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调式音阶发隐——兼论中国乐学的雅、俗之争 被引量:5
1
作者 丁承运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3-59,共7页
远古乐书的散佚给后世乐家带来许多难解之谜,调式音阶理论即是其中之一。在将失散了的理论予以重新修复时,却发现我们以往对中国的宫调理论存在着诸多误解;也对雅、郑两种音乐思维方式的既矛盾斗争,又交融吸收的历史认识不足。宫、商、... 远古乐书的散佚给后世乐家带来许多难解之谜,调式音阶理论即是其中之一。在将失散了的理论予以重新修复时,却发现我们以往对中国的宫调理论存在着诸多误解;也对雅、郑两种音乐思维方式的既矛盾斗争,又交融吸收的历史认识不足。宫、商、角、徵、羽五调,是使用最广的五种调,近代音乐家都理解为五种调式。但古代的调式理论却是正声调、下徵调、下羽调、清商调、清角调五种音阶。其名调方式,恰合管子的五声顺序。说明五调系来源于远古琴瑟类弦乐器的音乐实践。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调式,在古代竟然都是音阶的概念,可知我们对古代的音乐实践,还有许多的未知领域有待重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音新说 雅俗之争 一均五调 种音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