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二维耦合温度模型在三峡水库水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熊伟 李克锋 +1 位作者 邓云 李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7,共6页
采用一二维耦合模型来研究三峡水库水温分布。以垂向一维模型计算结果作入口边界条件,对库首50km区域采用立面二维k-ε水温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在4~6月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层,下泄水温出现滞温现象。耦合模型由于一... 采用一二维耦合模型来研究三峡水库水温分布。以垂向一维模型计算结果作入口边界条件,对库首50km区域采用立面二维k-ε水温模型进行预测。结果显示:三峡水库在4~6月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温度分层,下泄水温出现滞温现象。耦合模型由于一、二维计算连接中带入的误差尚无法定量分析,需取得实测资料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水温 一二维耦合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维耦合河网水沙模型研究
2
作者 吕文丽 张旭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11年第3期79-83,共5页
借鉴河网水流的三级解法,将二维河段概化为河网内部河段,通过河网节点流量和输沙量的平衡,建立一二维耦合河网水沙模型。模型采用全隐式方法建立二维河段以首末断面的水位和含沙量为中间变量的矩阵追赶关系,进而建立整个一二维河网的节... 借鉴河网水流的三级解法,将二维河段概化为河网内部河段,通过河网节点流量和输沙量的平衡,建立一二维耦合河网水沙模型。模型采用全隐式方法建立二维河段以首末断面的水位和含沙量为中间变量的矩阵追赶关系,进而建立整个一二维河网的节点水位及含沙量的矩阵方程组。对方程组的求解,可实现一二维水沙模型的耦合求解。通过对长江下游大通至镇江概化河网的验证计算,表明模型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维耦合 河网 水沙模型 矩阵追赶法 分组泥沙 交错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维耦合的水动力水质模型在闸汾河控河段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项飞 郝瑞霞 张倩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2-340,共9页
为了研究受闸控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及污染物运移规律,采用MIKE软件,建立汾河二坝水闸回水区二维模型与回水区上下游和潇河河段一维模型相耦合的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以汾河二坝蓄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的控制为前提,在汾河生态基流和典型... 为了研究受闸控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及污染物运移规律,采用MIKE软件,建立汾河二坝水闸回水区二维模型与回水区上下游和潇河河段一维模型相耦合的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以汾河二坝蓄水位维持正常蓄水位的控制为前提,在汾河生态基流和典型洪水过程、A和B污水厂分别正常运行和非正常排污的四种情景下,模拟了闸控河段的水动力特性和COD浓度的迁移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增大河道来流量有利于污染物快速排出,随着河道来流量的增加,污染范围也有所不同,生态基流下,污染物以团状缓慢下移;典型洪水下,污染物主要贴近河岸以带状快速下移。研究成果对汾河二坝回水区污染物预测和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维耦合模型 水闸 污水厂 化学需氧量(COD) 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的城市道路积水来源量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俊毅 秦华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6-722,共7页
为模拟道路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溢流对道路积水的影响,对道路汇水区采用地表二维模型,对其他汇水区和地下管网采用一维模型,并构建基于PCSWMM的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提出以本地道路地表径流和检查井溢流对积水贡献比例为指标的积水来源定... 为模拟道路地表径流和排水系统溢流对道路积水的影响,对道路汇水区采用地表二维模型,对其他汇水区和地下管网采用一维模型,并构建基于PCSWMM的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提出以本地道路地表径流和检查井溢流对积水贡献比例为指标的积水来源定量分析方法。基于实测检查井液位数据和积水深度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后,利用该模型对设计暴雨条件下深圳市南山区某排水片区的道路积水进行模拟,得到如下结果。1)研究区存在4个主要道路积水点(A,B,C和D),在重现期为5年的暴雨下,有两个积水点(A和D)发生溢流,溢流在积水中的占比分别为24%和61%;在重现期为50年的暴雨下,有3个积水点(A,C和D)发生溢流,溢流在积水中的占比分别为49%,62%和73%。随着暴雨强度增大,检查井溢流对积水的贡献增加。2)道路积水的动态变化受到积水来源、下游壅堵和局部地形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3)对于溢流在积水中占比较大的内涝点,建议着重提高管网排水能力,并对上游汇水进行海绵化改造;对于本地道路径流在积水中占比较大的内涝点,建议对本地进行海绵化改造,适当地改造局部地形,或增加排涝泵站等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积水 PCSWMM 一二维耦合 城市内涝 来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一二维耦合模型和水库调度的长江宜宾河段洪水遭遇与淹没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沈豪 曹大岭 +6 位作者 万洪涛 刘舒 杨艳霞 郑林亮 侯宇 赵超辉 程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共21页
【目的】宜宾市地处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且有横江、南广河及其他重要支流汇入,因此洪水遭遇组合复杂,且受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梯级水库调度影响明显,其水文水动力计算对下游各城镇河段防洪规划及减灾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 【目的】宜宾市地处金沙江与岷江汇合处,且有横江、南广河及其他重要支流汇入,因此洪水遭遇组合复杂,且受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等梯级水库调度影响明显,其水文水动力计算对下游各城镇河段防洪规划及减灾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构建一二维水动力学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实测洪水验证的分析方法对长江宜宾河段(含重要支流汇入段)的洪水组合进行分析,选取了1961年、1966年两个典型年并对比有无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调洪的影响,计算各河段和沿岸城镇100 a、50 a及20 a一遇的洪水淹没。【结果】结果表明:(1)当发生超标洪水时,城区主要洪水漫溢淹没分布在宜宾的安边镇、柏溪街道,翠屏区西郊街道以及岷江菜坝镇飞机坝段。(2)不管是1961典型年(岷江为主要来水)还是1966典型年(金沙江为主要来水),岷江流域均受灾较重;其中西郊街道和大观楼街道的洪水主要受金沙江来水和岷江洪水顶托作用明显;岷江漫溢洪水为宜宾城区外洪的主要来源,岷江是宜宾市的防洪重点。【结论】结合防洪工程分布及现有堤防建设情况,菜坝镇飞机坝片区现有的20 a一遇洪水的堤防无法满足实际防洪标准需求;西郊街道滨江公园和备战码头,由于未形成防洪封闭圈,城区局部地区仍处于不设防状态;柏溪镇堤防防洪标准20 a一遇偏低,黑河(柏树溪)受到金沙江回水影响会造成柏溪镇严重洪灾。金沙江在向家坝水库的调蓄作用下,即使发生100 a或超过50 a一遇超标洪水,中心城区均不超过40 a一遇,宜宾城区受金沙江洪水影响相对较小,受岷江回水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市 水库调度 洪水遭遇 一二水动力耦合模型 洪水淹没 数值模拟 长江流域 梯级联合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洪水与风暴潮共同作用下的溃堤洪水一维、二维耦合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秀杰 胡冰 +2 位作者 苑希民 田福昌 秦旭东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3-49,共7页
为了解决复杂条件下河道洪水漫堤、溃堤和潮水倒灌的问题,建立了在洪水和风暴潮共同作用下的天然河道漫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的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在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基础上,分区剖分网格,设置合理的网格面积;根据植被和地物的... 为了解决复杂条件下河道洪水漫堤、溃堤和潮水倒灌的问题,建立了在洪水和风暴潮共同作用下的天然河道漫溃堤洪水在防洪保护区的一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在兼顾计算效率和精度的基础上,分区剖分网格,设置合理的网格面积;根据植被和地物的不同,分区设置糙率;通过宽顶堰的方式将河道一维模型和防洪保护区二维模型进行侧向耦合;采用基于侵蚀的渐变溃破坏方式模拟河道溃堤过程,实现了河道上游发生洪水和下游遭遇外海风暴潮的复杂情况下精细化模拟。实例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可灵活处理复杂多变的水力条件,模拟结果合理可靠,可为防汛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维耦合模型 溃、漫堤洪水 风暴潮 渐变溃 太阳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二维模型在湖泊水环境调度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福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1-64,共4页
以湖泊水环境调度为例,比较了一维模型、一二维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湖泊水环境调度中的应用。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的调度流量、水位过程拟合程度较好;B湖引入A湖优质水资源,B湖北侧湖区Ⅲ类~Ⅳ类水体面积增加,一二维耦合模型的空间展... 以湖泊水环境调度为例,比较了一维模型、一二维耦合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在湖泊水环境调度中的应用。发现两种方法计算的调度流量、水位过程拟合程度较好;B湖引入A湖优质水资源,B湖北侧湖区Ⅲ类~Ⅳ类水体面积增加,一二维耦合模型的空间展示效果更为直观;计算全年湖泊的水量水质调度,一二维耦合模型用了34.3h,而一维模型仅用了5.8min。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分析,提出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以A、B湖每月连通1次、每月连通2次为例,比较论证较优的调度方案,发现每月连通1次有利于改善B湖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水环境调度 模型 一二维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河流-海岸水动力和水质耦合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顾杰 胡成飞 +2 位作者 李正尧 匡翠萍 张永丰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共11页
基于MIKE FLOOD建立秦皇岛入海河流及其近岸海域一维、二维耦合河流-海岸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研究了秦皇岛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水动力和污染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海域潮流为半日潮,其中石河口南北支入海口流速变化过程差别较大,但水位变... 基于MIKE FLOOD建立秦皇岛入海河流及其近岸海域一维、二维耦合河流-海岸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研究了秦皇岛海域和入海河流的水动力和污染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海域潮流为半日潮,其中石河口南北支入海口流速变化过程差别较大,但水位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整体上河流入海口化学需氧量(COD)与流速呈正相关关系;(3)COD在近岸海域的扩散方向与涨落潮潮流方向一致,各入海河口海域落潮流期间的COD高于涨潮流。如上结论为赤潮爆发机理和应急处置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 一二维耦合模型 水动力 化学需氧量(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城区防洪能力评估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滨滨 喻海军 +2 位作者 马建明 孙庚 穆杰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城区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的准确评估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过去针对单一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多河汇聚洪水交互复杂区域的河道防洪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金堂县城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称,却也是沱江流域受洪水威胁... 城区河道现状防洪能力的准确评估是保障城市防洪安全的基础。过去针对单一河道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的研究较多,而对于多河汇聚洪水交互复杂区域的河道防洪能力研究相对较少。金堂县城素有“千里沱江第一城”之称,却也是沱江流域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本文针对金堂县城区“三河汇一江”的复杂交互关系,构建一二维耦合洪水分析模型,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并从河道现状堤防防洪能力、城区整体过流能力、跨河建筑物现状防洪能力等多方面开展了金堂县城区现状防洪能力评估。结果表明:构建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中沱江干流三皇庙水文站模拟洪峰误差均在1%以内,峰现时间误差均在1.5 h以内;城区模拟淹没范围基本与实际调查一致,模拟最大淹没水深基本与实测洪痕相符,大部分点位的模拟最大淹没水深误差在0.2 m以内;城区现有堤防防洪标准低,大部分仅满足5~10年一遇,局部薄弱段不足5年一遇;城区整体过流能力受上游洪水遭遇组合影响,三河相互顶托明显;城区多座跨河建筑物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中平安桥、毗河大桥分别不足5年、10年一遇防洪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耦合 率定和验证 现状防洪能力 金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建筑物整流累积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晓楠 白一墨 +4 位作者 胡羽蝶 曾诚 夏悦玥 尹雨然 王玲玲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5,98,共6页
为分析输水建筑物整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的影响,以陶岔渠首闸至十二里河渡槽渠段为例,建立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其中渠道段采用一维模型,4个输水建筑物段(刁河渡槽、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和淇河倒虹吸)采用二维模型,利用多年... 为分析输水建筑物整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能力的影响,以陶岔渠首闸至十二里河渡槽渠段为例,建立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其中渠道段采用一维模型,4个输水建筑物段(刁河渡槽、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和淇河倒虹吸)采用二维模型,利用多年实测数据对耦合模型进行率定。分别对无整流方案和15种整流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整流方案对上下游的影响,进而确定水头损失最小的整流方案。结果表明:单体整流影响范围为建筑物上下游3~5 km,多个建筑物整流的累积效果小于单个建筑物整流效果的线性叠加;对渠段中间2个输水建筑物(湍河渡槽、严陵河渡槽)进行整流的效果优于对上下游2个输水建筑物(刁河渡槽、淇河倒虹吸)进行整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水建筑物 整流 累积效应 数值模拟 一二维耦合模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下渗的河道与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滨滨 喻海军 +2 位作者 穆杰 马建明 石亮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5,共8页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 基于霍顿(Horton)下渗和有限体积法,建立了考虑动态下渗的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并选择海河流域漳卫河系与大名泛区联合防洪体系作为典型应用区域,利用典型场次洪水对河道模型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探讨了下渗对于河道行洪、蓄滞洪区分洪以及洪水演进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动态下渗的河道模型具有较高模拟精度,3场典型洪水洪峰误差都在10%以内;河道下渗会明显推迟蓄滞洪区的启用时间,并减小分洪流量和洪水总量;蓄滞洪区下渗对分洪过程影响较小,但会加快蓄滞洪区的退水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模拟 一二维耦合 蓄滞洪区 下渗 海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入江水道水动力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董小雨 王玲玲 +2 位作者 唐洪武 胡孜军 曾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17,共4页
由于滩地阻水,以致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为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了该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并采用实测地形断面资料以及2007年和2003年两次洪水的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成功模拟了二次洪水的行... 由于滩地阻水,以致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能力达不到设计标准。为寻求有效的治理措施,建立了该河道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值模型,并采用实测地形断面资料以及2007年和2003年两次洪水的水文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验证,成功模拟了二次洪水的行洪过程。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切滩工程实施后的水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对观音滩、大墩岭、新民滩、邵伯湖滩群实施切滩工程,可有效降低淮河入江水道的行洪水位,增大入江水道行洪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一二维耦合 切滩工程措施 淮河入江水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盐风暴潮溃堤洪水数值模拟及风险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国宾 孟庆林 苑希民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9-616,共8页
为了研究三角洲河口风暴潮溃堤时的盐水运动规律,建立一、二维耦合的盐度数学模型对风暴潮溃堤时的盐水运动进行模拟。模型考虑洪泛区建筑物对盐水运动的影响以及溃口的渐变发展过程。用2008年多个测站的实测数据对河网模型的潮位和盐... 为了研究三角洲河口风暴潮溃堤时的盐水运动规律,建立一、二维耦合的盐度数学模型对风暴潮溃堤时的盐水运动进行模拟。模型考虑洪泛区建筑物对盐水运动的影响以及溃口的渐变发展过程。用2008年多个测站的实测数据对河网模型的潮位和盐度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将模型应用于珠江三角洲河网某近海溃口风暴潮溃堤的盐水运动模拟,并绘制了最大盐度等值面图。计算结果表明,该溃口大部分区域的溃堤积水盐度超过了4psu,因此,溃堤洪水的高盐度积水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比较"溃堤"和"不溃堤"两种情况下的河网盐度计算结果,发现上游河道的溃堤分流增大了河道的纳潮量,促使涨潮量增大,增大了下游河网的咸潮上溯风险,减弱了上游来流对咸潮的压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盐度 一二维耦合 溃堤 珠江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中心城区暴雨内涝模拟及内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26
14
作者 曾鹏 穆杰 +1 位作者 喻海军 马建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9,共8页
针对成都市内涝灾害频发的问题,本文利用IFMS/Urban构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2 a、5 a、10 a)及不同降雨历时(1 h、3 h、6 h)下中心城区内涝积水情况,结果表明:(1)三环以内区域管网现状排水能力为2年... 针对成都市内涝灾害频发的问题,本文利用IFMS/Urban构建了成都市中心城区一二维耦合内涝模型。模拟了不同重现期(2 a、5 a、10 a)及不同降雨历时(1 h、3 h、6 h)下中心城区内涝积水情况,结果表明:(1)三环以内区域管网现状排水能力为2年重现期,三环至绕城高速区域为1~1.5年重现期;(2)依据积水深度将内涝灾害划分为无(h<0.15 m)、低(0.15 m≤h≤0.2 m)、中(0.2 m<h≤0.4 m)、高(h>0.4 m)4个风险等级,分析表明成都市中心城区内涝以中等风险为主;(3)成都市地形及降雨的空间分布导致中心城区南部区域的内涝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MS 成都内涝 一二维耦合 内涝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雨洪模型在排水系统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小兰 喻海军 +3 位作者 杨滨 马建明 穆杰 吴滨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5-139,共5页
针对成都市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以成都市某片区为例,运用IFMS/Urban软件构建城市雨洪模型,分析该片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近远期解决方案。采用构建好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评估方案实施前后片区的淹没范围、淹没... 针对成都市洪涝灾害频发的问题,以成都市某片区为例,运用IFMS/Urban软件构建城市雨洪模型,分析该片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并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提出近远期解决方案。采用构建好的一二维耦合模型分析评估方案实施前后片区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及河道行洪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期方案实施后片区防洪能力由现状的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远期方案实施后片区洪涝问题可得到彻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城市雨洪模型 IFMS/Urban 排水系统 一二维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花园湖行洪区优化调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娇娇 李瑞杰 +2 位作者 宋昊明 谭炳卿 李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65,共5页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模型 一二维耦合 启用方式 启用时机 优化调度 花园湖行洪区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园湖行洪区启用条件与分洪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明 王玲玲 +4 位作者 张凤山 张成潇 伍梦天 唐洪武 朱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9-214,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淮河流域百年一遇来流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的分洪效应。结果表明:当进洪闸、退洪闸同时开启时,花园湖行洪区对其上游的淮河干流水流以削峰为主,对其下游的淮河干流水位以错峰为主;花园湖行洪区中出入流速极值均出现在退洪闸处,特别是在退洪闸反向进洪初期,退洪闸处流速可达0.7 m/s;退洪闸适当晚开既不会增大淮河干流的最高水位,还可有效减缓花园湖行洪区的淹没进程,有利于提高淮河干流调蓄洪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洪区 进洪闸 退洪闸 开启方式 水动力数学模型 一二维耦合 MIKE FLOOD 花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杂高密度管网结构优化技术的银川城区排水过程高效模拟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栾广学 侯精明 +5 位作者 王添 李欣怡 郭敏鹏 李东来 樊超 沈健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2,共8页
为高效高精度模拟大尺度城区的排水过程,掌握城市地表径流机制和管网排水规律,以银川市约310 km^(2)的城区为研究区域,应用耦合地表径流及城市地下管网排水过程的GAST模型,结合当地污水处理厂、管网、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特征,基于普适性... 为高效高精度模拟大尺度城区的排水过程,掌握城市地表径流机制和管网排水规律,以银川市约310 km^(2)的城区为研究区域,应用耦合地表径流及城市地下管网排水过程的GAST模型,结合当地污水处理厂、管网、地形和土地利用等特征,基于普适性的数字地形高程DEM数据处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合流制排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概化等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高密度管网结构优化技术的城区排水过程高效模拟方法。采用理想地形和实际地形对该方法模拟的精度和效率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一级支管做删除概化处理对实际的管网排水过程模拟结果影响较小,20.46 km^(2)区域内一二维耦合节点数可削减27.8%,模型计算效率提高12.18%,且研究区域越大,计算效率提升越明显;模拟结果与实测值误差在6%以内,在保证模拟精度的同时大幅提高了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区排水 管网结构优化 一二维耦合模型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暴雨下的渌渚江流域洪水模拟及损失评估 被引量:3
19
作者 帅伟 周淑梅 +3 位作者 张竞楠 戴守政 赵连国 李条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20-127,共8页
我国东南部山丘区降雨丰沛,然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滞后,洪灾频发。为实现科学灾害防治,以浙江杭州渌渚江为研究对象,构建MIKE软件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基于不同暴雨设计频率模拟流域洪水淹没面积及淹没水深,并预测洪灾损失。结... 我国东南部山丘区降雨丰沛,然而中小河流水文监测设施建设滞后,洪灾频发。为实现科学灾害防治,以浙江杭州渌渚江为研究对象,构建MIKE软件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基于不同暴雨设计频率模拟流域洪水淹没面积及淹没水深,并预测洪灾损失。结果表明,随着重现期变大,流域淹没面积及淹没水深持续增大;当重现期达到50a一遇时,受影响农田面积、受影响人口总数及淹没损失急剧上升,表明防洪压力显著增大,需提前划分重点防护区,并做好防洪预案。一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渌渚江洪水模拟具有适用性,并为山丘区中小河流洪水灾害防治提供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二维耦合 水动力模型 MIKE 中小河流 山丘区 洪灾损失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学模型的南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提升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安琪 喻海军 +2 位作者 陈末 杨滨 刘春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9-82,共4页
针对成都市南河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发的问题,采用洪水分析软件IFMS/Urban构建了该区域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在评估该区域现状防洪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洪能力提升方案,并基于构建好的耦合模型评估和论证了方案效果。结果表明,现... 针对成都市南河中下游地区洪水灾害频发的问题,采用洪水分析软件IFMS/Urban构建了该区域一二维耦合水动力学模型,在评估该区域现状防洪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洪能力提升方案,并基于构建好的耦合模型评估和论证了方案效果。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南河三江片区及下游新津城区洪水淹没风险较大,通过采用通济堰拆改及下游河道疏浚整治的方案,可显著降低新津城区和三江片区的洪水位和洪水淹没风险,并可将新津城区工程防洪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方案实施后,金马河对南河洪水顶托作用有所加剧,但不会影响到方案整体效果,特别是随着南河洪水量级增大,金马河顶托作用会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模型 一二维耦合 防洪能力 洪水顶托 提升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