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孟郊与佛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天心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0-50,共1页
孟郊与佛理中唐佛教盛行,无论是清新玄远、隽永脱俗的僧人诗,还是佛教哲学中人生无常一切皆苦的理论,都给中唐诗人以深刻的影响。韩愈曾高度评价僧人诗云:“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送僧澄观》。李贺《赠陈商》:“楞... 孟郊与佛理中唐佛教盛行,无论是清新玄远、隽永脱俗的僧人诗,还是佛教哲学中人生无常一切皆苦的理论,都给中唐诗人以深刻的影响。韩愈曾高度评价僧人诗云:“人言澄观乃诗人,一座竞吟诗句新”(《送僧澄观》。李贺《赠陈商》:“楞伽堆案前,楚辞系时后。”孟郊更是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郊 一切皆苦 体验 人生无常 审美心态 诗歌意境 佛教哲学 佛理 中唐诗人 法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苏曼殊的创作
2
作者 张如法 《中州学刊》 1982年第1期98-101,110,共5页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是个有较大争议的南社作家。抹煞者认为,苏曼殊的小说不是“所记全是兽性的肉欲”,就“直是一篇胡说”“有何价值可言耶?”他的诗则“调子很低,有隐(?)出世、悲观消沉的情绪”,也“是应该加以否定的。”不满...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苏曼殊是个有较大争议的南社作家。抹煞者认为,苏曼殊的小说不是“所记全是兽性的肉欲”,就“直是一篇胡说”“有何价值可言耶?”他的诗则“调子很低,有隐(?)出世、悲观消沉的情绪”,也“是应该加以否定的。”不满者在肯定他的“才气”、“天分”的同时,或批评“他的小说实在做得不好”,或批评他的思想“实在不大高明,总之还逃不出旧道德的樊篱”。推崇者则誉他为“歌德拜伦等一流人物”,“在他诗文中我们找到清末文人最完美的表现”。一个作家及其作品在不同读者的身上产生了非常分歧的反响,这是很正常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反映了作家的思想及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曼殊 晚清社会 作品 中国近代文学史 作家 宗教 小说 主人公 一切皆苦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佛教的教义看它的人生哲学
3
作者 东华尔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87-91,共5页
关键词 佛教 人生哲学 诸法无我 境界 现实生活 有为法和无为法 一切皆苦 心理状态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