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61
1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9,共5页
主要从学段、课堂和能力3个层面切入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一是聚焦知、能、行、健的学段层面的评价;二是聚焦乐、动、会的体育课堂层面的评价;三是聚焦基本和专项运动能力层面的等级标准评价。各类评价共同指向对学生体育学习... 主要从学段、课堂和能力3个层面切入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评价体系。一是聚焦知、能、行、健的学段层面的评价;二是聚焦乐、动、会的体育课堂层面的评价;三是聚焦基本和专项运动能力层面的等级标准评价。各类评价共同指向对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检验和激励。其中,运动能力评价,还有利于一体化体育课程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体育课程 课程评价体系 学段评价 课堂评价体系 运动能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54
2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21,共6页
从比较分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及逻辑关系等切入,进而较为全面地阐述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政策、理论与实践依据;探讨基于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总体框架以及在各学段的分配思路;提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种修... 从比较分析课程内容、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现实问题及逻辑关系等切入,进而较为全面地阐述建构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政策、理论与实践依据;探讨基于一体化的体育课程内容总体框架以及在各学段的分配思路;提出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两种修学方式,以确保一体化体育课程内容的有效实施。旨为后续一体化研究、课标修订、教材编写、课堂教学等提供理论依据,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体育课程 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 被引量:43
3
作者 于素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26,33,共6页
重点探讨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认为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具体而言,不仅突出政策导向,也强调课程的服务性,注重促进全面发展的时代性。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基... 重点探讨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多元内涵与基本特征,认为一体化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总体上是要满足学生终身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具体而言,不仅突出政策导向,也强调课程的服务性,注重促进全面发展的时代性。一体化体育课程的基本内涵聚焦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等的多元整合,其中,纵向衔接主要指的是课程内容;横向一致是相对的,主要是基本运动能力,也包括“定级不定项”的专项运动能力;内在统一多指目标维度知、能、行、健的统一性;形式联合聚焦组织形式、修学类型等的多元化联合实施。一体化体育课程呈现科学性、系统性、衔接性、适宜性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一体化体育课程 价值取向 发展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机遇和挑战 被引量:26
4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0,共5页
探讨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重点从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实践指导、相关政策落实、肩负时代重任、完善理论研究等分析这一难得机遇;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普及应用、效果检验等阐述接链条、做规划、... 探讨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重点从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实践指导、相关政策落实、肩负时代重任、完善理论研究等分析这一难得机遇;从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普及应用、效果检验等阐述接链条、做规划、定标准、要协同、想落地、见成效等的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 学生终身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及理论建构——基于一体化体育课程建设的核心理论 被引量:37
5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3,共6页
基于人的动作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身体发育规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等,提出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的概念;建构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框架,包含存在形式、本质特征、内部... 基于人的动作发展规律、认知发展规律、身体发育规律、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以及体育课程教学实践的需要等,提出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的概念;建构了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框架,包含存在形式、本质特征、内部规律三层结构体系,其中,存在形式是年龄段即窗口期,本质特征包含稳定性、递进性和叠加性,内部规律包含稳定性是按发展匹配度确立,递进性是据动作难易度排列,叠加性是依功能重合度定位。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及理论为破解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难题提供指导,为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教学一体化改革提供理论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动作技能学习“窗口期”理论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程一体化区块链技术的应用选择与架构设计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祥全 姜勇 仪俊希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49,共10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缺乏有效衔接是阻碍学校体育发展较突出的问题。作为信息化教学核心的区块链,为体育课程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可能性。采用文献资料法、ASMI四步法等对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选择、架构设计和实现路径...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缺乏有效衔接是阻碍学校体育发展较突出的问题。作为信息化教学核心的区块链,为体育课程一体化提供了技术可能性。采用文献资料法、ASMI四步法等对体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选择、架构设计和实现路径等进行研究。提出:区块链不仅可以解决学校体育纵向断层、横向发展不均衡、内在不统一、形式不协同等业务痛点,还能以“技术赋能”方式为课程结构要素提供新的组合规制,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组织方式和教学样态。结合区块链一般性基础架构和体育课程一体化应用场景,构建包括技术支持系统(基础设施和网络)、共识层、智能合约层、数据层、应用层等模块的多链组合系统架构,分析系统运行的共识、存储、传播和安全机制。结合体育课程一体化与区块链技术跨界融合的推广与实施,从政策导向、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规模化发展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体育课程一体化 学校体育 应用场景 架构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探讨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提出精准干预是通过干预效果确定精准程度,明确了精准干预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方案更能凸显实效。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促进艰难的问题及根源,集中体现在多... 在体育课程一体化背景下探讨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提出精准干预是通过干预效果确定精准程度,明确了精准干预需要更加全面和系统,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方案更能凸显实效。分析了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促进艰难的问题及根源,集中体现在多种认识偏差、缺乏习惯养成、干预不够系统等方面。重点从体育课程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按学段特征分层、按目标定位分类、按责任主体分工的"三分融合"干预构想。进而探讨了学生体质健康综合性精准干预的有效方案研制思路与方法。旨在为更全面、系统、精准地对学生体质健康实施有效干预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课程一体化 体质健康 三分融合 精准干预 健康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校园篮球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策略 被引量:26
8
作者 李员厂 郭永波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6,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与总结当前我国校园篮球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及专家访谈等方法,梳理与总结当前我国校园篮球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策略与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秉承“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构建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为改革实践导向,明确了大中小幼一体化篮球课程体系改革的价值诉求。提出构建校园篮球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策略:建立描述精准和可操作的课程目标体系;建立上下衔接的核心课程内容体系;建立灵活的课程实施策略和上下贯通的评价体系;建立“学、练、赛”形式高度统一的一体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一体化体育课程 校园篮球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思考与建构 被引量:27
9
作者 于素梅 董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1-490,共10页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一体化从理论创建转化成实践应用的创新性课程模式,是连接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阐述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背景,探讨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内...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是新时代体育课程一体化从理论创建转化成实践应用的创新性课程模式,是连接体育课程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落实体育课程一体化改革的必然选择。研究阐述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背景,探讨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特征以及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学生运动需求分类的启示、具身认知理论对体育课程内容发挥效能的启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课程核心素养培育价值的启示。分析了幸福体育课程模式建构的“需求—内容—路径—评价”的底层逻辑,构建了精准适配内容、优化实施策略、评估实践效果的完整体系,以期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以及实现教育公平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体育课程模式 体育课程一体化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 内涵与特征 体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需求理论建构——兼论学校体育运动项目分类 被引量:14
10
作者 于素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共7页
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重新分类,是体育课程理论的需要,更是一体化课程有效实施的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动项目的功能定位、运动需求的研究进展、运动需求的现实判断等建构运动需求理论框架,并从生存、生活、传承、审美、竞... 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重新分类,是体育课程理论的需要,更是一体化课程有效实施的需要。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运动项目的功能定位、运动需求的研究进展、运动需求的现实判断等建构运动需求理论框架,并从生存、生活、传承、审美、竞争、挑战六项需求对学校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重新归类,充分发挥一体化体育课程对满足学生终身体育与身心健康发展需求的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运动需求 运动项目分类 一体化体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 被引量:235
11
作者 专家组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共15页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为解读"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的应...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为解读"双减"政策对学校体育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影响以及学校体育的应对之策,本刊组织国内6名专家对"‘双减’政策与学校体育发展"进行专题研讨。北京体育大学任海认为,学校体育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投入,"不严肃"的"玩"承载着极为严肃的教育使命,其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或缺的身体和精神养料。"玩"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的灵魂。因此,应利用"双减"政策的契机,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通过"玩"将"被动体育"变为"主动体育"。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认为,须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以及"双减"的深刻意涵。"双减"既是需要把握的"机"又是必须警惕的"危"。应通过"双减"助力补齐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建设体教融合相关特色学校,实现体育课程"教会、勤练、常赛",促进学生体育学业评价和升学体育考试的科学化,使体育与劳动、国防、安全、科技、艺术教育相结合。上海体育学院唐炎认为,学校体育欲从"双减"政策产生的潜在时间中获取属于自己的实际时间,高等体育院系、学校体育研究院所和各级体育教研机构应紧密合作,按项目构建从基本动作技能到专项运动技能的一体化运动技能等级标准。中小学应在体育课程安排上打破按现有行政编班开展体育教学的方式,按项目兴趣编班上体育课,招聘项目特长优势明显的毕业生为体育教师,参照"教会、勤练、常赛"的学校体育工作新要求,重新规划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方式。华东师范大学汪晓赞认为,"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应做到"三个坚守":坚守学校体育的主阵地,让运动场更有"温度";坚守青少年体质健康下降的底线,让全民共享学校体育的"红利";坚守以体育人的功能与价值,让学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同时,应做到"三个突破":突破固有教育思维,从"传统体育"向"新时代体育"转变;突破固有教学模式,从"孤军奋战"向"家校社联动"转变;突破固有评价体系,从"单一评价"向"综合评价"转变。浙江师范大学邵伟德认为,应基于"双减"政策为改革课外体育活动提供的契机,形成"一主体、二主线、三保障"的课外体育活动质量提升路径,即:以"运动俱乐部"为主体,以"运动竞赛""分层管理"为主线,以"政策规范""学校支持""校内外合作"为保障,协同提升课外体育活动质量。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徐阿根认为,"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体育应在体育教学理念与方法、体育课程设置与内容、学校体育活动与竞赛等方面优化实践策略,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学校体育 主动体育 学生体质 新时代体育 一体化体育课程体系 课外体育活动 教育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查毅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5,共5页
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第一,强化双线混融,以体能训练、健康知识、体育价值认知为线上体育重点内容,以居家锻炼、云运动会为纽带,强化家校协同、线上线下混合互动;第二,发展课内体育,树... 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方略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第一,强化双线混融,以体能训练、健康知识、体育价值认知为线上体育重点内容,以居家锻炼、云运动会为纽带,强化家校协同、线上线下混合互动;第二,发展课内体育,树立运动健体慧脑的理念,编写课内体育校本教材,制定政策保障课内体育实施;第三,促进体育课程一体化,纵向衔接保障运动技能有序提升,横向联合打造校园品牌体育赛事。通过以上方略,促进青少年强体能、会运动、熟技能、能参赛,进而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常态化疫情防控 体育课程一体化 青少年健康 双线混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