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颈神经根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Ⅰ型在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惠光 周枫 +4 位作者 张云庆 方有生 陈德松 彭裕文 王劼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84-1386,1402,I0002,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近背根神经节远端套入颈6脊神经根,以丝线在硅胶管外结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颈4~7背根神经节及相应节段脊髓,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一氧化氮(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分析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颈部背根神经节及颈髓中的分布,比较两组NOS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结果:大鼠颈神经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NOS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脊髓背角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明显增多,细胞以中、小神经元为主,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阳性神经末梢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始终多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可能与大鼠颈神经受压致颈肩痛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1 颈肩痛 颈神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2
作者 孙臣友 戚双双 +3 位作者 楼新法 崔怀瑞 孙淑红 刘能保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6-180,共5页
本文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一氧化氮合酶1(NOS1)表达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复合应激组,每组各10只。应激组动物采用4种应激原无规律、交替性地进行长达6周的... 本文观察慢性复合应激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和一氧化氮合酶1(NOS1)表达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在学习与记忆中的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慢性复合应激组,每组各10只。应激组动物采用4种应激原无规律、交替性地进行长达6周的慢性复合应激试验。实验过程中测定动物血清皮质酮(CORT)水平,采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大鼠学习和记忆成绩,记录海马齿状回LTP群体峰电位(PS)幅值的变化,同时观察海马CA1及齿状回区NOS1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在应激第4周和第6周时,血清皮质酮浓度的比值显著增高(P<0.05,P<0.01);(2)高频刺激(HFS)后各时间点的PS幅值增高更为明显(P<0.01);(3)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实验后慢性复合应激组动物的学习和记忆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P<0.01);(4)慢性复合应激组和对照组大鼠海马齿状回NOS1阳性神经元个数分别为8.80±3.91和5.44±1.14,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的学习和记忆有一定的影响,可能与齿状回群体峰电位幅值增强和NOS1表达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复应激 学习和记忆 长时程增强 一氧化氮合酶1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素刺激下人RPE细胞的自分泌调节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洲 惠延年 +3 位作者 王雨生 张鹏 侯旭 马吉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161-164,共4页
目的检测内皮素(endothelin-1,ET-1)刺激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ET-1的自分泌。方法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经10-11mol.L-1、10-9mol.L-1、10-7mol.L-1ET-1作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RPE细胞E... 目的检测内皮素(endothelin-1,ET-1)刺激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后ET-1的自分泌。方法用体外培养的RPE细胞,经10-11mol.L-1、10-9mol.L-1、10-7mol.L-1ET-1作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检测RPE细胞ET-1的表达和一氧化氮合酶1(nitric oxide synthase1,NOS1)的表达,并用LeicaQ750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表达量;用放射免疫测定检测细胞调理液中ET-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在未经ET-1作用的RPE中ET-1、ET-1 mRNA和NOS1仅见少量细胞微弱表达,3个浓度ET-1作用24h后,图像分析在不同浓度ET-1刺激后均检测出ET-1的表达增强,并有浓度依赖性(F=9.511,P<0.01),NOS1的表达也增强(F=16.113,P<0.01),两者有直线相关性(r=0.685,P<0.05)。在调理液的检测中,ET-1和6-Keto-PGF1α的含量均随着ET-1作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各作用浓度两者含量均有统计学差异(前者F=23.67,P<0.01;后者F=44.431,P<0.01);并且两者有直线相关性(r=0.85,P<0.01)。结论ET-1刺激RPE细胞表达并分泌ET-1,同时伴随的NOS1表达增加和6-Keto-PGF1α分泌增加可能是针对ET-1的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自分泌 正向调节 负向调节 一氧化氮合酶1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卡木颗粒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4
作者 刘芮绮 袁天翊 +6 位作者 王冉冉 郑瑞芳 龚迪菲 王守宝 邢建国 杜冠华 方莲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分析。通过单纯二周低氧及四周低氧+Su5416诱导建立HPH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右心室压力等主要药效学指标,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质(Bcl-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PI3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ase synthase,eNOS)、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祖卡木颗粒共167种活性成分,与HPH有179个交集靶点,涉及PIK3CA、HIF1等靶点。验证结果显示,祖卡木颗粒可以显著降低HPH小鼠的右心室压力,减轻右心室肥厚,下调小鼠肺组织中Bcl-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Bax、PI3K、p-PI3K、eNOS蛋白的表达。结论祖卡木颗粒可能通过调节Bax/Bcl及PI3K-eNOS/HIF-1α信号通路对HPH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网络药理学 药效机制 Bcl-2相关X蛋白质/B淋巴细胞瘤-2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内皮型一氧化/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