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0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一串红在街道绿地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赖光勋 杨乾华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2期172-174,共3页
文章主要研究超级一串红在街道绿地的应用,先阐述其生物学特性、观赏价值及应用优势,然后探讨种植设计原则、布局方式与植物搭配,再论述养护管理技术,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应用效果与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其科学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 超级一串红 街道绿地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品种‘彩铃玫红’
2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F0003-F0003,共1页
品种权号:CNA20182744.3选育单位:北京农学院选育者:刘克锋、陈洪伟、王红利、刘笑冰品种来源:一串红‘彩铃红’×一串红‘红粉佳人’特征特性:中高株型,株高60~69cm,花萼和花冠玫红色,花序长14~24cm,盛花期整株花序数可达250枝。... 品种权号:CNA20182744.3选育单位:北京农学院选育者:刘克锋、陈洪伟、王红利、刘笑冰品种来源:一串红‘彩铃红’×一串红‘红粉佳人’特征特性:中高株型,株高60~69cm,花萼和花冠玫红色,花序长14~24cm,盛花期整株花序数可达250枝。分枝性强,在生产应用中无需人工摘心,株型自然呈球形。耐热性较好,在北京地区夏季高温时基本不落叶不黄叶,能正常开花。可作盆栽、花坛、花境或大地景观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铃玫红 北京农学院 一串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品种‘彩铃橙’
3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品种权号:CNA20182743.4选育单位:北京农学院选育者:刘克锋、陈洪伟、王红利、刘笑冰品种来源:一串红‘彩铃红’×一串红‘橙香公主’特征特性:中高株型(株高60~78cm),花萼和花冠橙色,花序长14~19cm,盛花期整株花序数可达250枝。分... 品种权号:CNA20182743.4选育单位:北京农学院选育者:刘克锋、陈洪伟、王红利、刘笑冰品种来源:一串红‘彩铃红’×一串红‘橙香公主’特征特性:中高株型(株高60~78cm),花萼和花冠橙色,花序长14~19cm,盛花期整株花序数可达250枝。分枝性强,在生产应用中无需人工摘心,株型自然呈球形。耐热性较好,在北京地区夏季高温时基本不落叶不黄叶,能正常开花。可作盆栽、花坛、花境或大地景观营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洪伟 北京农学院 王红利 一串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凤兰 闻静 +3 位作者 刘荣梅 胡国富 魏琪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57-61,共5页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串红的小孢子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一串红具有两个花药室,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型绒毡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大量的花粉粒在单核靠边期到二细胞花粉...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一串红的小孢子及雄配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一串红具有两个花药室,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双子叶型,腺型绒毡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三细胞型,大量的花粉粒在单核靠边期到二细胞花粉的过程中出现花粉粒变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解剖学观察 小孢子 雄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花粉活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国富 李成雁 +1 位作者 袁强 胡宝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136-13137,13148,共3页
[目的]探讨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的生活力和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为一串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采用TTC法和培养基法研究其生活力和萌发率。[结果]在TTC浓度为0.5%时活力测定效果最好,其中紫色和红白相间一串... [目的]探讨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的生活力和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率,为一串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获取4种花色一串红花粉,采用TTC法和培养基法研究其生活力和萌发率。[结果]在TTC浓度为0.5%时活力测定效果最好,其中紫色和红白相间一串红达到94%。适宜一串红花粉萌发的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为10%,硼酸浓度为1.5%的液体培养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达到83%(紫色一串红)。在常温贮藏条件下,6 h左右开始萌发,12 h的时候萌发率达到最高(紫色一串红为86%),48 h以后花粉几乎丧失了萌发力。[结论]花粉的生活力和萌发规律在一串红可育性上起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花粉萌发 花粉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 Ker-Gawl)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凤兰 刘荣梅 +2 位作者 胡国富 徐永清 胡宝忠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31-135,共5页
文章综述了一串红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一串红的种子萌发、组织培养和一串红花葵苷生物合成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克隆研究现状,扼要地介绍了一串红花色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 一串红 生物学特性 种子萌发 组织培养 一串红花葵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生活污泥有机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白家云 董爱香 +5 位作者 崔超 马富亮 高始涛 熊建军 季翔宇 吴生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1-75,共5页
以高级厌氧消化(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产品不同比例(体积比30%、40%、50%、60%、70%)与椰糠、珍珠岩、原土复配制得5种有机栽培基质,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株高、冠幅、生物量的影响,... 以高级厌氧消化(热水解+厌氧消化)处理后的污泥产品为研究对象,设置污泥产品不同比例(体积比30%、40%、50%、60%、70%)与椰糠、珍珠岩、原土复配制得5种有机栽培基质,研究5种栽培基质对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株高、冠幅、生物量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原料何种配比组合下研发的有机栽培基质最有利于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物的生长。结果显示:S_(3)处理(污泥∶椰糠∶珍珠岩∶原土=5∶3∶1∶1)的一串红和非洲凤仙植株在生长时期的冠幅、株高、生物量高于其他处理,表明S_(3)处理的配比基质最有利于这2种草花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产品 有机栽培基质 一串红 非洲凤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8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紫苏提取物对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马晓玲 南珊珊 +1 位作者 牛玉杰 张文举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3,共7页
试验旨在评估香紫苏提取物对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2月龄、体重(20.00±2.00) kg的中国美利奴羔羊,随机分为5组(公母各半),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羔羊。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CL1组、CL2组、CL3组和CL... 试验旨在评估香紫苏提取物对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60只2月龄、体重(20.00±2.00) kg的中国美利奴羔羊,随机分为5组(公母各半),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羔羊。对照组(CK组)饲喂基础饲粮,CL1组、CL2组、CL3组和CL4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4、0.08、0.12、0.16 mL/kg的香紫苏提取物。预试期10 d,试验期70 d。结果显示,CL4组宰前活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香紫苏提取物添加剂量的增加,各试验组胴体重均呈现增加趋势(P>0.05),各试验组屠宰率、胴体净肉重、胴体净肉率、眼肌面积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CL2组羔羊的心脏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肺脏指数显著高于CL3组(P<0.05),瘤胃指数显著低于CL4组(P<0.05);CL3组羔羊的皱胃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CL2组和CL4组(P<0.05)。CL2组和CL3组羔羊背最长肌的失水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CL1组、CL2组和CL3组的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0.16 mL/kg香紫苏提取物能够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改善器官指数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紫苏提取物 羔羊 生长性能 消化功能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
10
作者 王天义 吴军 张宏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6-1870,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 目的探讨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布芬,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片。检测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血小板聚集率、凝血功能指标(APTT、PT、TT、FIB)、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变化。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内瘘管径、内瘘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血小板聚集率、FIB、炎性因子降低(P<0.05),APTT、PT、TT延长(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再狭窄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联合吲哚布芬可安全有效地抑制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PTA术后内瘘管径、血流量减小进程,维持内瘘畅通,缓解血小板聚集和机体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吲哚布芬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生防效果及基因组学分析
11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10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郭治辰 秦艳红 文艺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和gyr B序列鉴定,确定菌株Pc01-6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3.30%65.22%,同时显著促进丹参生长,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35.10%和72.34%。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50.9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Pc01-6基因组大小为6 835 850 bp,GC含量为62.87%,共编码6159个基因;基因功能预测显示,其基因组中含有环脂肽类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综上,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具有显著生防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腐病 拮抗菌株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0种(品种)鼠尾草在上海地区适应性的综合评价
12
作者 黄艳波 《水土保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57-366,共10页
[目的]构建鼠尾草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筛选上海(长三角)地区适栽的鼠尾草物种。[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由5个约束层22个指标层组成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国内外120种(品种)鼠尾草属植物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抗性/突出性状... [目的]构建鼠尾草适应性综合评价体系,筛选上海(长三角)地区适栽的鼠尾草物种。[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由5个约束层22个指标层组成的适应性评价体系,对国内外120种(品种)鼠尾草属植物的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抗性/突出性状和生长势是适应性评价体系中2个主要表征鼠尾草适应能力的因子。120个供试鼠尾草的适应性从高到低共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3.50分,Ⅱ级为3.00~3.50分,Ⅲ级为2.50~3.00分,Ⅳ级≤2.50分。其中,Ⅰ级包括丹参等23个原种和樱红小花鼠尾草等10个品种,在上海地区的适应性最好,推广栽培价值最大。[结论]制定一套全面、合理、实用的鼠尾草适应性评价体系,明确在上海(长三角)地区适应能力不同的鼠尾草种类,为不同地区引种与栽培鼠尾草属植物提供参考标准及可直接选择的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评价 AHP 唇形科 抗性 鼠尾草属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非药用部位活性成分和综合利用途径
13
作者 王小国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4期85-89,共5页
丹参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常以根和根茎入药。丹参的非药用部位包括茎、叶、花和花序、种子等,通常也含有与药用部位相同的或新的活性成分,但却多作废弃物处理,未能被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归纳总结... 丹参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常以根和根茎入药。丹参的非药用部位包括茎、叶、花和花序、种子等,通常也含有与药用部位相同的或新的活性成分,但却多作废弃物处理,未能被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归纳总结丹参非药用部位的活性成分,提出可行的综合利用策略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非药用部位 活性成分 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秆一串红离体培养快繁技术 被引量:10
14
作者 赖钟雄 赖呈纯 +4 位作者 颜鸿伟 桑庆亮 郭文义 吴洪明 潘东明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3-485,共3页
以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矮秆一串红的离体快繁技术 .结果表明 :附加 1.5 mg· L-1BA和0 .1mg· L-1NAA的 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 ,诱导率达 90 %以上 ;附加 2 .0 mg· L-1BA和 0 .1mg·L-1NAA的 MS固体... 以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 ,研究矮秆一串红的离体快繁技术 .结果表明 :附加 1.5 mg· L-1BA和0 .1mg· L-1NAA的 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 ,诱导率达 90 %以上 ;附加 2 .0 mg· L-1BA和 0 .1mg·L-1NAA的 MS固体培养基为适宜的芽苗继代增殖培养基 ;在附加 1.5 mg· L-1NAA的 1/ 2 MS生根培养基上 ,芽苗 7d后即可生根 .幼苗移栽成活率在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秆一串红 离体培养 快繁技术 一串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主栽一串红资源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傅巧娟 李春楠 +2 位作者 陈一 赵福康 孙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9,共6页
为了提高一串红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从20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方面对我国主栽的20份一串红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串红表型多样性丰富,品种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外引与中国两个类群间表型变异程度及丰... 为了提高一串红品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从20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方面对我国主栽的20份一串红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串红表型多样性丰富,品种间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外引与中国两个类群间表型变异程度及丰富性都比较相似。25个表型性状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变化于0.23~1.97之间,数量性状中以主茎直径、花冠直径、叶柄长、始花时间和花间长的多样性指数较高,质量性状中则以叶面泡状突起程度及叶柄显色强度多样性指数较高。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对总体方差累计贡献率达83.96%的前5个主成分,可反映一串红资源的总体形态表现。20份资源间平均遗传距离约为7.0,在欧氏距离约为8.5时,参试的20份资源可分为高生种和矮生种两大类,前者仅包含1个品种(篝火),而后者包含19个品种,且在欧氏距离约为7.2处又可进一步分为4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若干观赏性状在F_1的遗传表现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娟娟 陈洪伟 +2 位作者 王红利 刘克锋 石爱平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120,共8页
对影响一串红品质的几个性状F1中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一串红杂交选育提供指导。以4个自育品种红粉佳人、橙香公主、白马王子、彩铃红和一个国外品种展望紫为亲本,进行不包括正反交在内的双列杂交,配制成10个杂交组合,对F1子代植株性... 对影响一串红品质的几个性状F1中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一串红杂交选育提供指导。以4个自育品种红粉佳人、橙香公主、白马王子、彩铃红和一个国外品种展望紫为亲本,进行不包括正反交在内的双列杂交,配制成10个杂交组合,对F1子代植株性状、花部性状和开花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F1株高、茎粗、叶面积、花序粗、花序长、花序轮间距、花轮数、盛花期8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值分别占中亲值的104.87%,126.01%,123.79%,111.09%,147.41%,134.32%,120.84%,94.51%,且有超亲个体大量出现,F1整体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但不同组合杂种优势不同。杂交F1只有红色和紫红色2种花色,玫红色、橙色和白色植株未出现。各性状中,除叶面积和花轮间距外,其他性状遗传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变异较小。亲本选配环节最好选择花轮间距较小的品种;以矮株为F1代育种目标时,杂交亲本双方尽量都选矮株;亲本花序较短的杂交组合,其F1也会表现出强杂种优势,花序明显增长;要获得新颖花色的子代,应采用花色新颖复杂的亲本进行杂交或者做F2至多世代的选育。经过综合比较,红粉佳人×展望紫、彩铃红×红粉佳人、展望紫×橙香公主组合的F1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杂交育种 遗传表现 杂种优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RAP分子标记分析一串红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 被引量:9
17
作者 董爱香 王涛 +1 位作者 徐进 赵梁军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34-138,共5页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 应用SRAP分子标记,对24个国内外优良一串红品种(系)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从88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到24个多态性较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出30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2.8个多态性条带,获得了较高的多态性比率。对不同样本产生的扩增产物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在相似系数0.72的水平上,可以把24个一串红品种(系)分为3大类:本课题组自育品种(系)全部聚在Ⅰ类;国外品种全部聚在Ⅱ类;‘展望白’和‘展望鲑红’聚为Ⅲ类,与其他花色截然分开。一串红SRAP分子标记的多态性与种质来源的关系密切,利用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分析结果可为一串红杂交亲本选配、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多态性 SR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与计数 被引量:10
18
作者 洪培培 杨建玉 +3 位作者 陈洪伟 刘克锋 王红利 智利婷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4-2128,共5页
以一串红商品种‘展望红’萌发种子根尖、幼苗茎尖生长点以及嫩叶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材料、不同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时间对一串红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探索实验预处理条件。然后利用去壁低渗法对一串红4个商品种和一串红株型... 以一串红商品种‘展望红’萌发种子根尖、幼苗茎尖生长点以及嫩叶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材料、不同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时间对一串红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探索实验预处理条件。然后利用去壁低渗法对一串红4个商品种和一串红株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进行染色体计数。实验结果显示:以一串红萌发种子的根尖为实验材料,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3~4 h压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好;分别观察6个供试品种(系)分散良好、清晰的30个分裂相细胞,86.7%及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研究表明,一串红株型突变体与野生型及4个商品种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染色体制片 染色体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处理对提高一串红种子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靳万贵 刘彤 +1 位作者 蒋晓玲 任丽彤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40-241,共2页
以优、中、劣三个活力不等的一串红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PEG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 )PEG可明显改善中、低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 ,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2 )劣质一串红种子 ,用 2 5 %PEG处理 1d或 1 0 %处... 以优、中、劣三个活力不等的一串红种子为材料 ,研究了PEG不同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1 )PEG可明显改善中、低活力种子细胞膜透性 ,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 (2 )劣质一串红种子 ,用 2 5 %PEG处理 1d或 1 0 %处理 4d ,其发芽率比对照提高 1 6 1 2倍、1 9 2倍 ;中等活力一串红种子用 1 0 %PEG处理 1d较佳 ;而优良种子经过处理 ,反而效果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G 一串红 种子活力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串红品种‘神州红’和‘帝王’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辉 张国平 +2 位作者 沈国正 傅巧娟 阮松林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5-161,共7页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 以自育的一串红新品种‘神州红’与进口品种‘帝王’为材料,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及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40℃)条件下,研究高温胁迫对一串红生育期和田间生长指标以及一串红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Fv/Fm(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并比较这2个品种的耐热性差异.结果表明:在田间模拟自然高温条件下,神州红比帝王的耐热性强,具体表现在‘神州红’花期较长,冠幅和花序长度均比帝王受高温影响的程度小;在人工气候箱高温胁迫条件下,2个一串红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均降低,但2个品种未显示出耐热性差异;高温胁迫明显降低2个品种的Fv/Fm值和SOD酶活性,显著增加CAT和POD活性以及MDA和脯氨酸含量,且2个品种间的以上性状受高温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与‘帝王’相比,‘神州红’的光保护机制和活性氧清除系统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串红 耐热性 形态指标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