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东流去》与中国当代文学 被引量:3
1
作者 孙荪 余非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77-82,共6页
《黄河东流去》在李准的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高峰,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一个具有相当典型性的标本。 《黄河东流去》首先是一幅巨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在这幅历史画卷中,融汇了复杂丰富的历史内容,笔墨在广阔多样... 《黄河东流去》在李准的创作历程中是一个高峰,在新时期的文坛上,在中国当代文坛上,是一个具有相当典型性的标本。 《黄河东流去》首先是一幅巨型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在这幅历史画卷中,融汇了复杂丰富的历史内容,笔墨在广阔多样的空间驰骋。小说以一九三八年蒋介石拿一千多万人民的生命和四十多个县的土地财产为代价,扒开黄河花园口“以水代兵”的历史罪行为开端,以黄泛区难民的流浪迁徙为线索,从纵的时间角度来说,以编年史的写法写了难民“八年离乱”期间连续遭受三大浩劫的苦难的生活史;而从横的空间角度来说,小说象全景电影似的,把镜头对准花园口边的豫东难民,顺着陇海铁路沿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李准 小说 难民 中国当代文学 作家 黄泛 中国农民 民族之魂 农民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的大幅风俗画卷——论《黄河东流去》的一个特色,兼谈风俗画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孙荪 余非 《中州学刊》 1983年第5期71-77,82,共8页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的开篇写了一节鬼门试舟。 随着小说的叙述,读者约略知道这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仅只是中下游一带,就有三十六处暗礁、七十二道险滩,其中有奔腾咆哮的大石坡,浊浪旋转的油馍锅,幽深狭窄的葫芦谷... 李准的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的开篇写了一节鬼门试舟。 随着小说的叙述,读者约略知道这黄河是“铜头、铁尾、豆腐腰”,仅只是中下游一带,就有三十六处暗礁、七十二道险滩,其中有奔腾咆哮的大石坡,浊浪旋转的油馍锅,幽深狭窄的葫芦谷,险峻急湍的狼跳峡。接着,小说让读者看到了三门峡的险峻,特别是鬼门峡崖石上刻着八个隶体大字:“鬼斧神工,峭壁雄流”,以及在“中流砥柱”石上三个象斗一样大的刻字:“照我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风俗画卷 文学创作 黄河流域 小说 风俗人情 农民 赤杨 鬼门 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细腻·脱俗——谈《黄河东流去》中的爱情描写
3
作者 吴光华 《当代文坛》 1986年第3期48-51,共4页
一九三八年夏天,在独夫民贼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扒黄河”的浩劫中,黄河泛区的人民被推进了灾难的深渊:黄水滔滔而来,田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生命被吞噬,千里平原一夜之间变成泽国,死里逃生的灾民无处安生,只好背井离乡,四... 一九三八年夏天,在独夫民贼蒋介石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扒黄河”的浩劫中,黄河泛区的人民被推进了灾难的深渊:黄水滔滔而来,田地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生命被吞噬,千里平原一夜之间变成泽国,死里逃生的灾民无处安生,只好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榜首的《黄河东流去》就是以这个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一部惊心动魄的长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唢呐 爱情描写 心扉 家庭矛盾 笔触 茅盾文学奖 泛区 作家 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黄河东流去》
4
作者 刘锡诚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20-27,19,共9页
《黄河东流去》(上)是李准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初版于一九七九年。在此书之前,李准虽然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而且有不少篇什在读者和观众中享有盛誉,但他却不曾写过长篇。如果借用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是手枪、长篇小说是大炮的比... 《黄河东流去》(上)是李准同志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初版于一九七九年。在此书之前,李准虽然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而且有不少篇什在读者和观众中享有盛誉,但他却不曾写过长篇。如果借用高尔基的短篇小说是手枪、长篇小说是大炮的比喻,那么,二十多年来李准一直使用的是手枪,而只是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才第一次拿起大炮这个武器。但从作品的实际效果来看,多年来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写作,的的确确为他写作这部容量较大、人物繁多的长篇,作了扎实而充分的准备,从而使他一举而获得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短篇小说 长篇小说 电影剧 “四人帮” 实际效果 高尔基 李准 获得成功 手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被引量:7
5
作者 林为进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6,共6页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林为进1评奖,包括专项的评奖,无不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且往往需要平衡多方面的要求和渴望。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与公正。评奖也就是一种倡导,表现评... 历史的限制与现实的选择──重评第二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林为进1评奖,包括专项的评奖,无不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且往往需要平衡多方面的要求和渴望。因此,实际上很难做到真正的、绝对的公平与公正。评奖也就是一种倡导,表现评奖决策者所提倡的意向。可能是个人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文学奖” 《黄河东流去》 长篇小说创作 钟鼓楼 社会改革 中国当代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中国 文学创作 人物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西迁的社会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孙艳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5期106-112,共7页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西迁的社会影响孙艳魁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正义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大批战区人民为了逃避战火...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难民西迁的社会影响孙艳魁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正义战争,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严重的损失,大批战区人民为了逃避战火,为了抗日,沦为难民流亡到我国的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时期 难民人口 人口流动 抗战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 《黄河东流去》 陕甘宁边区 国民政府 少数民族 国民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辑的眼光——从《战争启示录》的出版谈起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光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9-40,共2页
编辑的眼光———从《战争启示录》的出版谈起□吴光华“20年的编辑生涯,最深刻的体会,集中和归纳到一点,就是当一个编辑并不难,当一个编辑又是很难的。不难和很难,一字之差,就在于当一个什么样的编辑?当个一般的、平庸的、剪... 编辑的眼光———从《战争启示录》的出版谈起□吴光华“20年的编辑生涯,最深刻的体会,集中和归纳到一点,就是当一个编辑并不难,当一个编辑又是很难的。不难和很难,一字之差,就在于当一个什么样的编辑?当个一般的、平庸的、剪刀加浆糊、来啥稿编啥稿的、混日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示录 抗日战争时期 长篇小说 “五个一工程” 历史内涵 《黄河东流去》 冈村宁次 艺术特色 叶圣陶 花园口决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者的甘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准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8-19,共2页
《黄河东流去》上卷出版已经两年多了,下卷已写出二十多万字,再有四五万字,这个长编就算写完了。上卷出版后,反映并不强烈,前年只收到十几封读者来信,倒是今年读者来信反而多了。所谓多,只是比较而言,也不过一二十封,大多是较长的信,有... 《黄河东流去》上卷出版已经两年多了,下卷已写出二十多万字,再有四五万字,这个长编就算写完了。上卷出版后,反映并不强烈,前年只收到十几封读者来信,倒是今年读者来信反而多了。所谓多,只是比较而言,也不过一二十封,大多是较长的信,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些热心的读者同志们,听说我在一个会上讲过小说的发行情况,生怕我的情绪受到影响,因而妨碍下卷创作。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关心这部小说命运的同志们,我没有受到影响,我们信心是坚定的!我清楚的知道我所从事的这个工作的意义,“文章千古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者 《黄河东流去》 读者来信 共同特点 小说 命运 “四人帮” 革命现实主义 乐观主义者 民族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
9
作者 樊星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6-123,共8页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樊星北方文化在衰落吗?北方──黄河流域,从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几个朝代都建在北方──周、秦、汉、唐、宋……然而,也许是应了“有兴就有衰”的老话,近代以... 北方文化的复兴──当代文学的地缘文化研究樊星北方文化在衰落吗?北方──黄河流域,从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几个朝代都建在北方──周、秦、汉、唐、宋……然而,也许是应了“有兴就有衰”的老话,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从沿海登陆,东南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文化 当代文学 地缘文化 贾平凹 张承志 史铁生 中国文化 人文精神 《黄河东流去》 北京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准的语言风格
10
《中州学刊》 1983年第6期149-149,共1页
李对准的语言风格,杜田材同志在《李准语言风格述评》一文里,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概述和探讨。 一、自然流畅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的叙事艺术上。他的叙事,熟谙事情的内部肌理和外在气韵,常能找到一条顺势婉转的线索和俯仰得体的辞藻,“... 李对准的语言风格,杜田材同志在《李准语言风格述评》一文里,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概述和探讨。 一、自然流畅 这主要表现在作家的叙事艺术上。他的叙事,熟谙事情的内部肌理和外在气韵,常能找到一条顺势婉转的线索和俯仰得体的辞藻,“有行云流水之势,无描头画角之态。”读来娓娓动听。他认为,作家《黄河东流去》中关于述说黄河态势的一段文字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准 语言风格 作家 写意传神 诙谐幽默 语言特点 记工员 《黄河东流去》 行云 辞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徐秋斋——兼谈塑造具有独特个性的典型人物的几个问题
11
作者 孙荪 余非 《中州学刊》 1982年第5期60-65,71,共7页
人们总是容易被某种成见遮蔽住自己的眼睛,失去对发展变化中事物的兴趣和新鲜感;人们又总是容易注意到绚丽多采的事物,而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外表朴拙的东西不易及时地发现它的价值。由于影片《大河奔流》受到的冷落,致使长篇小说《黄河东... 人们总是容易被某种成见遮蔽住自己的眼睛,失去对发展变化中事物的兴趣和新鲜感;人们又总是容易注意到绚丽多采的事物,而对那些内涵丰富而外表朴拙的东西不易及时地发现它的价值。由于影片《大河奔流》受到的冷落,致使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出版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如果认为,《大河奔流》到《黄河东流去》不过是文学样式的改变,或者只是改编限度内的人物的充实、故事的丰富、情节结构的调整等等,那就错了,《黄河东流去》完全可以说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一个新的创造。这是李准“十年一觉扬州梦”初醒后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自由挥洒的笔墨,是他对自己长期的创作经验教训的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对《大河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东流去》 独特个性 典型人物 李准 赤杨 人物性格 面人 几个问题 英雄人物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