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度协调的一个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海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60,307,共11页
制度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本文把这一问题放在个体的"计划—行动—制度"中进行分析。制度的协调是个体的行动实现的,而行动又受个体计划的指引。文章区分了静态的制度协调和动态的制度协调,指出在静态情况下,... 制度的协调是一个长期来被人们忽视的问题,本文把这一问题放在个体的"计划—行动—制度"中进行分析。制度的协调是个体的行动实现的,而行动又受个体计划的指引。文章区分了静态的制度协调和动态的制度协调,指出在静态情况下,行动并不产生新制度,而在动态情况下,行动产生新制度,制度的协调过程也是制度的生成过程。文章还区分了"个体的计划"和"政府的计划",说明为什么只有个体的计划,而非政府的计划才产生对制度有协调作用的行动,文章也因此给出了制度协调的实现条件:基础性制度不因强制力而被破坏以及个体计划的许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协调 计划一行动一制度 企业家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论 被引量:9
2
作者 徐鸿 解光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62-169,327,共8页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共识和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尚书》就提出了"协和万邦"。孔子、孟子、荀子以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形成了先秦儒家...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历史上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是中华民族的共识和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纽带。《尚书》就提出了"协和万邦"。孔子、孟子、荀子以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为基础,形成了先秦儒家"大一统"思想。孔子认为要实现一匡天下,必须要"复礼";孟子认为国家的统一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整个局势最后会"定于一";荀子继孟子之后在其"一天下"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提出了"一制度"。大一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的统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大一统 复礼 一天下 一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在扬对中西度量衡的研究与清末度量衡的改制——以《度量衡新议》为中心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增强 冯立昇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6,共16页
清末度政混乱,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造成很大阻碍。随着新政的陆续出台,清政府颁布《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在此之前,学者对度量衡划一呼声虽高,但少有系统研究中西度量衡的著作,晚清学者叶在扬所著《度量衡新议... 清末度政混乱,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造成很大阻碍。随着新政的陆续出台,清政府颁布《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在此之前,学者对度量衡划一呼声虽高,但少有系统研究中西度量衡的著作,晚清学者叶在扬所著《度量衡新议》是唯一的一部研究专著。该书在对中西度量衡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度量衡基准,拟定和设计了度量权衡单位、器具,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价值。文章对叶在扬的相关工作进行了梳理和考证,详细分析其拟定度量衡新制的数理原理及其合理性与实效性不足的弊端;对其工作在清末度量衡改制中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1908年清廷颁布的《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直接参考了叶在扬的《度量衡新议》,并推测叶在扬本人也可能参与了章程的起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度量衡 叶在扬 《度量衡新议》 严复 《度量权衡画一制度图说总表推行章程》 三山叶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章程建设的虹口经验
4
作者 郑万瑜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2,共3页
上海市虹口区在2006年就已实现"一校一章程"。虹口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组建专业队伍,给学校制定章程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校顺利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成立专家组,从合法性、完整性、特色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等方... 上海市虹口区在2006年就已实现"一校一章程"。虹口区教育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通过组建专业队伍,给学校制定章程提供专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校顺利完成章程制定工作;成立专家组,从合法性、完整性、特色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等方面审定各校章程,并注意呵护学校个性,使每所学校的章程都能体现自己的个性与特色;倡导学校建立制度体系,加强对学校章程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以促进学校章程的有效执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校制度 学校章程 “一校一章程” “一校一制度 “一校一规划” “一校一特色” 虹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