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粳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郭媛 万志兵 +1 位作者 陈献功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2,共5页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 2005年和2006年调查了粳稻品种丙8979与C堡及其杂交后代通过一粒传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7∶8和F8∶9)370个株系主茎穗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的表型分布,并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这2个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2年的数据均显示,一次枝梗数性状受2对连锁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6%和40%,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1%和41%;二次枝梗数性状均受2对独立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多基因,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0%和65%,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0%和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一次枝梗数 枝梗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粳371×辽粳326组合一次枝梗数性状遗传模型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大为 王伯伦 +1 位作者 于洪兰 王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9-264,共6页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辽粳371×辽粳326一次枝梗数(primary branch number,PBN)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4),两对...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分析了辽粳371×辽粳326一次枝梗数(primary branch number,PBN)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性状的遗传符合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E-4),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相同,均为-0.618;主基因遗传率为48.4%。经SSR标记,利用Qgene软件对该F2代群体进行QTL分析,在第1和第8染色体上定位到两个基因位点qPBN-1-1和qPBN-8-1,加性效应分别为-0.736和-0.388,贡献率分别为11.7%和10.8%。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枝梗数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的遗传 被引量:7
3
作者 刘金波 刘晓丽 +7 位作者 王宝祥 樊继伟 卢百关 李健 方兆伟 迟铭 秦德荣 徐大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87-1192,共6页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 水稻枝梗数影响每穗颖花数。为阐明水稻枝梗数遗传规律,以一、二次枝梗数多的水稻品种3012与一、二次枝梗数少的水稻品种万特大粒杂交获得的F1和F2世代及其亲本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一、二次枝梗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一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二次枝梗数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一、二次枝梗数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一次枝梗数以加性效应为主,二次枝梗数以超显性效应为主。因此,可以通过杂交和回交的育种策略来增加水稻品种枝梗数,实现产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一次枝梗数 枝梗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地区5个粳稻品种产量因素及穗粒数相关基因差异分析
4
作者 殷从飞 史培华 +5 位作者 张建祥 赵艳岭 崔晓霞 李敏 许金诺 陆建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14-17,共4页
研究镇江地区5个不同品种粳稻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上的差异,并分析穗粒数相关基因序列对产量的影响。对镇稻11、宁粳3、宁粳6、武运粳24和武运粳23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23在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上表现优异,产量最高。相关性... 研究镇江地区5个不同品种粳稻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上的差异,并分析穗粒数相关基因序列对产量的影响。对镇稻11、宁粳3、宁粳6、武运粳24和武运粳23品种进行田间试验,结果显示,武运粳23在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上表现优异,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参试品种株高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一次枝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基因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关键基因DEP1、Ghd7、Gn1a、OsGA20ox1和NOG1在参试品种与高产品种之间存在氨基酸变异,但在参试品种内部无序列差异。5个参试品种中,在镇江地区推广武运粳23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产量 一次枝梗数 穗粒 序列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粳稻亲本穗长和枝梗数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筛选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殿成 阮方松 +6 位作者 刘健 谢辉 赵凯铭 梁奎 江建华 蔡勇林 洪德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共7页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 提高杂交粳稻竞争优势的关键是选育具有高配合力的大穗型杂交粳稻恢复系。为使配合力改良更有效,选用115对SSR引物扩增6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标记基因型,并按NCⅡ(North Carolina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72个F1组合,分析18个亲本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结合亲本SSR分子标记数据和性状配合力数据筛选3个穗部性状优异配合力的标记基因型。结果发现:23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穗部性状配合力显著相关。其中1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3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7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都相关;15个标记基因型与亲本单个性状配合力相关。标记基因型RM8254-120/180对3个性状的配合力效应都是正的,可使F1的每穗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穗长3个性状值分别增加21.63%、21.12%和16.12%。与亲本2个性状配合力相关的7个标记基因型中有6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正值,1个标记基因型对亲本的配合力效应是负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配合力 SSR标记 穗长 每穗一次枝梗数 每穗二枝梗 标记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