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地波雷达航迹一体化探测中的虚假目标剔除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尹俊 纪永刚 黎明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21,共8页
在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探测中,利用动态规划法可以实现目标点迹和航迹的一体化探测。但由于噪声的存在以及一体化算法中阈值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探测结果中存在虚假的目标航迹。本文分析了地波雷达目标参数的测量精度,结合目标运动特性,提... 在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探测中,利用动态规划法可以实现目标点迹和航迹的一体化探测。但由于噪声的存在以及一体化算法中阈值设置的不合理,会导致探测结果中存在虚假的目标航迹。本文分析了地波雷达目标参数的测量精度,结合目标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虚假目标航迹剔除方法。对于真实目标,在距离-多普勒(Range-Doppler,RD)谱上由距离维和多普勒频移估计的目标位移应接近,不满足限定条件则被判别为虚假目标。实测地波雷达数据的探测结果与同步船只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数据的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排除噪声引起的虚假航迹,提高地波雷达系统目标探测的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地波雷达 目标航迹一体化探测 动态规划法 虚假航迹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通信一体化波形研究进展和声呐应用展望
2
作者 门伟 张亮 +3 位作者 杜军 殷宏宇 任勇 殷敬伟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共19页
探测和通信设备是陆/海/空基平台进行环境感知与信息交互的重要保障,基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相似性设计探测通信一体化系统可有效减小平台体积,避免多系统相互干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获取效率,因此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 探测和通信设备是陆/海/空基平台进行环境感知与信息交互的重要保障,基于硬件和软件系统相似性设计探测通信一体化系统可有效减小平台体积,避免多系统相互干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信息获取效率,因此近年来受到了高度关注和广泛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探测通信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概况和工作体制,并重点对全共享体制下一体化波形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别面向单输入多输出和多输入多输出的一体化系统进行波形设计方法及信号处理技术的归纳和总结,并给出不同方法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其次,针对海洋信息领域对水声探测通信一体化技术的迫切需求,借鉴雷达通信一体化领域的研究思路,从理论基础、系统原理及系统组成等方面分析了探测和通信声呐系统集成的可行性,阐明了其相比于传统分立式声呐系统的优势。最后,对水声探测通信一体化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本文可以为声呐系统的集成化、多功能化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通信一体化 全共享体制 一体化波形设计 声呐系统集成 应用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享信号模式的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设计
3
作者 陈超 李云鹏 +1 位作者 熊国淼 曹文焕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88-1794,共7页
为解决传统信息战装备呈现出的模式单一、自适应能力差、资源冗余度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信号的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优化方案,从系统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和核心模块等方面对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梳理了实现一体化... 为解决传统信息战装备呈现出的模式单一、自适应能力差、资源冗余度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共享信号的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优化方案,从系统结构、工作流程、工作模式和核心模块等方面对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梳理了实现一体化系统所存在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通过分析脉内复合调制和动态避障两类共享波形的性能,验证了两类波形均具备同时探测、干扰的能力,说明了共享信号模式下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干扰一体化 共享信号 系统设计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时间投影室的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性能研究
4
作者 邓桂华 李沛玉 +18 位作者 张昀昱 智宇 张俊伟 孙鹏飞 宋金兴 周静 庄晓 赵明锐 贾世海 吝守龙 卢志永 靳尚泰 许天驹 王浩祯 蒋涛 郭佳承 陈雷 胡守扬 李笑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5-602,共8页
时间投影室(Time Projection Chamber,TPC)可以同时测量时间和位置信息,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其读出探测器具有抗干扰性强、均匀性好、透过率高的特性。为了寻找探测器最佳的工作条件,使用55Fe豁免源测试了实验室研制的流气型光... 时间投影室(Time Projection Chamber,TPC)可以同时测量时间和位置信息,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作为其读出探测器具有抗干扰性强、均匀性好、透过率高的特性。为了寻找探测器最佳的工作条件,使用55Fe豁免源测试了实验室研制的流气型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在不同Ar和CO_(2)比例下的增益、能量分辨率以及在最优气体比例下的均匀性。根据测试结果,探测器在85%Ar和15%CO_(2)混合气体下增益达到最大,超过104,增益均匀性为3.26%,达到目前国际上光刻微结构探测器同等水平。对雪崩区厚度分别为100μm、160μm和220μm的3种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器增益及其均匀性进行比较,雪崩区厚度为160μm的探测器是更优的选择。研制了密闭型微结构探测器,通过测试证明,可以在常温常压下正常工作21天以上。闭气模式下探测器的增益与温度呈负相关,与流气模式下相反,两种模式下的能量分辨在短期内都不受小范围温度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投影室 光刻一体化微结构探测 气体比例 雪崩区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QN的探测干扰一体化波形优化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涛 张颖 +1 位作者 胡学晶 肖易寒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8-646,共9页
由于侦察干扰机设备具有发射功能,为使发射的干扰信号还具有探测的效果,考虑将探测信号隐藏在干扰信号中,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重复转发的探测干扰一体化信号波形。首先,建立一体化信号模型,并利用非均匀间歇采样重复转发技术实... 由于侦察干扰机设备具有发射功能,为使发射的干扰信号还具有探测的效果,考虑将探测信号隐藏在干扰信号中,提出一种基于非均匀间歇采样重复转发的探测干扰一体化信号波形。首先,建立一体化信号模型,并利用非均匀间歇采样重复转发技术实现幅度编码调制;然后,在优化过程中,从模糊函数以及雷达检测环节分析一体化信号的特征,根据距离、速度分辨率以及脉压后幅度的均值与标准差之比,构造相应的目标函数;最后,利用深度Q学习算法求解目标函数,获取最优的幅度编码方式。仿真结果表明,当编码状态量小时,深度Q网络(deep Q-network,DQN)算法与强化学习算法收敛效果一致。与遗传算法相比,DQN算法最优解的质量提高了13.10%;当编码状态量增大时,相对于遗传算法和强化学习算法,DQN算法的收敛值更优,最优解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干扰一体化信号 非均匀间歇采样重复转发 模糊函数 脉冲幅度编码 深度Q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通信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1
6
作者 卢俊 张群飞 +1 位作者 史文涛 张玲玲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84-1495,共12页
探测通信一体化将独立的探测与通信系统集成一起,通过共用一套硬件设备实现目标探测与信息传输功能,相比传统单一的探测与通信系统,其具有节约平台空间、降低平台能耗以及提高平台安全性等优点。首先介绍国内外陆上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相... 探测通信一体化将独立的探测与通信系统集成一起,通过共用一套硬件设备实现目标探测与信息传输功能,相比传统单一的探测与通信系统,其具有节约平台空间、降低平台能耗以及提高平台安全性等优点。首先介绍国内外陆上雷达通信一体化的相关研究,以及陆上与水下探测通信一体化的区别。结合水声传感网络的应用背景,借鉴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技术,针对探测通信一体化亟需解决的共享波形设计、自干扰抑制以及共享信号处理三个问题,讨论了水下探测通信一体化在单基地、双基地、信息化、安全性方面的发展应用。无论是陆上还是水下,探测与通信作为信息系统的两大功能,两者的一体化设计是系统集成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通信一体化 波形设计 自干扰抑制 共享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波数字信道化通信探测一体化快速建链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国军 向翠玲 +1 位作者 叶昌荣 王尊立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102,共14页
针对短波通信传统自动链路建立技术选频准确性低、建链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波数字信道化接收的通信探测一体化快速建链方法。利用数字信道化技术实现短波全频段并行接收。设计了通信探测一体化波形,解决建链过程... 针对短波通信传统自动链路建立技术选频准确性低、建链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短波数字信道化接收的通信探测一体化快速建链方法。利用数字信道化技术实现短波全频段并行接收。设计了通信探测一体化波形,解决建链过程中波形切换带来的时间冗余和设备兼容问题。设计了探测即建链的快速建链方案,实现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快速稳健通联。实测结果表明,信道化结构能够增强建链系统的接收性能,建链方案相较于传统建链方案有明显优势,信道参数估计方法有较高的估计精度,验证了所提方法在真实短波信道环境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波通信 数字信道化 快速建链 通信探测一体化 信道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波形选择和PRI捷变探通一体化波形设计
8
作者 刘毓 杨志航 +1 位作者 姚雪 陈姣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0-87,共8页
针对应用相位调制于线性调频(LFM)的探通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中自相关旁瓣水平高且误符号率较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联合正交波形选择和脉冲重复间隔(PRI)捷变的双重索引调制方法。首先,通过对LFM波形附加扰动相位实现有良好自相关和互相... 针对应用相位调制于线性调频(LFM)的探通一体化波形设计方法中自相关旁瓣水平高且误符号率较高的问题,文中提出了联合正交波形选择和脉冲重复间隔(PRI)捷变的双重索引调制方法。首先,通过对LFM波形附加扰动相位实现有良好自相关和互相关性能的正交波形集。其次,详细给出了通信信息的调制和解调方法。最后,结果表明设计的一体化波形不仅能满足雷达探测性能而且具有良好的自相关特性,此外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误符号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探测通信一体化 脉冲重复间隔捷变 索引调制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去斜滤波与稀疏恢复的探干一体化系统直达波抑制技术
9
作者 张世源 陆星宇 +4 位作者 虞文超 吴元江 严华斌 吴名 顾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4,共14页
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通过波形一体化设计,利用无典型雷达信号特征的干扰信号进行探测,共享波形、频率、时间、孔径等资源,极大提升了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然而,为实现有效干扰,探测干扰一体化波形在频段上会与对方雷达信号有所重叠,一... 探测干扰一体化系统通过波形一体化设计,利用无典型雷达信号特征的干扰信号进行探测,共享波形、频率、时间、孔径等资源,极大提升了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然而,为实现有效干扰,探测干扰一体化波形在频段上会与对方雷达信号有所重叠,一体化设备探测回波会受到由对方雷达发射信号带来的强直达波影响,造成探测性能的严重恶化。本文考虑探干一体化系统与线性调频雷达对抗的场景,提出了两种直达波抑制算法(去斜频域滤波与稀疏恢复)。在第一种算法中,通过分数阶傅里叶变换(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FRFT)估计对方线性调频直达波调频斜率,构造回波去斜函数,将直达波分量变换为点频信号后通过频率滤波进行滤除。在第二种算法中,以去斜滤波方法作为预处理步骤,针对直达波功率强时去斜滤波带来的回波能量损失问题,利用稀疏恢复的方法恢复损失信号,进一步提升了探干一体化系统的探测能力。通过仿真和实测结果验证了算法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干扰一体化 直达波抑制 去斜频域滤波 稀疏恢复 波形优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信信号的水下目标主动探测多普勒估计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卢俊 张群飞 +1 位作者 史文涛 张玲玲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62-970,共9页
水下探测通信一体化利用通信发射信号进行目标主动探测,而多普勒效应的存在使得主动探测中目标参数估计性能恶化。为了消除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频谱细化与校正的联合多普勒估计和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通信发射信号中的同步头... 水下探测通信一体化利用通信发射信号进行目标主动探测,而多普勒效应的存在使得主动探测中目标参数估计性能恶化。为了消除多普勒效应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频谱细化与校正的联合多普勒估计和补偿方法。该方法利用通信发射信号中的同步头信号获取目标回波信号时延,截取信号中的单频信号段。再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求得单频信号段最大幅值所对应的频率,并在该频率附近范围内进行频谱细化与校正求出频率偏移量,从而估计出多普勒因子,并根据所估计的多普勒因子对接收的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补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的频谱细化与校正联合多普勒估计与补偿方法提高了多普勒估计精度,使多普勒补偿后的信号与发射副本相关处理增益增加,提高了波达方向(DOA)估计性能,并且对不同多普勒效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估计与补偿 探测通信一体化 通信信号 频谱细化 频谱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界面探测器在有机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颖 涂晨 +5 位作者 丁贞玉 张岩坤 王晓康 蔡国军 武猛 骆永明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5-1734,共10页
膜界面探测器(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是一种有机污染物的高分辨检测器,已广泛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实时原位调查检测.当前,我国在污染场地土壤的高精度快速筛查技术和装备方面存在... 膜界面探测器(membrane interface probe,MIP)是一种有机污染物的高分辨检测器,已广泛用于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征与空间分布的实时原位调查检测.当前,我国在污染场地土壤的高精度快速筛查技术和装备方面存在较大的需求,但在该领域的自主研发与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系统梳理MIP在国内外有机污染场地应用案例的基础上,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自1996年首次有文献报道MIP的应用以来,该领域的发文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当前,国际上对MIP的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国家主要为美国和中国.从已有应用案例来看,MIP主要应用于污染场地中苯系物、卤代烃、石油烃等多种污染物的原位实时检测. MIP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为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传感器的研发、场地土壤及含水层污染物的测定,以及探头的联合应用.其中,MIP与其他多功能探头的有机耦合技术及装备的研发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基于MIP在场地有机污染物检测中的局限性,并结合我国场地土壤调查的现实需求与关键科学问题,分别从阐明污染物界面传质与扩散机制、设计高性能半透膜材料、研发高精度钻测一体化装备,以及建立相关标准与技术指南等四方面,对我国污染场地土层钻进探测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研发需求与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界面探测 挥发性有机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 场地调查 钻进探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波束测深声纳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70
12
作者 李海森 周天 徐超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2期73-80,共8页
多波束测深声纳已成为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等海洋活动中最主要的海洋调查勘测仪器之一。以多波束测深声纳为对象,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多波束测深声纳产品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代表当前多波束测深声纳发展趋势... 多波束测深声纳已成为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海底资源开发、海洋工程建设等海洋活动中最主要的海洋调查勘测仪器之一。以多波束测深声纳为对象,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多波束测深声纳产品的发展情况,重点阐述了代表当前多波束测深声纳发展趋势的超宽覆盖、高分辨、高精度、多功能一体化探测等核心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实际的海底地形地貌探测需求,给出了多波束测深声纳技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声纳 海底地形 一体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岩 董晓龙 +12 位作者 蒋兴伟 张玉红 朱迪 王闵杨 吴炜 王祥鹏 赵章喆 徐星欧 唐世林 经志友 李毅能 陈琨 陈雯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9-861,共13页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e Observation Mission,OS-COM)首次提出海表流场、海面风场和海浪谱(简称“流–风–浪”)一体化探测的多普勒散射计(Doppler Scatterometer,DOPS)测量原理和系统... 全球海表流场多尺度结构观测卫星计划(Ocean Surface Current multiscale Observation Mission,OS-COM)首次提出海表流场、海面风场和海浪谱(简称“流–风–浪”)一体化探测的多普勒散射计(Doppler Scatterometer,DOPS)测量原理和系统体制。OSCOM采用Ka-Ku双频多波束圆锥扫描体制的真实孔径雷达,将实现超过1000 km观测刈幅、公里级分辨率的“流–风–浪”一体化卫星直接观测。OSCOM将突破海洋亚中尺度非平衡态动力学、海洋多尺度相互作用、海气耦合的研究瓶颈,支撑实现海洋系统科学、气候变化等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未来,应用OSCOM海表流速观测的模式改进,将奠定海洋非平衡态过程数值模拟、同化和预报的动力学基础,实现海洋和海气耦合模式的重大改进。通过与多源数据融合,OSCOM海流观测的应用将为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碳收支研究和国家重大任务提供支撑。OSCOM科学卫星的实施对于我国地球系统科学和卫星对地观测重大应用的突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望带动我国应用卫星的发展从追赶、并行走向领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表全流场 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 多普勒卫星海洋学 “流–风–浪” 一体化探测 科学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贪心算法的雷达网通信资源调度策略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钢 汪晋 +1 位作者 董扬 朱军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51,共6页
针对组网雷达探测通信一体化的需求,从适应组网雷达通信拓扑时变和时间资源动态优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算法的雷达组网通信资源调度策略。该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时分通信的矩阵拓扑模型,用于实现通信节点应答冲突的预判与规... 针对组网雷达探测通信一体化的需求,从适应组网雷达通信拓扑时变和时间资源动态优化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贪心算法的雷达组网通信资源调度策略。该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雷达时分通信的矩阵拓扑模型,用于实现通信节点应答冲突的预判与规避,同时根据通信矩阵拓扑特征,以最大时间资源节省为目标构建了贪心策略,获得了优化的时间资源调度方案。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文中方法可有效解决组网雷达因通信时长和节点数量动态变化引起的资源规划问题,有效降低雷达时间资源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组网 探测通信一体化 资源规划 贪心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