郭伦发 葛利 何瑞杰 杨克迪 《广西植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87-1798,共12页
为探明羊开口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技术,对羊开口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与纯化,基于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数据的综合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脂多糖(LPS... 为探明羊开口的抗炎活性成分,该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技术,对羊开口的乙醇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与纯化,基于质谱(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数据的综合分析,鉴定了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并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一氧化氮(NO)的模型,评估了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羊开口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1,6-二-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基丙三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2)、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3)、龙胆酸5-O-β-D-葡萄糖苷(4)、杨梅素-3-O-β-D-葡萄糖苷(5)、6-O-没食子酰基葡萄糖(6)、3′-O-甲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7)、3,3′,4-三甲氧基鞣花酸-4′-O-α-L-鼠李糖苷(8)、3,3′,4-O-三甲基鞣花酸-4′-O-芸香糖苷(9)、3,3′-O-二甲基鞣花酸-4-O-β-D-葡萄糖苷(10)、原儿茶酸(11)、原儿茶醛(12)、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乙腈(13)、1-O-苯甲酰肌醇(14)、2α-羟基乌苏酸(15)、熊果酸(16)、木栓酮(17)、α-香树脂醇(18)、harprogenin-28-β-D-glucopyranosylester(19)。除化合物6、10、18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2)化合物12对LPS诱导RAW 264.7细胞释放NO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IC_(50)值为18.2μmol·L^(-1)。该研究为羊开口的抗炎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开口 野牡丹属 一氧化氮抑制活性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 guttiforme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慧媛 岳婧怡 +1 位作者 王举涛 蔡百祥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143-1147,共5页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 guttiforme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包括一个新型含过氧键的二聚苯衍生物:fucinum A(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Z)-1-hydroxy-4-(2-n...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从植物内生真菌Fusarium guttiforme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7种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手段鉴定其结构,包括一个新型含过氧键的二聚苯衍生物:fucinum A(1)以及6个已知化合物:(Z)-1-hydroxy-4-(2-nitroethenyl)benzene(2)、对羟基苯甲醛(3)、stigmasta-4,6,8(14)-trien-3-one(4)、stigmast-4-ene-3,6-dione(5)、麦角甾醇(6)、5-羟甲基糠醛(7)均首次从该真菌次生代谢产物中分离。此外,对上述化合物进行NO生成抑制活性实验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化合物1、2对NO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IC_(50)值分别为48.1和46.6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arium guttiforme 次生代谢产物 苯环衍生物 一氧化氮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枳中异戊烯基化的黄酮及香豆素类成分
3
作者 祝娇娇 李正辉 +2 位作者 刘吉开 王国凯 冯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47-1751,共5页
从枳(Poncirus trifoliata)地上部份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异戊烯基化的酚性成分,包括4个异戊烯基化的黄酮(1~4)和8个异戊烯基化的香豆素(5~12),其结构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对照确证为:3'',4'&... 从枳(Poncirus trifoliata)地上部份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层中分离得到12个异戊烯基化的酚性成分,包括4个异戊烯基化的黄酮(1~4)和8个异戊烯基化的香豆素(5~12),其结构通过NMR和MS等波谱数据以及文献数据对照确证为:3'',4''-dihydroxy-atalantoflavone(1),alatanoflavone(2),7,8-(2'',2''-dimethylpyrano)-5,3',4'-trihydroxy-3-methoxylflavone(3),citflavanone (4),seselin(5),xanthyletin (6),isoangenomalin (7),nordentatin(8),clausarin(9),3-(1,1-dimethylallyl)-8-hydroxy-7-methoxycoumarin(10),anisocoumarin B(11),auraptene(12)。化合物2和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一氧化氮生成作用,其IC50分别为17. 3和22. 8μM,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 香豆素 波谱鉴定 一氧化生成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