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今节拍一律论的代表人——任半塘
1
作者 张林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3-46,51,共5页
有关中国音乐“节拍”的理论,本世纪以来,音乐界大都遵循任半塘先生的“古今节拍一律论”的观点。作者近年来通过对大量史料特别是现存民间音乐的研究,总结出中国音乐节拍从产生到成熟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节拍 一律论 任半塘 民间 书斋 中国音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画一律”的内涵重构与审美转型
2
作者 刘一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41,共13页
北宋时期,韩孟诗派“夺造化”诗学理念的传播对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出一种新的诗画同源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绘画与诗歌一样,均具备重塑现实秩序、扭转自然、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进而以“昌黎公诗中有画”的判断丰富了传统“摩诘诗中... 北宋时期,韩孟诗派“夺造化”诗学理念的传播对画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催生出一种新的诗画同源观念。这一观念认为,绘画与诗歌一样,均具备重塑现实秩序、扭转自然、创造新世界的力量,进而以“昌黎公诗中有画”的判断丰富了传统“摩诘诗中有画”的诗画一律观的内涵。“昌黎公诗中有画”对传统诗意画所追求的“清篇秀句”的雅致美感提出强有力的挑战,引入了奇险生新的崭新审美取向,给予欣赏者感官震撼而非感官愉悦,从而为诗意画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夺造化” 韩愈诗歌 绘画批评 诗画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曹禺编剧艺术的发展
3
作者 陆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120,共6页
曹禺编剧艺术水平高、手法多样,但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三期。第一期包括《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戏因积极探索而面貌各异,但主要采用“锁闭式”结构,遵守“三一律”,以强烈的戏剧性、坚实的人物、出色的语言、沉郁热烈的风格奠定了... 曹禺编剧艺术水平高、手法多样,但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三期。第一期包括《雷雨》《日出》《原野》,三部戏因积极探索而面貌各异,但主要采用“锁闭式”结构,遵守“三一律”,以强烈的戏剧性、坚实的人物、出色的语言、沉郁热烈的风格奠定了创作个性。第二期包括《蜕变》《北京人》,均采用“横剖面”式结构,以日常生活场景揭示人的生存状态,受契诃夫戏剧的影响。第三期是从《家》到《王昭君》的创作,采用“开放式”结构,完整叙述故事,重视营造情韵,美学上趋向民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编剧 一律 契诃夫 民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镣铐下的美丽——论三一律的美学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卢普玲 杨正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7-140,146,共5页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三一律创作原则,一直被认为是文学服务于政治的一种体现,在创作上对作家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三一律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固然有其外部的社会政治因素,但其自身也体现出内在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意义不仅...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时期出现的三一律创作原则,一直被认为是文学服务于政治的一种体现,在创作上对作家是一种极大的束缚。事实上,三一律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固然有其外部的社会政治因素,但其自身也体现出内在的美学意义。这种美学意义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巨大的舞台张力美,更体现在形式上和谐统一的单纯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张力美 单纯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一律”的时间整一与戏剧叙事 被引量:13
5
作者 谭君强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9,共7页
在文艺创作中,对叙事时间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并制定出严格的限制规则的做法,莫过于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三一律"。三一律的时间整一,是对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相关论述的误读与误解,地点整一则伴随时间整一而来。这种束... 在文艺创作中,对叙事时间表现出强烈的关注、并制定出严格的限制规则的做法,莫过于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三一律"。三一律的时间整一,是对亚里斯多德《诗学》中相关论述的误读与误解,地点整一则伴随时间整一而来。这种束缚创作的形式在戏剧创作中不无积极的作用,文学史上一批有影响的剧作源之而起。作为一种形式,它利弊并存,关键在于合理地利用,以化腐朽为神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律 亚里斯多德《诗学》 时间整一 戏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画一律”与中国古代图文关系的重构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晓骊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 由"图传经史"发展而来的中国古代图文关系形成了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的基本结构。"诗画一律"的提出虽未溢出这一框架,但是它更注重绘画主体的情感表达和诗画共同的审美追求,从而建立以艺术为本位的图文关系。自宋代以后,对诗意的追求,即诗意空间的营造,成为文人画与诗歌的隐秘联系。然而,重视图像的"言说"功能也可能带来对绘画作品的过度阐释,以诗意为绘画的唯一审美导向,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绘画本体的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文关系 “诗画一律 诗意空间 “言说”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正确认识和运用同一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汉民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12期68-70,73,共4页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指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保持自身思维的同一性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与他人思维的一致性。同一律在思维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同一律,可以确保论题前后的一致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说话和演讲...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指在同一思维的过程中保持自身思维的同一性和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保持与他人思维的一致性。同一律在思维实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论文写作中运用同一律,可以确保论题前后的一致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在说话和演讲中运用同一律,可以确保说话和演讲的主题突出,增强语言感染力;在论辩中运用同一律,确保辩论始终围绕辩题进行,从而真正辩明是非;在司法问话中运用同一律,可以保证问话的恰当性及问答的一致性,从而提高办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一律 思维实践 重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一律”法则下的《本回家了》
8
作者 李强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29-131,共3页
“三一律”法则是欧洲戏剧创作的经典理念之一,这一法则也被电影艺术广为运用,彼得·赫奇斯自编自导的《本回家了》正是当代电影遵循“三一律”法则的范例。《本回家了》在一个有限的时空之中,完整地展开了一条故事主线,在人物塑造... “三一律”法则是欧洲戏剧创作的经典理念之一,这一法则也被电影艺术广为运用,彼得·赫奇斯自编自导的《本回家了》正是当代电影遵循“三一律”法则的范例。《本回家了》在一个有限的时空之中,完整地展开了一条故事主线,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方面体现出了一种精致感,赫奇斯的功力可见一斑。电影在部分回归了古典主义“三一律”法则的情况下,也实现了对当代传播语境的一种契合,证明了“三一律”法则在今时今日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回家了 彼得·赫奇斯 一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竟是书生——读梁思成的《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9
作者 林怀宇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 梁思成 语文版 高中 第三册 语文教学 阅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农药残留一律限量研究及对我国一律限量制定的建议 被引量:13
10
作者 朱光艳 朴秀英 +3 位作者 廖先骏 刘艳萍 段丽芳 罗媛媛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公平贸易意义重大,各个国家及组织均对其非常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体系中,农药的限量并不都是利用本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也包含进口限量和一律... 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食品和农产品公平贸易意义重大,各个国家及组织均对其非常重视。发达国家制定的限量标准体系中,农药的限量并不都是利用本国残留试验数据制定的,也包含进口限量和一律限量,其中一律限量成为发达国家保证本国消费者安全的一种手段,也成为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与发达国家的限量标准相比,我国限量标准数量明显偏少,为加快完善我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我国可借鉴欧盟、日本等的做法,对于在其他国家已登记使用而我国没有登记使用的农药进行分类,根据残留检测方法的定量限,制定一律限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限量 可行性 剖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一律”探微 被引量:2
11
作者 梁黎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S2期206-208,共3页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之一,尤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哲学基础、文艺思想等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三一律"的形成发展,"三一律"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 "三一律"是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悲剧必须遵守的创作法则之一,尤其盛行于十七世纪的法国。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哲学基础、文艺思想等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三一律"的形成发展,"三一律"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盛行的原因,"三一律"将何去何从这三方面,对这一法则作整体把握和较为全面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一律 古典主义 戏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一律”结构下的悬疑电影《狙击电话亭》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婷婷 史丽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32-134,共3页
《狙击电话亭》是一部短小精悍的美国悬疑片,导演和编剧在短短的81分钟内,用一个仅占方寸空间的电话亭和极少的演员,展现了一个被威胁为人质的男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影片以“三一律”为准则,利用单一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在短时间内构建一... 《狙击电话亭》是一部短小精悍的美国悬疑片,导演和编剧在短短的81分钟内,用一个仅占方寸空间的电话亭和极少的演员,展现了一个被威胁为人质的男人身上发生的故事。影片以“三一律”为准则,利用单一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封闭空间下的悬疑故事,又使用多种电影视听语言扩展了有限时空,让观众感受到更为紧凑的剧情和有压迫感的氛围。同时让观众以局外人的视角,更理性地看待人性问题。可以说此片是戏剧经典“三一律”在电影上嫁接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单一场景 视听语言 局外人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庭辩论违反同一律的几种表现
13
作者 宋健 《政法论丛》 CSSCI 1993年第3期34-35,53,共3页
同一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同一律规则要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忽此忽彼,前后相悖.似是而非。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出现逻辑错误。法庭辩论中,违反同一律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偷换概念是... 同一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同一律规则要求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忽此忽彼,前后相悖.似是而非。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思想混乱。出现逻辑错误。法庭辩论中,违反同一律大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偷换概念是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改变了使用的两个词语相同而内涵不同的概念,把非同一的概念当作同一概念使用。这是一种偷天换日,混淆黑白,易使人上当受骗的诡辩手法。某法院曾审理了一起奸淫幼女案,法庭调查后,在第一轮辩论中,辩护人做了如下从轻辩护: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刑事处分。被告人在部队服役时曾两次荣立三等功,因此对被告人应从轻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庭辩论 一律 违反 概念使用 思维过程 奸淫幼女案 似是而非 逻辑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同一律的几个公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仲棠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95-109,共15页
关于同一律,流行着几个不同的公式:有的是传统逻辑历来沿用的,有的是利用数理逻辑的成果重新提出的;有的是半符号半文字式的表述,有的则采取完全符号化的形式。这些公式能够准确地刻划同一律吗?本文将分别讨论,希望有助于澄清对同一律... 关于同一律,流行着几个不同的公式:有的是传统逻辑历来沿用的,有的是利用数理逻辑的成果重新提出的;有的是半符号半文字式的表述,有的则采取完全符号化的形式。这些公式能够准确地刻划同一律吗?本文将分别讨论,希望有助于澄清对同一律表达式的混乱看法,正确地理解同一律的含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形式逻辑 充足理由律 数理逻辑 传统逻辑 形式结构 命题逻辑 逻辑规律 逻辑联结词 普通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律等三律并非客观规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丰杰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24-29,共6页
一、哲学史和逻辑史中的 一个老问题 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不是客观规律?这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中的一个老问题。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个有争论的问题。 在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正是因此,他被... 一、哲学史和逻辑史中的 一个老问题 形式逻辑的同一律,不矛盾律和排中律是不是客观规律?这是哲学史和逻辑史中的一个老问题。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依然是个有争论的问题。 在古希腊,赫拉克里特认为: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正是因此,他被后人尊为辩证法的奠基人。而巴门尼特、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则认为,真实的存在是不动不变、自身同一的。他们的这种观点被后人称之为形而上学的观点。亚氏是古典形式逻辑的缔造者。他说:“任何真实的事物必定在任何方面与它自身相一致”。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事物是自身同一、没有矛盾,所以,它们在思维中也是自身同一,没有矛盾。既然是这样,自身同一和没有矛盾就不但是事物规律,而且是思维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相对同一 绝对同一 辩证法 客观规律 异同 逻辑史 矛盾律 变异 非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画分离”与“诗画一律”──中西诗画关系的差异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1年第4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诗画一律 诗歌 莱辛 诗画 诗与画 诗画关系 抒情诗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文》部首字说解与所属字说解违反同一律考
17
作者 张显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74-80,共7页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同一律告诉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即“A是A”,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判断的内容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同一律告诉我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即“A是A”,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概念、判断的内容都是确定的,是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同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任意变换,原来在某种意义上使用某个概念,就必须一直按照这个意义使用这一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 部首字 形式逻辑 一律 思维过程 基本规律 同一性 思想 律考 说文通训定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一律的客观根据及其“适用范围”——从“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谈起
18
作者 陈进坤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58-64,共7页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语出《庄子·天下篇》,是“辩者”公孙龙与惠施论辩的题目之一。这个古老命题集中表现了战国中期名辩思潮的重大成果,是当时名辩学者的一致认识。它解答了“名”如何应“实”这一认识论与逻辑学的重要问题。... “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语出《庄子·天下篇》,是“辩者”公孙龙与惠施论辩的题目之一。这个古老命题集中表现了战国中期名辩思潮的重大成果,是当时名辩学者的一致认识。它解答了“名”如何应“实”这一认识论与逻辑学的重要问题。“名”之所以应“实”,在于“名”与“实”的相应同一,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它为思维的一般规律——同一律提供了客观根据。本文想通过对此命题的辨析与阐发,来澄清历来对同一律及其客观根据的误解,纠正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混乱,如同一律是不是世界观?同一律有无“适用范围”?辩证思维要不要遵守同一律等等。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掌握逻辑学同一律的实质及其意义,是很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逻辑学 公孙龙 形式逻辑 名辩学 重要问题 适用范围 客观根据 荀子 恩格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特的《同一律》——歧义谬误、概念混淆
19
作者 黄展骥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85-88,共4页
本文评析马特关于“同一律”的理论、示例及其相关的谬误。
关键词 马特同一律 概念混淆 歧义谬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狭义悖论的病根在于违反同一律——再与张建军同志商椎
20
作者 孙启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2期34-38,共5页
张建军同志在《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以下简称为《悖论》)一文中,对我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以下简称为《试论》)中所表述的“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在学术问题上不同的见解的争论,是... 张建军同志在《悖论是一种特殊的逻辑矛盾》(以下简称为《悖论》)一文中,对我在《试论狭义悖论的产生和消除》(以下简称为《试论》)中所表述的“有些悖论是由于违反逻辑规律所产生的”观点进行了批评。在学术问题上不同的见解的争论,是促进思想认识深入发展的重要方式。本着这种认识,现就《悖论》的一些观点再谈一点商榷意见,请张建军同志以及其他同志给予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律 逻辑规律 商榷意见 基本特征 矛盾等价式 否定概念 悖论存在 逻辑错误 二值逻辑 复合命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