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篇名著的艺术魅力——论《一个人的遭遇》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家荣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162-164,共3页
诺贝尔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是高度思想性和卓越艺术性相结合的佳作。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 ,使这篇短小的作品结构独特 ,容量巨大 ,艺术高超 ,具有史诗性主题。作品讲的是平凡故事 ,但主人公“一个人的遭遇”概括... 诺贝尔奖获得者肖洛霍夫的短篇名著《一个人的遭遇》是高度思想性和卓越艺术性相结合的佳作。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 ,使这篇短小的作品结构独特 ,容量巨大 ,艺术高超 ,具有史诗性主题。作品讲的是平凡故事 ,但主人公“一个人的遭遇”概括了经过战争的整整一代人的“共同命运”。作家善于烘托故事背景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肖洛霍夫 一个人的遭遇 艺术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遭遇》“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2
作者 郑逸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5-58,共4页
【设计思想】 本设计体现学生意识和语言意识。笔者所倡导的“非指示性”教学是立足学生的教学,但它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无作为的教学,而是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 【设计思想】 本设计体现学生意识和语言意识。笔者所倡导的“非指示性”教学是立足学生的教学,但它又不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无作为的教学,而是在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间截取中点,教师和学生都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教师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指示.学生的作用是自主实践而非被指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指示性”教学 教学设计 一个人的遭遇 教师的作用 学生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思想 语言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一个人的遭遇》看“解冻”时期文学观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琳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苏联文学 文学观念 人道主义 文学创作 肖洛霍夫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写真实” 主人公 卫国战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的遭遇
4
作者 费·亚诺什 杨起 《国际论坛》 1987年第2期68-76,共9页
他归心似箭,匆匆地下了电车,四处张望之后觉得这里不是他要去的地方。使他恼火的是在车上没有问清站名,以致下错了站。他找不到药店。当年,在药店的窗后无论春夏秋冬都放着青枝绿叶的花草,如今这一切都无影无踪了。在大街的拐角处,原来... 他归心似箭,匆匆地下了电车,四处张望之后觉得这里不是他要去的地方。使他恼火的是在车上没有问清站名,以致下错了站。他找不到药店。当年,在药店的窗后无论春夏秋冬都放着青枝绿叶的花草,如今这一切都无影无踪了。在大街的拐角处,原来有一家糖果店,而今那里却是一所临时搭的、未经粉刷的破砖房。在这夏日的黄昏,这所砖房显得如此萎靡困顿,灰溜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青枝绿叶 洛什 我不知道 米克 窗后 邻居们 老样子 活着 摇摇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子”的人道主义情怀——《一个人的遭遇》研究述评
5
作者 王开东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3-46,共4页
1956年,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党报《真理报》连载发表。小说一发表,立即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是一个特殊作者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发表的特殊作品。它不仅标志着肖洛霍夫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和同情者... 1956年,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党报《真理报》连载发表。小说一发表,立即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是一个特殊作者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发表的特殊作品。它不仅标志着肖洛霍夫从“顿河的歌者”。上升为苏联人民命运的关怀者和同情者,还标志着苏联文学解冻期的悄然到来。连骄傲的海明威阅读之后也说.要向伟大的肖洛霍夫脱帽致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人道主义情怀 述评 肖洛霍夫 苏联文学 《真理报》 特殊作品 海明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索科洛夫的眼泪读《一个人的遭遇》
6
作者 黄华伟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9-51,共3页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叙述虽平实,但课文较长,内容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肖洛霍夫战争题材小说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将叙述重点聚集在人的心灵上”。这也是小说具有持久动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抓住“索科洛夫的眼泪”就... 《一个人的遭遇》(节选)叙述虽平实,但课文较长,内容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肖洛霍夫战争题材小说的伟大贡献在于“他将叙述重点聚集在人的心灵上”。这也是小说具有持久动人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抓住“索科洛夫的眼泪”就串起了几个主要情节。比之停留于“遭遇悲惨”则更能接近文章思想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人的遭遇 索科洛夫 眼泪 战争题材 肖洛霍夫 艺术魅力 思想内核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命运主题 被引量:2
7
作者 祁建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3期79-82,共4页
简论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命运主题祁建立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真理报》连续发表了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卫国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与以往同样题材小说的不同点... 简论苏联卫国战争小说的命运主题祁建立1956年12月31日和1957年1月1日,《真理报》连续发表了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又译《人的命运》)。这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卫国战争题材的短篇小说与以往同样题材小说的不同点在于,它关注的已不是战争英雄及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卫国战争 命运主题 阿斯塔菲耶夫 人与命运 小说 战争爆发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人的命运 个人命运 一个人的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经文化母题的投影与民众精神的救赎——《礼拜二午睡时刻》试析
8
作者 何为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4-46,共3页
优秀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重大的文化母题或一种独特的叙述模式,比如曹禺《雷雨》可以视为脱胎于“俄狄浦斯”母题,余华《活着》的叙述模式很明显地借鉴了肖洛霍夫的《一个人的遭遇》。《礼拜二午睡时刻》也不例外。
关键词 文化母题 民众精神 午睡 礼拜 一个人的遭遇 救赎 投影 圣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人性开掘中见深刻——关于反法西斯影片的一点思考
9
作者 修侗 叶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22-23,共2页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至今,已有半个世纪。这段铁血交织的战争历史,不断被中外电影艺术家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反思、开掘,再现于银幕。中外反法西斯影片很多,这里仅就自已所接触到的影片谈点看法。 在反法西斯影片中。
关键词 人性开掘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影片 人性美 人物形象 犹太人 法国女人 人文精神 美的毁灭 一个人的遭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