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一二九运动再研究:一种思想史的考察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欧阳军喜
-
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24,共12页
-
基金
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项目(2012WKZD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一二九运动既是一场政治性质的运动,也具有思想运动的特质。从思想史的角度看,民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是一二九运动内在的思想动力,但占主导地位的还是马克思主义。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建立联合战线主张的理解与运用以及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调整是影响一二九运动内容与走向的重要思想因素。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抗日救亡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
分类号
D239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再论斯诺、海伦与一二九运动之关系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张牧云
-
机构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99,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国共产党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17JJD710002)的中期成果
-
文摘
斯诺、海伦与一二九运动关系密切。20世纪30年代初,斯诺夫妇与上海、北平两地左翼文化人的交往经历促使其思想发生转变。一二九运动期间,斯诺夫妇在英美驻华媒体与学生之间穿针引线,为后者争取西方主流媒体同情,占领国际舆论阵地,推动运动的酝酿、发生与扩展。在运动发展高潮之时,黄敬成为斯诺夫妇与中共联系的重要媒介,向其传达中共关于一二九运动国际宣传的建议,并积极帮助斯诺首访延安。一二九运动是斯诺、海伦通过其人际关系影响中共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起点。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海伦·斯诺
埃德加·斯诺
国际统一战线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K264.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左翼文化运动的深入和一二九运动的爆发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谢荫明
刘亚军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1988年第2期95-96,共2页
-
文摘
30年代的左翼文化运动产生于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低潮时期,发展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的政治形势急剧变化的年代。它唤起了无数知识青年的觉醒,促进了青年思想上倾向革命和政治上的成熟。
-
关键词
左翼文化运动
一二九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大革命失败后
文化团体
爆发
中国革命
青年思想
革命理论
知识青年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再论一二九运动的历史走向及其成因
被引量:3
- 4
-
-
作者
肖政军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91,共17页
-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2XNH12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1935年末,在日方策动与地方实力派配合下,“华北自治运动”达到最高潮,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地方实力派间的博弈亦白热化。在此种复杂情势下,在中共地方组织领导下,爆发了一二九运动。学运之初,基于不同政治考量,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宋哲元对学运的态度存在分歧。然而,国民党当局既难以满足学生的政治诉求,其直辖区域的党政组织也无力领导学运。随着华北局势逐渐稳定,国民党南京政府与宋哲元对学运的态度最终达成一致。一二九运动在双方合力制裁下最终陷入低潮,但国民党政府的权威和形象也因此受损,这客观上为平津等地的中共地下党恢复组织、扩大影响提供了契机。
-
关键词
国民党南京政府
宋哲元
一二九运动
华北事变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一二九运动史若干问题再研究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杨树先
-
机构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系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7-71,共5页
-
文摘
抗日救国,是一二九运动的出发点和落点:海峡两岸历史学家对这个运动的历史评价具有基本的共识 1935年一二九运动的爆发和发展,在中国近现代革命运动历史上,特别是在迎接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到来,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第一,一二九运动鲜明地显示了抗日救国的性质。这个运动的矛头是直指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强占中国东北之后,继而于1935年制造所谓“华北五省自治运动”,阴谋蚕食华北,并进而妄图独占中国为其殖民地侵略的行径。保卫华北,保卫北平、天津。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抗日战争
华北五省自治运动
抗日救国运动
日本帝国主义
海峡两岸
学生运动
历史地位
九一八事变
基本的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一二九”运动中北平青年学生作用之管窥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张致森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5期218-219,共2页
-
文摘
1935年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学生抗日爱国运动。在运动中,北平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这次运动唤醒了民众,吹响了民族解放的号角,推动了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青年学生
作用
-
分类号
D432.9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
题名北平师范大学“一二·九”运动纪实
- 7
-
-
-
机构
北京师大校史党史征集研究室
-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6期1-10,24,共11页
-
文摘
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爆发了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北平师大的爱国师生不顾反动当局的利诱和镇压,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站在运动的前列,浴血奋战,建树了巨大的功绩。
-
关键词
北平
军警
“一二·九”运动
师大学生
民族解放
师范大学
一二九运动
新华门
先锋队
陶希圣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逸群绝伦、独具风采的学术名家——赵俪生
- 8
-
-
-
出处
《管子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
-
关键词
赵俪生
名家
学术
风采
左翼作家联盟
东北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一二九运动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09
[社会学]
-
-
题名一则笑话引出的建议
- 9
-
-
作者
张宿东
-
出处
《辞书研究》
1986年第4期100-100,共1页
-
文摘
众所周知,“一二九运动”发生于1935年12月9日。可是有一篇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文章却写道:“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九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发生了以爱国学生为主体的‘一·二九’运动……”。怎会将“一二·丸”变成“一·二九”?当然是文章作者和编者的粗疏。
-
关键词
一二九运动
笑话
北平
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
一二·九运动
学生为主体
建议
辞书
文章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
-
题名释“一”——关于词典收词、释义的若干随想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陈原
-
机构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
-
出处
《辞书研究》
1980年第2期1-19,共19页
-
文摘
一“一”是汉字中笔划最少,结构最简单,最常用和常见的字,有点象拉丁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a。小学生上学,拿到语文教科书第一册,翻开第1页,读第一课——他最初遇到的一个汉字(不一定是第一个)就是这个“一”。在按部首排列(或者说,不用号码、音序或笔形排列)的词典中,“一”字总是排在第一页第一个位置上。《辞源》,《辞海》以及它们历次的修改本,都是这样安排的。一千几百年前许慎编《说文解字》,“一”字也是放在“第一”(上)的第一项。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一”的一般用法、含义,好象是什么人都说得出来;但是“一”的特殊用法、含义,那就不一定了。至于以“一”字作为字头所构成的语词和术语,那就更多了。
-
关键词
辞海
一二九运动
现代汉语词典
美国人
释义
修正主义
地主
结构
香港
一元论
-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