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在腹主动脉病变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家成 熊斌 +6 位作者 周晨 马金强 石钦 袁锋 熊付 阚雪锋 郑传胜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34-737,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 目的探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腹主动脉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适合人群。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采用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的11例腹主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动脉夹层伴髂总动脉夹层4例(36.4%),腹主动脉瘤2例(18.2%),腹主动脉壁内血肿伴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溃疡伴髂总动脉闭塞、髂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瘤伴髂总动脉瘤、髂总动脉瘤各1例。评估手术治疗效果,术后支架变形、移位及内漏,支架内血流通畅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11例患者腔内修复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3、6个月无支架变形或移位发生,支架内血流通畅率均为100%,无一例死亡。术后3个月发现Ⅰ型内漏1例,术后6个月复查时消失。术后1个月1例出现心力衰竭,入院治疗后好转。结论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治疗腹主动脉病变安全有效,对入路血管损伤小、支架无移位,适合于治疗局限性腹主动脉夹层、主髂分叉处直径较小的腹主动脉瘤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式分叉型覆膜支架 血管内修复 腹主动脉夹层 解剖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峰数目对Z型覆膜支架生物力学性能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于凯 谷雪莲 +2 位作者 胡方遒 李中华 宋成利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目的分析Z型覆膜支架波峰数目对覆膜支架生物力学性能,尤其对径向支撑性能及柔顺性影响,为Z型覆膜支架设计以及临床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4种不同波峰数目(5、8、10、12)的Z型覆膜支架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径向位移... 目的分析Z型覆膜支架波峰数目对覆膜支架生物力学性能,尤其对径向支撑性能及柔顺性影响,为Z型覆膜支架设计以及临床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4种不同波峰数目(5、8、10、12)的Z型覆膜支架有限元模型,分别施加径向位移载荷和绕z轴40°转动变量以完成压握和弯折的模拟,并提取支架应力、径向支撑力、覆膜应变、横截面变形程度及弯矩作为评价参数。结果相比波峰数目较多的覆膜支架,压握过程中5波峰覆膜支架具有最大的径向力,提供良好的径向支性能;5波峰覆膜支架在弯折模拟中产生了68 N·mm的最小力矩及67.5%的最小弯折横截面变形程度,并且在弯曲过程中覆膜的拉伸应变较小。结论 Z型覆膜支架波峰数目对覆膜支架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显著。波峰数目相对较少的Z型覆膜支架在径向支撑性能及弯曲力矩、横截面形变程度等柔顺性评价方面表现出优势,有利于覆膜支架在血管内的固定贴合,对减少血栓和内漏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可以指导Z型覆膜支架优化设计及手术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支架 波峰数目 有限元分析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Y型单子弹头气道支架治疗左主支气管胸膜瘘12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培文 李宗明 +5 位作者 韩新巍 吴刚 路慧彬 焦德超 任克伟 张全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00-1004,共5页
目的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 目的评估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例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根据这类患者支气管残端较短的解剖结构特点,个体化定制Y型单子弹头覆膜气道内支架。在X线监视下,12例患者共置入12枚Y型单子弹头内支架。观察患者支架置入后瘘口愈合情况。结果 12枚支架均一次性置入成功,内支架置入后瘘口即刻完全封堵,随访3~17个月;6例瘘口封堵良好,支架置入后3个月取出,瘘口愈合、残腔消失;5例复查胸部多排螺旋CT(MSCT)显示支架子弹头部周围软组织较薄,残腔较前明显缩小,未取出支架,继续负压引流,带支架生存至今。1例高龄患者,支架置入前已存在重度肺部感染,支架置入后瘘口虽即刻完全封堵,但术后未能控制原有肺部感染,加之体质虚弱,术后2周死于肺部重度感染和机体衰竭。结论应用Y型单子弹头覆膜自膨式内支架封堵残端较短的左主支气管胸膜瘘患者的瘘口,近期临床效果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胸 Y自膨式支架 Y 介入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腔内覆膜支架在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唐滔 申康军 +2 位作者 唐浩 周新民 杨进福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6-710,共5页
目的:应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手术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3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采用新型三分... 目的:应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并与传统手术比较,以评价其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38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心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例采用新型三分支型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支架组),22例采用传统四分支人工血管治疗(血管组)。结果:与血管组相比,支架组体外循环时间[(138.1±56.42)VS(179.21±67.64)min]、阻断时间[(98.56±28.08)VS(134.36±46.46)min]和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7.3±14.76)VS(48.74±18.22)min]均明显缩短(p〈0.05);术后24h引流量也明显减少[(608.93±308.15)VS(899.04±437.79)mL,P〈O.05];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降低(6.25%VS27.3%),住院天数减少[(16.15±6.68)VS(21.18±12.69)d,P〈O.051。随访14-24个月,复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弓及分支动脉内支架舒展良好,贴壁满意,相应部位假腔消失,远端假腔内血栓填充,生活质量良好。结论:新型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适合于大多数DeBakey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它可以简化主动脉弓部操作,降低手术风险,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DEBAKEY 三分支主动脉弓支架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不可忽视的严重并发症--逆行性A型夹层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国权 翟水亭 +3 位作者 李天晓 史帅涛 张克伟 李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40-943,共4页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 目的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78岁,平均(51.2±13.5)岁。135例随访3~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夹层 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 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临床效果 被引量:5
6
作者 张胜康 尹晓清 +3 位作者 徐朝军 王兆礼 杨进 程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4-897,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全腔内隔绝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近段治疗的14例... 目的 探讨应用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全腔内隔绝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近段治疗的14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随访1年临床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年5例治疗效果理想。术后早期死亡1例,支架近端再发夹层4例,发生Ⅰ型、Ⅱ型内漏各1例,Ⅲ型2例。结论 对于不能外科修复的A型主动脉夹层,可谨慎选择主动脉弓部开窗支架技术行全腔内修复治疗,但须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血管病变特点严格把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支架 体外开窗 血管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近中期的疗效 被引量:27
7
作者 马祥云 赵根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3942-3945,共4页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 目的评价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的5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术前CTA影像学资料,选择合适的覆膜支架,在DSA透视下行腔内支架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及出院后3、6、12、24个月内并发症及其死亡率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植入支架位置理想,近端破口封堵满意,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 d,1例术后3 d出现内漏,1例术后7 d死亡,1例13个月再发夹层,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术后卒中、截瘫,无支架近端再发逆行撕裂,无支架移位和破损发生。结论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操作简便、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确切,随访病死率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STANFORD B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早期体会 被引量:3
8
作者 许尚栋 孙衍庆 +4 位作者 杜嘉会 李志忠 郑斯宏 侯晓彤 刘愚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 目的 检验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慢性型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行腔内覆膜支架介入治疗夹层动脉瘤 3例 ,共用支架 4个 ,封闭破口 6个。结果 破口全部封闭成功 ,假腔内即刻有血栓形成 ,支架没有移位、狭窄等并发症 ,1例发生升主动脉局部夹层形成 ,3例均康复出院。结论 覆膜支架是一种治疗DeBakeyⅢb型夹层动脉瘤的有效的方法 ,早期结果满意 ,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BakeyⅢb夹层动脉瘤 支架 腔内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覆膜分叉形气管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一例 被引量:6
9
作者 殷世武 项延淼 叶录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71-471,共1页
关键词 分叉形气管支架 治疗 食管气管瘘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型覆膜支架修复腹主、双髂动脉瘤1例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谷涌泉 郭连瑞 +7 位作者 李学锋 佟铸 武欣 崔世军 吴英锋 郭建明 张建 汪忠镐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54-556,共3页
本文报道2012年2月使用分支型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例腹主动脉瘤同时伴有双侧髂动脉瘤病例。术后1个月复查,动脉瘤隔绝良好,腹主动脉和双髂动脉瘤腔内均形成血栓,无内漏发生,支架形态位置良好,左侧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髂动脉瘤 主髂动脉瘤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分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支型覆膜支架用于主动脉弓腔内修复术的现状 被引量:2
11
作者 晏明 郗二平 朱水波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756-758,共3页
累及主动脉弓部的病变和损伤一直是主动脉腔内修复治疗的一道障碍。目前,有些专家尝试以不同类型的覆膜支架修复该处的病损。本文就分支型覆膜支架应用于主动脉弓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主动脉弓 动脉瘤 支架 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结构的覆膜支架植入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限元模拟和引发逆行性A型夹层的风险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庄源 马韬 +1 位作者 王盛章 董智慧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03-103,共1页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已被推荐成为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覆膜支...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死亡率极高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早期疗效安全有效等优点,目前已被推荐成为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覆膜支架在植入后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如临床发现部分病人在植入覆膜支架之后会出现新的破口并引发逆行型A型夹层,而这可能跟支架植入后血管所受应力环境的改变有关。为了研究覆膜支架植入后引起新发破口的原因,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将覆膜支架植入具有病人特异性几何形态的B型夹层的真腔中有限元虚拟释放的方法;通过动物实验从形态学角度验证了该有限元虚拟释放方法的准确性;然后利用该方法将3款临床上常用的覆膜支架Talent、V aliant和cTAG虚拟植入同一个B型主动脉夹层中,并分析植入后血管壁上米塞斯应力的分布。发现3款支架植入后最大米塞斯应力均位于主动脉弓近端的裸支架锚定区;Talent和Valiant植入后主动脉弓部的最大米塞斯应力比cTAG大0.1~0.2 MPa。因此,由于覆膜支架植入后最大米塞斯应力的位置与临床上观察到的近端新发破口的位置较为一致,因此最大米塞斯应力可以作为评估新发破口风险的一个参数;通过最大米塞斯应力的比较,认为cTAG比其他两款支架引起近端新发破口的风险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主动脉夹层 逆撕A夹层 有限元模拟 支架 米塞斯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春生 严中亚 +4 位作者 卢中 申运华 严宇 张汝 宋晓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15例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采用个体化开窗... 目的探讨应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在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15例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安徽省立医院采用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全腔内修复主动脉弓。其中8例单纯采用主动脉弓部开窗覆膜支架,7例采用开窗覆膜支架加1或2小支架血管。结果 15例患者中术后1例因严重低心排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无神经系统等相关并发症。术后复查CTA示支架舒展良好,贴壁满意,无内漏发生,相应部位假腔内血栓形成。结论个体化开窗覆膜支架适合于未累及主动脉弓部大弯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它明显简化了全弓置换操作步骤,减少吻合口,缩短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使手术操作难度,术后出血量及其他脏器损伤可能性明显下降。早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 个体化开窗支架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术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6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光存 严中亚 +8 位作者 申运华 卢中 吴一军 雷虹 朱正艳 汤丹丹 程明光 董贵福 姜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96-1998,共3页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 目的:总结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在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对2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液。结果 :26例患者以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治疗,深低温停循环(DHCA)加选择性脑灌注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26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放弃治疗,5例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出现一过性肾功能障碍,无手术中死亡,无术后严重低心排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治愈出院。26例患者中,25例痊愈出院,1例自动出院。结论:新型个体化腔内单分支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手术简化了手术步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手术中采用合适的脑保护方法,术后及时处理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该技术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A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个体化腔内单分支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AS-Ⅰ型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宋群容 张涛 梁红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7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DZAS-Ⅰ型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覆膜支架组... 目的分析DZAS-Ⅰ型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成都三六三医院收治的80例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覆膜支架组和合金支架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内镜下切开术治疗,分别留置DZAS-Ⅰ型覆膜支架和镍钛合金支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支架可靠性、支架安全性、吻合口狭窄和吞咽困难恢复情况。结果覆膜支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合金支架组(P<0.05),支架完全可靠率和支架完全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合金支架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吻合口直径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吞咽困难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2个月、4个月,两组患者吻合口直径均显著小于本组治疗后1个月(均P<0.05),吞咽困难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后1个月(均P<0.05),且覆膜支架组患者吻合口直径均显著大于同期合金支架组(均P<0.05),吞咽困难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合金支架组(均P<0.05)。结论对于难治性食管癌术后吻合狭窄患者,DZAS-Ⅰ型覆膜支架的安全性较传统合金支架更为理想,其在支架置入可靠性、有效性方面亦具有显著优势,对于缓解吻合口狭窄、改善吞咽困难症状的作用更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DZAS-Ⅰ支架 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春花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2期262-263,共2页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及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20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覆膜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住院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在患者出院前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胃肠功能水平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6h相比,术后72h2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VAS以及胃肠功能评分水平均升高,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结合饮食调节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在院时间,且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STANFORD B 主动脉夹层 支架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喜田 张立军 +3 位作者 吕淑红 赵锦桥 王燕妮 李亚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61-462,共2页
关键词 镍钛合金支架 介入治疗 恶性食管-气管瘘 食管癌 中央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胸主动脉夹层68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戴继民 王建宇 +2 位作者 姜楠 江力 魏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直筒型和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急、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天津胸科医院治疗6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直筒型覆膜支架52只,分支型覆膜支架22只,在不影响左上肢血... 目的探讨直筒型和分支型覆膜支架治疗急、慢性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天津胸科医院治疗68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直筒型覆膜支架52只,分支型覆膜支架22只,在不影响左上肢血流的前提下完全封堵动脉内膜破口,真腔血流恢复正常,近期疗效满意。结论使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离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符合其病理解剖特点,能很好的封闭内膜破口,具有创伤小、适应证宽、治疗效果确切、康复迅速等优点,为高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STANFORD B 胸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BSKQM-2型双垄开沟全覆膜播种机
19
作者 赵春祥 张三强 丁永清 《农村百事通》 2014年第17期54-54,共1页
一、机器组成 该播种机主要由机架、开沟取土机构、覆土机构、传动机构及播种机构等组成。其中机架由主机架、滴灌带支架、地膜支架和播种器支架组成;开沟取土机构由施肥铧、导土护罩、开沟器组成;覆土机构由滚筒、螺旋分土器、分土... 一、机器组成 该播种机主要由机架、开沟取土机构、覆土机构、传动机构及播种机构等组成。其中机架由主机架、滴灌带支架、地膜支架和播种器支架组成;开沟取土机构由施肥铧、导土护罩、开沟器组成;覆土机构由滚筒、螺旋分土器、分土调节板、中间分土罩、侧分土罩组成;传动机构由传动箱、输入轴、主动链轮、输出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机 开沟器 传动机构 2 主机架 主动链轮 组成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胜康 尹晓清 +3 位作者 徐朝军 王兆礼 杨进 程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 目的观察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隔绝治疗效果,探讨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治疗的策略。方法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11月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9例,行主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1周、3个月、半年、1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全组随访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支架近端主动脉弓部出现局限性溃疡,2例出现升主动脉夹层,1例支架远端出现夹层,其余1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近端内膜破口位于降主动脉的逆行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择期行腔内隔绝手术的治疗策略近中期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性A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血肿 主动脉支架植入 腔内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