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子文本”与后殖民互文阅读——康拉德的《黑暗之心》与古尔纳的《天堂》
1
作者 王丽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 古尔纳的小说《天堂》与多部经典作品存在互文关系,与康拉德《黑暗之心》的互文关系引发热议与争论。集中《天堂》围绕商旅行程展开的情节进程,多数评论采用后殖民文学批评惯用的“逆写帝国”阅读立场,认为作品意在反写前作,表达作者对欧洲殖民主义的强力抨击;侧重两部作品在人物形象与人物关系上的非对应性,不少论者认为《天堂》的独创性在于其自身的故事与叙事艺术,与《黑暗之心》毫不相干。参照当代后殖民叙事学关于互文性的最新研究,文章分析《天堂》以暗指和象征手法与《黑暗之心》建立的历史关系与寓意勾连,揭示作品之间的主题互文关系。以暗含在主题层面的象征和比附关系反观“逆写帝国”,文章指出这一阅读立场的认识有限性,主张从后殖民小说叙事艺术入手,辨析作品与前作/“影子文本”潜在互文与对话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堂》 《黑暗之心》 逆写帝国 影子文本 后殖民互文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改编与不可重现及主题意蕴的保留--藉《黑暗之心》的改编试论小说艺术与电影艺术间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璟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7-250,共4页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 在以越战为题材的电影中,《现代启示录》的改编是极为成功的,其在同类影片中的历史地位与艺术价值已获肯定。通过对小说与电影间存在的巨大差别的分析与若干问题的探讨,得出小说—电影改编中,可改编、不可重现的事实,并突出科波拉对《黑暗之心》异于常规却合乎艺术理想规律的改编手法:就科波拉的最终成果来看,《现代启示录》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升华,其表现为提取原作之魂,于原作的艺术空间外别构一番灵奇。我们将这种再创造的改编手法视为理想或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电影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主题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藉中国古典美学试析《黑暗之心》中言、意、象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璟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 以中国古典美学的相关理论剖析《黑暗之心》文本中"言"、"意"、"象"的关系。言、意、象三者不是静态意义上的结构,而是动态情势下的构造。由于这一过程的精神性质即是指向人的意识审美要求,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小说文本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黑暗之心》 中国古典美学 艺术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与电影双重艺术符号中的“空心人”
4
作者 王晓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8-29,共2页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对欧美的文学创作与电影艺术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对《黑暗之心》主题的延伸或扩展。艾略特的诗歌、戈尔丁的小说与科波拉执导的电影中都激荡着《黑暗之心》的回声,文学...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之心》对欧美的文学创作与电影艺术都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20世纪诸多伟大的文学艺术创作都是对《黑暗之心》主题的延伸或扩展。艾略特的诗歌、戈尔丁的小说与科波拉执导的电影中都激荡着《黑暗之心》的回声,文学和电影双重艺术符号反复演绎着"人性恶"的主题,构建了一个个精神空虚、道德堕落的"空心人"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暗之心》 《现代启示录》 “空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关怀背后的道德忧思——康拉德丛林小说的生态取向管窥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晓兰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5-137,共3页
康拉德将创作的视线投向浩瀚的大海与原始的丛林,使得他的小说虽然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包含了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部分——对机械文明的批判、对现代人物质主义的挞伐以及对相对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崇尚。生态批评可以为我... 康拉德将创作的视线投向浩瀚的大海与原始的丛林,使得他的小说虽然算不上完全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包含了闪烁着生态思想光芒的部分——对机械文明的批判、对现代人物质主义的挞伐以及对相对原始的生存状况的崇尚。生态批评可以为我们解读康拉德的小说开启新的视野,并由此管窥康拉德生态关怀背后对道德危机的关注和对人类文明的忧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隅逐客》 《黑暗之心》 生态取向 道德忧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