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6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味《Summer Wars》的夏日温馨——浅析《Summer Wars》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动人情感 被引量:4
1
作者 鲍玉珩 李悦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7期37-39,共3页
日本动画《Summer Wars》采取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人物拯救世界的题材,却铸就了一部直抵观众灵魂的巨作。究其原因在于导演细田守温情而细腻的表达手法,让片中的每一个角色性格都十分鲜活,栩栩如生,跃然银幕,让所有观众都感同身受,爱... 日本动画《Summer Wars》采取的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小人物拯救世界的题材,却铸就了一部直抵观众灵魂的巨作。究其原因在于导演细田守温情而细腻的表达手法,让片中的每一个角色性格都十分鲜活,栩栩如生,跃然银幕,让所有观众都感同身受,爱不释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分析 《summer Wars》 人物形象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锈冬小麦品种在甘肃陇南越夏区条锈病防控中的作用
2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8 位作者 王万军 张文涛 白斌 李玲 张勃 孙振宇 黄瑾 张耀辉 骆惠生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2,246,共8页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 条锈病是发生于甘肃陇南小麦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对40个甘肃陇南小麦生产品种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性评价,分析1974年-2020年以‘兰天’冬小麦为主的抗条锈病品种在陇南条锈菌越夏区种植后主要流行小种变化情况,发现自1993年以来随着抗病品种(基因)布局的实施,主要流行小种出现间隔时间由不足2年延长到4.8年,最高出现频率由1980年的87.3%(CYR19)下降到2018年的38.5%(CYR34),抗锈冬小麦品种在陇南越夏区推广应用后对条锈菌主要流行小种控制效果明显。持续开展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应用,将会为持久控制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保障甘肃省及中国小麦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锈病 陇南越夏区 抗病品种 防控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空调制冷机房运行性能实测研究
3
作者 舒展 苏阳洋 +7 位作者 王元国 付开旗 次仁旺姆 陈敏 彭晨玮 龚飞 邓杰文 魏庆芃 《暖通空调》 2025年第2期145-151,105,共8页
医院建筑夏季供冷需求高,实现制冷机房高效运行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空调制冷机房在夏季的运行性能进行实测研究,总结出冷水机组运行负荷率偏低,蒸发器与冷凝器换热性能不佳,冷水、冷... 医院建筑夏季供冷需求高,实现制冷机房高效运行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空调制冷机房在夏季的运行性能进行实测研究,总结出冷水机组运行负荷率偏低,蒸发器与冷凝器换热性能不佳,冷水、冷却水系统缺乏合理调控导致的大流量小温差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措施。研究结果旨在为同类建筑制冷机房节能运维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医院建筑 空调 制冷机房 冷水机组 水系统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供暖系统运行性能实测研究
4
作者 舒展 苏阳洋 +4 位作者 王元国 马明辉 彭晨玮 龚飞 邓杰文 《暖通空调》 2025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医院建筑具有功能复杂、能耗强度高等特点,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三甲医院通常采用燃气锅炉系统来满足冬季供暖需求,但易出现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较高等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为例,对其燃... 医院建筑具有功能复杂、能耗强度高等特点,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夏热冬冷地区三甲医院通常采用燃气锅炉系统来满足冬季供暖需求,但易出现能源消耗大、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排放较高等问题。以夏热冬冷地区某三甲医院为例,对其燃气锅炉供暖系统运行能耗、供热量及关键设备实际运行性能开展了实测研究,总结出燃气锅炉频繁启停、板式换热器换热性能不佳、水系统存在大流量小温差,以及末端室内环境冷热不均等问题,存在较大的节能优化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医院建筑 供暖系统 燃气锅炉 板式换热器 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牡丹不同茶类夏秋茶香气品质差异分析
5
作者 唐梦婷 廖献盛 +5 位作者 吴先寿 魏明秀 郑玉成 金珊 张见明 叶乃兴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以‘金牡丹’品种夏、秋季嫩梢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及红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夏、秋季的5类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夏茶中鉴定出52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 以‘金牡丹’品种夏、秋季嫩梢为原料,分别加工成绿茶、黄茶、白茶、乌龙茶及红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夏、秋季的5类茶中的挥发性代谢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夏茶中鉴定出52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及醇类为主;秋茶中鉴定出502种挥发性代谢物,以萜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为主。香气活性值分析表明,β-紫罗兰酮、α-紫罗兰酮、癸醛、苯甲酸甲酯、香叶醇等是金牡丹绿茶的关键呈香物质;β-紫罗兰酮、2-乙氧基-3-甲基吡嗪、癸醛、苯甲酸甲酯、香叶醇等是金牡丹黄茶的关键呈香物质;香叶醇、苯乙醛、水杨酸甲酯、(E)-芳樟醇氧化物、2-乙氧基-3-甲基吡嗪等是金牡丹白茶的关键呈香物质;吲哚、苯甲酸甲酯、苯乙醛、香叶醇、(E)-芳樟醇氧化物等是金牡丹乌龙茶的关键呈香物质;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醛、苯甲酸甲酯、水杨酸甲酯等是金牡丹红茶的关键呈香物质。秋茶中呈香物质的贡献、种类与数量均多于夏茶,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等42种关键呈香物质在秋季样品中香气活性值均高于夏季。整体而言,金牡丹茶以花香类为主要香型,秋茶香气品质显著优于夏茶,香叶醇、芳樟醇、2-乙氧基-3-甲基吡嗪、苯甲酸甲酯等14种挥发性代谢物为金牡丹茶品种的关键香气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牡丹 不同茶类 夏秋茶 香气品质 香气活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季耕作方式和玉米季氮肥用量对旱地麦-玉两熟区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6
作者 彭彦珉 赵凯男 +9 位作者 李爽 张军 王荣荣 肖慧淑 姜沛沛 王贺正 付国占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6,共14页
【目的】在旱地麦-玉两熟区,关于麦季耕作方式与玉米季氮肥用量如何共同影响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我们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各处理方案间的差异,为麦-玉两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 【目的】在旱地麦-玉两熟区,关于麦季耕作方式与玉米季氮肥用量如何共同影响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综合性研究相对较少。我们运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评价各处理方案间的差异,为麦-玉两熟区玉米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20—2022年,在典型旱地麦-玉两熟区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小浪底镇开展二因素裂区田间定位试验,以麦季旋耕(RT)、翻耕(PT)和深松(SS)3种耕作方式为主区,以玉米季基施氮0 kg/hm^(2)(N0)、150 kg/hm^(2)(N150)、210 kg/hm^(2)(N210)和270 kg/hm^(2)(N270)4个氮肥用量为副区,研究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使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建模选优。【结果】麦季耕作方式和玉米季氮肥用量及二者互作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与RT和PT处理相比,SS处理玉米平均产量分别提高10.4%和7.8%,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2.4%和6.7%,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贡献率分别提高14.4%和10.3%、77.5%和50.9%、52.7%和34.5%。相同耕作方式下,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贡献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稳定,而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与N270处理相比,N210处理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素内在效率和氮肥贡献率在3年中均无显著差异,但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29.2%、30.1%和33.0%。从互作效应看,3年中SSN210处理的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虽与SSN270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增幅分别为10.1%~70.4%、7.0%~59.2%和6.1%~65.3%;氮肥农学效率除2021年低于SSN150处理外,其余年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4.8%~237.9%;3年平均氮肥内在效率和氮肥贡献率也均高于其他处理。运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后发现,在同一施氮量下3年中综合评价值均表现为SS>PT>RT,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均以N210处理显著高于其他氮肥用量处理,互作条件下均以SSN210处理最高。【结论】麦季深松配合玉米季施氮210 kg/hm^(2),是实现旱地麦-玉两熟区玉米高产高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麦前深松 氮肥用量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绿肥作物周年搭配种植下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与土壤质量指数
7
作者 张钦 姚单君 +5 位作者 廖恒 况胜剑 梁燕菲 曹卫东 朱青 秦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8,共12页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 【目的】绿肥作物种类多,对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我们从土壤微生物代谢与养分限制的角度探讨周年覆盖不同绿肥作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周年覆盖绿肥的土壤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为果园、休耕地、撂荒地等空间闲置性土地的绿肥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3年连续田间定位试验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进行,设置4个冬季和夏季绿肥组合处理:二月兰-小葵子(O-G)、二月兰-饭豆(O-P)、箭筈豌豆-小葵子(V-G)、箭筈豌豆-饭豆(V-P)。在第3年冬季绿肥盛花期采集0—20 cm耕层土样,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含量,以及土壤pH及全量氮磷含量,计算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比,并分析各土壤因子对土壤质量指数的贡献。【结果】不同绿肥作物轮作模式下土壤的pH、全氮(TN)、MBN、MBP、β-葡萄糖苷酶(BG)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差异显著。基于土壤胞外酶化学计量特征,所有处理受土壤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碳限制差异不显著,以O-G处理土壤的磷限制最低,较V-P处理低2%(P<0.05)。土壤pH、有效磷(AP)、可溶性有机碳(DOC)是驱动土壤胞外酶活性和微生物养分限制变化的关键因子,pH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负效应,土壤全量碳、氮、磷含量对土壤胞外酶活性有显著正效应,对微生物碳限制有显著负效应。土壤胞外酶活性对微生物碳利用效率有显著正效应,主要受ACP活性调控。【结论】不同冬季与夏季绿肥作物组合覆盖的土壤,其pH值、全氮、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β-葡萄糖苷酶活性、酸性磷酸酶活性具有显著差异,冬季绿肥对土壤微生物磷限制、土壤微生物碳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冬季绿肥与夏季绿肥的交互效应对土壤质量指数具有显著影响。箭筈豌豆-小葵子(V-G)处理的土壤微生物代谢受磷限制较小,且土壤微生物碳利用率和土壤质量指数最高,最利于调节微生物代谢,维持生态功能,提高土壤质量指数,可优选为土壤快速培肥的绿肥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夏季绿肥组合 土壤胞外酶活性计量比 养分限制 微生物碳利用率 土壤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23年安徽省淮北平原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特征分析
8
作者 梁晨辉 朱永华 +2 位作者 王启猛 吕海深 王怡宁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77,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 为探究不同作物生育期内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使用安徽省淮北平原6个气象站1958-2023年数据,基于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识别冬小麦和夏玉米生育期内旱涝急转,将整个研究期等分为2个时期,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示:①标准加权平均降水指数结合游程理论方法适用于旱涝急转的识别判断;②冬小麦各生育期旱涝急转频次和受灾风险,整体上高于夏玉米,冬小麦面临旱涝急转威胁高于夏玉米;③时空上,安徽省淮北平原旱涝急转频次、平均强度和受灾风险大部地区呈现上升趋势;④冬小麦播种-出苗、出苗-返青和返青-拔节期旱涝急转风险较高,其中播种-出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有恶化趋势,夏玉米在拔节-抽雄和灌浆-成熟生育期旱涝急转风险较大,且在拔节-抽雄生育期有上升趋势。将各生育期旱涝急转特征与旱涝急转对农作物影响综合考虑,需要对以下生育期及相应地区进行重点防御:冬小麦播种-出苗、返青-拔节和夏玉米拔节-抽雄时期,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的蚌埠、蒙城和亳州地区,以及夏玉米灌浆-成熟期的蚌埠地区,这些时期和相应地区将面临较高的旱涝急转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省淮北平原 旱涝急转 生育期 夏玉米 冬小麦 游程理论 标准化加权平均降水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日户外时间与近视的因果关系:基于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9
作者 黄莉红 张大铮 刘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R)研究夏日户外时间对于近视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进行了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夏日户外时间是否对近视产生因果影响。暴露事件和结局事件的汇...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方法(MR)研究夏日户外时间对于近视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进行了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以确定夏日户外时间是否对近视产生因果影响。暴露事件和结局事件的汇总数据仅来自欧洲裔,以全基因组显著(P<0.5×10^(-8))和独立(r 2<0.00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本次夏日户外时间的数据共包含419314例样本,近视数据共包含367906例样本。以OR值评价夏日户外时间对近视风险的因果关系。同时分析了异质性和敏感性的效果估计的稳健性和多效性。结果使用33个SNP进行分析后,随机效应逆方差加权IVW结果:OR=0.6049522,95%CI为0.527~0.693,P=4.959237×10^(-13),研究发现,夏日户外时间和近视有负向因果关系,同时,在效果估计中具有一定的异质性(I^(2)=0.42)及没有发现显著多效性(截距=-0.0066,SE=0.00482,P=0.182)。IVW分析结果显示,夏日户外时间缩短可以增加患近视的风险。同时,使用加权中值法(WM)和MR-Egger回归法分析也表现出相似的结果。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遗传多效性不会对结果产生偏倚。综上所述,对数变换后的夏日户外时间每降低一个标准差,会导致近视的风险增加39%。结论夏日户外时间对近视的发生可能存在负向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尔随机化 夏日户外时间 近视 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组合曲霉发酵对夏秋茶汤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影响
10
作者 杨子玺 朱圆敏 +1 位作者 谢燕霞 余龙江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7-135,共9页
为提升夏秋茶的经济附加值,本研究通过接种黑曲霉和米曲霉对夏秋茶汤进行单独和混合液态发酵,并详细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变化,以及茶色素与pH、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黑曲霉对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降解作用最显著(... 为提升夏秋茶的经济附加值,本研究通过接种黑曲霉和米曲霉对夏秋茶汤进行单独和混合液态发酵,并详细分析了发酵过程中品质成分和颜色的变化,以及茶色素与pH、色度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单独接种黑曲霉对茶多酚和咖啡碱的降解作用最显著(P<0.05),其中,茶多酚含量减少了1261.17μg/mL,咖啡碱含量减少了61.52μg/mL;而单独接种米曲霉有助于保留更多的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混合发酵有利于茶褐素的合成,48 h后茶褐素的含量高达1779.12μg/mL。感官评价和色度值的测定结果表明,曲霉发酵能够促使茶汤颜色快速转化,从浅黄色转变为深红褐色,L^(*)明显降低,而a^(*)、b^(*)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茶黄素仅与L^(*)呈显著正相关(P<0.05);茶红素同样与L^(*)呈显著正相关,但与a^(*)和b^(*)显著负相关(P<0.05);与此相反,茶褐素与L^(*)呈现显著负相关,但与a^(*)和b^(*)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茶褐素含量的增加会导致茶汤亮度降低,并增强红褐色调。此外,pH与茶褐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pH的增加有助于促进茶褐素的合成。综上,本研究为夏秋茶多样化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米曲霉 夏秋茶汤 液态发酵 品质成分 茶汤颜色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夏玉米水分生产力的制约因素及提升方法
11
作者 李栋浩 周茹 +4 位作者 王楠 谭雪勤 吴用 李玲 史新杰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3-99,共7页
提高水分生产力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量化表征了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的时空特征和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了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区域最佳分区... 提高水分生产力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河南省夏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偏最小二乘分析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方法,量化表征了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的时空特征和主要制约因素,确定了河南省夏玉米种植区域最佳分区数,提出了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的提升途径。结果表明:2011-2020年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呈现递增的趋势,变化范围为1.10~1.98 kg/m^(3);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东北部高于西南部的现象;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到土壤全钾、日照时数和施钾量为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的主要影响因子;基于水分生产力空间分布特征确定了河南省夏玉米种植最佳分区数为5;河南省夏玉米水分生产力提升途径:通过增加适量的全钾和有机质、减少一定量的施钾量可以使夏玉米水分生产力提升0.02~0.18 kg/m^(3)。研究结果可以为河南省节水农业的绿色、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生产力 制约因素 提升途径 夏玉米 模糊C-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采后表皮蜡质与果实贮藏品质的研究
12
作者 苏慧 曾瑶英 +5 位作者 张家铭 熊玉帛 郭航宇 熊雯 龚林 周文化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8-328,共11页
为探究不同品种葡萄采后表皮蜡质变化规律及其与耐贮性关系,本研究以夏黑葡萄及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SEM与GC-MS分析葡萄表皮蜡质微观结构与蜡质组分,分析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硬度、MDA、总酚等品质指标变化,研究表皮蜡质... 为探究不同品种葡萄采后表皮蜡质变化规律及其与耐贮性关系,本研究以夏黑葡萄及阳光玫瑰葡萄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SEM与GC-MS分析葡萄表皮蜡质微观结构与蜡质组分,分析贮藏期间果实失重率、硬度、MDA、总酚等品质指标变化,研究表皮蜡质对葡萄果实营养品质及贮藏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葡萄表皮蜡质含量变化规律呈现“W”趋势,夏黑葡萄表皮蜡质含量极显著高于阳光玫瑰葡萄(P<0.01),贮藏末期分别为36.66 mg/100 g和26.90 mg/100 g;SEM结果显示夏黑葡萄表皮蜡质结构呈堆叠片状晶体,孔隙较多,阳光玫瑰葡萄表皮蜡质在贮藏过程中晶体孔径较小或不存在孔径,结构分布均匀;两种葡萄表皮蜡质成分含量与其贮藏品质相关性呈现不同规律,蜡质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伯醇、酯类、醛类、烷烃,分别占49.84%~81.00%、0.10%~11.68%、0~9.41%、0.43%~8.83%、0.90%~6.66%。贮藏过程中,果实失重率、脱粒率、MDA含量上升,硬度及还原糖、总酚、维生素C含量下降,贮藏品质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夏黑葡萄表皮蜡质中脂肪酸含量高,可加速果实细胞脂质过氧化,与失重率、MDA含量等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果相一致,不利于维持果实营养品质;阳光玫瑰表皮蜡质中酯类含量与维生素C、总酚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显著降低果实抗氧化能力。本研究为葡萄表皮蜡质在不同品种葡萄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黑葡萄 阳光玫瑰葡萄 表皮蜡质 贮藏品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纺比对涤棉平纹面料导湿排汗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才前 孟少妮 麻海燕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5,共6页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 面料的原材料和组分对服装导湿、排汗性能影响较大。为探究面料混纺比与导湿、排汗性能间的关系,选择不同混纺比的涤棉平纹面料,通过电阻法评估汗液在各面料上的扩散及蒸发行为,采用动态水分管理测试仪和织物透湿量仪分别对面料水分扩散速率和透湿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混纺面料经纬向紧度是影响汗滴在面料经纬方向上扩散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呈线性正相关;混纺面料中涤棉纤维混纺比、织物紧度和厚度影响面料的导湿及排汗性能,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越大,面料紧度值和厚度越大,则面料中汗液扩散速率和蒸发速率越小;随着混纺面料中棉纤维含量增大,面料的透湿性也会增大。研究结果对开发导湿、排汗面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能够为夏季服装产品的选择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纺比 涤棉面料 导湿排汗 电阻测试 滴液法 夏季服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防暑行为模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孟智豪 刘大龙 冯本成 《暖通空调》 2025年第1期57-62,109,共7页
为研究夏季防暑行为模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选取代表城市,以居住建筑为例,在保持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不变的条件下,采用DeST软件模拟,通过对比夏季降温行为在这2个热工分区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研究了夏季... 为研究夏季防暑行为模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规律,在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选取代表城市,以居住建筑为例,在保持建筑围护结构热性能不变的条件下,采用DeST软件模拟,通过对比夏季降温行为在这2个热工分区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研究了夏季防暑行为模式对空调能耗的影响规律,同时探索了动态能耗模拟方法中行为模式的应用模式。结果表明:防暑行为在不同气候类型下具有显著差异;防暑行为对建筑能耗影响显著;相较于不采用人行为模块的模拟,采用人行为模块的单位面积冷负荷在夏热冬冷地区降低了34.8 W/m2,在夏热冬暖地区降低了37.2 W/m2,均呈现出较明显的气候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能耗模拟 防暑行为 节能行为 行为概率模型 模拟方法 人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生态住区热岛及干岛的实测研究
15
作者 杨雅鑫 刘鹏 +4 位作者 杨勇 杨雪瑞 罗国波 李洋 毛瑞勇 《山西建筑》 2025年第5期33-39,共7页
城镇化发展加剧城市热岛及干岛现象,学者对特定气候区的热岛、干岛效应的实测研究很少。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区住宅、郊区、水体公园进行热岛及干岛实测研究,得出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微环境,可调节绿色生态住区的热湿平衡,但湿... 城镇化发展加剧城市热岛及干岛现象,学者对特定气候区的热岛、干岛效应的实测研究很少。通过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城区住宅、郊区、水体公园进行热岛及干岛实测研究,得出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助于构建微环境,可调节绿色生态住区的热湿平衡,但湿地公园的大小和距离绿色生态住区的远近直接影响贡献效果。故在建设规划绿色生态住区时,选址尽量围绕湿地公园,保留山体、水体、湿地等自然资源。通过对绿色生态住区的天空可视度SVF值进行测量,得到结果:建筑密度越小,SVF数值越大,楼间距越大,楼栋间的来风流量越大,验证了绿色生态住区对缓解热岛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热冬冷地区 绿色生态住区 热岛 干岛 实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北地区夏谷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16
作者 王春雨 朱冠雄 +7 位作者 高祺 曹鹏鹏 李娜娜 朱金英 田艺心 李春燕 高凤菊 华方静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25,39,共5页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 为促进鲁西北地区优良谷子资源的利用,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鲁西北地区17个夏谷新品种(系)产量与农艺性状进行研究。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谷子产量的7个农艺性状的关联度顺序为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穗长>千粒重,其中生育期、株高、穗数、单穗重、穗粒重5个性状对谷子产量的关联度较高。因此,为促进鲁西北地区夏谷优质高产发展,应在满足正常发育成熟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株高较高、穗数较多的谷子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农艺性状 灰色关联分析 夏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施铵态氮肥诱导滨海盐渍土作物根际降碱抑钠可实现以种适地增产增效
17
作者 王丁霞 郝志诚 +2 位作者 李登登 彭懿 冯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9,共13页
通过改变栽培种植模式激发作物自身抗盐碱的潜力,实现作物以种适地增产增效的目标,对盐碱地绿色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滨海盐渍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AS0(100%尿素,磷肥减量)、AS50(50%尿素... 通过改变栽培种植模式激发作物自身抗盐碱的潜力,实现作物以种适地增产增效的目标,对盐碱地绿色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滨海盐渍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AS0(100%尿素,磷肥减量)、AS50(50%尿素+50%硫酸铵,磷肥减量)、AS75(25%尿素+75%硫酸铵,磷肥减量)、AS100(100%硫酸铵,磷肥减量)和FP(农民过量施氮磷肥,100%尿素,对照1)、P0(不施磷肥,100%尿素,对照2)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硫酸铵替代尿素比例处理下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养分吸收量、氮磷肥利用效率、根际土壤pH、根际土壤盐度和钠吸附比(sodiumadsorptionratio,SAR)的变化。2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P0处理下盐碱地小麦、玉米产量最低,作物生长受到土壤缺磷限制;与FP处理相比,所有减磷处理的作物产量无显著差异。等氮等磷条件下,与全部施用尿素(AS0)处理相比,AS50处理冬小麦平均增产5.4%,夏玉米平均增产1.5%。增施硫酸铵(AS50、AS75、AS100)处理与AS0处理相比小麦根际土壤pH降低0.08~0.24个单位,玉米根际pH降低0.06~0.35个单位。随硫酸铵比例增加,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AS50处理速效磷含量最高;根际土壤Ca^(2+)、Na^(+)含量和SAR降低。与FP处理相比,AS50和AS75处理的根际pH、SAR和Na^(+)含量均显著降低,氮磷肥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并且玉米季的处理效应比小麦季更显著。在滨海盐渍土区,与FP处理相比,硫酸铵替代50%的尿素能够在磷肥减施的情况下通过诱导根际pH的下降促进SAR和Na^(+)含量降低、提高有效磷和Ca^(2+)含量,营造更适宜作物生长的根际低盐低碱高营养环境,从而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了增铵降碱解磷增钙的措施,诱导根土界面肥盐分布区隔化、实现以种适地的轻-中度盐碱地作物增产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种适地 盐渍土 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 硫酸铵 减施磷肥 根际降碱抑钠 钠吸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在夏秋茶叶资源风味品质提升上的应用
18
作者 严蒿峰 方林官 +1 位作者 楼舒琳 黄海涛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63-466,共4页
为了明确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低值夏秋茶叶资源香气和滋味品质的影响,以杭州市余杭地区的夏秋机采鲜叶原料生产的晒青白茶和炒青绿茶为初始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辐射距离的远红外提香处理,并对处理后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审评和理化成... 为了明确恒温远红外提香技术对低值夏秋茶叶资源香气和滋味品质的影响,以杭州市余杭地区的夏秋机采鲜叶原料生产的晒青白茶和炒青绿茶为初始样品,进行了不同温度和辐射距离的远红外提香处理,并对处理后样品进行了感官品质审评和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表明,晒青白茶采用处理1(温度80℃+辐射距离12 cm),感官品质中的香气和滋味品质评分均增加1.0分,粗味消失,香气更甜香,滋味更醇;炒青绿茶采用处理3(温度120℃+辐射距离15 cm)感官品质总分最高,较对照提升3.2分,香气由粗青气变得甜香,滋味由粗味变得较醇。生化成分分析表明,恒温远红外提香处理后的夏秋茶叶资源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有所降低,炒青绿茶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改善了低值茶叶资源的香气和滋味品质缺陷问题,具有较好的风味品质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晒青 炒青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地区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的雨滴谱差异研究
19
作者 薛力夫 郑佳锋 +3 位作者 李锦梁 曾正茂 王莹珏 陈杨瑞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64-71,共8页
为认识南海季风爆发对中国东南沿海降水微观特征的影响,利用2018-2022年福建泉州地区的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对季风爆发前后该地区不同雨强、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和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该地区季风爆发前后的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 为认识南海季风爆发对中国东南沿海降水微观特征的影响,利用2018-2022年福建泉州地区的激光雨滴谱仪资料,对季风爆发前后该地区不同雨强、不同降水类型的雨滴谱特征和差异进行研究,并提出了该地区季风爆发前后的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季风爆发后的中小雨滴数浓度高于季风爆发前,但大雨滴数浓度则更低,这种差异随雨强有一定变化,但差异的整体特征一致。季风爆发后,该地区层云降水的小雨滴和大雨滴的数浓度明显升高,中雨滴的数浓度变化不明显;对于对流云降水,季风爆发后小雨滴的数浓度升高,但大雨滴数浓度明显降低。季风爆发对该地区的反射率因子-雨强关系也有影响,季风爆发前两类降水的乘数系数均比爆发后大,但指数均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泉州地区 南海夏季风 雨滴谱 Z-R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吐鲁番民居夏季热环境与被动式降温设计研究
20
作者 张磊 韩庆卿 田孟雨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对新疆吐鲁番传统民居开展夏季热环境分析,剖析吐鲁番民居夏季室内过热问题,探究适宜的被动式降温设计策略以及相匹配的设计参数,揭示降温设计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外窗的太阳直射辐射得热和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 对新疆吐鲁番传统民居开展夏季热环境分析,剖析吐鲁番民居夏季室内过热问题,探究适宜的被动式降温设计策略以及相匹配的设计参数,揭示降温设计参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外窗的太阳直射辐射得热和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得热是造成吐鲁番民居地上空间夏季过热的主要原因,水平遮阳构件遮阳投影系数和围护结构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是吐鲁番民居降温设计关键参数。当水平遮阳构件的遮阳投影系数从0.2增大至0.4时,室内空气温度平均值和最高值分别降低0.53℃和1.01℃。屋顶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较墙体更加显著,且不同朝向墙体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对室内热环境影响存在差异,东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主要影响室内空气温度平均值,西墙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则对室内空气温度最高值有较大影响。此外,吐鲁番民居特有的屋顶晾房具有遮阳降温效果,将晾房空间设计为2层,可显著提升晾房隔热性能,其下部房间室内空气温度平均值和最高值分别降低0.68℃和0.94℃,晾房墙体镂空率宜选择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 极端干热气候 夏季热环境 被动式降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