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黄金时代》《废都》与90年代 |
房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2
|
狂欢传统与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论王小波小说《黄金时代》中的文革书写 |
王杰泓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3
|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特立独行 |
杜冬颖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4
|
《黄金时代》:一篇被史料压垮了的论文 |
杨早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4 |
5
|
|
5
|
从《萧红》《黄金时代》看传记类影片人物的多样性呈现 |
申林
陈婧薇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6
|
从《黄金时代》看许鞍华的艺术追求与妥协 |
裴争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7
|
《黄金时代》的叙事空间及人物心理 |
王明华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8
|
论《黄金时代》的影像化传记叙事策略 |
韩彬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9
|
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历史叙事 |
翟传鹏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10
|
从《黄金时代》与《亲爱的》谈内地与香港电影的创新与融合 |
赵卫防
|
《电影评介》
|
2014 |
3
|
|
11
|
萧红传奇人生的绝美惋唱——谈许鞍华《黄金时代》的成功 |
冯娟
|
《电影评介》
|
2014 |
3
|
|
12
|
《黄金时代》镜头语言的表达空间 |
黄晓洲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3
|
从激情燃烧岁月观《黄金时代》女性视野 |
赵万斌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碎片化的影视表达——探析电影《黄金时代》 |
赵吟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萧红》和《黄金时代》的叙事风格比较 |
陈寿琴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6
|
收获片刻的心灵安定——谈2014年国产片代表作品《黄金时代》的美学体现 |
吕良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7
|
论《黄金时代》的经典性 |
于立得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18
|
论《黄金时代》的叙事和创新 |
井延凤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9
|
亡故之人、“魂灵”与演员——论《黄金时代》的叙述空间 |
杨致远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20
|
《黄金时代》与电影的文学批评性 |
杨志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