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边缘系统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及血塞通对其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军 尹逊河 +2 位作者 梁京芸 谢有莲 郭丽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12-1316,共5页
为了研究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边缘系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血塞通对其活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血塞通对全脑缺血家兔的脑保护作用。选取3月龄哈白兔63只,体质量(1500±150)g,随机分为脑缺血治疗组、脑缺血未治疗组和对照组... 为了研究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边缘系统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血塞通对其活性变化的影响,探讨血塞通对全脑缺血家兔的脑保护作用。选取3月龄哈白兔63只,体质量(1500±150)g,随机分为脑缺血治疗组、脑缺血未治疗组和对照组3组,手术建立家兔全脑缺血模型,应用生化检测技术测定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边缘系统NOS活性变化及血塞通对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缘系统内NOS活性在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升高,6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24~96h活性持续下降,120h后恢复至正常水平;脑缺血治疗组下降幅度大、速度快,在96h即恢复至正常水平。缺血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NOS的活性极显著低于缺血未治疗组(P<0.01)。结果提示,血塞通可以通过减弱NOS活性进而维持NO的生理含量,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 缺血再灌注 边缘系统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高峰 水泉祥 +2 位作者 吕娟芬 周柏林 夏哲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Griess法,动态测定内毒素(LPS)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Griess法,动态测定内毒素(LPS)诱导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的变化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影响。结果:细菌LPS能够刺激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的表达,且与LPS剂量和作用时间有关,DEX对星形胶质细胞iNOS活性表达具有负调节作用,而且与加入DEX的间隔时间有关。结论:星形胶质细胞iNOS可能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病理过程,而DEX能抑制这种损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大鼠 星形胶质细胞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内毒素 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与葛根素干预对糖尿病人体FBG、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肖兰 周勇 李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4-108,共5页
探讨太极拳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干预对糖尿病(T2DM)患者FBG、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选择无运动禁忌症的T2DM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A为太极拳运动治疗组,B为葛根素治疗组,C为太极拳运动结合葛根素治疗组,D为... 探讨太极拳运动结合补充葛根素干预对糖尿病(T2DM)患者FBG、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的影响.选择无运动禁忌症的T2DM住院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A为太极拳运动治疗组,B为葛根素治疗组,C为太极拳运动结合葛根素治疗组,D为对照组).试验对象在试验期间均正常服用降糖药物格列吡嗪.结果表明:A、B、C组实验后FBG值显降低(P<0.05;P<0.01),血清NO含量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NOS活性都非常显著性增强(P<0.01).D组各指标与实验前相比无显著性变化(P>0.05);A、B、C组FBG降低幅度显著性大于D组(P<0.05;P<0.01);血清NO含量增加幅度及NOS活性增强幅度也显著性大于D组(P<0.05;P<0.01),其中A、B两组与C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表明太极拳结合葛根素干预能有效降低T2DM患者的FBG值,增加血清NO含量,增强NOS活性,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糖尿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运动 葛根素 糖尿病 血糖 一氧化 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穴贴压改善家兔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惠榕 薛佳璐 +3 位作者 余真铃 余梦霞 吴翠娟 仇志琴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3-45,60,共4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家兔模型的作用机制,为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SD清洁型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穴组各10只。耳穴组于造模成功后耳穴贴压胃、大肠、耳中穴,...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家兔模型的作用机制,为耳穴贴压治疗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提供参考。方法将30只SD清洁型家兔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穴组各10只。耳穴组于造模成功后耳穴贴压胃、大肠、耳中穴,每日按压3次,每次每穴30 s,连续干预7 d;模型组进行造模手术未进行耳穴贴压;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处理。结果耳穴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显著早于模型组(均P<0.05)。三组术后6 h、3 d及7 d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显著,模型组及耳穴组术后6 h及3 d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空白组,且术后3 d耳穴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均P<0.05)。干预后,三组小肠推进率、C-kit蛋白阳性表达、iNOS活性有显著差异,其中耳穴组、空白组小肠推进率、C-kit蛋白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但iNOS活性显著低于模型组,耳穴组的C-kit蛋白阳性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均P<0.05)。结论耳穴贴压可缩短腹部术后家兔首次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及应激反应,有助于提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促进腹部术后胃肠蠕动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耳穴贴压 结肠吻 胃肠功能 应激反应 首次排便时间 肠鸣音恢复时间 血清皮质醇浓度 小肠推进率 C-KIT蛋白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