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克隆与功能鉴定
1
作者 罗希帆 周灵美 +3 位作者 谢晓东 陈帅君 杨红澎 吴疆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3-17,共5页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其合成依赖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因此NOS在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海洋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 JM-2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利用Bam H Ⅰ和Hind Ⅲ对目...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生物信息分子,其合成依赖于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因此NOS在动植物体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克隆海洋细菌Exiguobacterium aurantiacum JM-2的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利用Bam H Ⅰ和Hind Ⅲ对目的基因和载体进行双酶切和连接,然后用热激转化法将目的基因转到大肠杆菌Top10和BL-21中,使其成功表达,得到转化菌株,再利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并进行蛋白纯化,最后对该蛋白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IPTG的最佳浓度为0.1 mmol/L、诱导时间为5 min时,NOS活性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克隆 蛋白纯化 一氧化合成酶 活性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调PTEN基因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NMDAR1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冉丽 申崇标 +4 位作者 陈力学 谭戈 桂蓓 周冀英 张和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3-168,共6页
目的:利用RNAi重组腺病毒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是否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及其对三叉神经节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 目的:利用RNAi重组腺病毒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是否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及其对三叉神经节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NMDAR1,简写NR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2);硝酸甘油模型组(NTG组,n=12);PTEN基因下调组(AdR-siPTEN组,n=12);Ad-RFP非特异siRNA处理空载体对照组(Ad-RFP组,n=12)。将重组腺病毒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三叉神经节内,一周后通过皮下注射NTG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分别于NTG注射前及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1、2、4小时观察大鼠痛阈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NR1和NO的差异。结果 :AdR-siPTEN腺病毒可下调三叉神经节PTEN基因的表达。与Ad-RFP组相比,AdR-siPTEN组的偏头痛大鼠痛阈明显增高,并且三叉神经节内NR1表达及NO合成明显减少。结论 :PTEN基因参与调节偏头痛的病理过程,下调PTEN基因可减轻NTG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模型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下调PTEN引起NR1表达量减低,继而引起NO含量降低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亚基 一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对缺氧复氧处理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1B活性和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宋慧文 王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0-660,共1页
关键词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乳酸脱氢酶活性 心肌细胞 缺氧复氧 新生大鼠 一氧化 PTP-1B 合成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S1AP基因非编码区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国芹 吕钦谕 +4 位作者 赵静 朱明环 禹顺英 易正辉 陈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or protein,NOS1AP)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性,并对NOS1AP基因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方法·选择2012... 目的·明确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nitric oxide synthase 1 adaptor protein,NOS1AP)基因与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性,并对NOS1AP基因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333例早发性精神分裂症(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EOS)患者和491例非早发性精神分裂症(non-early onset schizophrenia,non-EOS)患者,通过招募方式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的职工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体检中心的受检人群中筛选901名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用TaqMan探针检测3组人群NOS1AP基因rs12742393、rs4145621和rs1415263位点多态性。使用SHEsis在线软件进行各位点Hardy-Weinberg(H-W)平衡检验,分析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分布。通过SNPstats在线网站进行最优遗传模型的分析。利用RNAfold软件和DNAstar软件对阳性多态性位点变异引起的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改变进行预测。结果·3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各组中均符合H-W遗传平衡(P>0.05)。经Bonferroni校正后,EOS组与HC组相比,NOS1AP基因rs12742393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39)。遗传模型分析发现rs12742393位点最优基因型分布符合显性遗传模式(P=0.004)。软件预测发现,rs12742393位点A等位基因变异成C等位基因后,NOS1AP基因编码RNA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发生重要改变,导致空间稳定性下降。结论·NOS1AP基因非编码区rs12742393位点对EOS易感性存在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一氧化氮合成酶1接头蛋白基因 多态性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在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中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暖 杨雷 +4 位作者 毛秉豫 徐国昌 叶松山 张培华 张瓅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4,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大鼠骨髓源性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的黏附、迁...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骨髓源性内皮祖细胞(EPCs)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分离和鉴定大鼠骨髓源性EPCs,观察PKD1及其特异性阻断剂CID755673对EPCs的黏附、迁移、增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EPCs中e NOS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EPCs体外细胞培养实验表明,PKD1可明显促进EPCs的黏附、迁移和增殖,提升EPCs的血管形成能力,上调EPCs中e NOS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PKD1具有调控EPCs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可能以一种依赖e NOS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内皮祖细胞 血管新生 内皮型一氧化合成酶 迁移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激酶D1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eNOS及Ang1表达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雷 毛秉豫 刘暖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达2d以上的心肌梗死大鼠随机被分为模型组、P...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D1(PKD1)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组织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 NOS)及促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调控的影响.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造模方法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存活达2d以上的心肌梗死大鼠随机被分为模型组、PKD1处理组与CID755673处理组,每组8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PKD1及其阻断剂CID755673对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 mRNA表达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析e NOS及Ang1的蛋白表达.结果:和心肌梗死模型组相比较,PKD1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和PKD1处理组比较,CID755673处理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接近于模型组水平.结论:PKD1显著上调大鼠心肌梗死后受损心肌组织中e NOS及Ang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D1 心肌梗死 一氧化合成酶 促血管生成素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和IL-1对VSMC中NOS基因表达的调控及其生物学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倩虹 田青 +6 位作者 宫长宁 赵民清 张晨晖 周洪 周爱儒 汤健 马大龙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9-14,共6页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技术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素可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上内皮素A型受体、内皮素B型受体结合,通过调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转录...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技术发现,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内皮素可与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上内皮素A型受体、内皮素B型受体结合,通过调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mRNA转录表达水平,从而调节VSMC的分裂和增殖。白细胞介素-1对VSMC中NOS基因表达的促进作用和对VSMC分裂的影响,可能部分是通过内皮素及其受体这一途径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一氧化合成酶 白细胞介素-1 血管平滑肌细胞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M1型极化 被引量:4
8
作者 艾敏 史晓娜 +4 位作者 苑纯秀 赵小超 李玉梅 侯旖旎 冯新港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59,共7页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 通过分析日本血吸虫高迁移率族蛋白B1(Schistosoma japonicum 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SjHMGB1)刺激的巨噬细胞的表型相关分子的表达情况,研究SjHMGB1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的功能。分别用LPS及IFN-γ和IL-4诱导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成M1型和M2型作为阳性对照组,以SjHMGB1诱导的巨噬细胞为实验组。分别利用Griess法、FCM、RTPCR和酶活性检测巨噬细胞中iNOS、CD16/32、ArginaseⅠ、CD206等主要标志分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巨噬细胞NO分泌显著增加,精氨酸酶活性变化不显著,M2型巨噬细胞呈现相反的表型。流式结果显示SjHMGB1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CD16/32表达上调,而CD206变化不明显。RT-PCR结果显示SjHMGB1蛋白刺激组和M1型阳性对照组的巨噬细胞iNOS表达上调,而arginaseⅠ和CD206变化不明显;M2型巨噬细胞arginaseⅠ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D206表达上调。结果表明SjHMGB1能够诱导巨噬细胞往M1型巨噬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jHMGB1蛋白 M1型巨噬细胞 精氨酸酶 诱导型一氧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相关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忠 刘建勋 王永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5-607,共3页
候选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 ,对中风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的分布情况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发病机制及提高防治能力。该文综述了目前与中风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 候选基因遗传多态性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 ,对中风相关基因多态性在人群的分布情况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发病机制及提高防治能力。该文综述了目前与中风相关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原、Ap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进展 中风 遗传多态性 分子机制 MTHFR ACE AGT APOE ENOS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 载脂蛋白E 一氧化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祖卡木颗粒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药效及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芮绮 袁天翊 +6 位作者 王冉冉 郑瑞芳 龚迪菲 王守宝 邢建国 杜冠华 方莲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60,共11页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 目的探究祖卡木颗粒对单纯低氧及低氧+Su5416诱导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小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多种数据库及相关文献搜集祖卡木颗粒中10种单味药的活性成分,预测药物靶点并获得HPH相关靶点,进行网络构建及富集分析。通过单纯二周低氧及四周低氧+Su5416诱导建立HPH小鼠模型,观察小鼠右心室压力等主要药效学指标,Masson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肺组织中Bcl-2-相关X蛋白质(Bcl-Associated X,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ell lymphoma-2,Bcl-2)、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PI3K、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ase synthase,eNOS)、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得到祖卡木颗粒共167种活性成分,与HPH有179个交集靶点,涉及PIK3CA、HIF1等靶点。验证结果显示,祖卡木颗粒可以显著降低HPH小鼠的右心室压力,减轻右心室肥厚,下调小鼠肺组织中Bcl-2、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Bax、PI3K、p-PI3K、eNOS蛋白的表达。结论祖卡木颗粒可能通过调节Bax/Bcl及PI3K-eNOS/HIF-1α信号通路对HPH起到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卡木颗粒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网络药理学 药效机制 Bcl-2相关X蛋白质/B淋巴细胞瘤-2基因 磷脂酰肌醇3-激酶-内皮型一氧化合酶/低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