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果的影响
1
作者 杨志 秦冬梅 +1 位作者 周波 肖光军 《临床医药实践》 2022年第11期824-827,共4页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 目的:探讨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两种不同逆转录时长的实时荧光PCR法试剂均按以下方法处理。试剂盒内自带的阳性对照用生理盐水配制成稀释度为1∶1,1∶10,1∶100三个浓度水平的试验样本。每个浓度水平的样本检测16次,其中8次的混匀体系先混匀再瞬离后上机检测(混匀组),而另外8次的反应体系则直接瞬离后上机检测(非混匀组),检测结果以阈值循环数(Ct值)表示。比较每个浓度水平混匀组与非混匀组的结果差异。当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时,则进一步分析差异有无临床意义(实际意义),当两组的均值之差在0.5以内,则认为差异无临床意义。结果:对于逆转录时间较长的试剂,各浓度水平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逆转录时间较短的试剂,部分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临床意义(组间均值之差在0.5以内)。结论: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时,反应体系混匀与否对检测结果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逆转录聚合反应 检测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基因表达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梦璋 梁剑辉 徐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 目的:建立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量方法,监测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的表达水平,探讨IL-10在哮喘气道炎症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用酶切法构建IL-10内标分子,用已知量的该内标分子,通过竞争性RT-PCR对哮喘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的诱导痰和外周血IL-10 mRN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哮喘发作期患者的诱导痰和外周血绝大多数未检测到IL-10 mRNA,部分缓解期患者有少量IL-10 mRNA表达。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和诱导痰均有IL-10 mRNA表达。结论: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过程与IL-10基因表达有关,且存在IL-10转录水平的合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竞争性逆转录-聚合反应 白细胞介素-10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产物
3
作者 廖杰 赵玉兰 +2 位作者 董芳霆 杨军 郝秀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91-492,共2页
建立了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反应液直接进样, 用 T S K gel D E A E N P R 柱分离, Tris H Cl 缓冲溶液(p H 90)氯化钠线性梯度洗脱,于 260... 建立了分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 T P C R)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反应液直接进样, 用 T S K gel D E A E N P R 柱分离, Tris H Cl 缓冲溶液(p H 90)氯化钠线性梯度洗脱,于 260 nm 处检测。用所建立的方法分析了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 M N)磷脂酶 A2 m R N A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 聚合反应 磷脂A2 PMN MRNA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RNA
4
作者 彭梅 代长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6-7,共2页
本文用本所自己合成的引物,对30份怀疑HCV感染血清进行HCVRNART-PCR检测。该30份血清中,22份抗-HCV阳性,其中18份HCVRNA为阳性,8份抗-HCV阴性血清及怀疑阳性血清中,2份HVCRNA为阳性... 本文用本所自己合成的引物,对30份怀疑HCV感染血清进行HCVRNART-PCR检测。该30份血清中,22份抗-HCV阳性,其中18份HCVRNA为阳性,8份抗-HCV阴性血清及怀疑阳性血清中,2份HVCRNA为阳性。结果提示,抗-HCV抗体试剂盒用于检测急性HCV感染有其不足之处,结合PCR检测HCVRNA的方法可提高急性HCV感染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聚合反应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5
作者 赵芳 牛娜 +4 位作者 刘莹 涂晓波 刘慧玲 金晓蕾 吕敬章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21期294-300,共7页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 目的建立多重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快速检测食品中的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coli,STEC)的方法。方法以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携带的毒力基因stx1、stx2和黏附基因eae靶基因引物探针建立多重实时PCR体系,并采用原位冻干技术将PCR反应体系和阳性质控品进行了预先分装冻干,制成稳定、便捷的即用型反应体系,随后对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所建立的多重实时PCR法检测eae、stx1、stx2基因的灵敏性为102 CFU/mL。与32种非STEC菌均无交叉反应。整体检测时长可控制在1 h以内,冻干体系可在常温条件下保存1年以上。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适用于测定食品中的S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检测 多重实时聚合反应技术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 冻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Trametes versicolor的定殖 被引量:1
6
作者 郑磊 张静 +2 位作者 彭燕 麻文建 朱天辉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7-284,共8页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在接种后短期内都能够迅速生长繁殖,B.amyloliquefaciens相对含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20d后呈下降趋势,40d后趋于稳定,而T.versicolor在各时期的相对含量变化均较前者延迟10d;60d后,在施入B.amyloliquefaciens和T.versicolor的根际土壤中F.solani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在生防菌的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时,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则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定殖稳定后,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对照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生防菌在铁核桃根际土壤中均有很强的生防效果和定殖能力,生防效果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定殖能力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该研究为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2种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腐皮镰刀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白腐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神经损伤后NgR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春林 叶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899-901,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NgR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Nogo-A和NgR在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enceQuan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Q-PCR)法,定量分析视神经损伤后1,3,5,7,15d视神经N... 目的:定量检测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NgRmR-NA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Nogo-A和NgR在视神经损伤后的表达变化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enceQuantivepolymerasechainreaction,FQ-PCR)法,定量分析视神经损伤后1,3,5,7,15d视神经Ng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视神经钳夹伤后其NgR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Nogo-A和其受体NgR表达变化的不一致,提示了Nogo-A除了抑制再生外,可能还有其它尚未阐明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R NOGO-A 视神经 荧光定量PCR MRNA表达 视神经损伤 聚合反应检测 NGR 实时荧光 NOGO-A 成年大鼠 表达变化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下番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圣懿 王晓敏 +5 位作者 刘文娟 程国新 郭猛 姚文孔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44,共14页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 为筛选出在不同激素诱导下番茄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本研究以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3种外源激素分别诱导处理0、24、48、120 h的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MM)和抗病番茄自交系62579叶片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进行扩增,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分析EF1α、L33、Act、Ubi、GAPDH、UK、CAC、TIP41这8个番茄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平均CT值为26~34。综合3个软件的分析结果发现,在AB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Ubi;在MeJ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L33和EF1α;在SA诱导下,番茄中较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EF1α和L33。综上所述,L33基因是番茄在不同激素诱导下表达最稳定的候选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的最稳定内参基因将为后续番茄响应外源激素处理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和分子机制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激素诱导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内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预测龋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孙同正 杨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15,共3页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呈进行性不可逆进展,最终导致牙体组织缺损或丧失。龋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 龋病是发生在牙体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呈进行性不可逆进展,最终导致牙体组织缺损或丧失。龋病在人群中发病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针对龋病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就显得尤其重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技术,可对龋病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与龋病密切相关的菌群,并为龋病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龋病 变异球菌 白色念珠菌 乳酸杆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法的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立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6期92-94,共3页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6月我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进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 目的:比较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eal-time PCR)在检测女性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高危亚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6月我院妇产科行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进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检查,检查结果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患者100例,分别采用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HPV高危亚型,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对检测HPV阳性的样本或HPV阴性但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LCT)≥LSIL的妇女采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验证两种HPV检测的参考标准。结果:共取病理68例。病理结果证实该人群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5例,CINⅡ级11例,CINⅠ级19例,慢性宫颈炎和鳞状上皮化生33例。该100例患者HCⅡ和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的阳性率分别为63.0%和71.0%,二者总符合率为82.3%;HCⅡ检测手段对高危宫颈病变患者进行高危HPV筛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9.3%、88.2%、91.2%、10.1%、99.7%、8.9和0.327;real-time PCR以上各指标分别为100.0%、92.5%、86.7%、8.6%、100.0%、8.7和0。结论:Real-time PCR与HCⅡ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高危型HPV有较好的相关性;但real-time PCR检测高危型HPV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第二代杂交捕获法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技术 宫颈上皮内瘤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构建黄牛和牦牛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木其勒 Bayarmaa Gun-Aajav +4 位作者 刘国强 呼日 特格希巴雅尔 牛慧敏 郭梁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7-195,共9页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 目的建立一种拥有内源质控的三重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用以快速鉴定肉和乳中黄牛和牦牛的源性成分。方法首先对黄牛肉、牦牛肉、黄牛奶、牦牛奶等7种动物产品进行特异性检测,同时通过稀释梯度方法验证此方法的绝对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最后通过黄牛和牦牛肉掺假模拟试验确定该方法的相对灵敏度。结果该方法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地检测到来源于黄牛和牦牛肉和乳的DNA,稳定扩增的内源质控有效地避免了假阴性结果,本方法针对黄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3 ng,针对牦牛奶的绝对LOD为2.5×10^(-3)5.0×10^(‒2)ng,本方法对黄牛肉和牦牛肉混合肉的相对灵敏度可达0.1%牦牛肉。结论所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实现黄牛和牦牛源性以及内源质控的同步检测,又能通过内源质控排除实验假阴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黄牛 牦牛 内源质控 特异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DNA诊断肺结核价值 被引量:9
12
作者 魏巍 覃林珍 +1 位作者 刘守江 王健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6期611-613,共3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分枝杆菌脱氧核糖核酸(TBDNA)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5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等。结果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检测、血清TB-SA抗体检测、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分别为65.2%(75/115)、50.4%(58/115)、20.9%(24/11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测TB-DNA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显著高于血清TBSA抗体、痰涂片抗酸染色镜检(均P<0.05)。结论采用FQ-PCR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B-DNA诊断肺结核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实时聚合反应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脱氧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唾液HBV-DNA结果分析
13
作者 闫芳 王岐 《临床医药实践》 2012年第1期38-38,76,共2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与唾液中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在3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与唾液中HBV-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在30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103 copies/mL者268例,阳性率为89.33%。唾液HBV-DNA>103copies/mL者219例,阳性率为73.00%。血清、唾液HBV-DNA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86,P<0.01)。结论:血清中HBV-DAN与唾液中HBV-DNA的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唾液中HBV-DNA>105 copies/mL时同样导致HBV的水平传播,这在流行病学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唾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导电玻璃(ITO)基材自加热传感静态芯片聚合酶链反应(PCR)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志勇 田晓溪 +2 位作者 渠柏艳 陈坤 方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259-2263,共5页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s以上,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s.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铟锡(ITO)玻璃 自加热传感温控 静态芯片聚合反应 原位实时荧光监测 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晓燕 陈萍 +3 位作者 吴莺 蒋小猛 魏金文 何亚龙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4期299-301,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度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物蛋白过氧化酶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和T... 目的探讨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在胃黏膜癌变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过度表达与胃癌恶性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免疫组化链菌素亲物蛋白过氧化酶法分别检测端粒酶和TERT在胃癌组织和癌旁非癌组织中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的百分率。结果65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和hTERT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2%和81.5%,显著高于相应癌旁非癌组织(P<0.01)。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胃癌组织的淋巴结转移及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hTERT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P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检测端粒酶和hTERT可以帮助判断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和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聚合反应 端粒逆转录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逆转录酶短发夹RNA对鼻咽癌细胞c-my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燕 陈始明 +2 位作者 陶泽璋 肖伯奎 段洪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67-470,共4页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 目的研究针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hTERT)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及对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根据hTERTcDNA序列构建表达hTERT特异的、含荧光素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质粒shRNA1。将质粒shRNA1转染人CNE,MTT法测定细胞增殖,以TRAP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以蛋白印记法检测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表达。结果质粒shRNA1及对照质粒shRNA2转染细胞后,大量细胞表达绿色荧光,其中shRNA1转染组见许多死亡细胞;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hRNA1转染组CNE端粒酶活性显著下降,部分细胞增殖受抑制,癌细胞1天、2天的c-myc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分别下调约30.3%,31.2%。结论抑制CNE中端粒酶活性或hTERT基因表达将引起c-myc表达下调并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端粒酶与c-myc共同参与了CNE的发生、发展、增殖与分化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逆转录聚合反应 RNA干扰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白粿干模拟转基因样品前处理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冰 王志纯 +3 位作者 邵碧英 缪婷玉 彭娟 陈文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47,共5页
为提高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灵敏度与检出率,应用模拟转基因白粿干样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样品颗粒细度、DNA提取过程中样品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裂解缓冲液中温育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 为提高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灵敏度与检出率,应用模拟转基因白粿干样品,对影响检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样品颗粒细度、DNA提取过程中样品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裂解缓冲液中温育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的DNA量在样品颗粒细度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缓冲液温育时间的9种处理组合间都有极显著差异,其中最优条件为样品颗粒细度>100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缓冲液温育时间>8 h(过夜)。采用最优前处理组合,样品的主要转基因成分检出限从公认的转基因含量0.01%(m/m)降到0.001%(m/m),检测灵敏度提高10倍,有效提高了米制品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制品(白粿干) 转基因成分 实时荧光聚合反应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实时RT-PCR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职建军 侯自员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37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咽拭子(305份)、脑脊液(36份)、疱疹液(37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 目的探讨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技术在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378例手足口病患者采集咽拭子(305份)、脑脊液(36份)、疱疹液(37份)标本,分别采用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比较两种方法检测EV71、CoxA16阳性率,比较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CoxA16及EV71+CoxA16阳性率。结果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V71、CoxA16阳性率率显著高于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0.05)。EV71、CoxA16及EV71+CoxA16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能提高手足口病患者病原学检测准确性,优于常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病原学检测 一步法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转录-套式PCR检测血清中丙肝病毒RNA
19
作者 胡向阳 黄晓明 +1 位作者 高翼之 尤大钰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3-4,共2页
利用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保守序列同源的套式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中HCV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由于在引物设计中选择了最保守的区域且避开了与黄病毒属的同源序列,保证了PCR检测的灵敏度... 利用与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5'非编码区保守序列同源的套式引物,建立了检测血清中HCVRNA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由于在引物设计中选择了最保守的区域且避开了与黄病毒属的同源序列,保证了PCR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经逆转录和两轮PCR扩增,可检出1×10-3ul血清中的HCVRNA。研究了影响HCVRNAPCR检测的各种因素,并对RNA分离及RT-PCR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研制了HCV的PCR检测试剂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RNA 逆转录 套式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产品中嗜水气单胞菌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CRISPR/Cas12a快速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高子惠 曲心平 +7 位作者 凌莉 于海洋 张蕾 胡蝶 吴笛 何雨霏 郑秋月 曹际娟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90-97,共8页
目的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簇状规则间隔短链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新方法,检测鱼类产品中... 目的建立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结合簇状规则间隔短链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新方法,检测鱼类产品中嗜水气单胞菌,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采用基于最新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建立RPA结合CRISPR/Cas12a新方法,快速检测嗜水气单胞菌,同时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方法比对两种方法的检出率。筛查嗜水气单胞菌分离株的耐药性,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耐药表型,采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SYBG)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测定耐药基因,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在74例鱼类样品中,基于RPA-CRISPR/Cas12a和LAMP同时检测出6例嗜水气单胞菌。分析耐药性测试结果发现,分离株对5大类10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差异较大,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结果一致性较高。结论所建立的RPA-CRISPR/Cas12a方法适用于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比较复杂,耐药表型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耐药基因调控。研究结果为水产品中嗜水气单胞菌快速检测和耐药性筛查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重组聚合扩增 簇状规则间隔短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 环介导等温扩增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反应 耐药表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