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凖小说创作的情感政治与情感地理转向——以《黄河东流去》为中心
1
作者 孙可欣 郑鹏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正处于不断经典化的过程,至今依旧具有丰富的阐释内蕴与研究价值。李凖在小说文本中抓取旧中国的“花园口决堤”这一历史事件,锚定豫西难民群体的情感与视角进行创作。李凖从当代文学研究情感转向的视角分... 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正处于不断经典化的过程,至今依旧具有丰富的阐释内蕴与研究价值。李凖在小说文本中抓取旧中国的“花园口决堤”这一历史事件,锚定豫西难民群体的情感与视角进行创作。李凖从当代文学研究情感转向的视角分析灾难背景下农民群体,对难民群体所表征出的对身份政治的关照中,以河南为中心的难民群像情感政治空间与情感地理话语也相继浮现,揭示出了河南难民群体的内在情感结构。小说通过地方难民话语与主流权力话语之间对峙状态的消解,革命隐喻转圜为改革经验结构的书写,赋予了《黄河东流去》更深层的文化与文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政治 情感政治 情感地理 《黄河东流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重读李凖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 被引量:4
2
作者 吕东亮 秦越 《南腔北调》 2020年第3期2-11,共10页
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是位居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长篇小说,也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小说以史诗般的笔墨讲述了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令当时的文坛为之一震。今天,当我们重新面对讲述黄河故事的课题时,依然可以听到《黄河... 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是位居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长篇小说,也是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品。小说以史诗般的笔墨讲述了荡气回肠的黄河故事,令当时的文坛为之一震。今天,当我们重新面对讲述黄河故事的课题时,依然可以听到《黄河东流去》巨大的回响。《黄河东流去》讲述的黄河故事以1938年花园口决堤事件为背景,集中呈现了黄河岸边的村庄赤杨岗七户难民在遭遇黄水劫之后抗灾自救的经历。在展示黄泛区难民出离家乡、辗转迁徙的逃难过程中,作者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中原农民形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血泪交织的流民图,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顽强坚毅、生生不息的意志力和生命力。《黄河东流去》是李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李凖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浓缩了李凖对于中原农民、对于黄河的体验和思考。它的诞生显示了李凖在自我创作生涯中的探索与突破,也显示了黄河文化及中原文化的内涵丰富和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当代文学史 李凖 《黄河东流去》 农民形象 抗灾自救 黄河岸边 流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东流去》中比喻喻体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3
作者 杜娟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46-49,共4页
《黄河东流去》是新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所呈现出的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与其中频繁恰当地使用比喻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全书共计使用比喻450处,而这些比喻中喻体的选择更是生动贴切、形神兼备,呈现出... 《黄河东流去》是新时期我国长篇小说的杰出代表,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所呈现出的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与其中频繁恰当地使用比喻是分不开的。据统计,全书共计使用比喻450处,而这些比喻中喻体的选择更是生动贴切、形神兼备,呈现出形象通俗、主观个人、乡土地域、幽默诙谐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喻体类型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细腻·脱俗——谈《黄河东流去》中的爱情描写
4
作者 吴光华 《当代文坛》 1986年第3期48-51,共4页
一九三八年夏天,在独夫民贼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扒黄河”的浩劫中,黄河泛区的人民被推进了灾难的深渊:黄水滔滔而来,田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生命被吞噬,千里平原一夜之间变成泽国,死里逃生的灾民无处安生,只好背井离乡,四... 一九三八年夏天,在独夫民贼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扒黄河”的浩劫中,黄河泛区的人民被推进了灾难的深渊:黄水滔滔而来,田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生命被吞噬,千里平原一夜之间变成泽国,死里逃生的灾民无处安生,只好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黄河东流去》就是以这个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一部惊心动魄的长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唢呐 爱情描写 心扉 家庭矛盾 笔触 茅盾文学奖 泛区 作家 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断探索中建构文学的自信
5
作者 樊星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5,共2页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历程,可以说就是倾其全力寻找中国文化自信的艰辛而丰硕的文化长旅。新时期伊始,新鲜而繁杂的世界文化艺术波涛汹涌地涌入了中国,让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强烈的文化震惊,纷纷开始了摹仿与追随……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 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历程,可以说就是倾其全力寻找中国文化自信的艰辛而丰硕的文化长旅。新时期伊始,新鲜而繁杂的世界文化艺术波涛汹涌地涌入了中国,让中国当代作家产生了强烈的文化震惊,纷纷开始了摹仿与追随……但是,与此同时,他们也将更深刻的思考与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在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之间,开始了融裁经典、自铸伟辞的新阶段。并且在世纪之交,臻于一代作家的全盛时代,向世界展现了百年中国由衰败沉沦、亡国灭种危机中起死回生,壮士断腕,凤凰涅槃,重新走上民族复兴和文化复兴的伟大历程,彰显民族精神,彰显文化自信,彰显宏大历史时空中的中国经验、中国气象,同时,也对巨变、转型中的社会现实,进行了生动而丰饶的文学显现。这才是中国当下文学的主脉吧。莫言的文学创作正体现了中国当下文学的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追求 《透明的红萝卜》 20世纪80年代初 《黄河东流去》 自信 《民间音乐》 民族传统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被引量:7
6
作者 林为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6,共6页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林为进1评奖,包括专项的评奖,无不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且往往需要平衡多方面的要求和渴望。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与公正。评奖也就是一种倡导,表现评...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林为进1评奖,包括专项的评奖,无不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且往往需要平衡多方面的要求和渴望。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与公正。评奖也就是一种倡导,表现评奖决策者所提倡的意向。可能是个人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黄河东流去》 长篇小说创作 钟鼓楼 社会改革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中国 文学创作 人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空观念的变化到叙事方式的革新——漫议八十年代长篇小说的文体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克宽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30-36,共7页
新时期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我国文学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小说这个领域中,由短篇开路打开局面,继而中篇一跃而崛起,很快形成了创作上的新生面.然而由于体式本身所包括的艺术规律等多种原因,与中短篇相比,长篇小说创作的变革... 新时期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为我国文学的创新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小说这个领域中,由短篇开路打开局面,继而中篇一跃而崛起,很快形成了创作上的新生面.然而由于体式本身所包括的艺术规律等多种原因,与中短篇相比,长篇小说创作的变革发展,在循序渐进的态势中却显示出明显的滞后性.在粉碎“四人帮”后的最初几年里,它既没有象短篇那样迅疾感应出时代的变革而显现出繁荣的局面,也没有象中篇那样以文体的创造性为特征而屹然崛起.从整体上看,长篇创作是沿续着十七年史诗体式的传统观念进行的,多数作品的建构中心仍然是故事支撑下的情节因果连环.当然,从审美视角上说,经过十年浩劫,作家们的思辩色彩明显地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叙事方式 时空观念 八十年代 审美视角 作品 长篇创作 《黄河东流去》 长篇小说创作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后淡——李凖的语言美和文学语言的理想境界 被引量:1
8
作者 孙荪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3年第1期4-8,共5页
语言的优美和独创是一个优秀作家所必备的条件。著名作家李认为文学语言美的理想状态和理想境界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从人民群众丰富无比的口语中淘金,然后达到用“最普通的语言表现最普通的感情”,实现语言的“回归自然”,回到“语... 语言的优美和独创是一个优秀作家所必备的条件。著名作家李认为文学语言美的理想状态和理想境界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从人民群众丰富无比的口语中淘金,然后达到用“最普通的语言表现最普通的感情”,实现语言的“回归自然”,回到“语言是存在的家”这种人的最自然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语言 语言美 语言方式 全知道 “文革”后期 理想境界 时代精神 《黄河东流去》 新四军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大一棵树——与郭建宗先生谈李准
9
作者 秦越 吕东亮 《南腔北调》 2019年第6期38-46,共9页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旨在“重新评估我们这个民族的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探讨“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文化主题,因而具有“寻根文学”的某些意味。李准曾...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1985年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这部小说旨在“重新评估我们这个民族的赖以生存和延续的力量”,探讨“是什么精神支撑着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延续和发展”的文化主题,因而具有“寻根文学”的某些意味。李准曾在200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代后记中说:“在描写他们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我也描写了他们的因袭负担,描写了那些落后和愚昧的封建意识。这些精神枷锁,就像几十条绳索,沉重地套在他们身上——无疑,这是我们国家长期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准 《黄河东流去》 人民文学出版社 长篇小说 精神支撑 茅盾文学奖 文化主题 寻根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
10
作者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樊星北方文化在衰落吗?北方──黄河流域,从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几个朝代都建在北方──周、秦、汉、唐、宋……然而,也许是应了“有兴就有衰”的老话,近代以...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樊星北方文化在衰落吗?北方──黄河流域,从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几个朝代都建在北方──周、秦、汉、唐、宋……然而,也许是应了“有兴就有衰”的老话,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从沿海登陆,东南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化 当代文学 地缘文化 贾平凹 张承志 史铁生 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黄河东流去》 北京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进河南文学的历史隧道
11
作者 文思 《语文世界(上旬刊)》 2003年第Z1期67-71,共5页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地处中原的河南,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孕育着灿烂的中原文化,支撑着中国文学这棵参天大树。 河南文学院的展览大厅里,树起了河南古代及现代文学家的丰碑,让我们通过历史隧道.登上河南文学的殿...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地处中原的河南,吮吸着母亲河的乳汁,孕育着灿烂的中原文化,支撑着中国文学这棵参天大树。 河南文学院的展览大厅里,树起了河南古代及现代文学家的丰碑,让我们通过历史隧道.登上河南文学的殿堂,瞻仰他们的风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文学 唐代诗人 二度创作 小说家 苏金伞 月是故乡明 李商隐 文学研究 《黄河东流去》 徐玉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