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对煤粉燃烧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吕建燚 李定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4-29,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沉降炉与8级Andersen粒子撞击器级联使用,研究燃烧温度对煤粉燃烧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从一次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来看,3种燃烧温度下的PM_(10)均在2.8~4.3μm内出现峰值。随燃烧温度升高,PM,的排放量增大。SEM图... 实验室条件下,以沉降炉与8级Andersen粒子撞击器级联使用,研究燃烧温度对煤粉燃烧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从一次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来看,3种燃烧温度下的PM_(10)均在2.8~4.3μm内出现峰值。随燃烧温度升高,PM,的排放量增大。SEM图像显示,较高温度下生成的颗粒物表面粗糙,变形和破碎强烈,熔融表面粘附细微粒子。EDX结果表明超微米颗粒物的主要成分为Fe和Ca以及铝硅酸盐,亚微米颗粒物的成分与超微米颗粒物成分不同。ICP-AES分析结果表明,Cr、Cu、Ni、Pb、Zn 5种痕量元素在细颗粒物中富集。燃烧温度越高,颗粒物中痕量元素的含量越大,颗粒物中元素的含量与燃烧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一次颗粒物 排放特性 痕量元素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品影响直喷汽油机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二次颗粒物生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银辉 帅石金 +2 位作者 张文彬 马骁 徐宏明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2016年第4期355-370,共16页
本文针对汽油组分对GDI汽油机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二次颗粒物生成影响等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汽油中芳香烃体积分数增加,会使GDI汽油机一次颗粒物、颗粒中多环芳香烃(PAH)和排气中可挥发有机物(VOC)增加,最终导致排气在... 本文针对汽油组分对GDI汽油机一次颗粒物排放和二次颗粒物生成影响等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汽油中芳香烃体积分数增加,会使GDI汽油机一次颗粒物、颗粒中多环芳香烃(PAH)和排气中可挥发有机物(VOC)增加,最终导致排气在大气中形成的二次颗粒物生成量增加;汽油机排气生成的二次颗粒物远高于其一次颗粒物,大气中二次颗粒物的主要成分即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量有相当一部分源自于汽油车排气中的VOC和PAH,但汽油车排气在排气系统中的演变特性以及在大气中如何转化为SOA的物理化学过程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缸内直喷(GDI) 燃油理化特性 一次颗粒物 有机气溶胶(SO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时间对煤粉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吕建燚 李定凯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0,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将取样枪与8级Andersen粒子撞击器联用,分别在沉降炉内炉管的100 cm、60 cm和45 cm处(代表不同的燃烧时间)采集煤粉燃烧后的一次颗粒物并做分析,研究燃烧时间对煤粉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一次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表明,... 实验室条件下,将取样枪与8级Andersen粒子撞击器联用,分别在沉降炉内炉管的100 cm、60 cm和45 cm处(代表不同的燃烧时间)采集煤粉燃烧后的一次颗粒物并做分析,研究燃烧时间对煤粉生成的一次颗粒物特性的影响.一次颗粒物的粒度分布表明,燃烧时间越长,生成的粒径较小的颗粒物的量越多.PMi的排放量随燃烧时间增长而增大.SEM结果显示燃烧时间短,颗粒物破碎程度较小.成分分析表明,特定煤粉在不同燃烧时间后生成的总灰中,主要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且亚微米颗粒物的成分与超微米颗粒物成分不同.ICP-AES分析结果表明,Pb和Zn的蒸发过程受燃烧时间的影响较小,而Cu和Ni的蒸发受燃烧时间的影响较大,揭示了元素熔点与富集特性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燃烧 一次颗粒物 排放特性 痕量元素 富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一次颗粒物和黑碳实时排放特征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晋宏 孔少飞 +10 位作者 冯韵恺 严沁 覃思 刘玺 牛真真 郑淑睿 吴方琪 姚立全 曾昕 燕莹莹 祁士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6,共11页
燃煤电厂是大气一次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其超低排放改造改变了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为满足当前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的需要,燃煤电厂颗粒物实时排放质量浓度及关键组分比值亟需更新。本研究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某超低排放改造... 燃煤电厂是大气一次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其超低排放改造改变了大气颗粒物排放特征。为满足当前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构建的需要,燃煤电厂颗粒物实时排放质量浓度及关键组分比值亟需更新。本研究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某超低排放改造后的燃煤电厂开展实测,获得该燃煤电厂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超细颗粒物(PM1.0)和黑碳(BC)的实时排放质量浓度,更新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分析PM1.0/PM2.5、PM2.5/PM10和BC/PM2.5质量浓度比值(文中以上比值均为质量浓度比值)日变化。结果表明,上述污染物排放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0±6.0)mg/m^3、(5.0±5.9)mg/m^3、(4.9±5.9)mg/m^3和(36.6±28.3)μg/m^3;对应的排放因子分别为0.03 kg/t、0.03 kg/t、0.03 kg/t和0.2 mg/kg。该燃煤电厂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表现出明显的日间变化,高值时段(20:30至次日10:30)PM2.5平均质量浓度是低值时段(10:30~20:30)的12.2倍,推测可能与不同时段的污染控制措施效率变动有关。作为不完全燃烧的产物,黑碳排放高值时段(06:00~12:00和14:30~19:00)的质量浓度是低值时段(00:00~05:00)相应值的1.5~2.4倍,推测与煤的添加和锅炉燃烧效率有关。颗粒物及组分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在构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时需予以考虑。本研究实测所得PM2.5/PM10和BC/PM2.5比值分别为1.00±0.01和0.03±0.04,均远高于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中推荐的燃煤电厂相应比值0.3和0.002,采用现有清单编制技术手册的相应比值可能低估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和黑碳排放,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排放燃煤电厂 一次颗粒物 黑碳 排放因子 BC/PM2.5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工业过程一次颗粒物实时排放特征
5
作者 葛宏飞 孔少飞 +3 位作者 刘晋宏 冯韵凯 覃思 祁士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75-4387,共13页
工业过程是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满足当前高精度排放清单的构建,亟需对其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排放因子开展实测。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水泥生产、医药制造、玻璃制造、纺织(燃煤锅炉)和钢铁烧结5类典型工业... 工业过程是我国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满足当前高精度排放清单的构建,亟需对其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排放因子开展实测。基于稀释通道采样系统,对水泥生产、医药制造、玻璃制造、纺织(燃煤锅炉)和钢铁烧结5类典型工业过程颗粒物进行测试,获得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亚微米颗粒物(PM_(1.0))和黑碳(BC)的实时排放量,对PM_(1.0)/PM_(2.5),PM_(2.5)/PM_(10)和BC/PM_(2.5)(质量浓度比)的日变化进行分析,更新各类一次颗粒物的排放因子。上述5类典型工业过程的PM_(2.5)和BC平均日排放质量浓度分别为(1.60±1.13),(5.08±3.29),(0.14±0.12),(0.87±0.42)和(0.79±0.30) mg/m^(3),以及(24.03±16.40),(40.38±20.47),(2.59±1.64),(11.44±10.02)和(5.98±4.33)μg/m^(3),具有明显的日变化,高值时段分别为低值时段的1.16~2.53倍和1.57~2.40倍。这可能与不同时间段内燃料添加改变燃烧状态和污染控制设备效率波动有关,因此高时间分辨率污染物排放清单的构建需考虑这些日变化特征。水泥生产行业的BC/PM_(2.5)为清单编制技术手册中推荐值(0.002)的7.5倍,钢铁烧结行业为推荐值(0.001)的8.6倍,且其BC排放因子分别为0.11和0.02 mg/kg,远低于技术手册中的230和2.52 mg/kg,若以技术手册中推荐的BC排放系数建立排放清单会高估BC的排放量。制药、玻璃制造、纺织(燃煤锅炉)的BC/PM_(2.5)分别为(0.009 5±0.005 0),(0.030 3±0.026 9)和(0.010 2±0.008 0),BC排放因子分别为0.43,0.29和0.68 mg/kg,技术手册中并未给出BC参考排放系数。研究数据可为更新清单编制技术手册和建立BC排放清单提供实测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过程 一次颗粒物 排放因子 黑碳 BC/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颗粒物生成机理及排放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6
作者 帅石金 董哲林 +4 位作者 郑荣 王步宇 付海超 徐宏明 王建昕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6,共12页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 汽油机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乘用车和轻型货车的主流动力.随着汽车排放法规加严,汽油机颗粒物(PM)和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以及在大气中形成雾霾等问题广受关注.围绕直喷(GDI)汽油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GDI汽油机和进气道喷射(PFI)汽油机的一次颗粒物排放特性以及汽油机尾气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机理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已有研究表明:GDI汽油机碳烟排放主要来源于附壁油膜的池火燃烧和缸内局部浓区的燃烧,燃油喷射策略和混合气组织方式对缸内碳烟生成有重要影响;GDI汽油机颗粒物的排放水平要远高于PFI汽油机以及装有颗粒过滤器(DPF)的柴油机,但GDI和PFI汽油机排放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总体相近;汽油机排放生成二次颗粒物质量要远高于其生成的一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汽油机尾气中VOCs生成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内直喷汽油机 进气道喷射汽油机 一次颗粒物 颗粒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