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及检测标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冯玉红 姚文清 +6 位作者 尚超男 谢艳丽 张名楠 周雪晴 王桂振 于文辉 窦智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5-63,共9页
综述了国内外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有部分可生物可降解组分或非生物降解方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相关标准、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塑料鉴别检测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评价标准及禁塑快速检... 综述了国内外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有部分可生物可降解组分或非生物降解方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相关标准、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塑料鉴别检测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评价标准及禁塑快速检测技术与标准,并对未来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污染防治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 可生物降解 检验检测 塑料种类甄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TIR光谱技术对可生物降解材料中添加PE/EVA组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尚超男 谢艳丽 +7 位作者 高峡 周雪晴 赵振东 马佳鑫 崔芃 魏晓晓 冯玉红 张名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380-3386,共7页
以海南禁塑名录(第一批)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目标物,按不等质量梯度分别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进行复合物中PE和EVA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以海南禁塑名录(第一批)中禁用不可降解塑料聚乙烯(P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为目标物,按不等质量梯度分别与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和聚乳酸(PLA)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熔融共混,进行复合物中PE和EVA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以期为市场监督禁塑组分的违规添加提供数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聚类分析,对PE-PBAT、EVA-PBAT、PE-PLA和EVA-PLA二元共混体系中的68个自制样品进行目标物鉴别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将所有光谱数据采用化学计量法分析研究,其聚类分析法可将样品分为3类,全波段下A=14,R^(2)X(cum)=0.997,Q 2(cum)=0.992。FTIR解析以峰形和峰位置筛选定性特征峰,以峰强变化筛选定量特征峰,其中PE-PBAT和EVA-PBAT体系有定性特征峰2918和2850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1714和727 cm^(-1);PE-PLA体系有定性特征峰2918,2850和718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和1747 cm^(-1),另外1460 cm^(-1)谱带的强弱与组分比例不相关的特点可用于辅助定量;EVA-PLA体系包含定性特征峰2918,2850,1237和718 cm^(-1),定量特征峰2918,2850和1740 cm^(-1),红外定性分类结果与化学计量分析一致。进而探究峰强度比与禁塑组分含量的相关性,Spectrum Quant软件建立的定量模型表示:PBAT基共混材料的2918/727峰强度比与PE或EVA含量存在高度相关性,PE-PLA共混材料中2918/1460峰强比与PE含量存在高度相关性,EVA-PBAT共混材料中2918/1740峰强比与EVA含量有高度相关性;盲样验证显示残差值在±2.7%内。FTIR技术在禁塑组分PE和EVA定性定量分析中方法可靠,可实现简便快捷的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技术 聚类分析 定性定量检测 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