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气味配伍理论探析
1
作者 张钰欣 张小虎 +2 位作者 姜婧 张保春 翟双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1-888,共8页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 气味配伍理论肇始于《黄帝内经》,该理论架构于运气学说之上,以气为核心,从人体内外环境的气化失衡对疾病进行认识;将四气、五味理论结合,从寒热、盛衰两个方面共同对自然、人体的气化进行调节;强调“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根据运气盛衰与气候寒温,针对脏气虚实与病性寒热,运用药食气味抵御气候失常对人体的侵害,并调整五脏气化,使人体恢复至气机调和、阴阳平衡的状态。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根源,寒热为其表象,以四气平之;盛衰为其根源,以五味补泻。四气与五味的结合实质上是对人体阴阳失衡的多方面调整,而多种气味间的相互配伍,则能扩大药物的作用范围,制约药物的气味偏颇,做到祛邪与扶正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气味配伍 药性理论 理论探讨 运气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通天”论与中医天人整体哲学解构
2
作者 刘立安 孙永章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5-28,共4页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 以《黄帝内经》“通天”相关论述为指引,结合多学科互鉴,考察了中医药乃至中华文明中的天人整体哲学,分析了其中蕴含的天人同构、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层次与路径,并综合多学科知识,呈现了三者相应的内涵解读视角。继而参合所考析之天人整体哲学层次,进行了《黄帝内经》“通天”理论及与之相应的实践要素解构,提要式解诂了“形体之柔”“精神之抟”“形神若一”,并简要探讨了中医运动观、养心观、清静观等养生与技艺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天 整体观念 中医哲学与经典理论 抟精神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当代价值
3
作者 王琦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93-1003,共11页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及临床价值进行表述,揭示其引领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黄...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蕴含了深厚的医学智慧与人文精神,历经两千余年而不衰,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通过对《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理论价值、文化价值及临床价值进行表述,揭示其引领当代中医学术的重要贡献。《黄帝内经》的科学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生命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具体生理过程的解释上,更在于其理论在现代科学中的持续应用和验证。《黄帝内经》的理论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内在的逻辑严谨性和对现象的解释力上,更在于其能够指导实践、预测未来,并推动学科的发展,从生命周期理论、象数思维、滋生新学科等方面为现代医学和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它不仅记录了古代医学成就,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黄帝内经》亦蕴含着丰富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了诊疗理论、制方用药理论和流派理论。《黄帝内经》不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医学的经典,也是全人类的经典,其思想精髓与实践方法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应用,彰显了其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科学价值 理论价值 文化价值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相关论述对推拿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梦龙 薛惠天 +3 位作者 王兰兰 阮磊 黄博 彭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黄帝内经》中有诸多关于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但阐述了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表现,还分析了其病因病机。因其分布于各个章节,故可归纳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开阖枢失常、六淫风寒湿、情志不畅、五脏六腑病和经脉经筋病。推... 《黄帝内经》中有诸多关于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论述。这些论述不但阐述了运动功能障碍相关症状表现,还分析了其病因病机。因其分布于各个章节,故可归纳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开阖枢失常、六淫风寒湿、情志不畅、五脏六腑病和经脉经筋病。推拿改善运动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作用,但缺乏系统的中医理论作为支撑。该文尝试总结《黄帝内经》中关于人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相关论述,以期为中医推拿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运动功能 推拿 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医德思想主体推阐及启引
5
作者 杨敏 袁永飞 +1 位作者 张良莎 龙艺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3,共4页
围绕“三全”理念和全生命周期认识,重构《黄帝内经》医德思想观念体系,推阐其当代启示及意义。基于传统医德思想要点及全人医学教育的认识,重点阐释《黄帝内经》的宇宙生命观、文化教育观、医工诊断观、能效评级观,由此构建气的全体融... 围绕“三全”理念和全生命周期认识,重构《黄帝内经》医德思想观念体系,推阐其当代启示及意义。基于传统医德思想要点及全人医学教育的认识,重点阐释《黄帝内经》的宇宙生命观、文化教育观、医工诊断观、能效评级观,由此构建气的全体融贯、人的全真塑造、医的全程诊断、治的全效检证的《黄帝内经》医德思想体系。可推引当代医德培养的生命全覆盖、教育全动员、诊断全过程、评级全方位的完整呈现,增进医者德性自觉、个体塑造、人文精神涵养与综合能力提升。这为医德教育持续发展,储备有效的理论资源与可行的实践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德思想 全人教育 全生命周期医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咳论》发挥 被引量:6
6
作者 崔云 苗青 王书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期67-67,共1页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由神经调控的保护性反射动作,中医学则认为咳嗽是由内外各种病因引起肺气上逆所致。"咳"不仅在《内经》原文的许多篇幅中都有所提及,更有《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作具体的论述,其中"五藏... 咳嗽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现代医学认为咳嗽是由神经调控的保护性反射动作,中医学则认为咳嗽是由内外各种病因引起肺气上逆所致。"咳"不仅在《内经》原文的许多篇幅中都有所提及,更有《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作具体的论述,其中"五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谓是本篇中最为精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咳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治未病”之“道”的思想探骊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纳新 李印东 田学建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0-94,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法解析《黄帝内经》的体系型构和未病、已病机理,梳理"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沿革。认为:"圣人治未病"是全道修真的精神价值向度,为"道治""内治",开启健康养护的独特思路——内修胜于... 采用文献研究法解析《黄帝内经》的体系型构和未病、已病机理,梳理"治未病"思想的历史沿革。认为:"圣人治未病"是全道修真的精神价值向度,为"道治""内治",开启健康养护的独特思路——内修胜于外求;《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智慧在于医道,包含养生术、医术与道家道教思想;"治未病"是"道"与"术"的有机统一,修道与医道的结合,"道"为根本,包括养气、修德与修心,是对生命本质的领悟和医道精髓的提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治未病 修道 医道 道治 内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心藏神”论《黄帝内经》睡眠理论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攀攀 王平 +1 位作者 游秋云 李浩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938-1940,共3页
《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学睡眠理论,经过总结,将《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归纳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运行出入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其中"心藏神&... 《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学睡眠理论,经过总结,将《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归纳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运行出入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兆始,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生神)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其中"心藏神"功能以"心主血脉"为物质基础,贯穿于睡眠活动的各个环节,在睡眠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藏神 《黄帝内经 睡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的运动养生思想及方法 被引量:22
9
作者 徐月英 王喜涛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和成果,并汇集成《素问》和《灵枢》。养生防病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之一,运动养生又是《黄帝内经》养生学的一个分支,书中虽未明言运动养生,但其中记载的散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经验和成果,并汇集成《素问》和《灵枢》。养生防病是《黄帝内经》的重要思想之一,运动养生又是《黄帝内经》养生学的一个分支,书中虽未明言运动养生,但其中记载的散步、导引、按跷、吐纳、冥想等一类运动方法,应为运动养生的先导。本文从《黄帝内经》的宇宙观、生命观等基本观点出发,探讨运动养生的思想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养生 《黄帝内经 医学著作 宇宙观 生命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四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基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蒋基昌 文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7-200,21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判定最受留学生满意的英译本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短期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 目的:通过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短期留学生《黄帝内经》阅读理解情况的调查问卷,为判定最受留学生满意的英译本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来广西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的短期留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综合整理10个例句30份问卷的1200个答案,统计得出外国读者最为满意Maoshing Ni版的英译本。结论:以翻译目的论为导向,针对目标语文化和目标读者,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能够达到很好的对外交流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英译本 调查问卷 目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刍议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芳 李维彬 +7 位作者 姜北 龚少飞 陈启雄 梅燕 杨明明 袁超 崔洪福 崔洪涛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22期72-74,共3页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 中医时空医学是以天人相应观念为指导,关于疾病预防、诊治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篇为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的代表。从洛书九宫与《黄帝内经》九宫时空医学的关联,九宫时空医学包含的阴阳规律与年节律、地域空间规律和中医五行与五脏规律等方面探讨,阐述中医九宫时空医学理论,阐发的以洛书九宫为理论框架下中医学时空医学所包含的时间、空间、地域、阴阳、五行、脏腑等理论内容。中医九宫时空医学也是中医阴阳对立统一互相转化、五行生克、整体与部分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概括与应用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 九宫时空医学 医易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对中医心身疾病病因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卢静 周静珠 +4 位作者 朱伟坚 高岑 陈莹 张朝晖 唐金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3-68,共6页
在分析恩格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与认知心理学模型、心身医学模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对心身疾病的论述,构建了中医学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模型,以及包括先天失衡、生活不节、外邪入脏、天地运气、社会因素、情志不节六... 在分析恩格尔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与认知心理学模型、心身医学模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黄帝内经》对心身疾病的论述,构建了中医学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模型,以及包括先天失衡、生活不节、外邪入脏、天地运气、社会因素、情志不节六大病因在内的中医学心身疾病病因模型,并对每一种病因从中医学以及传统文化角度进行了针对性分析,同时比较了中、西医心身疾病病因的异同,为后期临床使用中药、针灸等传统方法破解心身疾病病因以治疗心身疾病提供了初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型 心身疾病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黄帝内经》背俞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文麟 谢晓佳 +3 位作者 纪智 朱华超 郭文 刘清国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7期1002-1004,1008,共4页
背俞是临床常用腧穴,也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根据《黄帝内经》对背俞的记载试论其含义、定位、取穴、主病规律及相关配伍应用等,以期为临床、科研、针灸术语的制订及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背俞 定位 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中基本味觉词的隐喻和转喻 被引量:8
14
作者 廖正刚 林正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12,共6页
拟人是基本的隐喻用法,从中引申出相生关系的母子关系隐喻和相克关系的敌我关系隐喻。敌我关系隐喻可进一步切分为同一家族内部同室操戈的敌我关系隐喻和不同家族之间的敌我关系隐喻。本文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相结... 拟人是基本的隐喻用法,从中引申出相生关系的母子关系隐喻和相克关系的敌我关系隐喻。敌我关系隐喻可进一步切分为同一家族内部同室操戈的敌我关系隐喻和不同家族之间的敌我关系隐喻。本文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说与认知语言学理论相结合,采用内省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黄帝内经》中基本味觉词的隐喻和转喻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因果关系的语义迁移是基本味觉词跨范畴关系迁移的核心所在。通感则是基本味觉词产生一词多义的重要认知动因,基本味觉词可以作为始源域来隐喻其他事物。基本味觉词隐喻度最高的为"苦",其次是"酸",而"辛"、"甘"和"咸"并没有发展为隐喻意义。在《黄帝内经》里基本味觉词与五谷、五果、五菜、五畜的关系是转喻关系。基本味觉词在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出现转喻用法,但需要语境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基本味觉词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络脉理论与老年冠心病病机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剑平 张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冠心病 络脉 《黄帝内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未病”内涵探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文乐敏 章增加 +2 位作者 王光彩 陈贵海 李伟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8期1779-1781,共3页
通过对《内经》"未病"思想的深入探讨,认为《内经》"未病"内涵包含甚广,即可将凡是没有明显的躯体症状之前,归为"未病"的范畴。
关键词 《黄帝内经 未病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药性理论谈芍药甘草汤治疗咳喘病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静 鞠宝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0-43,共4页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论》,《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到芍药的赤白之分。主流本草著作多认为芍药是平或微寒之品,药味记载以酸、苦两味为主。至于经方中应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见解不一。作者基于临床实... 芍药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广泛应用于《伤寒杂病论》,《本草经集注》首次提到芍药的赤白之分。主流本草著作多认为芍药是平或微寒之品,药味记载以酸、苦两味为主。至于经方中应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历代医家见解不一。作者基于临床实践,发现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明显。文章遂以此为例,从《黄帝内经》药性理论出发,探讨芍药的药味及芍药甘草汤中所用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并追溯古代文献,结合现代实验研究,分析芍药及芍药甘草汤止咳平喘作用的理论根据。依据《内经》药性理论及文献记载,如果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脚挛急”,选用赤芍或白芍均有一定道理:从五味功效、五行系统归属方面来看,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酸味、收敛缓急,选用白芍为宜;从升降浮沉理论分析,芍药甘草汤中的芍药应为苦味、走泄活血,选用赤芍为宜。如果拓展芍药甘草汤应用,用以治疗咳喘、疼痛类疾病,取其止咳、止痛、缓解挛急等作用,则选用白芍配伍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药性理论》 《伤寒杂病论》 经方 芍药甘草汤 芍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帝内经》的医学人文精神探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申咏秋 鲁兆麟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6年第6期108-109,共2页
探析了《黄帝内经》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指出以生命为本的医学本质观、以人文关怀为本的医学目的观、“救世济人”的医学价值观是《黄帝内经》医学人文观念的具体表现,而医者精研医理、态度严谨、仪表端庄及亲切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人... 探析了《黄帝内经》蕴含的医学人文精神,指出以生命为本的医学本质观、以人文关怀为本的医学目的观、“救世济人”的医学价值观是《黄帝内经》医学人文观念的具体表现,而医者精研医理、态度严谨、仪表端庄及亲切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人文精神在医疗实践中的要求。认为挖掘和研究《黄帝内经》中的人文精神,对于我国现代医学人文精神的研究和重塑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人文精神 探析 医德 职业修养 医患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探讨张元素药性理论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钰欣 张保春 翟双庆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30-34,共5页
阴阳五行既是《黄帝内经》认识生命现象与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张元素构建药性理论体系的框架。《黄帝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的分类与关系,阐述人体组织之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构建疾病的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提出疾病的诊疗原则。而... 阴阳五行既是《黄帝内经》认识生命现象与天人关系的基础,也是张元素构建药性理论体系的框架。《黄帝内经》通过阴阳、五行的分类与关系,阐述人体组织之间及其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构建疾病的发生原理及发展规律,提出疾病的诊疗原则。而张元素将阴阳五行应用于药性理论构建当中,通过阴阳再分将气味厚薄、药物性能、方剂功效、人体藏象、四时节气结合,构成药物、人体、自然三合一的整体;运用五行分类,创立以药物性用特点为主体的法象药物分类法;依据五行关系,形成以生克制化为法则的遣药制方论。张元素所构建的药性理论体系,不仅将前人药性思想予以总结,对药物升降浮沉、分类等方面进行发挥,也为后世药性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五行 张元素 药性理论 易水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的《黄帝内经》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潘海鸥 李嘉鑫 杨宇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7-150,I0031-I0033,共7页
目的 分析总结《黄帝内经》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从而为该领域的后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利... 目的 分析总结《黄帝内经》中医术语翻译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从而为该领域的后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1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文献的发文年度、发表期刊、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获得530篇文献,其中期刊文献412篇,硕博士论文118篇。通过分析发现,在年度发文量方面,期刊文献的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硕博士论文自2016年起开始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在发表期刊方面,有7家期刊发文量超过10篇。该领域论文共涉及作者112名,其中发文量超过10篇的作者有6人,涉及科研机构39家,大部分为中医院校。近年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化负载词、隐喻、修辞格、翻译策略等方面。结论 《黄帝内经》中医术语翻译研究正处于上升发展阶段,对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中医术语 翻译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