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推拿一指禅推法定点风池穴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1
作者 石梦妮 孙武权 +4 位作者 李静先 郭蕾 吴志伟 房敏 朱清广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6-461,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 目的系统研究一指禅推法在风池穴定点操作下不同施力条件下的生物力学特性,以提供精准量化数据,提升治疗效果。方法招募10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推拿医师,应用德国Novel Pliance-X 32 Expert手套动态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执行一指禅推法时,轻、中、重3种施力强度下3 min力学参数。数据分析选取力学输出稳定的中段1 min数据,评估最大压力、平均压力、峰值压强、平均压强、压力-时间积分(force-time integral,FTI)、压强-时间积分(pressure-time integral,PTI)及操作频率等关键力学指标。结果在轻、中、重3种施力条件下,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风池穴定点操作的一指禅推法的最大压力均值分别为6.31、9.45、18.27 N,平均压力均值分别为3.31、5.64、9.05 N;峰值压强均值为26.10、34.80、70.00 kPa,平均压强均值为11.95、21.00、26.15 kPa;FTI均值为55.65、182.10、225.21 N·s;PTI均值为167.10、489.59、795.83 kPa·s;操作频率均值分别为156.00、150.60、154.80次/min。结论10名高级职称推拿医师在轻、中、重3种手法的自我界定和客观测量力学参数之间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反映了推拿医师在不同施力条件下对手法力度的精确掌控,验证了一指禅推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与可重复性,为量化研究和制定规范化临床操作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风池穴 中医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的图形和动力学参数测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黎 谢美凤 +5 位作者 黄淑云 王金玲 吴山 范志勇 郭汝松 赖淑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对一指禅推法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手法的评价和衡量标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图形,并保存分析相应的参数数据。结果一指禅推法的平均最大作用力为(11.75±0.88... 目的对一指禅推法动力学参数进行测定,为手法的评价和衡量标准提供量化依据。方法应用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检测并记录术者进行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动态图形,并保存分析相应的参数数据。结果一指禅推法的平均最大作用力为(11.75±0.88)N,频率为(111.7±6.98)次/min,周期为(539±35.73)ms,有效做功时间比均大于0.28,波形的均匀性均大于0.927。结论通过图形和量化指标可以客观衡量一指禅推法"持久、有力、均匀"的手法要求,但"柔和、渗透"还缺乏衡量和评价的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图形 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杜春晓 林松 李义凯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方法选取该手法熟练掌握者1人、初学者9人,采用No-vel Pliance Mobile System软件收集每人手法信息,整理并比较各受试者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有效做功期间时间比。结果各受试者操作频率都在...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有效做功时间比。方法选取该手法熟练掌握者1人、初学者9人,采用No-vel Pliance Mobile System软件收集每人手法信息,整理并比较各受试者一指禅推法操作频率、有效做功期间时间比。结果各受试者操作频率都在110次/min以下,熟练掌握者频率为78次/min。熟练掌握者"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基本上小于初学者组。结论一指禅推法频率应以78次/min左右为宜,"次做功期"和"主做功期"的时间比以略大于0.28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频率 有效做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不同作用力下上肢肌群运动方式及肌电信号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方磊 房敏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 目的观察不同手法力量下一指禅推法上肢肌电信号特征,找出手法操作关键技术上肢肌群协同运动方式。方法采集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手法肌电信号数据。每位测试者按手法力量分轻、中、重3种类型操作,选择连续稳定的数据采用MyoResearch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上肢各测试肌群肌电积分(iEMG)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手法力量肌群iEMG比值比较,专家组和熟练组无显著差异(P>0.05),比值前3位为尺侧腕屈肌群、三角肌、桡侧伸肌群;手法核心主动肌群参与运动方式基本一致。初学组在不同手法力量下iEMG比值前3位肌肉群各不相同,差异较明显。专家组、熟练组和初学组之间协同收缩率比较差异均显著(P<0.01),初学组协同收缩率最大,专家组协同收缩率最小,且协同收缩率随手法力量增加逐渐下降。6 min操作三角肌肉中位频率斜率比较,专家组测试者耐疲劳度较好。结论专家组和熟练组手法肌电信号有共同特征,存在手法操作的核心肌群。上肢核心肌群运动方式具有规律性,并且iEMG比值、中位频率斜率、协同收缩率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手法持久性、均匀性,以及施力方式是否规范的参考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肌电信号 中位斜率 协同率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郝唯 陈斯丹 +3 位作者 马彦旭 刘红艳 陈志伟 程五中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回顾30例传统手法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重新收集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探索性治疗,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通过超声...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回顾30例传统手法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为对照组,重新收集30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进行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探索性治疗,共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通过超声测量治疗前后两次受累胸锁乳突肌厚度变化及双侧胸锁乳突肌厚度差值变化。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治疗组治愈14例,好转1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29/30),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7%(23/30),两组治愈及有效例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锁乳突肌厚度(9.64±3.39)mm小于对照组(11.06±2.12)mm,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配合冯氏捏脊治疗疗效确切,可视化超声作为本病的评价疗效手段优势显著,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一指禅推法 冯氏捏脊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CK信号通路探讨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黄文婷 王继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208-210,共3页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角度探讨一指禅推法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K组(空白组)、P组(模型组)、I-1组(频率101~150次/min)、I-2组(频率201... 目的观察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信号通路角度探讨一指禅推法调节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K组(空白组)、P组(模型组)、I-1组(频率101~150次/min)、I-2组(频率201~250次/min),每组10只,造脾虚模型。I-1组和I-2组在中脘、天枢(双)予以不同频率一指禅推法干预治疗,每日手法治疗后均进行腹腔注射Akt激酶选择性强效抑制剂(ML-9),其余组不采取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采用炭末灌胃法对各组家兔进行小肠推进率的测定,评估一指禅推法对家兔胃肠传输功能的影响。结果与K组比较,P组家兔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P组比较,I-1组和I-2组家兔小肠推进率均明显提高(P<0.01);I-1组与I-2组比较,I-1组小肠推进率高于I-2组(P<0.05)。结论当胃肠平滑肌细胞内的MLCK被抑制后,一指禅推法仍能明显改善脾虚家兔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产生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多通路、多靶点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MLCK信号通路 小肠进率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脾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段不同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家兔MTL、SP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泽芳 王继红 +1 位作者 曾林琳 纪静芸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231-23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家兔进行不同频率的一指禅推法治疗,观察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家兔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的影响以及手法频率与治疗效应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手法快慢的补泻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家兔分为K、P、A、B共4组...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家兔进行不同频率的一指禅推法治疗,观察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家兔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的影响以及手法频率与治疗效应之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手法快慢的补泻作用。方法将40只成年家兔分为K、P、A、B共4组,每组10只。K组为空白对照组,P组为模型对照组,A组为频率101~150次/min的低频组,B组为频率201~250次/min的高频组。除K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苦寒泻下法制作脾虚模型,然后使用人工智能机械臂对A组、B组家兔的中脘、天枢(双)进行每穴5 min,连续10 d的一指禅推法操作,手法干预结束后,测量家兔血浆MTL水平和胃窦组织SP水平,观察高低频率一指禅推法对MTL、SP的影响。结果与K组比较,P组MTL水平降低(P<0.05)、SP水平上升(P<0.05)。与P组比较,手法干预后A组、B组家兔MTL水平均升高(P<0.05),A组SP水平下降(P<0.05),B组SP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A组MTL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SP水平A组较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指禅推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与MTL、SP有关,频率为101~150次/min对MTL调节作用优于频率为201~250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 MTL SP 人工智能机械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虚兔胃肠激素水平探讨高低频一指禅推法的补泻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强 王继红 +3 位作者 黄志凯 任雪晗 蔡伟蓝 许嘉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232-235,共4页
目的从脾虚新西兰兔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窦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探讨高低频一指禅推法的补泻效应。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一指禅推法低频组(A组)、一指禅推法高频组(B组)。A... 目的从脾虚新西兰兔血清胃泌素(gastrin,GAS)和胃窦组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探讨高低频一指禅推法的补泻效应。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一指禅推法低频组(A组)、一指禅推法高频组(B组)。A组和B组的手法治疗采用机械臂进行操作,治疗施加压力均为150 mN,A组频率为101~150次/min,B组频率为201~250次/min,选取中脘、双天枢,每穴推5 min,每次15 min,每天1次,连续10 d。治疗10 d后取家兔血清样本、胃窦组织测定GAS、NO水平,观察比较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一指禅推法低频组(A组)、一指禅推法高频组(B组)4组家兔GAS、NO水平变化。结果血清GAS水平测定结果显示,K组血清GAS水平最低,P组血清GAS水平显著升高(P<0.05),A组和B组血清GAS水平较K组上升,较P组显著下降(P<0.05),且A组血清GAS水平下降较B组明显(P<0.05)。胃窦NO水平测定结果显示,K组胃窦NO水平最高,P组胃窦NO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和B组胃窦NO水平较K组下降,较P组显著上升(P<0.05),且A组胃窦NO水平上升较B组明显(P<0.05)。结论不同频率的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血清GAS水平和胃窦NO水平的影响不同,101~150次/min低频率一指禅推可纠正脾虚家兔血清GAS水平及胃窦NO水平,使其趋近空白组正常水平,恢复胃肠功能,具有补的效应;201~250次/min高频率一指禅推治疗组家兔不仅未见血清GAS水平及胃窦NO水平的恢复,甚至呈恶化趋势,提示高频手法存在损害家兔胃肠功能的可能,具有泻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补泻效应 高低频率 脾虚 胃肠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一指禅补泻法治疗痰湿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9
作者 梁婵 王继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505-1508,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不同一指禅补泻法治疗痰湿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3组均在面部针刺的基础上在腹部行一指禅推法治疗,其中A组先以201~250次/min的频率推天枢穴(双)5min行泻...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不同一指禅补泻法治疗痰湿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痰湿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20例。3组均在面部针刺的基础上在腹部行一指禅推法治疗,其中A组先以201~250次/min的频率推天枢穴(双)5min行泻法,再以101~150次/min的频率推中脘穴及气海穴各5min行补法;B组先以101~150次/min的频率及201~250次/min的频率推天枢穴(双)各2.5min行平补平泻法,再以同样的方法推中脘穴及气海穴;C组先以101~150次/min的频率推天枢穴5min行补法,再以201~250次/min的频率推中脘穴及气海穴各5min行泻法。结果:3组对痰湿阻络型周围性面瘫均有疗效,总有效率均为100%(P>0.05);3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2个疗程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个疗程后A组与C组、B组与C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愈患者的平均治愈天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平均治愈天数最短,C组的平均治愈天数最长。结论:A组的方法能加快痰湿阻络型周围性面瘫的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缩短疗程,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针刺 一指禅推法 补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