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金时代》《废都》与90年代 被引量:4
1
作者 房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30,共10页
文学史意义的199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纯文学意义的多元化,与“唱响主旋律、多元协奏”的官方表述有一致性,也有不同指向。从今天的立场重审1990年代,会发现90年代(特别是前期)出现了很多“怪异”文本。这些文... 文学史意义的1990年代,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多元化”时代。纯文学意义的多元化,与“唱响主旋律、多元协奏”的官方表述有一致性,也有不同指向。从今天的立场重审1990年代,会发现90年代(特别是前期)出现了很多“怪异”文本。这些文本无法归类,也没有延续性,却表现出独特思想与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年代 《黄金时代》 《废都》 文学史意义 文学意义 审美价值 多元化 主旋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狂欢传统与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论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中的文革书写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杰泓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86,共6页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的身体叙事和荒诞的悲喜剧模式。小说以看似乖张、非理性的狂欢化形式,寄寓了高度理性的历史与人性反思的内涵,开"另类"风气之先,堪为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传统 文革叙事 《黄金时代》 戏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特立独行 被引量:8
3
作者 杜冬颖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3-115,共3页
《黄金时代》的最终呈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的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许鞍华向来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导演,以至于她的电影研究者们,很难把她的电影分类,因为她总是在选择新的题材,挑战新的拍摄手法,尝试新的... 《黄金时代》的最终呈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让人觉得合乎情理的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许鞍华向来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导演,以至于她的电影研究者们,很难把她的电影分类,因为她总是在选择新的题材,挑战新的拍摄手法,尝试新的叙述方式,如果《黄金时代》的呈现符合观众心目中的样子,那或许就不是许鞍华了,这是她一贯的作风;让人觉得意外的也是《黄金时代》太特别了,特别到即便我们做好了它不是一部常规电影的准备,依然会惊讶于它的与众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鞍华 《黄金时代》 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一篇被史料压垮了的论文 被引量:5
4
作者 杨早 《现代中文学刊》 2014年第6期100-102,共3页
有人说,看电影《黄金时代》,像是上了三小时的现代文学课。我倒觉得是花三个钟头,看了一篇很小心、很平稳的论文。真的像论文哎。电影用萧红的自述与同时代诸人的旁白做了串连,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是萧... 有人说,看电影《黄金时代》,像是上了三小时的现代文学课。我倒觉得是花三个钟头,看了一篇很小心、很平稳的论文。真的像论文哎。电影用萧红的自述与同时代诸人的旁白做了串连,每一句话,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都是有出处的。我不是萧红研究专家,最多算个爱好者,但也能分明地指出每一处的资料来源,偶尔与邻座窃窃私语,也是两名中国现代文学出身的学者在印证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萧红 现代文学 书衣 《呼兰河传》 白朗 七八 文学课 萧军 《生死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萧红》《黄金时代》看传记类影片人物的多样性呈现 被引量:1
5
作者 申林 陈婧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0-73,共4页
一、传记类影片的简述(一)传记类影片概念传记类影片是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研究等相关的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写、拍摄而成的,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捏造,有史学和文学价值。作... 一、传记类影片的简述(一)传记类影片概念传记类影片是依据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研究等相关的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写、拍摄而成的,主要情节受历史人物本身事迹的制约,不能凭空捏造,有史学和文学价值。作为一种电影传统,传记类影片由来已久,早在1900年,梅里爱便拍摄了长达一刻钟且拥有大场面的《圣女贞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公民凯恩 生平事迹 梅里爱 《黄金时代》 主要情节 圣女 贞德 镜头语言 一刻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艺术追求与妥协 被引量:3
6
作者 裴争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
许鞍华期望通过《黄金时代》实现自己对电影艺术的深层追求,但由于受到当今中国电影过分商业化的干扰,她在用空间理论搭建起关于萧红的爱情、文学、人生的艺术空间的同时,却又用商业的手段把刚刚搭建起来的艺术空间一一拆解,从而使电影... 许鞍华期望通过《黄金时代》实现自己对电影艺术的深层追求,但由于受到当今中国电影过分商业化的干扰,她在用空间理论搭建起关于萧红的爱情、文学、人生的艺术空间的同时,却又用商业的手段把刚刚搭建起来的艺术空间一一拆解,从而使电影《黄金时代》形成叙事的悖论和艺术的张力,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当今中国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空间 理想 叙事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的叙事空间及人物心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明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83-85,共3页
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以能力和热忱兼备著称,同时还特别擅长表现女性题材。许鞍华筹备了3年之久的《黄金时代》可以视作2014年最让观众期待的电影之一。《黄金时代》不以跌宕起伏、悬疑百出的情节取胜,也不以民国时的战争场景取胜,而重... 香港著名女导演许鞍华以能力和热忱兼备著称,同时还特别擅长表现女性题材。许鞍华筹备了3年之久的《黄金时代》可以视作2014年最让观众期待的电影之一。《黄金时代》不以跌宕起伏、悬疑百出的情节取胜,也不以民国时的战争场景取胜,而重在探讨萧红不同身份中的心理与她对身边不同人深植的情感。文章从影片的叙事空间、人物心理展现特色、人物心理展现上的缺憾三方面,分析《黄金时代》在创作方面的得与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许鞍华 叙事空间 人物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金时代》的影像化传记叙事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7-69,共3页
萧红是中国现代一位非常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吸引许多传记作家为其立传,从最早的骆宾基《萧红小传》至今,萧红传记已达百部。2014年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是萧红传记的影像化呈现。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影片,在这... 萧红是中国现代一位非常有成就的女作家,她短暂而传奇的一生吸引许多传记作家为其立传,从最早的骆宾基《萧红小传》至今,萧红传记已达百部。2014年许鞍华的《黄金时代》是萧红传记的影像化呈现。这是一部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许鞍华采用了对话性的多声部叙事策略与融合过去、现在、未来的超时空叙事策略,使得影片呈现出了历史的多种可能性,在传记和影像之间达到了叙述的平衡,也为传记电影呈现了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对话性 超时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被引量:1
9
作者 翟传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62-66,共5页
《黄金时代》始终以一种审美性的眼光来结构历史,以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文革"记忆,使历史记忆多了一份诗意与美感,少了一份壮烈与凄惨。作者对于"文革"记忆有着复杂的态度,于批判中杂糅着理想主义因子。《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始终以一种审美性的眼光来结构历史,以诗意的语言来描绘"文革"记忆,使历史记忆多了一份诗意与美感,少了一份壮烈与凄惨。作者对于"文革"记忆有着复杂的态度,于批判中杂糅着理想主义因子。《黄金时代》典型地实践了"陌生化"手法,以儿童视角来结构历史,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与趣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小波 《黄金时代》 历史叙事 陌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金时代》与《亲爱的》谈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创新与融合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卫防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0期1-4,共4页
内地与香港电影的融合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时期。当下,两地电影已经超越了之前的浅层次合拍,进入了一种在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的互融互汇时期。在2014年内地国庆档电影放映中,香港导演陈可辛的新作《亲爱的》,在内地获得极好的口碑和不俗... 内地与香港电影的融合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时期。当下,两地电影已经超越了之前的浅层次合拍,进入了一种在文化、美学等各个方面的互融互汇时期。在2014年内地国庆档电影放映中,香港导演陈可辛的新作《亲爱的》,在内地获得极好的口碑和不俗的票房,它主题严肃,同时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以鲜活的现实感让中国电影深入中国现实生活的内部,提升了中国电影的思想深度。作为一名香港导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电影 香港导演 陈可辛 中国电影 许鞍华 《黄金时代》 萧红 主流价值观 电影放映 商业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红传奇人生的绝美惋唱——谈许鞍华《黄金时代》的成功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娟 《电影评介》 2014年第20期20-22,共3页
许鞍华继《桃姐》的成功之后,将视野转向传奇女作家萧红,将萧红传奇一生融入的作品《黄金时代》2014年10月1日与观众见面。此片还代表香港参加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争夺。《黄金时代》片长179分钟。撇开票房来看此片,从编剧、演员... 许鞍华继《桃姐》的成功之后,将视野转向传奇女作家萧红,将萧红传奇一生融入的作品《黄金时代》2014年10月1日与观众见面。此片还代表香港参加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争夺。《黄金时代》片长179分钟。撇开票房来看此片,从编剧、演员、场景、主题、摄像、剪辑等各个方面都是无可挑剔的,是值得观赏和品位的一部好电影。"一部优秀的影片,必然是多种相关元素有机的、和谐地组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许鞍华 最佳外语片奖 电影艺术 传奇人生 《黄金时代》 人物形象 端木蕻良 无可挑剔 李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镜头语言的表达空间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晓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128-130,共3页
《黄金时代》是近年来院线少有的文艺片,一腔文艺风骨使这部电影严格区分于大众美学,导致影片最终的票房收益并不足以收回成本。电影《黄金时代》更像是导演许鞍华自言自说的一个文艺理想,并不奢望大众能够完全走进去,她在力求还原才女... 《黄金时代》是近年来院线少有的文艺片,一腔文艺风骨使这部电影严格区分于大众美学,导致影片最终的票房收益并不足以收回成本。电影《黄金时代》更像是导演许鞍华自言自说的一个文艺理想,并不奢望大众能够完全走进去,她在力求还原才女萧红传奇人生的同时,也在刻意与大众保持一定的距离。该片的文艺气质并不仅仅表现在多种叙事方式嵌套上,更是充分透过镜头语言表明自己的叙事立场,许鞍华透过镜头建立起观众与萧红黄金时代沟通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许鞍华 文艺片 摄影 镜头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情燃烧岁月观《黄金时代》女性视野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万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8-29,共2页
许鞍华导演的新作《黄金时代》的上映,可以说开创一个对人物传记拍摄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的刻画,从打破传统的影视语言的语法规则——特写镜头的运用,来刻画和彰显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一个镜头的顺序改变,塑... 许鞍华导演的新作《黄金时代》的上映,可以说开创一个对人物传记拍摄的新时代。本文主要从女性人物的刻画,从打破传统的影视语言的语法规则——特写镜头的运用,来刻画和彰显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女性对命运的抗争。一个镜头的顺序改变,塑造和丰满了女性视野中,坚韧不拔的个性。帮助观众解读著名女作家萧红;也从影片外,解读导演和她的艺术魅力,从而震撼于导演在影片中,逆向剪接带来的无限遐想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写镜头 《黄金时代》 许鞍华 萧红 女性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片化的影视表达——探析电影《黄金时代》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7,共3页
由许鞍华执导的影片《黄金时代》于2014年10月上映,许鞍华凭借《黄金时代》获得第3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整部影片的基调安静、平和,就像影片的叙述,就像萧红的文字。随着影片的推进,观众似乎真正走进萧红的文字... 由许鞍华执导的影片《黄金时代》于2014年10月上映,许鞍华凭借《黄金时代》获得第34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整部影片的基调安静、平和,就像影片的叙述,就像萧红的文字。随着影片的推进,观众似乎真正走进萧红的文字世界。影片中许许多多像萧红、萧军一样的人共同创造了黄金时代,一个虽然物质贫乏但却充满自由和理想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碎片化 最佳影片 电影 影视 最佳导演 许鞍华 萧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萧红》和《黄金时代》的叙事风格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寿琴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08-110,共3页
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均以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爱情和人生经历为主要讲述内容。从主题的倾向性、讲述的方式和叙述效果等角度来分析两部影片叙事风格的差异:《萧红》关注凄美的爱情,女主人公进行感性的自我讲述,忧伤凄婉的抒情... 电影《萧红》和《黄金时代》均以中国现代女作家萧红的爱情和人生经历为主要讲述内容。从主题的倾向性、讲述的方式和叙述效果等角度来分析两部影片叙事风格的差异:《萧红》关注凄美的爱情,女主人公进行感性的自我讲述,忧伤凄婉的抒情格调使其显得唯美而富有诗意;《黄金时代》则多维度地展示人生与时代,他人讲述的方式讲述传主,客观冷静的讲述,力求纪实性的真实。旨在探究传记类电影的各种叙述可能性和叙事风格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黄金时代》 叙事风格 诗意性 纪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片刻的心灵安定——谈2014年国产片代表作品《黄金时代》的美学体现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良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7-28,共2页
一、电影美学对于作品的系统性分析——《黄金时代》的"特色单元""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是对电影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在这种分析中,电影作品显现为一种复杂的系统,电影美学的艺术分析更关心电影作品整体的复杂构成。"[1... 一、电影美学对于作品的系统性分析——《黄金时代》的"特色单元""电影美学的研究目的是对电影作品进行美学分析,在这种分析中,电影作品显现为一种复杂的系统,电影美学的艺术分析更关心电影作品整体的复杂构成。"[1]而这个系统有四个基本单元:知觉单元、故事单元、思想单元、特色单元。《黄金时代》在知觉单元上看,大量采用实景拍摄,据说在哈尔滨拍摄期间最低温度达到了零下35摄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电影作品 电影美学 美学分析 艺术分析 萧红 《呼兰河传》 中国电影市场 系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金时代》的经典性
17
作者 于立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8-101,共4页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在文学界不断引发着讨论热潮。本文试从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反映的"文革"现实、采用的描写视角、表现的写作功底四方面对这部作品的经典性进行论证。
关键词 《黄金时代》 王小波作品 经典性 性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金时代》的叙事和创新
18
作者 井延凤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0-112,共3页
《黄金时代》是一部实验性的小众电影。它并不试图讲述一个逻辑严密、跌宕起伏的故事,相反,它的叙事呈现出碎片化倾向,这体现出创作者对历史真实的独特认识。影片中人物直接面对镜头说话的做法,在起到间离效果的同时,也将观众置于必须... 《黄金时代》是一部实验性的小众电影。它并不试图讲述一个逻辑严密、跌宕起伏的故事,相反,它的叙事呈现出碎片化倾向,这体现出创作者对历史真实的独特认识。影片中人物直接面对镜头说话的做法,在起到间离效果的同时,也将观众置于必须和人物对话的境地,从而将观众带入影片之中。此外,客观化的叙事并不代表创作者叙事立场暧昧,相反,电影的每一处细节都昭示着创作者的立场和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叙事风格 叙事立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亡故之人、“魂灵”与演员——论《黄金时代》的叙述空间
19
作者 杨致远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5,共4页
《黄金时代》可谓近年来华语电影界最具自我意识的影片之一。叙述空间的构建是该片在形式层面最重要的探索。从叙事时空的关系看,影片抛弃传统的戏剧性结构,用马赛克式多视角、碎片式拼凑的叙事方法呈现历史性人物;进一步,传统影片营造... 《黄金时代》可谓近年来华语电影界最具自我意识的影片之一。叙述空间的构建是该片在形式层面最重要的探索。从叙事时空的关系看,影片抛弃传统的戏剧性结构,用马赛克式多视角、碎片式拼凑的叙事方法呈现历史性人物;进一步,传统影片营造的透视性幻觉空间被打破,演员的表演让他们的身份产生不确定性,造成空间的变异;最后,借助于异质的空间结构,影片力图与观众在历史层面展开一种对话和思考。然而,影片在主观性与客观性之间的失衡影响了所欲传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时代》 叙述空间 间离手法 历史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金时代》与电影的文学批评性
20
作者 杨志云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77-79,共3页
自电影诞生以来,"文学性"就逐渐成为文艺片的一个重要追求。导演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以传记的方式呈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一生。从批评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要素的传记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性... 自电影诞生以来,"文学性"就逐渐成为文艺片的一个重要追求。导演许鞍华的电影《黄金时代》以传记的方式呈现了现代女作家萧红的一生。从批评的角度来看,它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要素的传记电影,或者说是一部充满"文学批评性"的电影。本文主要探讨这部文学家传记电影的"文学批评性"。这部电影的"文学批评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电影对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的回答;二是萧红创作及其生平、经历的关系探讨;三是作为文学批评者的公开的叙述者的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黄金时代》 文学家传记电影 文学批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